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梗死的关系,为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存在脑梗死将患者分为A组(单纯高血压)72例,B组(高血压合并症状脑梗死)78例,C组(高血压合并有症状脑梗死)5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脂指标及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24 h SBP、24 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d SBP、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n SBP、n DBP);血压变异性。结果各组TG、TC、LDL-C、HDL-C、Apo A、Apo 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和n DBP均高于A组(P0.05),B组、C组的24 h SBPV、d SBPV均高于A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较大者的24 h收缩压、日间收缩压变异性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应重视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5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7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后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0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口服控制血压,治疗组采用施慧达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坐位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脉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在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高血压将其分为高血压组(68例)和非高血压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血压变异性及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的差异,并分析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和总斑块负荷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均P<0.001)。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和总斑块负荷与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高血压病程、左心室后壁厚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增大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的影响因素,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应注意控制血压变异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马来酸氟吡汀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巴喷丁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氟吡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SF-36量表各维度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48/60)](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氟吡汀,能够有效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笔者所在社区中心建立糖尿病健康档案的T2DM患者93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47)和对照组(n=46)。两组均接受社区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采用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对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定,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生命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糖尿病生化指标、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及SDSCA评分,并观察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药物依从性、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运动锻炼、足部护理及自我管理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FBG、2 h PG、Hb A1c、BMI、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干预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后,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且干预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病应用吡拉西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病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治疗,观察治疗1 h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及治疗24 h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 h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能够明显减轻高血压脑病患者脑水肿症状,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的特点。方法将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中年原发性高血压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计算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并观察两组患者日间、夜间、24 h内的血压变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变异性高于对照组患者,但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变异性又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以收缩压上升为主,血压变异性可以作为临床中判断患者病情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893例青年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和随访情况。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93例青年痛风患者纳入青年组,并选取本院同期500例中老年痛风患者纳入中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发病诱因、相关指标(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素氮等)、治疗情况和随访率,总结青年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随访情况。结果青年组共有2916次发病诱因明确,中老年组共有1320次发病诱因明确。青年组男性、有痛风家族史、嗜酒、高嘌呤饮食、摄入高嘌呤/高蛋白食物、饮酒所致痛风发作的患者占比、血清肌酐/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均P <0.05),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率、劳累/情绪激动/受凉/应用利尿剂等药物所致痛风发作的次数、初诊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均P <0.05),痛风发作次数、累及关节或部位、多次发作累及关节数均显著多于中老年组(均P <0.05),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中老年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4、12、24周时随访率均逐渐下降(均P <0.05),SUA达标率均逐渐上升(均P <0.05),青年组患者各时点随访率均显著低于同期中老年组(均P <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UA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青年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中老年患者存在较大差异,青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少,但酗酒、高嘌呤/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使痛风发作频率更高、累及关节和部位更多,且患者治疗依从性往往较低,应重视针对青年痛风患者的规范化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干休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3、6、12个月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3、6、12个月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后6、12个月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6、12个月用药依从性、生活行为方式、疾病认知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6、12个月心理水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6、12个月用药依从性、生活行为方式、疾病认知情况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干预后6、12个月心理水平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6、12个月用药依从性、生活行为方式、疾病认知情况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干预后12个月心理水平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对降压治疗有利,是有价值的临床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需改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设计。在实验教学内容上通过引入生物化学前沿技术和应用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增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的启发性;通过引入综合性实验、思维导图模式以及应用"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理念建立科学考核制度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思辨性;通过引入讨论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互动性。增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的启发性、思辨性和互动性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研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组织胚胎学在线考试系统建设为背景,简述了组织胚胎学在线考试系统的构建技术、基本框架和特点,并将本系统应用于实验考试中,有效提高了考试效率,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血栓形成是个体在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保护机制,它的作用就是机体在遭受创伤后能够有效止血。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栓形成过程被限制在损伤的局部,一般发生在血管腔外。相对于生理性止血,病理性血栓形成发生在血管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针灸联合血液透析法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46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69.6%,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配合针灸治疗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在烧伤整形治疗中复合皮移植术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烧伤整形治疗的患者84例,其中接受复合皮移植术患者42例,设为移植组;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患者42例,设为扩张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移植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83.33%(35/42),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5/42);扩张组术后总有效率为97.62%(41/42),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6/42)。扩张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移植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术后整形效果方面优于复合皮移植术,能显著改善患者整形后皮肤的色泽和质地,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产科存在的问题与护理风险。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来研究我院妇产科50起护理风险事件。结果在50起风险事件中,环境引起的事件为22起,占44%;产妇及其家属引起的事件为16起,占32%;护理人员水平引起的事件为8起,占16%;消毒引起的事件为4起,占8%。结论针对妇产科存在的风险因素与常见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够保证妇产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对我国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根基作用与深远影响。故当今之务是开展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本文依托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特点,列举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一些误解,并分析原因,秉承“专业知识与思政并行,协同育人”理念,着重阐述了相应的课程思政落地实施方案,以期促进专业课教师生成课程思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90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组: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脂各项指标及hs-CRP表达水平。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与总胆固醇(CH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HDL-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及hs-CRP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2组各项血脂指标及hs-CRP异常检出率高于观察1组(P<0.05)。结论高TG、高LDL-C是糖代谢异常者血脂代谢的典型特征,联合CHO、HDL-C、hs-CRP各项指标可以评估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患者的心血管受损情况,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治、预后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外伤性肝破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8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肝内血肿变化、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肝内血肿变化分别为(8.9±2.1)天、(3.2±0.6)天、(3.3±0.8)cm,与对照组[(15.7±3.8)天、(6.9±2.3)天、(1.6±0.5)c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ALT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内血肿症状和ALT水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肾间隙占位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CT诊断并最终经病理证实的肝肾间隙占位病变患者22例,22例患者均采取CT扫描的方式进行临床诊断,CT扫描的层厚为8 mm,CT扫描的层距为8 mm,CT扫描的范围从患者的膈顶到肿块结束平面。对22例患者的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CT诊断在肝肾间隙占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22例患者经CT诊断发现,其肿瘤平均大小为5.0 cm×7.0 cm×6.0 cm,CT扫描横断面上肝肾间隙均消失。结论 CT扫描对肝肾间隙占位病变能够做出定位诊断,病变中心位置及病变周围脏器受压方向有助于CT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