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核应急医学救援是国家核应急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核应急医学救援任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的教研室结合近几年举办核应急医学救援任职教育培训班的实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核应急医学救援任职教育培训侧重岗位任职能力的提升,融入了虚拟仿真信息化教学,鼓励在职学员分享任职心得体会,变更原有的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在核应急医学救援培训班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果发现新的改进措施不仅活跃了培训气氛,减轻了考试压力;还提高了学员的应用能力,对提升在职学员的核应急医学救援岗位任职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毕业后的医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医学终生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中间发挥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是提升临床医师专业素养、优化医疗质量、培养更高层次医疗人才的关键步骤。提高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内容。分析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湘雅三医院放射肿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管理和经验出发,分别从医学人文素养、临床专业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教学科研能力四个方面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和创新性探索,从而提高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为临床锻炼出更为优秀的医疗队伍,使之更加符合新时代医疗工作的要求,也更好地提升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医生岗位胜任力是国际第三轮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军事心理测量与评估》讲授部队心理工作的必备知识技能,但在以往教学中存在教学与实践分离的缺陷,需要通过引入提升岗位胜任力思路改进教学设计。本研究基于岗位胜任力要求设计《军事心理测量与评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评估教学效果。方法通过访谈分析了部队心理医师的岗位胜任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引入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和"互联网+"教育模式。将2019—2020春季学期来校培训的两批任职教育学员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1)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试验组学员对教学提升工作实践和任职能力的认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学员教学内容和方法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教学改革,《军事心理测量与评估》教学更贴近岗位要求,可以培养学生任职所需能力,提升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教育测量与评价对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既促进学生学习,又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以实现持续质量改进。"健康中国2030"的整体目标、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民的健康需求,对新时代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高等护理院校应以国家和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院校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测量理论为基础,制定完善的学业评定标准,科学地开展毕业考核,保证人才"出口"质量。毕业考核作为终结性评价,测试内容在评价质量中起核心作用,应符合国家护理学专业培养标准,并与院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契合。院校应关注护理本科生毕业考核质量,在保障测试信度的同时,做到实施公平、评价适当、标准一致,以确保测试的效度。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院校应优化评价体系,加强对护理本科生毕业管理,在充分开展系统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胜任力导向和结果导向,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全方位反馈评价管理。文章结合国内外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的现状,从考核目的、内容、方式、评价主体、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分析,为我国加强护理学本科教育,完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员和用人单位对岗位素质的满意度。方法采用李克特5级评价法,调查毕业学员和用人单位对素质总体、9个分项素质的满意度。结果毕业学员对自己岗位素质的总体满意度为3.65,对9项素质的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差异(F=32.156,P<0.001),对内在素质(3.92)、医患沟通能力(3.85)、军政素质(3.80)、团队合作能力(3.80)的满意度最高,而对创新科研能力(3.12)最低。用人单位对毕业学员岗位素质的总体满意度为4.04,对各项素质的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23,P<0.001),对创新与科研能力的满意度(3.48)最低。结论军医大学临床医学毕业学员自我评价较为客观,对内在素质等评价相对最高;用人单位和毕业学员均对科研与创新能力满意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员工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学历、操作技能、思想政治素质及岗位变换的应变能力,是医疗机构综合实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要求。非技术员工作为医疗机构员工队伍的组成部分,其继续教育问题缺少重视,综合素质、岗位能力偏低等系列问题制约了员工素质提升,对医学健康服务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分析解决非技术员工继续教育的相关问题,对落实"大健康"理念,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保障国民全方位健康需要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7.
医学生"三早教育"培养模式中发挥数字化图书馆优势有益于医学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有诸多益处。本文分析了对医学生开展"三早教育"的意义,并对数字化图书馆在医学生"三早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360度评价对我院住培学员的岗位胜任力进行评价,对学员岗位胜任力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使用问卷调查表分别从专业基地教学主任、学员指导教师、同专业学员及学员本人的角度,对2017级222名住培学员的岗位胜任力进行360度评价,利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连续两年的测评,住院学员8类岗位胜任力的自评和他评得分低于满分,学员在临床基本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团队合作能力4项内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学员在临床基本能力、医生职业精神与素质、医患沟通能力、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团队合作能力5项内容的评分较上一年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结果提示360度评价可帮助住培学员提高岗位胜任力,后续培训应围绕调查结果和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来调整与设置,需增加人文属性内容的培训以及再量化培训测评内容、指标和进一步完善考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当前,微课凭借其教学时间短、内容聚焦、主题突出、传播便捷、可重复观看等优势,已在医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医学院校对微课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配套支撑,微课制作水平低课程质量欠佳,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和人文素养缺失等现象。为此,需要把微课与医学教学实践整合起来,通过微课顶层设计与配套激励制度相结合,课程自主开发与优质资源引入相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兴技术应用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升医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网络信息化教学结构和传统教育模式融合在一起,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已经成为社会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学习框架和课程体系,需要医学成人教育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意识和能力,切实维护管理框架的完整度。现对医学成人教育混合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资源结构的优化措施,旨在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经验表明,执行基础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才能有效控制不断上涨的卫生费用和更好地保障居民健康,为此,对全科医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道德规范一直是医疗教育体系的隐性缺失课程,因此,叙事医学从全新的角度为全科医生,乃至整个医疗群体诠释了开辟医生整体素质的探索的另一条路径。本文旨在从叙事医学角度出发,将其应用于全科医学学员培养方面,探讨叙事医学与全科医学的交合点,叙事医学对全科医生培养的重要性,为提高全科医生后备人才的素质提供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2.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财政政策保障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具体的质量培训与监督机制中仍然面临了诸多问题,在基地的日常培训过程中,以综合运用定性、定量绩效考核、阶段性考核以及形成性评价等多种方法组成的综合性绩效考评,既指导了业务职能科室及临床带教师资如何落实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同时又保障了其培训效果,切实提升学员的岗位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岗位胜任力是胜任本职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医学事业的发展,并加大了对医学实验技术的研究力度。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背景下,需要对医学实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完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育原则,培养出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医学领域的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对医学实验技术岗位胜任力进行理论分析和探究,以培为目标,构建了医学实验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并建立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实验技术课程体系框架,为培养应用型的医学实验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是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经过比较分析美国住院医师核心能力构成和“里程碑计划”以及我国现有的医师岗位能力评价量表,以我国现行住院医师培训的目标内涵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本土化的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问卷,用于住院医师本人、同级与上级医师、管理者和患者对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全方位评价,为构建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 -评价 - 反馈 - 改善的完整教育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促进护生性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引导其健康生活,并在未来的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有效的精神支持。方法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性教育与《预防医学》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等,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渗透性教育。结果教师挖掘教育的精髓,将性教育融入《预防医学》教学中,对护生以情促动,进而促进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整体提升。结论课堂教学途径,是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重要环节,能够教育护生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理论"提出疾病当以预防为主,随着儿童医疗逐渐转变为"重视预防、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中医"治未病"思想就逐渐应用于儿童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治未病理论"的"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积极防治理念也逐渐深入临床实践,在儿童健康管理体系中得到长足发展。文章主要讨论"治未病"理论在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中儿童健康教育、儿科疾病筛查早诊、儿童疾病的具体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并针对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发展,提出规范管理儿童健康教育平台、加大儿科医疗保健医生团队建设、举办儿童保健培训等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建“三棱镜”教学法,并将其应用于《医学传播学》课程教学中,进行“新课程、新教法”的改革尝试。2019年,医学传播学课程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教育。结合本课程“新课程、新教师、新学员”这“三新”的特点和课程的教学目标,运用“三棱镜”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初步探索和应用。课程设立以来,课程设计初步形成、教师队伍初步建立、教学内容设置逐步完善、学员成绩优良(完成小论文和科普文章15篇,医学传播学项目设计5项,优秀科普作品在微信公众号“大医小护”上发表,三项优秀科普项目做了现场科普讲座)、建立志愿者队伍,“三棱镜”教学法初步建立。“三棱镜”教学法应用于医学传播学教育,符合医学传播学的特点和宗旨,有助于学生将来把医学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真正应用到医学传播工作中;为“健康中国”培养医学传播人才的同时建立和培养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病,大量循证证据支持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改善预后。随着新技术和治疗方法等的不断发展,针对糖尿病医学诊疗的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制定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是指导临床医师进行糖尿病管理临床实践的权威指南之一。近日,ADA根据当前最新研究结果对指南进行更新,并于Diabetes Care增刊上发布了《2018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旨在为临床医师、研究人员以及患者等增加理论知识、激发科学研究及为进行糖尿病临床管理实践等提供依据。本文就其中热点问题及重要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医学专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是指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本文探讨了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本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通过案例说明了如何把"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激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健康中国的理念。授课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课程思政具体改革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不断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水平,才能达到培养有灵魂、有温度的医学人才这个新时代医学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5+3"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参照国际主流医师教育培训模式、行业惯例和中国国情基础上的重大制度创新。结合儿童保健专业特点,本教研室临床教学团队对儿童保健"5+3"住院医师采用陪练式现场督导教育实践模式,探索儿童保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方法。与传统灌输式学习相比,陪练式现场督导教育实践模式能够部分促进学员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但由于学员主动学习、自我归纳与总结的能力相对较差,理论知识水平、临床诊疗能力上升受限,提示教学改革仍有必要,必须改变教学观念。陪练式现场督导教育实践模式仍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