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癫痫患儿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划分成两组,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有20例。对照组接受奥卡西平治疗,实验组接受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比较,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可以不断提升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较左乙拉西坦及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儿童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4,P 0.05);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64,P0.05)。结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但左乙拉西坦并发症更少,同时可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癫痫患儿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予对照组丙戊酸钠治疗,予观察组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事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80.63±7.02)明显高于对照组(63.37±5.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癫痫的治疗过程中,左乙拉西坦不但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特点,而且还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应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则运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控制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而对照组控制0例,有效6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癫痫,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癫痫持续性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丙戊酸注射液治疗),观察组28例(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注射液治疗)两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起效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性患者效果较好,且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治疗时间,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对中老年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对象为本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中老年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共67例,对患者采用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3例,采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等,明确最佳的治疗方案。结果 将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及基本生活能力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功能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中老年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分析托吡酯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对象为2013年2月~2014年2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88例儿童癫痫病患儿,随机将其划分为A组和B组,两组病例分别为44例,其中A组采用托吡酯治疗,B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有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低热、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以及脑力受损等;B组治疗有效率为88.7%,有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易怒、无力以及低热等,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差异不显著,在临床实践中,可结合患者自身病情实际情况来合理选用药物,以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添加对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6例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癫痫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46.5%和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Mo CA评分分别为(21.4±1.7)分和(27.9±1.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效果显著,患者认知功能可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在儿童癫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癫痫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坦片,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癫痫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7%,痫样放电消失率为49.23%、总有效率为95.67%,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0%,痫样放电消失率19.0%和总有效率为69.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NSE均下降,观察组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癫痫的广谱一线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应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认识能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治疗中,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时段为2018年1月—2019年3月,抽取研究时段本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儿开展研究,以不同的治疗措施作为分组依据,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40例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2组代谢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不仅能改善代谢指标,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小剂量的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癫痫患者,每组患者各45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的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丙戊酸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癫痫持续时间、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癫痫持续时间和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明显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癫痫患者的治疗,小剂量的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提高了癫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疗法联合药物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分析及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2月共选择60名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数表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儿采用常用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小儿推拿疗法联合药物雾化法,1个月后对患儿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小儿推拿疗法联合药物雾化治疗效果好,患儿家属满意程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历单双号进行分组,两组病例数相同。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联合牵引治疗的方式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VAS评分为(4.52±1.39)分,治疗后为(1.20±0.35)分,对照组治疗前的VAS评分为(4.48±1.59)分,治疗后为(2.43±0.73)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305,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461,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在针灸推拿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牵引治疗效果更佳,而且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起到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按照就诊日期差异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针灸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0%,这一数据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5%,在这项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的VAS评分为(7.47±1.03),观察组治疗前为(7.25±1.85)。患者治疗前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7,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3.37±1.20),观察组治疗后为(1.83±0.93),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8,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针灸推拿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哮喘患者应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科室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炎症以及肺部监测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患者炎症以及肺部监测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于小儿哮喘的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消退,控制炎症和改善肺部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治疗小儿急性哮喘应用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安全性。方法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小儿急性哮喘患儿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哮喘症状控制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和呼气中期流速、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结果观察组哮喘症状控制的时间、治疗后患者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和呼气中期流速、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副作用比较则不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与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进行治疗对于小儿急性哮喘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哮喘以及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疗效与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66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本次试验,所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7月—2017年8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就其治疗效果、社会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相比于对照组(63.6%)更高,PSP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9.1%)相比于对照组(39.4%)更低,两组对比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并能显著提升其社会功能,且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不同时间段脑梗死应用疏血通、奥扎格雷、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疏血通、奥扎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发病后6小时内治疗,对照组在发病后6~24小时内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血压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24小时NIHSS评分(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治疗后7天NIHSS评分比及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血凝试验指标包括FBG(纤维蛋白原)、AP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小时内实施疏血通、奥扎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