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学类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任,其中“为谁培养人”“培养怎么样的人”的问题关系着我国十四亿人民的健康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融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全面推进医学类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医学类研究生年龄和价值观相对成熟、培养模式分散等特点,以“仁心妙术”为价值引领,通过强化党支部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构建系统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打造新媒体和实践育人平台等措施,构建了研究生“大思政”的育人格局和以“仁心妙术”为价值引领的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体系,实现了研究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共同发展的协同效应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和“立德树人”的核心育人相融合,课程建设是培养研究生科学思维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医学科研导论》是一门介绍医学科学学科基础知识与前沿进展的课程,旨在激发研究生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念形成,提升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教学中通过提炼“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各教学环节,使得思政学习与专业知识以“同向同行”传授给学生,达到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为完善研究生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教育部陆续颁布了针对美育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及课程方案,为高校美育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医学院校将美育作为培养师生品德、强化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渠道,通过打好第一课堂育人基础,拓展第二课堂育人空间,延展艺术活动育人载体,将医学特色与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以培养提高师生审美和艺术素养为目标,在浸润式教育和艺术实践过程中,使医学生建立了自信、健全了人格、获得了审美满足;同时,对教职工进行美育渗透、助其建立美育思维,由点到面辐射教学、服务和管理全过程,为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因体系独立、观念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陷入“孤岛化”困境,导致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脱钩,思想政治教育未能落到实处。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旨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文章首先从理论角度论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医学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从师资培养、制度保障及教学实施几方面就生理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讨,将学科资源有效转化为育人资源,使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使得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和发展,不断增强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决定着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作者通过分析我国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滨州医学院为例从建设高层次导师团队、完善导师分类遴选机制、建立合理考评机制、加强导师团队建设、选拔学科带头人和健全导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等方面全方位探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发现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导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优于采取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带动了研究生教育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全育人”的思想体系全方位实现育人的理念和目标,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方向。当前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易流于形式,制约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与教育效果。首都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中的音乐审美教育正在逐渐脱离“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的传统观念局囿,实践路径更为广泛,注重增强音乐的审美体验、学生的主动实践和开阔的文化视野。这种以“三全育人”的方式培养“完整人”的音乐审美教育理念,需要更为广泛有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育人的方向,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育人先育德,教师理应把立德树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做到育人育才有机结合,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提炼和融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塑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以《口腔生物学》课堂教学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新型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与理念,课堂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提炼和融入的措施和方法。通过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圆满实现了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从 2017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开始试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此举措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师生双方独立思考和科研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课程思政”的起缘。从此,“课程思政”在高校成了高频词。要求各高校要以育人育才为目标,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要把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为此,各高校积极行动,力争门门课程有思政,担当起既要专业育人,又要德育育人的重托。而笔者认为“思政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教学相长,才能产生协同效应,发挥协同作用;才能肩负起祖国重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以德为先、技能高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课程虽然是教育微观问题,但它却解决的是教育的根本,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载体,是检验落实“立德树人”成效的具体形式。思想政治课理论课的职责包括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思维方法培育、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等,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课程。课程思政,是一种理念,一种课程体系,也是一种课程改革创新,虽目前尚未形成定论,但最终指向都认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医学教育承担着维护健康和培养人才的双重使命,在医学院校高等教育中要协调好思想政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关系,就要统领全局,多管齐下,协调一致,教师队伍这个主力军如何建设、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如何谋划、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如何设计,这些都是要立足学校整体进行构思布局的。  相似文献   

11.
医教协同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医教协同的推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迎来了以“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并轨衔接。与此同时,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表现出科研能力不足的现况,而传统的“单导师制”教育模式可能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双导师制”教育模式有望补偿这一局限,有助于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深化医教协同的重要教育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医教协同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双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及优势,并阐述了“双导师制”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旨在推动“双导师制”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大健康”背景下,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医学研究生岗位胜任力,滨州医学院紧紧围绕“岗位胜任力”的核心,从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两个“经度”入手,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科交叉思维和国际视野4个“纬度”,实施培养模式改革。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经度,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分类遴选考核体系,构建“四位一体” +“思政贯通”的导师培训体系,开展“医学+X”交叉融合工程,组建国际化导师队伍,全面提高研究生导师岗位胜任力。在研究生培养经度,构建科学学位科研素养全周期覆盖、专业学位 “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建立“医学+X”医学研究生交叉培养体系和“S-P-R-I国际化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学科交叉能力,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自新模式实施以来,切实提升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科交叉思维和国际视野,岗位胜任力显著提高,深受就业单位欢迎,就业率近100%,均从事医学科研或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广西某高校为例,从一流学科建设的学科平台、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人才的培养、经费投入与国际合作共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出发,对广西高校研究生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官方网站等,收集相关数据及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一流学科建设视角下,广西高校学科竞争力与国内知名院校相比仍存在差距,未充分发挥校院二级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现象。结论广西高校研究生教育应发挥双一流建设学科群的优势,带动优秀学科发展;加强院校两级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不断优化导师结构,完善兼职导师队伍的管理机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平衡供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和研究生教育“管办评”分离,学位授权学科建设和质量监控的主体回归学位授予单位自身,这一形势要求高校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学科特点和建设需要的学位授权学科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常态化机制,保证学科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研究生培养以学院(学系)的学科环境为基础,称为学位培养点。将自我评估的常态化机制建立在学位培养点的基础上是现行学位管理体制特点和高校学科建设基点的责任需要。通过科学设立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式,以合理的机制推动学位培养点评估的常态化运行,对于医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尤为意义重大。在医学学科学位培养点评估实践中,通过此机制的合理运行,能够有力推动医学学科的平衡发展、布局优化和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5.
药学专业型研究生以培养药学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药学领域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越发明显。但是,目前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在药学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诸多难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不确定,课程设置混乱,师资队伍设置不合理,校企联合模式实效性差等方面。这些问题制约着药学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深入分析目前药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瓶颈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首先,高校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具有专业知识水准的人员组成导师组,联合制定适合于药学专业型研究生不同培养阶段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指导;第二,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应联合建立早期实习基地,通过实地演练,拓展学生思维及掌握实践技能,有助于学生的职业远景目标规划;第三,完善专业型研究生不同培养阶段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适宜的学位授予评定标准。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高校—企业—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行高效的校企联合,整合现有资源,依托地缘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并强化“实践”这一培养目标,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大量药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高教改革22条”的实施背景下,医学本科教育要求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然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及教学科研互动不够等问题均会影响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在探索创新性地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构建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线下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分别从理论课、实验课和创新实训3个角度实施了教学科研互动式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期探索出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新工科”建设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迎接新阶段的重要途径,为产业、行业的发展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在大力发展新工科教育的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朝着创新型人才方向进行探索。因此,近年来,高校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程度逐渐增长,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革新传统教育模式,在传统行业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培养创新思路和创业理念逐步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课题。基于多维度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现有教学资源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实践,探讨行之有效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医学研究生培养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直接影响着人才质量。本研以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归纳分析形成学术道德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医学研究生良好学术道德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求实现高质量的医学人才输出。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师资是临床医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给导师队伍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导师指导的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导师指导研究是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它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效率和质量,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文章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指导带教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其指导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