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内含子1倒位的发生率,改进并完善血友病患者内含子22倒位、1倒位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与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经一期法检测FⅧ:C确诊的血友病A患者,采用Bethesda方法进行FⅧ抑制物检测。采用双管多重PCR扩增技术进行内含子1倒位检测,采用长距离PCR技术进行内含子22倒位检测。结果:130例血友病A患者中发生1倒位2例(1.5%),2例均为重型血友病A患者,占91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2.2%。71例HA患者内含子22倒位阳性患者18例(23.9%),其中34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中22倒位阳性16例,占重型血友病A的47.1%。结论:FⅧ基因内含子倒位检测方法简便、易操作,适合临床开展先证者筛查,对于HA患者倒位基因携带者及家系成员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人基因重组FⅧ(rFⅧ-FS)治疗血友病A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0月至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对16例有急性出血症状血友病A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检查以及相关病毒免疫学检测,测定rFⅧ-FS治疗前和治疗后1 h以及治疗后12 h的血浆FⅧ:C,检测治疗前后血浆FⅧ抑制物滴度。结果16例患者共给予88次(平均每例患者输注5.5次)rFⅧ-FS输注,共112 089 IU(平均每个患者每次输注1273.7 IU),15例(93.7%)患者输注rFⅧ-FS后出血症状好转,1例(6.3%)患者输注后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输注后1 h(23.2%±13.5%,P=0.0001)和12 h(12.7%±7.6%,P=0.0001)的FⅧ:C显著高于输注前FⅧ:C(1.1%±1.1%)。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经检测未发现FⅧ抑制物产生。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幻视,停药后24 h症状消失。结论rFⅧ-FS在治疗血友病A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鼠肝细胞BRL-3A.方法 将一B区缺失(760~1 639 aa)的人FⅧ cDNA(FⅧBD cDNA)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LNCX2-FⅧBD.感染BRL-3A细胞,分别采用一期法、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人FⅧ的凝血活性(FⅧ:C)和抗原含量(FⅧ:Ag).结果 pLNCX2-FⅧBD在鼠肝细胞BRL-3A细胞中获得良好表达,在24 h内每毫升中106细胞表达FⅧ:C为1.12 U,FⅧ:Ag为350 ng.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能够介导人FⅧ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为血友病A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导致凝血因子Ⅷ(factor Ⅷ,FⅧ)的表达缺陷或缺乏。HA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5~10)/10万人,男性的发病率为1︰5000,使用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是经典的阻止和预防出血的治疗手段,极大改善了HA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依据FⅧ活性(factor Ⅷ activity, FⅧ︰C)的高低,将HA分为重型(FⅧ︰C1%)、  相似文献   

5.
获得性FⅧ抑制物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是一种抑制或灭活FⅧ促凝活性(FⅧ:C)的特异性抗体,常见于血友病A(HA)患者,多伴免疫功能紊乱。近年来,我们共收治3例获得性F抑制物患者,现报告如下。例1:男,17岁。因突发意识不清7h入院,既往有HA史,常有皮下血肿。5个月前因腹部剧痛诊断为肠套叠,术前查血  相似文献   

6.
血友病(haemophilia)是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呈X性联隐性遗传,可分为血友病A(haemophilia A)和血友病B(haemophilia B),分别由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coagulation factorⅨ,FⅨ)量的缺乏或质的异常而导致。患者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关节、肌肉反复出血,严重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致死。由于目前尚缺乏对此病的根治措施,因此,开展血友病携带者的产前诊断、阻止血友病患儿及血友病携带者的出生是当前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措施[1-2]。  相似文献   

7.
<正>血友病A是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缺乏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为常见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男性患病率为1/5 000,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开展基因诊断、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是降低发病率、阻断基因传递的最有效措施。目前研究发现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是重型血友病A最为集中的一种突变类型,占重型血友  相似文献   

8.
正血友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分为血友病A(hemophilia A,HA)及血友病B(hemophilia B,HB),前者血浆内缺乏凝血因子Ⅷ(FⅧ),后者缺乏凝血因子Ⅸ(FⅨ)。血友病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手术禁区,但随着凝血功能的评估和替代治疗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血友病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但围手术期最佳替代治疗的剂量和疗程仍处于  相似文献   

9.
血友病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通过基因转导的方法,将正常的凝血因子Ⅷ(FⅧ)或因子Ⅸ(FⅨ)编码基因分别导入血友病A或B患者体内,产生“基因替代”或“基因修复”作用,以纠正血友病基因缺陷.并持久分泌可满足止血需要的人FⅧ(hFⅧ)或人FⅨ(hFⅨ)蛋白,这将为根治血友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和可能性。改造目的基因、选择合适载体、靶细胞、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是基因治疗的5个环节.其中前3个环节是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30岁,2018年4月6日因"间断性右上腹疼痛2 d"就诊于本院。血友病A病史20年。查体:右上腹轻压痛,向右肩部放射。腹部超声显示:胆囊腔内多个强回声光团,最大约2.1 cm×1.1 cm。肝胆脾胰多排CT显示:胆囊腔内多个高密度影,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入院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C(FⅧ:C)为8.2%,无FⅧ抗体。参考血液科会诊意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FⅧ替代治疗,手术当天FⅧ制剂按65%替代,术中小心分离并结扎胆囊动脉、胆囊管,使用超声刀分离胆囊,胆囊窝渗血约80 ml,剥离后胆囊床放置凝胶海绵及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2082)术中止血。术后第1~3天分别按60%、50%、  相似文献   

11.
曾有人指出血友病A的凝血机制缺陷,可阻止血友病人患冠心病。本文报告2例血友病应用凝血因子者患有严重冠心病,其中1例并引起心肌梗塞死亡。例1:57岁,患有严重血友病。因腹部不适和呕血3天入院。入院时病者再次呕血,因此给予输血2U和第Ⅷ凝血活性因子(FⅧ:C)浓缩物2,500U治疗。第2天症状改善,在给总量4,000U的FⅧ:C浓缩物治疗后,开始使用凝血酸1g每天3次治疗,并再次输血3U,10小时后发生严重呼吸困难,诉胸痛,不久心脏停搏死亡。尸解发现:右冠状动脉有血栓性闭塞,其他冠状动脉亦有严重粥样硬化表现,伴左室肥厚、陈旧性前壁梗塞,下壁心肌组织学检查显示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提高重型血友病A(HA)及其携带者的诊断水平。方法检测120例无亲缘关系的重型HA患者和HA家系中的18例女性(可能携带者)血浆凝血因子FⅧ(FⅧ:C)活性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浓度;采用长链聚合酶链反应(LD-PCR)和双组PCR方法检测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IVS22)和内含子1倒位情况进行直接基因诊断。结果 120例HA患者中IVS22者46例(或家系),占38.3%;其中10个IVS22家系的18例女性检出FⅧ基因IVS22携带者7例,非IVS22的74例患者无内含子1倒位者。结论通过检测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和内含子1倒位可对重型HA患者及其携带者进行准确、快速的直接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以提高对SLE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的认识。方法对1例SLE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治疗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25岁女性患者,SLE病史5年,此次以腹痛为主诉,实验室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35.3s)明显延长,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0.9%)减低,因子Ⅷ抑制物滴度26.1U/ml(Bethesda法),B超及核磁共振均发现子宫后血肿,治疗上给予激素、因子Ⅷ制品、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明显好转,出院后给予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随访10个月患者一般情况可。结论SLE合并血友病A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治疗上目前尚无标准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国内血友病A患者接受第3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Ⅷ)替代治疗后FⅧ抑制物产生和相关安全性情况。方法:对411例重型和中型血友病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1例血友病A患者均为男性,46例仅接受百因止治疗,包括18例既往未接受过FⅧ治疗(PUP)和28例既往接受过FⅧ治疗(PTP);365例接受百因止与其他FⅧ制剂治疗,包括9例PUP和356例PTP。411例患者中13例(3.2%)报告了抑制物产生阳性,包括27例PUP中的3例(11.1%)和384例PTP中的10例(2.6%)。在365例接受百因止与其他FⅧ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分别有7例(1.9%)、36例(9.9%)和11(3.0%)报告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和丙肝表面抗体阳性,同时有9例(2.5%)和1例(0.3%)报告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在46例仅接受百因止治疗的患者中,未见病毒学阳性结果。结论:中国血友病A患者接受百因止替代治疗总体安全且耐受性良好,抑制物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血友病A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2014-07~2016-04确诊的4例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并讨论。结果 4例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4~73岁,男女发病比例1∶3,均未找到明确相关病因,首发症状均为皮肤软组织出血,所有患者均有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抗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下降(0.4%~0.9%),FⅧ抗体检测阳性(10.12~115 BU/ml)。通过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4例患者FⅧ抗体滴度均较前下降,FⅧ水平较前升高。1例患者在治疗间期因脑出血死亡。结论 (1)获得性血友病A发病罕见,多见于老年人。(2)临床表现以自发性出血为主,其中以皮肤黏膜及肌肉软组织出血多见。(3)旁路治疗为止血治疗的一线方案,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环磷酰胺仍是当前清除抗体的核心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作者将正常人和血友病患者的白细胞分别进行体外培养,发现两者白细胞合成第Ⅷ因子前凝血素(FⅧC)的量相近。细胞培养以199作培养基加用植物血凝素(PHA)。培养21小时后,取上层液进行一期法第Ⅷ因子活性测定。作者采用不同试剂纠正的方法对9名正常人和3名血友病患者(其血浆第Ⅷ因子含量在2.5%以下)的白细胞培养液进行了测定。上层液第Ⅷ因子活性测定结果比培养基空白对照凝固时间明显缩短,表明上层液中含有第Ⅷ因子活性。若于上层液中加入磷脂酶对抗组织因子样凝血活酶的作用后,凝血活性仍较对照管高,如果将特异性FⅧC抑制血清与上层液混合测定,则凝固时间明显延长,作者认为这一结果表明上层液中确含有FⅧC。  相似文献   

17.
血友病是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分为A(HA)和B(HB)两型,其发病原因是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F8)或Ⅸ(FⅨ)基因(F9)缺陷导致蛋白的合成缺陷或质的异常,或两者兼有。根据国际血友病联盟(WFH)的统计,男性HA发生率为1/5000,HB约为HA的1/5,且疾病的发生与地域、种族无关[1]。  相似文献   

18.
报告获得性FⅧ抑制物 7例 ,其中 3例伴不同程度的出血 ,3例伴不同部位的血栓形成。探讨了非血友病A患者中的FⅧ抑制物的产生机制以及其它相关实验指标的变化 ;并就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表现为自发性皮肤软组织出血及内脏出血,APTT明显延长且不能被正常血浆纠正,FⅧ:C活性下降,1例经激素治疗治愈,1例死亡。结论:获得性血友病发病突然,出血严重,及早诊断,控制急性出血,清除抗体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前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1]。血友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很少见,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51岁,主因"黑便3 d"入院。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解黑色稀便,每次100~200 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