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采取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血塞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3,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与观察组(n=43,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NIHS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采取阿托伐他汀钙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08/2015-08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40),对照组行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改善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并提高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性治疗脑梗死后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及随访1年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TG、TC、HDL和LDL的比较,各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中再发脑梗死的人数13例,占8.67%。对照组中再发脑梗死的人数29例,占19.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可预防性治疗脑梗死患者,对预防再次脑梗死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TIA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7)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27)则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疗效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发作持续时间(5.64±1.9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6±2.18)min;用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41%,对照组为3.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发作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远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稳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急性期和远期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7天,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47,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在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远期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n=36)行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n=36)单纯应用阿司匹林,对比两组用药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动脉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可明显缩小患者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和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使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只采用阿司匹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动脉斑块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均减少,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好。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提高脑血栓疗效,缩小动脉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n=40)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22.50%)低于对照组(4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并探讨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并于治疗前后采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周后NIJ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为(3.37±0.68)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NIJSS评分关系,两组呈负相关,(r=-0.637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佳,且血清BDNF水平与NIJ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实验组(40例):采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展开治疗;参照组(40例):采用阿司匹林药物展开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情况,颈动脉斑块面积以及治疗有效进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76±2.11)分,生活质量评分为(91.72±2.99)分,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02±0.29)cm2,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各项数据(17.22±2.78)分、(82.06±2.68)分、(1.47±0.27)cm2;观察组脑血栓患者疗效数据(92.5%)高于参照组(72.5%)明显(P<0.05)。结论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得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并将动脉斑块面积显著降低,最终实现脑血栓患者有效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年-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126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63例)以及对照组(63例)。对照组中患者均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使用氨氯地平治疗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高血压治疗效率以及冠心病治疗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高血压治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冠心病治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高血压症状以及冠心病症状均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常规组34例采取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34例采取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结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NIHSS评分有所降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3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时改善脑梗死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患者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6例脑血栓患者,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为阿托伐他汀组,30例常规治疗者作为常规治疗组,同时选用健康人群20名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在发病(发病7天内)、3个月后、12个月后监测血脂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脑血栓患者在发病7天内血管黏附分子-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在3个月及1年后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入院时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比较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明显下调,且差异有显著性。④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12个月比较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有差异,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脑血栓患者急性期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明显上调;②阿托伐他汀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并且在急性期具有降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不同时间段脑梗死应用疏血通、奥扎格雷、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疏血通、奥扎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发病后6小时内治疗,对照组在发病后6~24小时内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血压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24小时NIHSS评分(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治疗后7天NIHSS评分比及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血凝试验指标包括FBG(纤维蛋白原)、AP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小时内实施疏血通、奥扎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治疗药物的选择。方法选取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4月-2018年5月为期一年时间内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6)以及常规治疗组(n=46)。给予常规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负荷计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比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总体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3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3.91%),P<0.05。实验完成后,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改善,但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状况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负荷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治疗效果更佳,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血小板集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与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入院治疗的142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系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71例,接受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71例,接受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与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接受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与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治疗,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抽选46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对照组22例,采取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中线回复(11.37±2.11)15.09±2.79mm,对照组中线回复(12.24±3.31)16.22±3.11mm,试验组中线回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死亡率(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63.6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情况,降低病死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56例,利用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治疗组选择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智力改善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痴呆程度方面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可知,治疗组患者MMSE、ADL、HDS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9%,优于对照组的71.4%(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智力水平与生活能力,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醒脑静结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选开始时间自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将其按照住院序号奇偶数不同分成两组,各40例。其中奇数设为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偶数组设为研究组,给予醒脑静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凝血、纤溶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疗效较对照组更有优越性(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凝血、纤溶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醒脑静结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凝血、纤溶指标,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