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多支血管严重病变者,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自体静脉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主要桥血管材料,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自体大隐静脉。自体大隐静脉虽然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但有术后桥血管再狭窄或闭塞等诸多问题。本文综述静脉桥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及其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后,自体大隐静脉桥的再狭窄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血管外支架是预防静脉桥再狭窄的一种可行办法.本文综述了多年来静脉桥血管外支架在材料方面、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研究等文献以反映静脉桥血管外支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血管包括大隐静脉桥(SVG)和左乳内动脉桥(LIMAG)的转归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自2010年至2015年92例行CABG后症状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冠脉)自体血管造影和移植血管造影的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92例患者中男性8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2.6±10.8)岁。52支LIMAG中,19支发生病变为LIMAG病变组,33支未发生病变为LIMAG无病变组;60支大隐静脉单独桥中,38支有病变的大隐静脉单独桥为大隐静脉单独桥病变组,22支无病变的大隐静脉单独桥为大隐静脉单独桥无病变组。统计分析SVG、LIMAG病变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以及其他临床特点如心绞痛复发时间、冠脉造影距离CABG时间等、大隐静脉桥血管移植方式(序贯桥和单独桥)、自身靶血管搭桥前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结果:平均症状复发时间(35.10±24.7)个月。共有移植血管146支,其中LIMAG 52支,SVG 94支(单独桥60支,序贯桥34支),LIMAG通畅率显著高于SVG(63.5%vs 44.7%,P=0.030)。SVG病变发生与CABG后症状复发时间呈正相关(OR=1.119,95%CI:1.002~1.249,P=0.046),与女性患者有相关倾向(P=0.065),与其他临床因素均不相关,而LIMA病变发生与各项临床因素均不相关。大隐静脉序贯桥通畅率明显高于单独桥(58.9%vs 36.7%,P=0.038)。大隐静脉单独桥病变组(术前自体靶血管完全闭塞/狭窄=24支/14支)与无病变组(术前自体靶血管完全闭塞/狭窄者=17支/5支)的自体靶血管病变之间比较无差异(P=0.388);而LIMAG病变组中自体血管狭窄病变者明显多于LIMAG无病变组(LIMAG病变组:狭窄/闭塞=7支/12支;LIMAG无病变组:狭窄/闭塞=23支/10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CABG后桥血管发生病变与冠心病传统的危险因素无明显相关性,术后SVG发生病变与CABG后心绞痛复发时间呈正相关。SVG序贯桥中远期通畅率高于单独桥。单独桥中CABG前自体靶血管血流状况将影响术后LIMAG的转归,而对SVG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后,自体大隐静脉桥的再狭窄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血管外支架是预防静脉桥再狭窄的一种可行办法。本文综述了多年来静脉桥血管外支架在材料方面、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研究等文献以反映静脉桥血管外支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余咏潮  赵学维 《山东医药》2008,48(9):145-14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自体大隐静脉桥的再狭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应用血管外支架是预防再狭窄的一种可行办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地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能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细胞因子.本文就近年来VEGF在静脉桥血管外支架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桥血管病变特点并探讨不同手术策略对桥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CABG术后因再发心肌缺血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共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桥血管病变(桥血管造影显示狭窄≥75%或出现“线样征”)80例,自体冠状动脉病变加重(未搭桥冠状动脉狭窄从<75%加重到≥75%)46例,对80例桥血管病变患者的259支桥血管及其吻合口进行评估,单支桥140支,序贯桥119支,平均3.2支/人,其中左乳内动脉桥72支,左桡动脉桥8支,右桡动脉桥3支,大隐静脉桥176支。结果:(1)桥血管病变患者80例,构成比63.5%,自体冠状动脉病变加重患者46例,构成比36.5%;(2)靶血管直径≥1.5mm与直径<1.5mm的桥血管病变率分别为22.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支桥、序贯桥病变率分别为25.0%,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血管病变是CABG术后患者再发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术中尽可能选择直径1.5mm以上的靶血管吻合,采用序贯吻合技术不增加桥血管病变率。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动脉血管作为移植血管材料有其自身优势,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自体大隐静脉仍然是最常用的移植血管材料.新内膜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静脉桥再狭窄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的防治方法包括药物、血管外支架、扩张液和基因治疗等,其中基因治疗为再狭窄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邹承伟 《山东医药》1999,39(1):44-45
在CABG手术中,桥血管的选择对手术的成败及远期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临床应用的桥血管较多,最常用的是大隐静脉及胸廓内动脉。现将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桥血管简述如下。1自体静脉血管1.1大隐静脉1967年,Favaloro首次应用大隐静脉行CAB...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探讨心肌缺血原因及其治疗对策。方法:对74例CABG术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桥血管造影,总结其自体冠状动脉和移植血管病变特点,分阶段归纳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结果:74例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3.3±9.3)岁,平均复查时间(37.79±37.65)个月。共174支移植血管,其中左乳内动脉桥44支,大隐静脉桥126支,桡动脉桥4支。左乳内动脉桥完全闭塞20.5%(9/44),狭窄18.2%(8/44);静脉桥闭塞40.5%(51/126),狭窄7.1%(9/126);4例桡动脉搭桥,2例有狭窄;竞争血流现象的发生率为12.2%(9/74);32.5%(24/74)的患者自体冠状动脉病变加重;13.5%(10/74)的患者存在再血管化不完全;CABG术后早期(1个月以内)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左乳内动脉桥吻合口狭窄(占50%),1年以内主要与静脉桥血管狭窄和闭塞有关(占44.7%),而1年和5年以后则绝大多数缘于静脉桥的闭塞(占46.7%)。45.8%(34/74)的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9.5%(7/74)的患者行再次外科搭桥(reCABG),29.7%(22/74)接受了自体血管的介入治疗(PCI),12.2%(9/74) 行桥血管的介入治疗。移植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接近90%,自体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率72.2%。结论:CABG后部分患者心肌缺血可以复发,其中移植血管病变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其它原因有再血管化不完全、自体血管病变加重等,自体血管和狭窄桥血管的介入治疗对CABG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仍然是可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传统方式是胸骨正中完全劈开切口、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大隐静脉作为主要的血管桥。存在的问题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比较多,医疗费用高,大隐静脉桥的远期通畅率低,且不适用于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和远端细小血管病变。近年来,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包括微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激光打孔心肌血运重建术等,本文就各种新方法的手术要点、适应证和临床效果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现今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1],术后5~10年内约25%~50%的桥血管会发生再狭窄或者闭塞[2],评价CABG疗效的最主要指标之一是桥血管近、远期的通畅率。国内外CABG采用最多的移植血管是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和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由于IMA长度受限以及冠心病患者大多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以自体SV仍然是CABG术中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材料[3]。如何提高静脉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已经成为CABG术后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静脉桥血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主要的外科治疗手段,自体大隐静脉是CABG中最常使用的桥血管,但其远期再狭窄率高,严重影响了桥静脉的使用寿命。本文将从手术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分压变化、静脉本身特点等因素出发探讨桥静脉再狭窄机制,并对其防治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大隐静脉序贯桥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3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以大隐静脉序贯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45-69岁,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例,于术后2年行冠状动脉螺旋CT随访。结果:37例病人中,35例全部血管桥均通畅,有2例病人乳内动脉桥路通畅,大隐静脉血管桥闭塞,未予介入或手术干预。结论:大隐静脉序贯桥中期随访通畅率良好,虽有“一闭俱闭”的风险,但大多数不会导致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大隐静脉桥血管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型抑制剂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按入选标准选择258例老年女性,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进行研究,按术前吸烟状态分为被动吸烟组87例,对照组105例,主动吸烟组66例。收集整理所有入选病人详细术前临床资料。术中收集大隐静脉标本,以real-time 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阐明被动吸烟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大隐静脉桥血管中MMP-2、MMP-9、TIMP-1、TIMP-2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三组术前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被动吸烟组和主动吸烟组大隐静脉桥血管中MMP-2和MMP-9基因表达明显增强,P0.05,并以主动吸烟组更甚。与MMPs基因表达情况相反,TIMP-1、TIMP-2mRNA的表达在被动吸烟组和主动吸烟组中均有降低,分别P0.05,也同样以吸烟组更甚,P0.05。结论被动吸烟作为心血管病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大隐静脉桥血管中MMPs/TIMPs基因表达平衡,并且这种平衡的打破,将对大隐静脉血管中细胞外基质的构成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静脉桥血管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大隐静脉是CABG中最常使用的桥血管。但是在临床中大隐静脉的远期通畅率却不尽人意,超过50%的大隐静脉在移植后10年内闭塞。提高大隐静脉通畅率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种新型的“No-Touch”技术被报道可以大大提高大隐静脉的远期通畅率——在获取大隐静脉时保留外膜以及血管外周组织,减少器械对静脉的接触,避免高压扩张。尽管目前已有多项“No-Touch”技术的临床试验在进行之中,但No-Touch技术提高大隐静脉通畅率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6.
大隐静脉一直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最常用血管材料之一,但静脉桥血管远期通畅率低,是目前CABG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最新文献及研究进展,就CABG后静脉桥血管可能的堵塞机制及提高静脉桥远期通畅率的几种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在外科治疗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中,应用静脉移植使血管重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中,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应用自体大隐静脉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短期内其效果非常有效,但远期通畅率欠佳,尽管有一定的预防方法,但是效果不太理想,而基因治疗作为其中的一项,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选择。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减少血栓形成、血管内膜增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改善桥血管通畅率,本文我们将对预防静脉桥再狭窄的基因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冠状动脉(冠脉)多支病变患病率较高,占冠脉狭窄患者的41%~67%~([1])。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现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尤其是左主干和多支血管严重病变的重要外科手段,在美国,超过一半的患者接受了CABG手术。虽然用乳内动脉桥重建前降支血流较大隐静脉明显获益已被大家公认,但整体来看,大隐静脉仍是最常用的移植血管材料。相关研究表明,静脉桥血管1年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68年首次报告冠状动脉旁路术以来,大隐静脉一直被作为优先选择的冠状动脉“搭桥”血管。乳内动脉同样适用,但当需要多根“桥”血管或需作冠状动脉下端“搭桥”时,就明显受到限制。当不能利用大隐静脉时,一般认为臂静脉可能是最好的次选血管。为了探讨臂静脉用作冠状动脉旁路血管时的长期通畅率和耐久性,作者随访了应用臂静脉作“桥”血管的病例,以便估价远期通畅率。病例和方法:1974年1月到1982年12月,St.Thomas 医院共施行了8,93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59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动脉桥血管被广泛使用且远期通畅率高,但大隐静脉移植物仍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最多的桥血管,而大隐静脉移植物术后10年通畅率大约60%。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机制包括血栓形成、心内膜增生和粥样硬化等。防治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血管外支架。现就上述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