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47岁。因右上腹痛7年,加重1年,伴乏力、浮肿,三次在外院经CT检查诊为胆囊结石、胆囊炎、肝囊肿。经治疗时好时坏,近1年来病情反复发作,时有右上腹隐痛及坠胀感,故来我院就诊。我们用ALOKSSD—630B超诊断仪与安迪泰公司1001A型彩色微处理显示仪匹配作检查,肝、胰、脾声像图正常.胆囊2.8cm×1.4cm,形态尚规整,呈狭长形,壁厚毛糙,其内有较多点片状强回声光点,声影不明显,仅见小片液性无回声区,其下方并列有一4.7cm×3.1cm大囊性光团,壁尚光滑,与病变胆囊有明显分界,并有管道与胆总管相通。进食两个油煎鸡蛋30分钟后探查,病变胆囊变化不明显,其下方之囊性光团缩小为3.4cm×2.1cm;60分钟后囊性光团缩小为2.6cm×1.7  相似文献   

2.
B超诊断植物性胃结石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诊断植物性胃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显象仪对18例因空腹食入黑枣(11例)、柿子(4例)、山楂(3例)后而上腹饱胀、疼痛、恶心呕吐的患者做了超声波检查,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岁~72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多数在2d~7d,最长达1mo,重点对胃区进行扫查.结果声象图中均可见胃内有不规则的后方伴有大片声影的强回声团(其前缘呈弧形光带,后缘因声影遮盖面显示不清),饮水后探查胃内强回声团显示更为明确,并见其周围有液体流动,强回声团还可随体位改变及手推动而移动.最大团块约10.2cm×6.8cm×5.5cm.根据声象图改变及结合病史B超均做出了与食入果物相应的胃结石诊断.18例中4例行手术将结石取出,14例与内镜检查诊断相符,经服用中药后将胃石溶解,碎石由粪便排出.结论植物性胃结石在声象图中有特征性改变,应用B超检查即经济方便,又无痛苦无损伤,是具有诊断价值高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声显像检查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高分辨力超声显象仪问世以来,已迅速成为胆系疾病诊断上不可缺少的先进检查技术,又因其简便实用,普及甚快。兹将主要胆系疾病的声象图所见及诊断价值简述如下: 1.胆囊结石诊断率可达90%以上。超声诊断标准有二:(1)胆囊内部显示伴声影(AS)之强回声(SE),并多可观察到随呼吸运动和体位变换依重力方向而移动,此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老年病人胆囊切除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及年龄对该手术的影响。作者复查391例65岁以上胆囊切除术病例,女252例(64%)、男139例(36%)。在其347例中,163例(47%)因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一般病例均行择期手术,手术指征包括胆绞痛、右上腹慢性疼痛和胆结石胃肠综合征;其余184例(53%)有并发症。62例为单纯性急性胆囊炎或亚急性胆囊炎。4例并发脓毒症。16例确认为胆囊坏死,其中6例胆囊穿孔;9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急性胆囊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非结石性胆囊炎;1例急性胆囊炎。34例胆总管结石并存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28例胆石性胰腺  相似文献   

5.
所选病人通常限于胆囊内具有小的射线透过性结石(直径<15mm)在口服胆囊造影剂后,胆囊X光像显示为不透明者。射线透过性预示80%的结石可能主要为胆固醇组成的结石。不透明,预示不饱和胆汁可通过胆汁酸治疗而能以进入胆囊。无症状者,无需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如症状较轻或偶有症状者与年龄较大或兼有其它疾病对比,则采用胆汁酸治疗较手术治疗更为适宜。当然,如果两种疗法均非绝对禁忌时,则应考虑患者自己的选择。治疗6个月以后,如胆囊造影术后显示胆结石直径仍未见小,则应  相似文献   

6.
胆囊在胆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故有必要了解胆囊及其与胆汁的相互作用。虽然源生于肝脏的胆固醇饱和性胆汁(称成石性胆汁)是胆结石形成的先决条件,但成石性胆汁也常存在于正常人,因而在胆汁或胆囊粘膜中肯定存在另一些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胆囊内胆汁的钙浓度。许多研究表明,在胆固醇或色素性胆结石患者,其胆汁中的钙常常是超饱和的,所以钙易沉淀。极大多数结石含有由钙酸盐组成的核心。当结石增大时,围绕核心沉积多层胆红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30岁,2018年4月6日因"间断性右上腹疼痛2 d"就诊于本院。血友病A病史20年。查体:右上腹轻压痛,向右肩部放射。腹部超声显示:胆囊腔内多个强回声光团,最大约2.1 cm×1.1 cm。肝胆脾胰多排CT显示:胆囊腔内多个高密度影,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入院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C(FⅧ:C)为8.2%,无FⅧ抗体。参考血液科会诊意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FⅧ替代治疗,手术当天FⅧ制剂按65%替代,术中小心分离并结扎胆囊动脉、胆囊管,使用超声刀分离胆囊,胆囊窝渗血约80 ml,剥离后胆囊床放置凝胶海绵及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2082)术中止血。术后第1~3天分别按60%、50%、  相似文献   

8.
西方工业化国家成人中10~15%患胆结石。开腹胆囊切除术(OC)作为唯一有效治疗胆石症方法达90年之久。近十余年来出现了口服胆汁酸治疗(BAT)、体外震波碎石(ESWL)及最近又有腹腔镜胆囊切除(LC)等治疗方法。本文将对新疗法进行评价(主要与OC比较),包括对个体病人的治疗选择。胆石症的临床阶段分无症状、有症状及并发症阶段。胆囊结石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胆囊炎及其并发症、胆总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结石性肠麻痹及胆囊癌。近年包括有700多病人经随访20年或更久5篇研究对无症状胆石症的自然史有新的看法。其中无1例的死亡可归因于随访中出现症状才给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0~1991年应用BD8828—Ⅱ型超声定位乾式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胆道结石151例,泌尿系结石57例。结石最大为胆囊内充满型,最小为0.4cm×0.6cm;冲击次数500~4000次。结石粉碎指征:结石光团变形,密度减低,输尿管和胆总管结石向两端散开。最快者治疗后第一次解小便即排石。  相似文献   

10.
在胆固醇性胆结石的发病机制中,胆囊功能的改变可能具有重要性。胆固醇性胆结石患者,餐后胆囊排空增快,胆囊排空与胆囊收缩素(CCK)的释放有关。作者等曾报道胆石症病人餐后血清CCK浓度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本文目的即针对上述情况,研究胆石症病人与正常人的胆囊对CCK的敏感性有无差异。所用方法为闪烁扫描法。研究对象为18例口服胆囊造影示胆囊内有透光结石和18例有消化不良症状而胆囊造影肯定正常的对照者。18对中13对是女性,5对是男性,结石组平均年龄53岁,对照组为54岁。应用~(99m)锝标记的N-(2,6-diethylphenyl-carbamoylmethyl) iminodiacetate(简称~(99m)Tc-HIDA)进行动态胆囊闪烁扫描术,以测定胆囊对胆囊收缩素的敏感性。患者空腹静脉注入10μCi~(99m)Tc-HIDA/kg体重,应用连接小型计算机的γ照相机,记录胆囊对放射核素的摄取。90分钟后,静脉滴注CCK,开始滴注率为0.005mu/kg/min(用等渗盐水稀释),以后逐渐递增至0.01、0.03及0.06mu/kg/min。每种滴注率持续12分钟后换滴盐水6分钟,再增加滴注率。资料贮存于磁盘,备以后分析。根据胆囊区的放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腺瘤与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胆囊腺瘤(95例)和胆囊癌(100例)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比较胆囊腺瘤与胆囊癌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95例胆囊腺瘤患者中合并胆囊腔内结石18例(18.95%),合并壁内结石13例(13.68%);胆囊浆膜层均显示完整(95/95);CDFI在胆囊腺瘤增厚囊壁内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共89例(93.68%),仅6例测及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100例胆囊癌患者中合并腔内结石20例(20.00%),无1例合并壁内结石,胆囊浆膜层显示不完整57例(57.00%),CDFI在胆囊癌肿块内测及丰富血流信号者共82例(82.00%),形态呈"网篮样"改变;胆囊癌体积、最大血流速度均大于胆囊腺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腺瘤与胆囊癌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局限性隆起,但非结石性的一类病变的总称,也可简称为胆囊息肉。一般包括胆囊炎症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样增生、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等非真性肿瘤行病变,胆囊腺瘤和胆囊癌等真性肿瘤行病变,以及胆囊泥等非病理性病变。胆囊癌常与胆囊其他良性病变同时存在,且难以鉴别,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肿瘤已向肝脏及门脉系统侵犯,或者已有远处转  相似文献   

13.
曹健  刘莉 《山东医药》2009,49(38):53-53
幽门与肝外[JP2]胆管解剖学的毗邻关系,消化道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高,故近年来HP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已成为胆结石病因研究的热点.2008年9月~2009年2月,我们检测了38例胆结石和20例非胆结石患者胆囊组织、胆汁、结石中的HP,旨探讨HP与胆囊结石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应用常规抗生素、溶石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抗生素,结合内服中药辩证论治,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1.43%、结石完全消失率为35.71%、胆囊壁毛糙消失率为45%、胆囊壁增厚消失率为46.67%、胆汁透声差率为46.43%高于对照组的50%、9.53%、14.63%、17.24%、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症条件下,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结石疗效较好,故对于病情较轻胆结石不建议仓促采用手术治疗,以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对胆结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胆结石症25例,应用大柴胡汤加减(主要由柴胡、黄芩、白芍、半夏、大黄、枳实、甘草、木香、鸡内金、摈榔、枝子、金钱草、元胡、茵陈等15味中药组成)进行治疗.均以右上腹反复绞痛,阵发性加剧,向右肩部放射.查体右上腹压痛,莫非氏征阳性,B型超声检查胆囊泥砂样结石并胆系感染,其中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34岁,男8例,女17例.结果经大柴胡汤加减治疗15d后,临床治愈17例占68%(以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结石排出,B超检查结石影消失为标准),好转8例占32%(以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排出少量结石为标准).治疗后总有效率达100%.结论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结石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子玥  朱永胜  陈彦 《心脏杂志》2020,32(3):319-323
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是目前筛查和诊断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常用且最简便的影像学检查,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对透声较差的患者,不能很好地识别心内膜边缘,会严重影响对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心脏声学造影(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CE)是超声心动图与声学造影相结合的一种心血管成像技术,通过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来增强心腔和血管腔的显像,改善对心肌与心腔界面的显示,还可以直接显示心肌灌注,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增多。它主要包括两大类:心腔造影技术和心肌造影技术,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多种诊疗技术。如今CE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较多的应用,为诊断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心脏粘液瘤术后复发较少见。我们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诊断左房粘液瘤术后再发双房粘液瘤1例,并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3岁。于1985年9月25日以日本三荣2H51A型超声仪探查心脏,在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及剑下四腔心切面显示左心房内有2.8×4.5cm光团回声反射,光团随心动周期往返运动于左心房和左心室流入道之间,并显示一短蒂连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33岁。体验时B超发现胆囊多发性息肉样病变而收住院。入院时体检及各项化验检查均正常。既往健康。B型超声检查:胆囊颈及底部壁上可见多个突入腔内中等强度回声光团,最大1×0.5cm,最小φ0.5cm。转动体位与胆囊壁不能分离,后方未见声影。提示胆囊多发性息肉样病变。行胆囊切除术。病理检查切除的胆囊一个,大小为8×5cm,壁厚0.35~0.5cm,浆膜面光整。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0岁,因中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5天入院。呕吐物内有大量胆汁。有胆结石病史10年。本次发病前3天突发性胆绞痛,持续2小时后缓解。查体:心肺(-),腹部饱满,未见肠型,上腹部及脐周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无气过水声。化验:血WBC15.0×109/L,γGT217u/L,AKP170u/L,TBiL27μmol/L,DBiL13μmol/L。稀钡造影显示小肠中段一卵圆形充盈缺损,胆总管、胆囊及肝内胆管显影。B超显示小肠内一3.8×2.9cm强回声,质不均,后方伴声影,未发现胆道结石。ERCP见乳头旁一瘘口,有胆汁流出。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胆石性…  相似文献   

20.
例1.男性,63岁,农民。因右上腹疼痛半年,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收住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巩膜无黄染;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平软,肝胆脾未触及;右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莫非氏征(±)。B超检查:胆囊内有1.7cm强回声光团,胆囊壁有不规则团块样强回声。临床诊断: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胆囊癌?经术前准备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充盈,囊壁明显增厚,腔内可触及结石。常规逆行切除胆囊,术后切开胆囊取出1cm×1cm×1cm结石一枚及泥沙样结石。切除胆囊病检示:胆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