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核因子-кB在实验性家兔脑血管痉挛中表达变化的影响机制及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中国白兔60只,体重1.5~2 kg,其中45只经枕大池2次(间隔72 h)注入自体动脉血(1 ml/kg)制成脑血管痉挛模型,再随机分为4组(1)单纯2次注血组(15只);(2)给药组(15只),动物每次经枕大池注血前注射蛋白激酶抑制剂等渗盐水稀释液0.1 ml,剂量为100 μg/kg;(3)等渗盐水组(15只),每次经枕大池注血前注射等量等渗盐水代替蛋白激酶抑制剂;(4)假穿刺组(15只).于第4、7、10天将动物分批处死,取基底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及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等方法检测核因子-кB、кB抑制蛋白活性表达变化,评价不同剂量蛋白激酶抑制剂对其影响程度.结果单纯2次注血组家兔较假穿刺组在4~10 d基底动脉出现明显管腔狭窄、炎性浸润等改变,7 d时最明显;核因子-кB的活性于4~10 d也明显增高,与炎性变化一致;抑制蛋白кB表达下降,与核因子-кB呈负相关.给药组家兔与单纯注血组相比,基底动脉痉挛程度和炎性浸润明显减轻,抑制蛋白кB表达明显上升,核因子-кB活性下降,而等渗盐水组较单纯注血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蛋白激酶抑制剂不仅能够显著减轻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而且可减轻其管壁炎性浸润程度,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кB抑制蛋白的磷酸化作用减弱核因子-кB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核因子κB和蛋白激酶C对哮喘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蛋白激酶C(PKC)中对支气管哮喘T淋巴细胞表达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IL-5的调控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将16只豚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人体材料取自16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16名正常对照者.分别从每只豚鼠及每位受试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并分成3组培养.第1组作为空白对照,第2组加入PKC激动剂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第3组同时加入PMA和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将培养的T淋巴细胞涂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F-κB的表达,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IL-4和IL-5的mRNA,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的IL-4和IL-5.结果加入PMA培养的哮喘T淋巴细胞NF-κB活化细胞百分比、IL-4和IL-5的mRNA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培养液上清中的IL-4和IL-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q=8.44~38.66,P<0.01),且与加入PMA培养的正常T淋巴细胞组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q=8.11~40.12,P<0.01);而同时加入PMA和PDTC培养的哮喘T淋巴细胞的以上指标与加入PMA培养的哮喘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q=6.50~35.63,P<0.01).T淋巴细胞NF-κB活化细胞的百分比与IL-4和IL-5的mRNA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均呈显著正相关(r=0.60~0.82,P均<0.001),与培养液上清中的IL-4和IL-5也均呈显著正相关(r=0.42~0.70,P均<0.005或0.001).结论T淋巴细胞PKC活化后使IL-4和IL-5的表达增加的生物信号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来传导的.T淋巴细胞PKC-NF-κB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可能是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荣火  周宇 《肝脏》2007,12(2):145-147
核因子-κB(NF-κB)是Sen和Baltimore等(1986)首先发现的一种能够与B细胞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特异结合的核蛋白因子,与许多靶基因的转录启动有关,在细胞和生物体生长、分泌、细胞系定向等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Zhang HP  Xu YJ  Zhang ZX  Ni W  Chen SX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56-759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PKC)与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取 15例非COPD肺癌患者 (A组 )及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 15例COPD伴发肺癌患者 (B组 )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后的外周肺组织。用逆转录 (RT) PCR对PKCα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 ,Westernblot检测PKCα蛋白质表达 ,免疫组化法检测NF κBp6 5的表达和定位 ,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 (EMSA)检测NF κB/DNA结合活性。结果  (1)B组患者第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 (FVC)、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明显低于A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t=7 73~ 13 96 ,均P <0 0 1)。 (2 )B组PKCα/GAPDHmRNA和PKCα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t=7 6 4、2 2 2 7,均P <0 0 1)。 (3)NF κBp6 5胞核阳性率B组明显高于A组 (t =112 79,P <0 0 1) ;B组NF κB/DNA结合活性是A组的约 3 2倍 ,差异有显著性 (t=10 4 80 ,P <0 0 1)。(4 )B组PaO2 与NF κBp6 5胞核阳性率呈负相关 (r =- 0 70 90 ,P <0 0 5 )。结论 COPD患者肺组织中PKCα表达、NF κBp6 5核表达及NF κB/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加 ,提示PKCα和NF κB的活化可能与COPD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κB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可在免疫刺激剂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被激活,参与调节免疫功能、炎症、凋亡有关的基因转录与表达,NF-κB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研究证实,NF-κB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核因子-κB抑制剂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因子-κB(NF-κB)是一个多功能核转录因子,能在基因转录水平调控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与肺部炎症疾病关系密切。人们研究发现体内外多种物质可抑制NF-κB的活性,这些NF-κB抑制剂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其活化,从而阻断炎症因子的生成。探索新的NF-κB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必将对炎症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霉酚酸对内皮细胞核因子-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对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力及其抑制因子IκBα的影响.方法利用凝胶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痉挛与蛋白激酶C介导的血管收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蛋白激酶C有密切关系。通常认为CVS的产生具有双相性,即急性痉挛与慢性痉挛。急性痉挛持续时间较短,并且是可逆的,起到生理止血作用,Ca^2+/CaM/MLCK参与;而慢性痉挛则主要由不需要Ca^2+参加的蛋白激酶C启动后,以DG/PKC/IF-Caldesmon系统产生持久性张力,并随之产生血管壁病变。文章就无Ca^2+参与的蛋白激酶C介导的血管收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是一类多效性的核转录因子,在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重症肺炎的病理生理学涉及复杂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网络,NF-κB是导致网络激活、促进重症肺炎发展的中枢,更重要的是NF-κB途径的阻断可改善其异常的病理生理及预后.因此,将NF-κB作为重症肺炎治疗靶点是一个有价值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燃煤砷暴露人群外周血T细胞活化情况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蛋白激酶C/核因子κB(PKC/NF-κB)途径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或活化情况,探讨PKC/NF-κB信号通路在燃煤砷致人体T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将贵州省兴仁县交乐村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94例居民分为无症状暴露组(12例)、轻度砷中毒组(33例)、中度砷中毒组(34例)及重度砷中毒组(15例);以距病区约12 km的非砷污染某村居民2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活化T细胞比例;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检测PBMCs内NF-κB结合DNA的活性:蛋白印迹法检测PBMCs胞浆内PKCθ及磷酸化蛋白激酶Cθ(pPKCθ)表达水平.结果 外周血活化T细胞比例,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3,P<0.01),无症状暴露组[(21.76±15.31)%]及轻、中、重度砷中毒组[(18.41±11.36)%、(17.78±11.93)%和(18.79±13.38)%]与对照组[(3.19±2.12)%]比较明显增加(P<0.05或<0.01);无症状暴露组及轻、中、重度砷中毒组PBMCs内NF-κB结合DNA的活性(1.49±0.24、1.58±0.30、1.57±0.34、1.51±0.16)与对照组(1.30±0.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BMCs胞浆PKCθ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43,P>0.05).pPKCθ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88,P<0.01),轻、中、重度砷中毒组(0.64±0.14、0.64±0.20、0.62±0.12)与对照组(0.93±0.20)及无症状暴露组(0.81±0.23)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0.01).PBMCs内pPKCθ表达水平与NF-κB结合DNA的活性呈明显负相关(r=-0.565,P<0.01).NF-κB结合DNA的活性与外周血活化T细胞比例呈明显正相关(r=0.546,P<0.01).结论 燃煤砷暴露可显著增强人体PBMCs内PKCθ的活化及NF-κB结合DNA的活性,并诱导人体T细胞的活化,提示PKC/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燃煤砷引起人体T细胞活化的信号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核因子-κB与肥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κB(NF-κB)是独特的核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高级真核生物的各种细胞中,参与炎性反应、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细胞反应.近年来的研究显示,NF-κB在肥胖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NF-κB可能通过促进脂肪组织炎性反应、抑制脂肪细胞分化以及调节脂肪细胞凋亡而参与肥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核因子-κB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 (AS)及其并发症是人群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AS被认为是一种动脉慢性炎症的病理过程。核因子 κB(NF κB)在其中起主要作用。1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AS是一个以炎症反应和纤维细胞增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过程。在AS的血管组织中发现大量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聚集 ,这些细胞释放白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泡沫细胞形成 ,导致AS斑块的形成。炎症在斑块破裂中起重要作用。大约 50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因斑块不稳定破裂 ,继发血栓形成所致。研究发现 ,ACS病人血中巨噬细胞和T淋巴…  相似文献   

13.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刺激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IκBα)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人中性粒细胞,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来普霉素B(LMB)干预组(B组)、LPS刺激组(C组)和LMB +LPS组(D组).各组分别在刺激后120 min ,用 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核、胞浆中IκBα含量,用NF-κBp65试剂盒检测细胞核NF-κB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百分比.结果 C组胞浆及胞核中IκBα含量较A组中明显减少,而NF-κB活性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减少;D组胞核中IκBα含量较C组中明显增多, NF-κB活性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增加.结论 IκBα的核内聚集可抑制NF-κB活性,并促进炎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核因子 κB(NF κB)及抑制因子I κB在阿尔茨海默病 (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我们于 2 0 0 0年 12月至2 0 0 1年 12月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两者在类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及分组 :健康雄性Wister大鼠 ,3~ 5个月龄 ,体重 2 5 0~ 30 0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共 6 0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 30只 ,对照组 30只。   2 .类AD模型大鼠制备及确定 :参照何蕴绍等〔1〕 报道的方法 ,即采用单侧 (左侧 )穹隆 海马伞切断制成类AD模型。大鼠术后 2周 ,经Morris水迷宫测试平均逃避潜伏期大于…  相似文献   

15.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核转录因子.它可以调控与炎症免疫反应有关的炎症因子、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相关酶等的基因表达,从而参与肺部的炎症及免疫反应,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F-κB抑制剂通过阻断NF-κB激活通路上的多个环节,以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将会成为哮喘治疗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是一种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核转录因子。它可以调控与炎症免疫反应有关的炎症因子、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相关酶等的基因表达,从而参与肺部的炎症及免疫反应,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F-κB抑制剂通过阻断NF-κB激活通路上的多个环节,以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将会成为哮喘治疗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NO)的合成受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调控的同时,对NF-κB的活性具有反馈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稳定IκBα而抑制NF-κB的DNA结合活性,从而减少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但亦有NO对NF-κB发挥正反馈激活作用的报道,表现出NO在细胞内信息调控作用中的复杂性。深入探讨NO-NF-κB信息通路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对于明确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异性病变,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微血管病变、心肌纤维化等都参与其发生发展,而炎症反应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核因子κ-B(NF-κB)作为炎症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参与了多种炎症因子转录的调控,从而对糖尿病心肌病产生影响。该文阐述了炎症因子NF-κB在糖尿病心肌病病理生理中的作用以及对NF-κB通路的阻断策略。  相似文献   

19.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因参与了B细胞κ轻链的表达调控而得名.其在免疫反应,炎症,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癌变和个体发育等方面发挥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来的研究发现,NF-κB还存在于脑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当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时,它可被特异性激活,参与脑缺血及再灌注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痉挛与蛋白激酶C介导的血管收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与蛋白激酶C有密切关系。通常认为CVS的产生具有双相性,即急性痉挛与慢性痉挛。急性痉挛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数小时),并且是可逆的,起到生理止血作用,Ca~(2+)/CaM/MLCK参与;而慢性痉挛则主要由不需要Ca~(2+)参加的蛋白激酶C启动后,以DG/PKC/IF-Caldesmon系统产生持久性张力,并随之产生血管壁病变。文章就无Ca~(2+)参与的蛋白激酶C介导的血管收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