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奥美拉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5例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及西米替丁、1次/d,监测开颅术后即刻及术后6 d内每日胃黏膜内pH(pHi)值、胃液pH值、血浆胃泌素水平、GCS评分及应激性溃疡出血变化.发现治疗组术后pHi高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组血浆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治疗组发生应激性溃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认为奥美拉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5年4月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癫痫、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肺炎、颅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能有效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开颅手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2h、24h、7d观察颅内压(ICP)及血糖变化,伤后3~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判断预后。结果治疗组ICP、血糖在术后24h、7d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前、术后12h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亚低温治疗组疗效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可降低伤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脑血流指标、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亚低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治疗疗程,治疗前后脑血流、GFAP、UCH-L1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21%)高于对照组(60.5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均匀血流速度(Vmean)、均匀血流量(Qmean)高于对照组,而脑血脉搏波波速(W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GFAP、UCH-L1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疗效明显,可改善病人脑血流和降低血清GFAP、UCH-L1水平。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山东医药》2010,50(34):85-85
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及常规治疗均相同,观察组采用亚低温疗法,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伤侧颈动脉最低血流速度和颈动脉最低血流量明显增加(P均〈0.05),脑水肿体积明显缩小(P〈0.05),1周内清醒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血清谷氨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兼顾病情需要,分为对照组、亚低温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亚低温治疗、依达拉奉治疗以及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所有病人均治疗14d。治疗后第1天、第7天检测4组病人血清中谷氨酸、TNF-α及IL-10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各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治疗后第7天联合组谷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依达拉奉组、亚低温组的谷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依达拉奉组和亚低温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依达拉奉组和亚低温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较二者单独使用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病人GCS评分、血清谷氨酸、TNF-α及IL-10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9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分别采取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治疗组,49例)与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47例),伤后3个月评估两组的疗效和预后。结果治疗组良好率为40.8%,有效率为77.6%,均高于对照组的21.3%和57.4%(P均〈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亚低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给予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焦虑状况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状况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期间,给予预见性护理能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对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有效改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围术期平衡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的促苏醒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30例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平衡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疗程、2疗程、3疗程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治疗1个疗程,GCS评分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3个疗程,GC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示平衡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可能有促苏醒作用,从而缩短患者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治疗组用亚低温治疗仪将患者急性期7 d内的肛温持续控制在36-37℃;对照组未控制体温,当体温超过38℃时予常规方法降温。收集两组入院后第1、3、7天的血清标本,用放免法检测NSE和ET-1水平。结果治疗组第3、7天的NSE和ET-1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根据伤后3-6个月的GOS评分,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温控制在36-37℃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NSE、ET-1浓度,降低其预后不良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