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单纯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该院超声科行MRI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单纯颈动脉斑块患者200例,实施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高分辨率MRI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微血流成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行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MI和CEUS检查,记录不同厚度斑块的SMI和CEUS评分,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SMI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以及脑梗死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头颅MRI检测,患者未出现新发脑梗死。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其分为有斑块形成组以及无斑块形成组,并对患者的生化指标、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进行记录和分析。使用二分类法对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以及脑梗死三者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并对三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斑块阳性率高于无脑梗死组,斑块组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无斑块组,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前后得出OR值分别为5.017、4.457,95%CI为2.6929.352、2.0599.352、2.0599.645,P<0.05;斑块组的糖尿病阳性率高于无斑块组,糖尿病组的颈动脉斑块阳性率高于无糖尿病组,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前后得出OR值为4.008、4.270,95%CI为1.8529.645,P<0.05;斑块组的糖尿病阳性率高于无斑块组,糖尿病组的颈动脉斑块阳性率高于无糖尿病组,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前后得出OR值为4.008、4.270,95%CI为1.8528.670、1.5638.670、1.56311.660,P<0.05;脑梗死组的糖尿病阳性率高于无脑梗死组,糖尿病组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无糖尿病组,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OR值为2.254,95%CI为1.24011.660,P<0.05;脑梗死组的糖尿病阳性率高于无脑梗死组,糖尿病组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无糖尿病组,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OR值为2.254,95%CI为1.2404.093,P<0.05,引入危险因素后,OR值为2.103,95%CI为1.0644.093,P<0.05,引入危险因素后,OR值为2.103,95%CI为1.0644.155,P<0.05,引入颈动脉斑块后,OR值为1.694,95%CI为0.8314.155,P<0.05,引入颈动脉斑块后,OR值为1.694,95%CI为0.8313.450,P>0.05。结论糖尿病能够对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产生影响,进而对脑梗死的发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能谱CT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予以颈动脉超声和能谱CT检查,以病理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斑块数量、性质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比较不同成分斑块的有效原子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住院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0例,均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统计本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超声检查指标[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斑块最厚径、长径)...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院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共收治了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多普勒超生检查,观察其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颈动脉正常组,轻度狭窄组和中、重度狭窄组,同时选择门诊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对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进行测定时方法为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结果对照组的同型半胱氨酸平均为11.36umol/L,颈动脉正常组为16.79umol/L,轻度狭窄组为23.07umol/L,中重度狭窄组为35.4umol/L,比较各组间Hcy的含量,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血Hcy水平和颈动脉硬化程度关系密切,合理的干预Hcy水平是防治颈动脉斑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非脑梗死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硬化斑块数量和性质,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样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BG)、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MT和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检出软斑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C、LDL、BG、Fbg等血液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检出颈动脉斑块患者(P<0.05);患者的TC(β=0.325)、LDL(β=0.351)、BG(β=0.297)、Fbg(β=0.413)水平均与其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不稳定增加可能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较高的TC、LDL、BG、Fbg水平是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CAT)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对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再发性CAT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颈动脉超声及颈部CT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伴易损斑块,40例)与对照组(非易损斑块,80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血压、颈动脉易损斑块厚度及180天内复发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hs-CRP、纤维蛋白原、Hb Alc水平及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7、14及30天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复发率和入院后30天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度及以上斑块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轻、中度斑块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重度及以上斑块患者的复发率与轻、中度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重度及以上斑块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斑块患者(P<0.05)。结论再发性CAT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较大程度地影响脑血管事件发生,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普罗布考联合超声波溶栓治疗对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血液流变学、脂质水平、颈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华润武钢总医院治疗的118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9例。其中常规组实施普罗布考治疗,试验组则联合超声波溶栓治疗。对比两组颈动脉血流、血液流变学、脂质水平及斑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内-中膜厚度(IMT)及Crouse积分均优于治疗前,试验组IMT、Crouse积分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水平均低于常规组,舒张末期流速(EDV)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浆黏度(PV)、血沉(ESR)、血细胞比容(HCT)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实施普罗布考联合超声波溶栓治疗可以消除斑块,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次/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25 g,2次/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及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LDL-C水平、CIMT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CIM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降脂效果,降低患者CIMT,有效稳定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前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患者来自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初步经二维超声筛查符合CEA术治疗,且预行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三维超声成像重建。探讨其检查结果与应用价值。结果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成像在显示斑块的大小、形态、累及范围上可以提供相似的诊断信息,但在斑块的立体结构、表面形态上三维超声图像较之二维更清晰直观,在评价斑块的稳定性上三维超声明显优于二维超声。结论对行CEA术的患者术前进行颈动脉三维超声重建,可以有效显示斑块空间结构,评价斑块稳定性,提供客观信息和准确诊断,为术前选择治疗方式及最佳手术时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孙平  陈洁 《医药前沿》2022,(5):118-120
目的:观察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患者行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接收的92例脑梗死伴CAS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治疗组,每组46例.普通组口服辛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观察两组斑块好转情况,评估症候积分,统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鄂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17例疑似CHD患者纳入研究,入组患者均接受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分析其对CHD的诊断效能,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将患者分为CHD组和非CHD组,比较两组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斑块积分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i指数、LVEF、斑块积分及IMT诊断CHD的临床价值。结果: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对CHD的诊断敏感度为95.18%(79/83),特异度为100.00%(34/34),准确度为96.58%(113/117),阴性预测值为89.47%(34/38),阳性预测值为100.00%(79/79)。与非CHD组比较,CHD组Tei指数、斑块积分及IMT较高,LVEF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支组比较,双支组和多支组Tei指数、斑块积分及IMT较高,LVEF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支组比较,多支组Tei指数、斑块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颈动脉超声造影定量评价斑块易损性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斑块厚度大于2 mm的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超声造影定量检查,并对比软斑块、硬斑块及混合型斑块间的造影增强强度(DE)、斑块内造影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造影增强强度的比值(Ratio值)。结果所有定量指标中,DE、Ratio值两个指标在软斑与硬斑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混合斑与硬斑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软斑与混合斑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可有效将新生血管进行区分,可为易损性的判定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胱抑素C(Cys C)、D-二聚体(D-D)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中信惠州医院收治的108例ACI患者。所有患者检测sdLDL-C、Cys C、D-D水平,并进行超声检查,根据斑块超声特点及形态分组。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分组情况,比较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一般资料、sd LDL-C、Cys C、D-D水平。分析sd LDL-C、Cys C、D-D及联合检测对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分析ACI患者不稳定斑块的影响因素。结果:108例ACI患者分为无斑块组(n=19)、稳定斑块组(n=37)及不稳定斑块组(n=52)。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年龄、高脂血症史占比逐渐升高(P<0.05),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sdLDL-C、Cys-C、D-D水平逐渐升高(P<0.05)。sdLDL-C、Cys C、D-D三项联合检测预测不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采取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颈动脉后壁处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超声病理学分型对比可知,研究组软斑、硬斑及复合型斑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超声表现分型来看,研究组Ⅲ、Ⅳ、Ⅴ型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超声作为临床常用诊断方式,有着无创、确诊率高等优势,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