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37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ISDH)的CT表现及形成机制。间接征象的观察在ISDH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①侧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结构移位,②脑灰白质界面广泛一致性内移,③脑白质凹陷征,④脑沟消失及脑回聚拢内移征。CT增强扫描对ISDH的诊断有很大帮助,表现为:①患侧脑表面血管内移,②血肿膜呈点线状高密度影,③血肿腔本身增强。认为熟悉ISDH各种CT征象,增强扫描征象,必要时辅以冠位增强扫描能提高ISDH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颅CT双期增强扫描及灌注扫描在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扩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的头部CT双期增强扫描及灌注扫描影像资料,观察初诊头部CT检查脑内血肿发生的部位、血肿大小、形态及密度,记录"点征"发生位置、数量及脑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结果 53例脑内血肿扩大患者发生丘脑43例(81. 13%),外囊区10例(18. 87%),其中累及颞叶7例(13. 20%),额叶1例(0. 01%)。脑内血肿形态不规则40例(75. 47%),血肿密度不均匀26例(49. 05%),其中有13例血肿有形态不规则及密度不均匀;点征检出37例(69. 81%),其中动脉期检出28例,静脉期检出9例,7例为多处点征。血肿周围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的位置不同,灌注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颅内血肿的双期增强扫描点征的观察及灌注扫描ROI区参数比较,可有效预测颅内血肿是否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Plus或Lightspeed 16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进行增强前后扫描,共发现20例AIH,为AIH组.另随机选取20例单纯主动脉粥样硬化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MSCT征象.结果:①20例患者主动脉壁均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达5.0~12.3 mm,CT值:45.6~75.4 Hu.②14例患者主动脉钙化内移达3.0~10.3 mm.③20例患者合并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和内膜渗漏分别为15处和7处.④AIH组的主动脉壁最大厚度及平扫CT密度值、主动脉最大直径和主动脉钙化内移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是检出AIH的快速、无创检查方法,对临床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便于治疗后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经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①病灶形态:孤立结节影89例,不规则片状影7例;②病灶内部结构:空泡征31例,细支气管征27例,空洞征4例,钙化7例;③病灶边缘征:分叶征76例;细短毛刺征67例,棘状突起23例;④病灶周围征:胸膜凹陷征61例,血管集束征69例;⑤增强扫描特征:CT值增强幅度在20~50 HU之间。结论早期周围型肺癌CT的常见征象包括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对提示病灶倾向恶性有较大价值。增强后癌性结节的CT值强化幅度有助于结节性质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点征检出中的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对89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记录动脉期及静脉期点征出现部位、多少及大小变化,观察血肿变化,对比分析动脉期与双期扫描点征检出区别,重建观察CTA图像。结果 89例动脉期检出点征27例,检出率30. 33%,共34处,血肿内29处,血肿周围5处;静脉期新增8例,共12处,血肿内9处,血肿周围3处,静脉期8处点征增大。双期共检出35例,检出率39. 33%,共46处; CTA成像检出动脉瘤3例,左侧大脑前A1段缺如4例,右侧大脑后动脉期P1段缺如1例,血管畸形1例。31例患者血肿扩大,其中有29例出现点征,静脉期检出点征及点征增大病例血肿均扩大。动脉期与双期扫描点征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脑内血肿扩大阳性率与双期扫描点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点征检出率较高,可以有效地预测血肿早期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肺栓塞患者应用螺旋CT连续容积扫描,层厚3mm~7mm,扫描时间1秒,造影剂流速2.5ml/s~3.5ml/s扫描延迟时间15秒~20秒。结果肺栓塞的螺旋CT直接征象为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肺窗“马赛克”征及肺梗死灶。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是快速、有效、无创伤诊断肺栓塞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螺旋CT扫描及病理证实的60例周围型肺癌,其中34例行增强CT扫描,对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周围型肺癌的主要CT征象有:结节状、肿块状、斑片状、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增强CT扫描周围型肺癌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值增幅约20~60 Hu,CT值增幅小于20 Hu则提示良性病变如结核球,CT值增幅大于60 Hu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结论 螺旋CT及增强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综合应用影像技术术前诊断先天性环形胰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应用影像技术术前确诊先天性环形胰腺(AP),提供临床准确的影像诊疗信息。方法 应用5种综合影像学技术之中的3种以上方法。对本组6例行术前检查与诊断,方法包括①低张胃十二指肠充气造影;②胃肠充气CT造影;③左侧斜卧位薄层增强动态CT检查;④3D重建的MPR及CT仿真内镜;⑤纤维胃镜或超声内镜;⑥ERCP和MRCP。结果 用影像综合技术检查显示征象,表现为圆斑与脐样征5例;导管征、桥形皱壁、鸵鸟嘴征或向心狭窄征。结论 应用综台影像技术对环形胰腺术前确诊,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采用SEIMENS Impact 1.0 T MRI成像仪,行轴位、冠状位及平行主动脉弓斜位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至左右髂血管分叉处.结果MRI直接征象表现:①主动脉管腔内的内膜片,7例显示内膜片呈线样螺旋状稍高信号;②双腔主动脉,7例显示真假两腔,真腔较假腔小,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假腔宽大,信号较真腔高;③1例显示内膜皮口.MRI间接征象表现:①主动脉增宽5例;②胸腔积液3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具有典型MRI征象.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CT征象。结果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20例,脑实质低密度征10例,颈内动脉区征象改变10例,组织肿胀征6例,死亡4例。结论 CT是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手段,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价格便宜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50例小儿结脑脑CT扫描回顾性总结认为,①小儿结脑CT改变主要是脑积水、脑梗塞,其次为脑萎缩、室旁水肿、脑结核瘤等,仅10%表现正常。②CT改变与病理资料基本一致。为治疗、预后、临床等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③通过临床分型与CT改变,认为分型法有一定局限性,提出了临床与CT检查相结合的新分型法。  相似文献   

12.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全部18例用PickerI.Q.T/C型CF机10mm层厚经肝连续平扫、病灶处团注法增强扫描确诊,后经手术(11例)或肝穿刺活检(7例)证实为IHPCC结果IHPCC的Ch表现特征为:①病灶位于肝周边呈分叶融合状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其内有散在或相连的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更低密度区.②病灶边缘多较模糊.③病灶均可轻度强化.④病灶周围胆管扩张较为常见,其扩张胆管可包绕病灶呈“胆管包绕征”(33.36,16/18).结论CT是IHPCC的较好检查方法;胆管包绕征是本病的CT表现特征之一,具有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CT平扫混合征、岛征联合CT增强渗漏征对脑出血(ICH)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 6 h内ICH基线CT平扫血肿内存在混合征、岛征血肿扩大危险因素的患者,行CT增强动脉期及延迟3 min扫描,根据是否存在渗漏征分为渗漏征阳性组和渗漏征阴性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分析与血肿扩大的关系;对早期血肿扩大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对ICH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结果渗漏征阳性组入院GCS评分显著低于渗漏征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漏征阳性组复诊血肿体积显著大于初诊血肿体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混合征、岛征及渗漏征均为早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危险因素。混合征、岛征联合渗漏征预测急性ICH早期血肿扩大的灵敏度为94.29%,特异度为97.22%。结论 CT平扫混合征、岛征联合CT增强渗漏征对ICH早期血肿扩大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 024矩阵扫描对肺孤立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孤立结节病例,所有病例均经512及1 024矩阵扫描,对照分析其不同矩阵扫描的CT征象。结果对病变的形态及边缘特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病变周边的征象进行鉴别分析,能提高良性结节与周围型肺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论 1 024矩阵扫描对肺内孤立结节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 PSP)的 CT 表现,以提高对 PSP 患者CT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收集 2012—2017 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PSP患者,均行CT平扫,29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分析其CT扫描征象。结果 PSP在CT图像上常表现为单发(30例,90.9%),软组织密度结节(20 例,60.6%);大多数呈类圆形(30例,90.9%),边缘光整(27例,81.8%);周围型(22例,66.7%)多见; 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19例,65.5%)者多见;大多数病灶呈明显强化(26例,89.7%),且大多数患者延时扫描呈持续性强化 (26例,78.8%);病变常伴血管贴边征(21例,72.4%),很少伴有淋巴结肿大(3例,9.1%);病灶内部可出现钙化(10例,30.3%)、囊变(5例,15.2%),可伴有尾征(5例,15.2%),晕征(8例,24.2%),空气新月征(5例,15.2%),其中4例(12.1%)可见空气新月征和晕征同时存在。结论 PSPCT扫描常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增强扫描多表现为明显强化及延时扫描持续性强化,并有一些特征性的伴随征象,结合患者年龄及性别,可提高CT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脑囊尾蚴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方法 对166例经临床确诊的脑囊尾蚴病患者的CT及MRI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结果 166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中, 脑实质型108例, 脑室型15例, 脑膜型3例, 混合型40例。各型 脑囊尾蚴病CT、 MRI特点: ① 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可分为急性期型 (囊泡型、 脑炎型、 多发环形或结节状强化型) 和慢性 钙化型。囊泡型: 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囊状影, 边界清楚, 囊内可见高密度头节; MRI表现为类圆形长T1、 长T2信号, 囊 内可见偏心附壁的点状影, 囊壁及头节为等信号, 增强后无明显强化; 脑炎型: CT呈散在低密度灶, MRI表现为斑片状稍 长T1、 长T2信号, 多数无明显强化或不规则强化; 结节状或多发环形强化型: CT平扫为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 增强扫描 呈多发结节或环形强化; 慢性钙化型: 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点状高密度影, MRI上表现为等或长T1、 短T2信号。② 脑室型: 常发生于第三、 四脑室, 可并发阻塞性脑积水。③ 脑膜型: 脑脊液间隙局限性扩大且不对称, 可出现交通性脑积 水, 增强扫描后可出现软脑膜强化。④ 混合型: 表现为上述2种或以上类型并存, 急、 慢性期影像混合存在。结论 结论 不同 分型脑囊尾蚴病影像学表现各不相同, 分析这些独特的影像学特征对脑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判具有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螺旋CT检查诊断穿孔性阑尾炎的价值,进一步提高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穿孔性阑尾炎的26例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分析穿孔性阑尾炎的螺旋CT征象。结果穿孔性阑尾炎的螺旋CT征象主要表现为:①阑尾周围蜂窝组织炎②阑尾周围脓肿③阑尾周围气体④阑尾腔外粪石⑤阑尾壁强化缺损。阑尾增大、阑尾邻近腹膜增厚及邻近肠壁增厚、盆腔炎等征象对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结论螺旋CT检查在诊断穿孔性阑尾炎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临床决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分析15例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术前CT检查资料,分别对病灶形态、大小以及增强前后病灶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病灶表现为类圆形结节型7例,不规则斑块或肿块型8例;病灶最大径范围约10 mm~50 mm,平扫CT值约29~45 Hu,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5例,无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轻中度强化6例。病灶周围的CT表现:病灶边界光滑、清晰4例,毛刺征、血管纠集征及平直征各4例,胸膜牵拉征6例,小支气管充气征5例。结论肺炎性假瘤CT表现形式多样,无明显特异性,需紧密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胼胝体区脑胶质瘤34例MRI诊断及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胼胝体区胶质瘤的MRI表现 ,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 34例胼胝体区胶质瘤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 ,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 胼胝体胶质瘤表现为胼胝体长T1长T2 异常信号 ,信号强度均匀或不均匀 ,有明显占位效应 ,注射Gd DTPA后增强扫描 ,根据肿瘤病理类型的不同可出现明显强化、轻度强化或不强化。胼胝体区肿瘤侵及双侧或单侧脑叶时 ,可出现“蝴蝶征”或“半蝴蝶征” ,此二种征象是诊断胼胝体区胶质瘤的重要征象。结论 胼胝体区胶质瘤是颅内特殊部位的肿瘤 ,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对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及临床确诊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128层螺旋CT影像表现,其中14例行增强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处理。结果 14例肠系膜静脉不同程度增粗,10例肠系膜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呈"脂肪浑浊征",7例管腔内高密度影,13例肠壁增厚水肿,5例肠管扩张、积液积气,10例有不同程度腹腔积液;14例增强扫描中12例显示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下静脉及门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呈"靶征",9例肠管管壁强化呈"双环征",3例肠管未强化,2例发生于末梢血管的病变CT未能直接显示血栓,扫描显示了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肠壁强化程度减低或肠间小气泡影及门静脉积气等反映继发肠缺血表现的CT征象。结论 128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相结合是诊断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一种有效且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明确血栓的部位及范围,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