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密度及亲和力的影响,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细胞分子机制及缬沙坦的干预机制.方法 (1)12只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二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6只为阳性对照组;缬沙坦干预组(SHR-V)6只 缬沙坦 20 mg*kg-1*d-1;同源正常血压大鼠(WKY)6只为正常对照组.(2)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左室心肌AT1受体密度及亲和力;用放免法测定血液及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浓度;测量血压、左室重量/体重及左室厚度/体重.结果 (1)AT1受体密度及亲和力的变化SHR组左室心肌AT1受体亲和力较WKY组增强(P<0.05),但AT1受体密度降低(P<0.01);SHR-V组较SHR组AT1受体亲和力降低(P<0.05),与WKY组无明显的差异,在SHR-V组,AT1受体密度明显高于SHR组(P<0.01).(2)Ang Ⅱ浓度的变化SHR组心肌Ang Ⅱ水平较WKY组明显升高(P<0.01),但血浆Ang Ⅱ水平无明显差异;SHR-V组心肌Ang Ⅱ水平明显低于SHR组(P<0.01),而血浆Ang Ⅱ浓度较另二组明显升高(P<0.01).(3)血压及左室结构的变化缬沙坦可显著降低SHR的血压、左室重量/体重及左室厚度/体重(P<0.01).结论 (1)左室心肌AT1受体亲和力增强及Ang Ⅱ水平升高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缬沙坦除可降低血压外,尚可降低左室心肌AT1受体亲和力及Ang Ⅱ水平,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AT1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心室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1 8只雄性SHR随机分为三组 :SHR对照组、缬沙坦治疗组、螺内酯治疗组 ,每组 6只。其中两治疗组分别用缬沙坦 30mg·kg- 1 ·d- 1 、螺内酯 2 0mg·kg- 1 ·d- 1 溶于饮水灌胃 ,每天一次 ,连续治疗 1 3周 ;另一组给正常饮水。另选同源同系Wistar kyoto大鼠 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用RT 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Ⅰ型胶原mRNA水平。结果 治疗1 3周后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TGFβ1 、Ⅰ型胶原mRNA水平明显低于SHR对照组 (P <0 0 1 ) ,但高于WKY组 (P <0 0 1 ) ,其中螺内酯组Ⅰ型胶原mRNA水平高于缬沙坦组 (P <0 0 1 )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HGFmRNA水平高于SHR对照组 (P <0 0 1 ) ,但低于WKY组 (P均 <0 0 1 ) ,螺内酯组的HGFmRNA水平低于缬沙坦组 (P <0 0 1 )。结论AngⅡAT1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均能抑制SHR的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活性对左室肥厚的影响及依那普利的作用。方法 选用 1 2w龄SHR 40只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给予依那普利 30mg/ (kg·d)治疗 ,另一组作为对照 ,同时设一同周龄的WKY作为正常对照 ,用病理学图像分析法检测SHR左心室壁厚度、心肌细胞体积比例 (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 (PVCA) ,放免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浓度 ,荧光法测定ACE活性。结果  (1 )SHR治疗组 (SHR T)BW/LV与正常对照组 (WKY C)相比无差异 (P >0 0 5) ;(2 )SHR C组AngⅡ浓度为 (5 780± 3 734)ng/mg组织 ,显著高于WKY C组〔(2 72 3± 0 84)ng/mg组织〕(P <0 0 5) ;而依那普利治疗后SHR T组AngⅡ浓度为 (2 757± 2 71 7)ng/mg组织 ,与WKY 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3)SHR T、SHR C、WKY C三组ACE活性分别为 (0 47± 0 1 2 )单位 / (ml·mg组织 ) ,(0 60± 0 1 3)单位 / (ml·mg组织 ) ,(0 45± 0 1 9)单位 / (ml·mg组织 ) ,SHR T组与SHR 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SHR T组与WKY 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4)SHR T组CVF和PVCA分别为 (1 98± 1 57) %和 (0 68± 0 1 9) % ,显著低于SHR C组〔(5 1 1± 2 2 5) % ,(1 2 0± 0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抑制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 (Ang)Ⅱ水平及其 1型受体 (AT1R)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11只 ) ,B组为糖尿病大鼠未干预组 (11只 ) ,C组为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 (NF κB活性抑制剂 )干预组 (9只 )。以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在实验的第 18周末取出肾脏检测NF κB活性、AngⅠ与AngⅡ水平及AT1RmRNA表达。NF κ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AngⅠ和AngⅡ水平以放免法检测。mRNA检测采用RT PCR法。结果 B组大鼠肾组织NF κB活性 (1.85± 0 .5 4× 10 6)显著高于A组 (0 .0 7± 0 .11× 10 6,P <0 .0 1)和C组 (0 .2 5± 0 .2 5× 10 6,P <0 .0 1)。肾组织肾素活性在 3个观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组大鼠肾组织AngⅠ (2 .5 7± 1.94)pg/mg显著高于A组〔(1.2 9± 0 .47)pg/mg组织 ,P <0 .0 1〕和C组〔(1.15± 0 .3 1)pg/mg组织 ,P <0 .0 1〕。肾组织AngⅡ水平B组大鼠 (12 1.9± 2 1.9)pg/mg组织与A组大鼠 (10 1.9± 2 0 .3 )pg/mg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C组大鼠 (75 .4± 2 7.5 )pg/mg组织显著低于B组 (P <0 .0 1)。AT1RmRNA表达在B组大鼠 (0 .62± 0 .17)显著低于A组 (1.13± 0 .82 ,P <0 .0 1) ,C组 (0 .2 0± 0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心肌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在皮下导入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的心肌重塑大鼠模型上评价AngⅡ 1型受体 (AT1)转录水平在心肌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将 18只 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6只 ,分别给予皮下埋藏装有生理盐水或AngⅡ的渗透微泵 ,分如下三组 :组 1(对照组 ) :输注生理盐水 ;组 2 :输注AngⅡ ,同时管饲DMP8113mg·kg-1·d-1;组 3 :输注AngⅡ ( 2 0 0ng·kg-1·min-1)。各组持续输注 1周后取其心脏 ,提取总RNA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测量心肌AT1基因、胶原Ⅰ、Ⅲ基因的转录水平。在AngⅡ或生理盐水输注前和处死动物前分别测量尾动脉压 (BP)、心率 (HR)、体重 (BW )、以及处死后心重 (CW ) ,并计算心重 /体重比 (C/B)。结果 实验前后 ,三组间BP、HR、BW差异均无显著性。每组动物试验前后的BP、HR也无变化 ,AngⅡ输注组的CW、C/B、AT1、胶原Ⅰ、Ⅲ基因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 ( 4 7± 0 4 ) % ,( 4 9± 0 9) % ,( 2 4 7± 3 5 ) % ,( 2 2 0± 4 7) %和 ( 2 0 6± 4 9) % ,P均 <0 0 1,并且这些改变能被DMP811完全阻断。同时还发现 ,AT1mRNA水平与C/B及与Ⅰ、Ⅲ型胶原mRNA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用渗透微泵方法向大鼠皮下导入非加压剂量的AngⅡ 1周 ,可获得用以研究AngⅡ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剂量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该方法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方法 7~8周龄雄性SHR大鼠24只,WKY大鼠8只.SHR大鼠分成4组,每组6只.其中3组分别用缬沙坦30 mg/(kg·d),雷米普利1 mg/(kg·d)和缬沙坦15 mg/(kg·d) 雷米普利0.5 mg/(kg·d)灌胃.3月后,分别测定血压、心质量与体质量比值、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值,血清一氧化氮(NO)值及心肌组织NO值.应用心肌胶原纤维特殊染色法及图像分析评估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左室心肌,主动脉及脑组织ACE mRNA、AT1R mRNA和AT2R mRNA表达情况.结果 联合应用半量的缬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用组更全面抑制了SHR心肌、主动脉和脑组织中AT1R mRNA和ACE mRNA的表达(AT1R mRNA:P<0.01 vs雷米普利组;ACE mRNA:P<0.01 vs 缬沙坦组).联合组明显提升了AT2R mRNA与AT1R mRNA比值(约为SHR组、WKY组或雷米普利组3~4倍),增高了局部心肌组织NO的含量[联合组(7.2±1.2) vs SHR组(4.7±1.2),P<0.05].结论 小剂量联合应用缬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用组在高血压治疗方面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与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ACE2在高血压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2周龄雄性SHR 28只,分为空白对照组(Sc)、苯那普利组(10 mg/kg·d)(Sb)、小剂量缬沙坦组(10 mg/kg·d)(Sl)、大剂量缬沙坦组(30 mg/kg·d)(Sh),每组7只,7只雄性WKY大鼠为正常对照.药物治疗3月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 Ⅱ含量,RT-PCR法测定肾脏中ACE和ACE2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比较肾脏中ACE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WKY大鼠相比,SHR肾脏中ACE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而ACE mRNA的表达和血浆Ang Ⅱ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缬沙坦治疗后SHR血压显著下降而血浆Ang Ⅱ水平则进一步升高,肾脏中ACE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苯那普利治疗对SHR血浆Ang Ⅱ水平及肾脏ACE2的表达则无明显影响.结论SHR体内ACE和ACE2的表达失衡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能通过升高SHR血浆Ang Ⅱ的水平而增加肾脏中ACE2的表达,ACE2表达的增加可能是ARB抗高血压治疗的一个新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与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ACE2在高血压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2周龄雄性SHR28只,分为空白对照组(Sc)、苯那普利组(10mg/kg.d)(Sb)、小剂量缬沙坦组(10mg/kg.d)(Sl)、大剂量缬沙坦组(30mg/kg.d)(Sh),每组7只,7只雄性WKY大鼠为正常对照。药物治疗3月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含量,RT-PCR法测定肾脏中ACE和ACE2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比较肾脏中ACE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WKY大鼠相比,SHR肾脏中ACE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而ACEmRNA的表达和血浆AngⅡ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缬沙坦治疗后SHR血压显著下降而血浆AngⅡ水平则进一步升高,肾脏中ACE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苯那普利治疗对SHR血浆AngⅡ水平及肾脏ACE2的表达则无明显影响。结论SHR体内ACE和ACE2的表达失衡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能通过升高SHR血浆AngⅡ的水平而增加肾脏中ACE2的表达,ACE2表达的增加可能是ARB抗高血压治疗的一个新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转换酶抑制剂 (ACEI)培哚普利和β -阻滞剂 (BB)卡维地洛逆转左室肥大 (LVH) ,本文旨在探讨药物干预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管紧张素 (AngⅡ )和B型利钠肽 (BNP)水平改变的意义。 方法  15周龄雄性SHR尾动脉测压 ,随机分三组 :未治疗组 (n =7)、培哚普利组 (n =6 )、卡维地洛组 (n =7)。药物溶于蒸馏水以灌胃法给予 ,培哚普利 8mg/kg·-1、卡维地洛 4mg/kg·-1,疗程 6周 ,未治疗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 15周龄雄性WKY大鼠为正常血压对照组 (n =8)。实验结束断头处死 ,取血、分离左心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放射免疫 (HPLC RIA)分析技术和RI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ngⅡ和BNP(B型利钠肽 )浓度。 结果  (1)经 6周治疗后SHR血压和左心室/体重比值较未治疗组有显著下降 (P <0 0 5 ) ;(2 )培哚普利能显著降低心肌组织AngⅡ水平 (P <0 0 5 ) ,但能明显升高血浆AngⅡ水平 (P <0 0 5 ) ;(3)卡维地洛显著降低血浆和心肌组织AngⅡ水平 (P <0 0 5 ) ;(4)无论培哚普利、卡维地洛都能使血浆和心肌组织的BNP水平降低 (P <0 0 5 )。结论 培哚普利、卡维地洛逆转LVH与其降低心肌组织AngⅡ相一致 ,BNP可看作是AngⅡ的天然拮抗物 ,随LVH逆转而下降 ,BNP下降反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急性心肌梗死 (AMI)模型雄性SD大鼠 30只 ,随机分AMI对照组和Ang (1 7)治疗组 ,各设 15只。另设 15只作假手术组。Ang (1 7)治疗组 ,经置入式微量泵持续颈静脉给予Ang (1 7) (2 5 μg·kg-1·h-1) ,假手术组及AMI对照组经微量泵只给予同量的生理盐水 ,4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参数 ,心脏标本检测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左室截面直径、心肌梗死面积 ,并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 ,AMI对照组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左室截面直径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增高 ,而左室收缩压 (LVSP)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dp/dt)均明显降低 (P均 <0 0 1) ;与AMI对照组比较 ,Ang (1 7)治疗组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左室截面直径明显降低 (P <0 0 5或 <0 0 1) ,LVSP和±dp/dt均明显增高 (P均 <0 0 5 ) ,但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外源性血管紧张素 (1 7)能减轻AMI后心室重塑 ,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