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0月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收治的TIA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静脉滴注谷红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治疗TIA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蔡敏 《山东医药》2011,51(45):84-85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1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组治疗14 d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NIHS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灯盏细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高血压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高血压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1级~2级高血压病病人,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20 mL(90 mg)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 d,观察用药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纤维蛋白原的改变情况.结果 30例1级~2级高血压病病人经灯盏细辛注射液20 mL(90 mg)治疗10 d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能降低高血压病病人的血液黏滞度,减少心脑血管阻塞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同在西医的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药物。两组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黏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颖 《山东医药》2008,48(22):54-55
分别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观察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治疗高黏血症患者,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无不良反应。提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黏血症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阿魏酸钠3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胞二磷胆碱0.5g,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输注,每日2次。疗程14d。观察两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黏度。  相似文献   

7.
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随机分为两组,均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7 d,观察组加用灯盏花素静滴14 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心绞痛发作次数少,发作间隔延长,24 h缺血总时间减少,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认为灯盏花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UAP疗效显著;与其可降低血脂、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及对内皮素-1(ET-1)、胰岛素抵抗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104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使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ET-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ET-1、HOMA-I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浆ET-1、HOMA-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其内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浆ET-1表达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西北工业大学医院收治的14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3.4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CO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心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CO、SV及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CO、SV大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2009年1月-2013年9月,使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30篇符合标准的RCT文献,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828例患者,联合用药组414例,标准对照组4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与常规治疗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值,95%CI为4.00(2.62,6.11)。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改善症状、降低病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病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死亡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9年8月以心电图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共918例,以入院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811例)及死亡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特点和治疗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卒中病史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死亡组缺血性卒中患者比例(22例,20.6%)高于存活组(101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54,P〈0.05)。②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及高血压病史比例、血压、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血肌酐、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方式比较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缺血性卒中病史并不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027,95%CI.O.263~4.004)。结论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死亡的人群中具有更集中的现象,但是经过校正后,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死亡预后的独立影响作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9例老年SAP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7、10天的血、尿淀粉酶(AMY),肌酐(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的变化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率、患者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ARF的发生率、患者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血AMY、Cr水平,治疗后第4天血BUN、24h尿蛋白含量水平以及治疗后第7天尿AM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灯盏花素对老年SAP患者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减轻炎症发生发展及降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脑梗死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健康对照组90例,比较两者的血清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脑梗死组再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类及活血化瘀等药物,同时口服叶酸和甲钴胺;B组仅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类及活血化瘀等药物,随访12 m复查血清Hcy水平;观察治疗1年内脑梗死的再发情况.结果 (1)治疗前脑梗死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脑梗死组的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P<0.001).(2)治疗前A、B两组Hcy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者Hcy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1);A组治疗后Hcy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B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A组1年内脑梗死再发率为15.01%,B组为21.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但对脑梗死再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卒中危险程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TIA患者按TIA后预测短暂脑卒中危险性的ABCD评分系统,被分为高危卒中组(ABCD评分>4分,32例),非高危卒中组(TIA组,ABCD评分≤4分,30例),另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量各组对象的血浆FIB、血清CRP水平并作比较。结果:高危卒中组血浆FIB水平[(4.6±1.2)g/L]、血清CRP水平[(32.12±6.3)mg/L]明显高于TIA组[(3.6±0.2)g/L、(6.20±4.5mg/L)]及健康对照组[(3.1±0.3)g/L、(5.4±4.8)mg/L],P<0.05或P<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表明,高危卒中组血浆FIB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不同卒中危险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可作为早期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法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评价 NIHSS评分,同时采用简式Fugl meyer运动量表(FMM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FM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 NIHSS评分、FMM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8.6%,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和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34例冠心病、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叶酸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及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叶酸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叶酸片10mg,1次/d。2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血浆Hcy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6,12个月冠心病临床事件(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心绞痛发作、心律失常)、脑卒中临床事件(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或可逆性缺血性损伤、脑出血)发病情况,研究其与血浆Hcy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叶酸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浆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2个月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叶酸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临床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92%和11.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脑卒中临床事件发生与糖尿病、高Hcy血症相关(P〈0.05,P〈0.01);高Hcy血症是冠心病、脑卒中临床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Hcy血症与冠心病、脑卒中临床事件发生明显相关;口服叶酸片能显著降低血浆Hcy水平,减少冠心病、脑卒中临床事件发生率,在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媛  樊金莲  肖海 《内科》2013,(2):109-110,106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介入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压氧早期(发病~7d内)治疗组及高压氧晚期(发病8~14d)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康复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高压氧治疗,1次/d,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每组均观察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采用改良的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NFD。结果治疗2个月后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1);三组患者NFD比较,高压氧早期治疗组〈高压氧晚期治疗组〈对照组(P〈0.05或P〈0.01)。高压氧早期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时机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阿司匹林使用方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按《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的推荐用法,入院后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两周后改为100 mg/d;观察组借鉴2010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推荐用法,首剂嚼服阿司匹林300 mg,第2天起改为100mg/d。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73/80),观察组为88.8%(71/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阿司匹林使用方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取得的效果相似,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关于阿司匹林的推荐用法较为简洁,值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发病及住院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并收治入院的7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照既往是否合并缺血性卒中分为卒中组(387例)和对照组(384例)。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发病特点及住院转归情况。观察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及全因死亡。结果 (1)卒中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71(37~91)和62(29~90)岁,卒中组女性患者多于对照组(分别为125和91例),合并高血压[分别为72.9%(282例)和47.6%(183例)]和2型糖尿病[分别为39.0%(151例)和20.8%(80例)]的发生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卒中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对照组(中位数11和4h),出现心电图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6.0%(62例)和1.8%(7例)]较高,合并应激性胃溃疡[分别为7.0%(27例)和2.1%(8例)]、心房颤动[分别为10.6%(41例)和3.9%(15例)]和急性肺水肿——心功能Killip≥Ⅱ级[分别为51.9%(201例)和37.8%(145例)]发生率更高;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或3支病变的发生率卒中组较对照组[52.9%(126/238)和32.4%(97/299)]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卒中组与对照组患者新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7%(22例)和1.8%(7例)]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3.7%(53例)和7.6%(2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既往明确有卒中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大,女性患者发生率更高且大多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这些患者往往合并消化道溃疡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且冠状动脉造影多显示多支病变,住院期间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缺血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