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尖瓣反流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但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反流导致二尖瓣反流"是目前的新认识。心房颤动、心力衰竭、二尖瓣反流三者常共存,又可互为因果。由于二尖瓣反流机制复杂,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器械的研发也较为多样。每种器械一般仅可针对一种机制,因此仅适合一部分患者。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应用两种以上修复器械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5月26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在国内率先为3例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该项手术应用心脏导管技术,无需开胸,创口极小,为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特别是外科手术高危禁忌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3.
二尖瓣反流是常见、重要的心脏疾病,目前正迎来经导管介入治疗时代。MitraClip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较好的临床疗效以及较多的临床证据,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但其临床证据仍有待进一步增强,适应证有待进一步拓宽。其他二尖瓣修复技术,如Cardioband、NeoChord、Mitralign得到初步临床研究支持,也是颇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但仍需严格的大型临床试验证实。经导管二尖瓣置入术是新近出现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其在治疗功能性和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方面可能更具优势。然而,相对于经导管瓣膜修复,经导管二尖瓣置入术虽然有效率较高,但其安全性仍值得关注,距广泛用于临床仍有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二尖瓣反流治疗是目前全球介入心脏病学最热门、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各项技术层出不穷,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对经导管二尖瓣反流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简介、点评,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一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行PBMV术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行PBMV术的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反流面积将患者分成两组,并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d的二尖瓣口面积、二尖瓣反流面积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行PBMV术后,患者的二尖瓣瓣口面积比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二尖瓣反流面积比术前相比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行PBMV术是安全可行的,成功率高,该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可以认为是目前对该类患者的相对安全、近期疗效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行手术治疗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在心脏患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019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因"二尖瓣关闭不全"住院的患者,以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71±10.67)岁。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设为实验组,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39~63岁,平均年龄(53.21±6.63)岁。术中记录阻断时间、辅助循环时间、食道超声测量术后返流量等数据。术后一周左右复查心脏超声、胸片,观察手术前后左心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大小及EF值变化,术后并发症、恢复时间等情况,另通过门诊复查随访等观察,评价手术效果。测定结果采用多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实验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后出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二次转机、死亡、术后中度以上返流患者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手术效果相当,且可以很好的缩短体外循环和阻断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从长期的手术效果看,尚需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7.
Barrett食管与胃食管反流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反流导致的黏膜损伤与Barrett食管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DNA损伤及修复过程直接参与了反流导致的黏膜损伤修复,并可能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已有临床试验证实胃食管反流可直接导致食管黏膜的DNA损伤修复,部分参与DNA损伤修复的蛋白能调控食管上皮细胞肠化生。因此,从胃食管反流病产生的DNA损伤应答来深入研究Barrett食管的发生机制,从分子水平防治Barrett食管是临床研究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近年胃食管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的证据及与DNA损伤应答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附着龈重建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附着龈缺失患者82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为传统修复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附着龈重建治疗修复方案,各41例,评价两组术后不同阶段附着龈宽度、龈缘外形及附着点重建改善效果,并评价患者评价治疗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附着龈宽度改善Ⅲ级率56.10%明显高于对照组0.00%,龈缘外形与附着点重建Ⅲ级率60.98%明显高于对照组0.00%(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附着龈宽度改善Ⅲ级率75.61%明显高于对照组0.00%,龈缘外形与附着点重建Ⅲ级率73.17%明显高于对照组0.00%(P <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7.56%与对照组70.73%比较明显更高(P <0.05)。结论针对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附着龈缺失患者采用附着龈重建治疗修复方案利于快速恢复附着龈增加宽度,改善龈缘外形及附着点重建效果,获得患者的高度满意度,治疗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过度嗳气是常见消化道症状,可孤立存在,也可伴随胃食管反流病发生。通过pH阻抗监测可将嗳气分为胃嗳气和胃上嗳气,过度嗳气主要以胃上嗳气增多为主。胃上嗳气是一种行为障碍,同时与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认知行为治疗、抗反流手术、利福昔明均对过度嗳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与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翼状胬肉患者,共96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8眼,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眼数治愈率、复发率及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复发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分别为(3.17±1.25)d和(5.67±1.2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提高治愈率,缩短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在口腔修复中抗摩擦性能的优劣。方法选取在我院修复的87例患者共123颗牙齿;随机分为树脂组、陶瓷组、金属组;每组41例,进行口腔修复,比较修复效果。结果 6个月后三组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2.7%、87.8%、90.2%;修复12个月后,树脂组成功率为90.2%,大于陶瓷组和金属组的85.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材料各有优缺点,但均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临床中可综合功能、美观以及长远效果等方面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翼状胬肉90例(100眼)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相关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4个月,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和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第3 d角膜创面光滑,刺激症状轻,10 d拆线,植片全部在位存活,手术区轻度充血。治愈97眼,治愈率97%,3眼复发,3%复发率。结论该术取材容易,简单易行,可明显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根据食管黏膜是否发生损伤可将该病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三种类型.近年来,临床上采用呼吸训练法、Shaker训练法、下颏抗阻力(CTAR)训练法、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法等康复疗法对GERD患者进行治疗,有效地减少了其对抑酸药物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PVI)是最早运用于临床的经皮瓣膜置换技术,2000年即有临床成功运用的报道[1]。但是,相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PPVI影响力较有限,发展相对缓慢,人们对之了也解较少,这是因为重度肺动脉瓣反流(PR)的患者相对较少,且与主动脉瓣反流相比PR对人体影响较缓和,故人们对PR不够重视。然而,近年来,人们开始对PPVI更加关注,主要因为:一方面,越来越多研究显示,重度PR会对患者长期预后会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器械的改进及经验的积累,PPV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断提高。本文对PPVI进展作一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监测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患者和健康人共140例,各70例。将原发性高血患者平均分成观察A、B组,将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A组为左心室肥大,观察B组为非左心室肥大。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进行检测,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相关参数值,比较所测的数据。结果观察A、B两组的E 1、E 2值(7.61、9.12)、(8.56、10.58)和E 1/A 1、E 2/A 2(0.72、0.81)比值均低于对照组的(10.25、12.67)、(0.94、1.09);观察A、B两组的e值(63.45、64.13)、e/a比值(0.75、0.8)低于对照组的e值(72.33、69.27)、e/a比值(1.04);观察A、B两组的S/D值(1.41、1.38)均大于对照组1.23。三组间进行综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监测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可以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的情况,同时结合临床上的肺静脉血流参数,能够更加精确的判断出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合用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3月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合用组给予奥美拉唑+伊托必利治疗。比较两组反流性食管炎病情改善率、反酸、烧心、反流等表现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症状评分、SF-36评分;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合用组反流性食管炎病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合用组反酸、烧心、反流等表现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症状评分、SF-36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合用组症状评分、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结论奥美拉唑合用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肯定,病情改善显著,可有效降低症状积分,改善生活质量,缩短疗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亚太心脏协会(APHA)主办的亚太心脏协会2013年会(ASSA 2013)将于2013年4月19~21日在新加坡召开。作为亚太地区心血管病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汇聚业界群英,引领学术潮流。ASSA 2013设主题为"From Science to Art"("源于科学,臻于艺术"),将展示亚太地区最新的心血管学术进展,面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并纳入2016年3月—2017年8月68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积分、尼平消化不良指数和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总有效率、药物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积分、尼平消化不良指数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积分、尼平消化不良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1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7例,其中A组主要采用雷贝拉唑治疗,B组主要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24 h食管p H反流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96.49%,高于B组的82.46%,P0.05;A组24 h食管p H4反流次数及反流时间均低于B组,P0.05。结论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采用雷贝拉唑治疗,与奥美拉唑相比具有疗效更好的优势,可有效控制食管酸反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典型病例的研究,探索反取皮植皮法治疗大面积背部撕脱伤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大面积背部皮肤撕脱伤患者56例作为病例组,将患者撕脱皮肤采用鼓式反取皮法制成筛状中厚皮片回植,皮片表面采用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材料(VSD)覆盖封闭,2060 kPa负压持续吸引,根据负压引流情况撤除负压封闭引流后,每隔2天换药直至创面痊愈。选择本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创伤中心收治的采用常规清创、引流、植皮的背部大面积撕脱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病例组中56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46例植皮完全成活;6例患者,皮肤Ⅰ期成活,小片状皮肤坏死,坏死区培养肉芽,移植刃厚皮片创面愈合;4例患者皮肤Ⅱ期成活,坏死区再次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肉芽生长良好,创面得以愈合。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完全成活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病例组的换药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两组间创面外形恢复和功能重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反取皮植皮法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促进皮片与创面的良好黏附,有利于皮片存活,对患者损伤小,是治疗大面积背部皮肤撕脱伤的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