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避免患者反复穿刺的护理方法。方法抽取300例需要穿刺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脑梗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送套管方法,对照组以传统的送套管方法,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期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结果在置管成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置管期间发生静脉炎的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进的操作方法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并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压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应用正压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采用肝素帽接头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患者作47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管腔回管、堵塞、静脉炎、护士发生针刺伤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管腔回血、堵塞、静脉炎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置针过程中采用正压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可有效避免患者并发症、减少护士意外伤害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89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85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点渗血、留置针脱落、液体渗漏、静脉炎及留置针堵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点渗血、留置针脱落、液体渗漏、静脉炎及留置针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常见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者640例,征求患者同意后,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20例与对照组3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则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专门的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实施专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静脉穿刺拔针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600例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300例,对照组30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拔针的护理。静脉穿刺拔针后,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拔针后不良反应(明显疼痛、出血、瘀斑、皮肤破损)的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针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后明显降低静脉穿刺拔针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静脉输液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化疗的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浅静脉化疗,观察组进行PICC置管化疗,比较两者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以及静脉炎发生率,并分析原因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全部成功,观察组患者穿刺化疗后,穿刺部位渗血2例,感染2例,接触性皮炎1例,导管堵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0%。观察组静脉炎3例,发生率6.0%,对照组静脉炎11例,发生率2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操作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和静脉炎发生率少;采取有效综合性护理措施,及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或可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其患者满意率为95.35%,较对照组的78.57%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术后恢复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科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并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按照入院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留置时间、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3.83±0.51 vs.2.92±0.29)、疼痛评分(2.97±0.36 vs.6.08±0.61)及护理满意度(96%vs.7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次显著少于对照组(7vs.27,P0.05)。结论将程序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具有较好效果,可在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焦虑、疼痛情况、舒适度、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置管后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焦虑、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PICC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置管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普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采取不同护理干预进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普外科2013年7月至12月留置导尿管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6月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刺激症、拔除尿管后自解小便成功率。结果通过对上述两组患者在留置导尿管期间不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膀胱刺激症发生率以及拔除尿管后自解小便的成功率分别为(83.0±9.75)分,0.4%,18%,99.4%,对照组患者舒适度、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膀胱刺激症发生率以及拔除尿管后自解小便的成功率分别为(75.4±8.62)分,0.6%,42%,98.6%,比较发现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留置尿管的患者及时根据相关指南和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不断修正、改进护理方法和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致乳腺癌化疗患者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并且研究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9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所有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实施PICC置管干预;所有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分组采用随机数表法完成;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置管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PICC置管并发症出现概率以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出现率以及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在实施PICC置管过程中配合给予置管护理干预,可以确保留置时间获得有效延长,获得显著置管护理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静脉留置针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5月到我院实施化疗的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输液,试验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护理要点。结果试验组无静脉炎22例,Ⅰ度2例,Ⅱ度1例;对照组无静脉炎18例,Ⅰ度3例,Ⅱ度3例,Ⅲ度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头皮针相比,在化疗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更为安全,可长时间保留,减轻穿刺带来的痛苦,对患者生活质量不会产生影响,可有效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和导管留置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为(2950.76±308.85)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4.36±336.27)元(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舒适度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25%(P<0.05)。结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提高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导管留置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时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PICC维护的65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2例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33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导管维护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且在导管堵塞,感染,静脉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生发生率中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PICC置管乳腺癌患者维护依从性,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爱肤敷料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7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胺碘酮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针输入胺碘酮,观察组给予应用多爱肤敷料预防静脉炎。比较两组的静脉炎的发生时间及发生率。结果静脉炎的发生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延长,同时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多爱肤敷料可预防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失败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研究组,两组均采用生理盐水液正压封管,A组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穿刺(含消毒),B组改进静脉穿刺(含改进后的消毒方)法进行穿刺。观察两组置管失败的主要原因并对两组置管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老年患者A组静脉置管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炎症,液体外渗,导管脱出,B组中置管保留大于或等于5天42例(61.7%),而A组中16例(2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根据老年患者生理及静脉特点,提出加强皮肤护理,穿刺方法的熟练掌握,置管后的观察,以及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等宣传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对于延长留置时间血管穿刺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留置尿管拔管后正常排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留置尿管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包括个性化放尿、合适时机拔管等),对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排尿情况以及排尿疼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有11例患者无法顺利排尿;观察组患者有3例无法正常排尿,拔除尿管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留置尿管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从而降低拔管后发生尿潴留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法在急救中的应用。方法:统计2014年1-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成功的患者共102例,观察留置针输液液体外渗情况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液体外渗2例,静脉炎2例,躁动滑脱1例,针刺伤0例。结论:留置针输液法在急救中使用安全方便,可减少反复穿刺,能够提高护理技能及工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7年4月起在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前的PICC置管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后的PICC置管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地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将6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临床给药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试验组临床给药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观察两组静脉炎及药液外渗发生率,随访1周,观察两组患者对静脉输液产生的焦虑程度。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率分别为9.7%(3/31)、0(0/31),对照组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率分别为58.1%(18/31)、25.8%(8/3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周后静脉输液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16.56±2.05)分,对照组SAS量表评分为(52.17±3.5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减少了静脉炎和药液外渗的发生,降低了患者对静脉输液产生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