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反复无创性远隔缺血后适应(RPC)对大鼠脑缺血15d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RPC组,每组30只,每组1、3、6、10和15d共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RPC组每天给予1次无创性RPC干预,各组大鼠神经功能(NSS)评分,TUNEL法测大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免疫化学法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RPC组1、3、6、10和15dNSS评分均降低[(11.00±1.41)分vs(15.50±1.38)分、(11.17±0.98)分vs(15.17±0.98)分、(8.00±1.26)分vs(14.83±1.94)分、(7.17±0.98)分vs(12.67±1.03)分和(7.50±1.76)分vs(11.67±1.63)分,P<0.05];与I/R组比较,RPC组各时间点hs-CRP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反复无创性RPC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神经元凋亡及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远端器官缺血性预处理 (RPC)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坏死范围。本研究旨在观察RPC对缺血再灌注心脏不同部位血流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9头成年绵羊随机分为对照组 (n =9)及RPC组 (n =10 )。RPC组动物接受 3次左侧股动脉阻断 (5min)及再灌注 (5min) ,随后两组动物均分别依次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 10min ,再灌注 10min ;左冠状动脉第一分支 (D1)阻断及再灌注 10min后阻断左旋支 (LCX) 10min ,再灌注后观察 12 0min。结果 :LCX再灌注 10min时RPC组左室心内膜前壁、间隔及心外膜间隔心肌血流量 (分别为 0 .86± 0 .2 7,1.10±0 .34及 1.2 0± 0 .5 1ml·min-1·g-1)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0 .6 4± 0 .2 8,0 .6 9± 0 .2 3及 0 .5 8± 0 .2 6ml·min-1·g-1) ,P <0 .0 5。RPC显著减少再灌注后心室纤颤的发生率 (对照组 8/ 9,RPC组 2 / 10 ,P <0 .0 1)。冠状动脉阻断及再灌注后对照组主动脉平均压低于RPC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RPC显著减少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期心室纤颤的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RPC显著改善心内膜血液供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远端器官缺血性预处理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正远  Willem Flameng 《心脏杂志》2001,13(5):363-365,368
目的 :观察远端器官缺血性预处理 (RPC)对非缺血心脏功能的影响 ,初步探讨 RPC的作用机制。方法 :19只成年绵羊麻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 (n=9)及 RPC组 (n=10 )。测定基础状态 (BS1 )各参数后 ,RPC组动物经历 3次左侧股动脉阻断 5 min及再灌注 5 m in,第三次再灌注后 10 min测 RPC后 (BS2 )各参数。对照组动物不阻断股动脉 ,但于相应时间测定 BS1 及 BS2 各参数。结果 :对照组 BS1 及 BS2 各参数无显著变化。 RPC显著降低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 (SVR)及冠脉循环阻力 (CVR) (P<0 .0 5 ) ;轻度增加心排出量及冠脉血流量 (P>0 .0 5 )。但RPC对心率、左房压、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及每搏作功无显著影响。 BS2 时 RPC组左室收缩末期压 (L VESP)、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 (± dp/ dtmax)、动脉有效弹回性 (Effective arterial elastance,E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 ,而心脏收缩及舒张期左室容积下降及增加最大速率 (± dv/ dtmax)无显著变化。结论 :远端器官缺血性预处理降低动脉有效弹性及循环阻力、减弱心脏收缩性的同时 ,并不减弱反而轻度增强心脏泵血功能 ,提高了心肌收缩效率。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是一种以反复发作、广泛性、破坏性的炎性病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文对我院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R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是一种以反复发作、广泛性、破坏性的炎性病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文对我院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R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是一种以反复发作、广泛性、破坏性的炎性病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文对我院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R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是一种以反复发作、广泛性、破坏性的炎性病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文对我院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R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是一种以反复发作、广泛性、破坏性的炎性病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文对我院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R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是一种以反复发作、广泛性、破坏性的炎性病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文对我院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R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是一种以反复发作、广泛性、破坏性的炎性病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文对我院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R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是一种以反复发作、广泛性、破坏性的炎性病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文对我院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R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是一种以反复发作、广泛性、破坏性的炎性病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文对我院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R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是一种以反复发作、广泛性、破坏性的炎性病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文对我院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R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I/R组、RPC组、5HD+RPC组,各12只。建立Langendorf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用K-H液平衡20min。I/R组缺血前用K-H灌注液灌注45min;RPC组缺血前用含瑞芬太尼的灌注液灌注5min,再用K—H液冲洗5min,共3次;5HD+RPC组用含有5-HD线粒体KATP通道阻断剂与瑞芬太尼的混合液灌注,共计45min。缺血30min和再灌注60min时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线粒体酶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与I/R组比较,RPC组再灌注60min时,梗死面积减少(P〈0.05),而5-HD+RPC组和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K-H液平衡末比较,各组再灌注60min心肌线粒体酶活性及MMP降低(P〈0.01)。再灌注60min后,RPC组上述指标高于I/R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明显改善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功能,其机制与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线粒体钙激活钾通道在大鼠肢体远距缺血预处理(RP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右下肢股动脉,结扎5min,松开复灌5min,共4个循环。取出心脏悬挂于Langen-dorff灌流装置,全心停灌30min,复灌120min。分离心肌细胞线粒体,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变化;检测不同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内NOS、Mn-SOD、Ca2+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单纯缺血复灌组相比,RPC组和钙激活钾通道开放剂NS1619组心脏复灌后心肌线粒体损伤减轻,内外膜结构较完整;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增加(P0.01)、Mn-SOD含量增高(P0.01),NOS含量降低(P0.01)、Ca2+含量下降(P0.01);与RPC组相比,RPC与钙激活钾通道开放阻断剂Paxilline联合组各指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心肌线粒体钙激活钾通道可能通过维持线粒体膜电位,减少心肌复灌期线粒体NO生成和Ca2+含量升高,提高线粒体抗氧化能力而在肢体RPC心肌保护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的变化,研究远程预处理(RPC)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心肌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2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RPC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RPC组吻合血管前1h,以充气式压力止血带环扎双下肢大腿上1/3施压(压力200mmHg,循环两次,每次10min,间隔10min),预处理后再灌注30min,吻合冠状动脉前降支。对照组处理同RPC组,但止血带不充气。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和手术开始后2h,6h,24h,48h,72h,96h等7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结果:术后对照组的CK及CK—MB峰值[(335.8±71.9)U/L,(47.5±17.8)U/L]明显高于RPC组的(280±112)U/L,(27.6±7.3)U/L;对照组cTnT在术后6h达峰值[(1.79土0.08)ng/ml],较RPC组峰浓度[(1.35士0.17)ng/ml]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围术期远程预处理对CABG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及瑞芬太尼预处理对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组).S组犬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I/R组犬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2 h;RPC组为缺血前以1 pg/(kg·min)微泵输注瑞芬太尼30 min进行预处理,余同I/R组.再灌注2 h时处死犬取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I/R组、RPC组与S组相比,心肌组织NF-κB含量显著升高(P<0.05),RPC组与I/R组比较,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显著增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降低再灌注2 h时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激活K阿片受体与远程预处理诱导心肌缺血耐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K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预处理与远程预处理诱导心肌缺血耐受对心肌梗塞(MI)范围与心肌酶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四组(各组8例):对照组、U50488H组、远程缺血预处理(RPC)组和选择性K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U50488H组。对照组心肌缺血前1.5h静脉给予戊巴比妥钠30mg/kg;RPC组在心肌缺血前1.5h静脉给予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动物后,行双后肢短暂缺血预处理2次(充气式压力止血带环扎双后肢腘窝上1/3,压力26.6kPa,每次10min,间隔10min);U50488H组在心肌缺血前105min静脉注射U50488H1.5mg/kg,余同RPC组;Nor-BNI+U50488H组在预处理前15min给予Nor-BNI2mg/kg,余同U50488H组。各组最后制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闭塞45min,松开结扎圈再灌注2h。依据美蓝、TTC组织染色,观察各实验组MI质量比、肌钙蛋白T、心肌酶的变化。结果:U50488H可模拟R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MI[(0.15±0.11)g∶(0.29±0.11)g],肌钙蛋白T[冠脉阻闭45min(3.86±1.19)ng/ml∶(9.16±2.82)ng/ml],心肌酶的含量,P均0.01。该作用可被选择性K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所阻断。结论:RPC诱导心肌缺血耐受与K阿片受体激活具有密切关系,激活K阿片受体是RPC诱导心肌缺血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Preservation of the anal transition zone has long been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controversy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The two techniques for restorative proctocolectomy and 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 (RPC IPAA) in common practice are a stapled anastomosis and a handsewn anastomosis; these techniques differ in the amount of remaining rectal mucosa and therefore the presence of the anal transition zone following surgery. Each technique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long-term functional outcomes, 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isk of neoplasia. Therefore, we propose a selective approach to performing a stapled RPC IPAA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dysplasia in the preoperative endoscopic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20.
前言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RPC)为香港住院病人腹部急诊的第三位。当病人出现典型Charcot氏三联征(疼痛、发热,黄疸)同时伴有低血压、意识模糊(Reynold氏五联征)时,预后差,需进行急诊减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引流的建立改变了胆管炎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