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心室通道具有阈值自动管理功能和逐跳监测功能的起搏器,如果心室电极发生微脱位导致起搏阈值升高,则心室阈值自动管理功能在心室初始脉冲失夺获心室时,能够及时发放高输出的备用脉冲。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心室漏搏的风险,以及心室电极复位致使起搏器囊袋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对3例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在应用普通电极导线无法植入时应用Select Secure系统包括3830电极导线和特殊递送装置行心室起搏。3例患者分别为:(1)永存左上腔静脉,右上腔静脉闭锁;(2)起搏器囊袋感染多次植入致上腔静脉闭塞;(3)起搏器心室电极故障并植入血管狭窄。结果:3830电极全部成功植入,术后7天及1个月随访阈值和感知与术中无差异,阻抗降低。3例患者随访无并发症。结论:在特殊情况下3830导线在Select Secure辅助下行心脏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一高龄男性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出现电极微脱位、急性阈值升高、起搏器外露、囊袋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经给予调整电极位置、更换螺旋电极、在同侧重新制作囊袋、将灭菌后的起搏脉冲发生器和电极重新置入等处理,起搏器工作正常,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在不拔除起搏电极的情况下,将灭菌后的起搏脉冲发生器和电极重新置入对处理非严重起搏器囊袋感染可行。  相似文献   

4.
8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及减少并发症的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老年人起搏器植入手术方式的选择,旨在减少相关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80岁以上老年人127例植入起搏器.其中双腔起搏(包括双室三腔起搏)95例(74.8%);单腔心室起搏32例(25.2%).所有患者首选经头静脉放置起搏电极导线,并对寻找头静脉及电极导线植入方式做了较大的改进.电极导线的头端应固定在心腔内,切口内起搏器囊袋处的固定也十分重要.在电极导线送入心内前制作起搏器囊袋,并放置纱布压迫止血,对少数渗血较多的患者,局部适当加凝血酶或用电凝刀止血.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手术当日或次日).结果 经头静脉送入起搏导线的成功率,在单腔起搏器为92.0%,双腔起搏器81.5%.术中及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5例(3.9%),分别是:囊袋血肿3例(2.4%),电极导线与起搏器连接处松动1例(0.8%),心肌穿孔1例(0.8%).无血气胸、电极导线脱位及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结论 经头静脉送入起搏电极导线可避免锁骨下穿刺所导致的并发症,在老年人中尤其重要;电极导线脱位主要与手术操作有关,而与早期下床活动无关;应采用适当方法达到囊袋内彻底止血,减少术后囊袋血肿及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置入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45例置入或更换起搏器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囊袋血肿11例,电极脱位4例,心室颤动2例,切口和(或)囊袋感染7例,阈值一过性升高5例,感知不良5例,气胸4例,心室电极误入冠状静脉窦2例,脑栓塞2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2例,心包填塞1例。结论应加强对置入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尽可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双腔起搏33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33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按常规时间和程序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经4个月-10年平均5.5年随访发现:85%患者心功能改善,其中改善1级22例,2级6例,并发房颤2例占6%,死于难治性心衰1例,心房电极脱位1例,外伤致心房电极断裂1例,败血症后继发囊袋感染1例,脑梗塞1例,介入性心动过速2例,交叉感染2例,肌电感知致心室停搏2例,感知不良1例。结论 双腔起搏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但必须加强随访,捕捉并及时处理起搏器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及随访程控的内容和意义。方法对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共204例进行分析,总结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对其中178例(87%)进行定期随访程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术前黑矇晕厥等症状消失。主要并发症为电极脱位3例:心室电极脱位1例(0.5%),心房电极脱位2例(1.0%),囊袋血肿、胸膜反应、起搏器突然失灵各1例(0.5%)。结论人工心脏起搏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定期随访程控使起搏器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116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16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处理方法和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0月本院安装的116例永久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共18例,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17例,其中囊袋内积血及血肿9例,囊袋皮肤溃破起搏器外露1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电极导线断裂2例,起搏介导性心律失常(PMT)1例,起搏综合征2例。结论提高起搏器并发症早期识别能力并及时处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及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埋藏式起搏器更换原因,并对术中电极处理进行探讨.方法:埋藏式起搏器更换术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60~98岁,17例患者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其中更换电极11例. 结果:28例起搏器更换术中,起搏器电池耗竭或使用时间已到质保期25例,电极绝缘层破裂1例,囊袋皮肤无菌性破溃1例,囊袋感染1例.心室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3~11年(平均8.3年).植入起搏器时起搏阈值为(0.44±0.27)V,更换时起搏阈值为(1.08±0.53)V,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植入时电极阻抗为(547.52±126.35)Ω,更换时电极阻抗(723.22±103.30)Ω,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起搏器更换原因多为电池耗竭或使用时间已到质保期.测量数据显示,心室起搏电极使用约8年后大多数的可以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0.
永久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回顾性分析71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以提高起搏器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710例,随访0.5 ~6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 起搏器植入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内积血及血肿(n=10,1.41%)、电极导线移位(n=8,1.25%)、起搏阈值升高(n=6,0.93%)及囊袋侵蚀(n=2,0.28%).出血的发生与年龄偏大有关;电极导线的脱位主要是电极导线固定不良所致;囊袋侵蚀与患者体型偏瘦、囊袋制作偏小,或与原起搏器形状不相称引起皮肤受压缺血有关.结论 随着技术熟练及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