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并发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PTCD治疗的患者112例, 按术后是否并发胆道感染分为未感染组(90例)与感染组(22例)。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 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引流方式、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及总胆红素水平是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引流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是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流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是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PTCD术后胆道感染发生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合并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soluble leptin receptor,sLR)水平变化,为胆道梗阻合并急性胆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确诊并治疗的83例胆道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3例胆汁培养阳性且伴随发热、腹痛等临床症状的患者纳入感染组,将30例胆汁培养阴性、单独真菌感染及胆汁培养阳性但无发热、腹痛等症状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PCT、hs-CRP、瘦素及sLR水平变化。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hs-CRP及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L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中胆囊及肝外胆管梗阻患者hs-CRP水平高于肝内胆管梗阻患者(t=0.521,P=0.604),两类患者血清PCT、瘦素及sLR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中胆囊及肝外胆管梗阻和肝内胆管梗阻患者的hs-CRP、PCT、瘦素及sLR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道感染患者血清PCT、hs-CRP、瘦素及sLR水平是诊断胆道梗阻所致急性胆道感染的重要指标,其中hs-CRP水平与胆囊及肝外胆管梗阻所致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流管置入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道探查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处理方式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T管组(62例)与缝合组(36例)。T管组患者常规放置T管引流,缝合组患者给予内置引流管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管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缝合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管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缝合组(P<0.05),术后输液量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多于缝合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71,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发现胆总管结石复发、胆道狭窄等异常。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内置引流管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且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道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孤立肾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孤立肾结石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经皮切开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前后VAS疼痛评分与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实施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的治疗下,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自主排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孤立性肾结石患者对其实施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优化各项手术指标,促进患者预后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胆道修复术对胆管大范围缺损Mirizzi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胆道修复术的22例胆管大范围缺损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手段和临床疗效,其中有12例采用带血管蒂胃瓣修补治疗,10例行带脐静脉瓣胆道修复术,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瓣修补组和脐静脉瓣修复组发生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胆管炎症,分别为4例(33.33%)和3例(30%),各组不良反应分别相加得出胃瓣修补组8例,脐静脉瓣修复组5例,两组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得出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胆管大范围缺损Mirizzi综合征患者采取胆道修复术(脐静脉瓣胆道修复术、带血管蒂胃瓣修补术)均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术后并发症状轻微,无死亡病例发生,可以作为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微创组(50例)和开腹组(45例),微创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石复发率虽低于开腹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calculus of intrahepatic duct,CID)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首次手术方法不同将本院收治的60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胆瘘、术后出血、腹腔囊肿)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切口感染以及术后1年随访的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均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开腹腔当总管切开取石术开展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感染情况等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能够有效缩短平均手术时间,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06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OSC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6例患者中,死亡18例,死亡率为8.74%。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5 d、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300 ml、入院时伴有休克、肾功能损伤均为AOSC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过少、入院时伴有休克和肾功能损伤均为AOSC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时抗休克、术后及时复查对AOSC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胆道碎石仪治疗胆道残留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胆道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胆道碎石仪治疗胆道残留结石,观察比较残留结石取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实施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胆道碎石仪治疗,发现胆道结石取净率为100%,没有出现严重的胆道出血、穿孔等不良并发症。结论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胆道碎石仪治疗胆道残留结石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方法对于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154例恶性胆道梗阻的资料,通过在病患体内植入胆道支架,了解胆道支架植入技术对于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否发挥作用。结果绝大多数患有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在植入胆道支架后病情得到明显的好转,只有极少数的患者出现了并发症等的现象。结论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方法对于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取石术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2年12月于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采取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IL-6、CRP高于术前,但试验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相比,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行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模式,观察组进行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后康复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睡眠、疼痛以及焦虑情况;胆道出血、胆道穿孔、胆瘘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睡眠、疼痛以及焦虑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疼痛以及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胆道出血、胆道穿孔、胆瘘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胆道结石患者行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效果明显,可更好改善睡眠、疼痛以及焦虑情况,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给予胆道支架植入联合介入化疗,B组给予单纯胆道支架植入,C组给予化疗等保守治疗。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γ-谷氨酰转移酶(r-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患者的r-GT、ALT、AST,TB、DB均明显得到改善,A组患者的生存期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结合介入化疗对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有明确的临床效果,能较大程度改善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道造影在胆道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磁共振胆道造影治疗,对照组应用CT、PTC治疗。结果研究组定位准确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MRC确定胆道梗阻的原因准确率为70%,MRC确定胆道梗阻的位置准确率已达到100%,比CT、PTC的准确率高。结论胆道梗阻定位和定性的诊断过程当中,磁共振胆道造影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并分析36例胆道闭锁患儿的超声图像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对胆道闭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和记录肝脏及脾脏大小、内部回声,空腹胆囊、餐后胆囊的变化,左右肝管汇合部纤维斑块存在与否。结果 20例患者的左右肝管汇合部可见明显高回声斑块,5例高回声斑块较小。4例胆囊未显示,4例呈条索状,无囊腔,24例胆囊瘪小,胆囊发育及收缩不良,4例胆囊大小、形态正常,但餐后无收缩。全部病例肝脏不同程度增大及肝实质回声粗糙,15例腹腔存在少量积液,22例脾脏增大。结论左右肝管汇合部纤维斑块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胆道闭锁超声诊断的客观指标,胆囊瘪小及收缩不良也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胆道结石患者与胆道感染的临床诊治疗效果与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6例老年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轻重程度,将其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急性重症胆道感染16例患者作为Ⅰ组,先兆型急性重症胆道感染24例患者作为Ⅱ组,轻症胆道感染76例患者作为Ⅲ组,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将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胆道残石率、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及ICU住院时间Ⅰ组住院时间长于Ⅱ组和Ⅲ组,Ⅱ组长于Ⅲ组;Ⅰ组有1例患者发生死亡,Ⅱ组、Ⅲ组均无死亡现象发生;且Ⅲ组术后胆道残石率低于Ⅱ、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轻症胆道感染患者经腹腔镜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经纤维胆道镜取石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抽取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在我院接受经纤维胆道镜治疗的82例患者的资料,对其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满意,术后并发症通过精心的综合治疗和护理,转归较好。结论术前术后护理对经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腹腔镜和胆道镜在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86例胆道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讨组采取胆道镜和腹腔镜进行微创手术。结果研讨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研讨组患者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及胆道镜共同治疗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