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硫化氢对H2O2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5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RGC-5分为4组,RGC-5组为正常对照组;RGC-5+ H2O2组:RGC-5在500 μmol·L-H2 O2中培养24 h诱导氧化损伤;RGC-5+ NaHS+ H2O2组:RGC-5置于50μmol·L-1NaHS中30 min后在500 μmol·L-1H2O2中培养24 h;RGC-5+ NaHS组:RGC-5置于50 μmol·L-1 NaHS中30 min.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内、外细胞色素C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optic atrophy 1,OPA1)表达;用荧光探针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果 与RGC-5组相比,RGC-5+ H2O2组RGC-5细胞质内细胞色素C表达增加,而线粒体内的OPA1表达减少(均为P<0.05).RGC-5组和RGC-5+ NaHS+ H2O2组线粒体内、外细胞色素C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RGC-5组相比,RGC-5+ NaHS组细胞质内细胞色素C表达减少,而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表达增加(均为P<0.05).与RGC-5组相比,RGC-5+H2O2组RGC-5细胞质内OPA1表达显著增加,而线粒体内的OPA1表达减少(均为P<0.05).RGC-5+ NaHS+H2O2组和RGC-5+NaHS组RGC6线粒体内、外OPA1的表达与RGC-5组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GC6 +H2O2组线粒体膜电位与其他3组比较明显下降,其余3组间线粒体膜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C-5+H2O2组线粒体肿胀呈球状,而其余3组线粒体肿胀不明显.结论 硫化氢可能通过阻止线粒体释放OPA1来减轻H2O2导致的RGC-5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
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是体内唯一一种催化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他可以氧化降解血红素,将其分解为一氧化碳、自由铁和胆绿素。其中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是机体最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物质之一,广泛参与组织细胞的抗氧化应激损伤,被认为是在细胞受损维持其氧化和抗氧化动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本文就HO-l与视网膜的关系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的稳态失衡,导致细胞和组织的氧化损伤。氧化应激损伤在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眼科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性氧可以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坏死,进而引起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因此,抗氧化药物在治疗RGCs氧化损伤等致盲眼病中显示出潜在的优势。本文综述了RGCs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归纳了化学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防治RGCs氧化损伤的研究进展,以期为RGCs氧化损伤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是多因素、多阶段作用的结果。近年研究表明,DR的发生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抗氧化治疗有助病情改善。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抗氧化防御酶,可对抗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研究表明,在高血糖环境中,视网膜内HO-1的表达被诱导增高,且通过人为调节HO-1的表达水平可以加速或延缓病情的进展,提示将HO-1应用于DR的诊治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氧化应激的角度对二者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6.
血红素加氧酶(HO)是血红素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在体内分布广泛。该代谢不仅清除机体内细胞毒性的血红素,其伴随产物一氧化碳、胆绿素、铁/铁蛋白均在机体发挥重要的抗氧化、抗凋亡、抗炎症等效应,因此HO系统作为机体重要的防御系统被人们认识。视网膜组织中HO含量丰富,可以减轻视网膜组织对光刺激、缺血缺氧、氧化应激等危险因素的损伤,本文主要探讨HO-1可能的视网膜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高糖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RGC细胞株RGC-5细胞,50 mol·L-1葡萄糖孵育细胞诱导损伤.应用CCK-8法测定并计算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细胞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释放量,测定细胞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 高糖(50 mol·L-1)以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了RGC-5细胞的生长,高糖处理24 h、48 h和72 h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2.37±3.49)%、(42.18±6.34)%和(57.33±5.39)%(均为P <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组(0.1×10-6 mol·L-1、10-6 mol·L-1、10×10-6 mol·L-1)处理48 h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高糖诱导的RGC-5细胞生长:生长抑制率高糖组(42.18±6.34)%,高糖+不同浓度RSG组分别为(35.66±4.73)%、(27.35±4.15)%和(25.17±3.42)%(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处理24 h、48 h和72 h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了细胞凋亡(均为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组(0.1×10-6 mol·L-1、10-6 mol·L-1和10×10-6mol·L-1)处理48 h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高糖诱导的RGC-5细胞凋亡:高糖组凋亡率为(31.55±5.34)%,高糖+不同浓度RSG组分别为(23.75±3.72)%、(18.75±2.17)%和(17.53±3.05)%(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Glu释放量显著增加:2组分别为(85.64±12.75)μg·L-1和(246.84±33.48)μg·L-1(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0.1×10-6mol·L-1、10-6 mol·L-1和10×10-6mol·L-1)处理48 h组Glu的释放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少:高糖组Glu释放量为(246.84 ±33.48)μg·L-1,高糖+不同浓度RSG组分别为(175.34±23.69)μg·L-1、(117.25±18.76) μg·L-1和(109.34±15.54) μg·L-1(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SOD活性显著降低:分别为(3.06±0.38) kU·g-1和(0.56±0.07)kU·g-1(均为P<0.05),而MAD水平显著增加:分别为(5.67±0.76) μmol·g-1和(37.64±4.37) μmol·g-1(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处理48 h组细胞中SOD活性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均为P<0.05),而MAD水平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 RSG抑制了高糖诱导的RGC损伤,其机制与RSG减少了RGC中Glu的释放和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8.
车选义  赵清侠  李迪 《眼科新进展》2017,(11):1027-1031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2(lipocalin 2,Lcn 2)对缺氧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5(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5)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RGC-5细胞置于缺氧环境下处理(0h、4h、8h、12 h、24 h、48 h),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Lcn 2的表达水平.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缺氧组、siNC+缺氧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后进行缺氧处理24 h)和siL-cn2+缺氧组(细胞转染Lcn 2 siRNA后进行缺氧处理24 h).ELISA检测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DCFH-DA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ROS)产生情况,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评价线粒体膜电势,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c-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PARP,c-PARP)、Bax、Bcl-2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o C)蛋白表达.结果 与0h组相比,缺氧组(4h、8h、12h、24 h和48 h)Lcn 2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同时缺氧组(12 h、24h和48 h)的Lcn 2蛋白表达水平均较0h组升高(均为P<0.05).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99.66%±2.86%)比较,缺氧组(138.33%±13.76%)显著升高(P<0.05);siLcn 2+缺氧组细胞凋亡率(105.02%±8.60%)较siNC+缺氧组(142.33%±6.54%)显著下降(P<0.05).此外,缺氧组较对照组Caspase-3相对活性增强、c-Caspase-3和c-PARP表达均上调(均为P<0.05),与siNC+缺氧组比较,siLcn 2+缺氧组Caspase-3相对活性水平、c-Caspase-3和c-PARP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对照组ROS相对荧光强度(1.03±0.11)比较,缺氧组(4.26±0.63)增强(P<0.05),siLcn 2+缺氧组ROS相对荧光强度(3.10±0.24)较siNC+缺氧组(4.73±0.26)显著减弱(P<0.05).且siLen 2+缺氧组较siNC+缺氧组线粒体膜电势增加、Cyto C蛋白表达水平及Bax和Bcl-2相对比率减少(均为P<0.05).结论 沉默Lcn 2抑制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及ROS产生,可能是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研究。36 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不同浓度Sal实验组,每组6 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空白组仅注射0.9%PBS溶液,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玻璃体腔注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1.5 μl建立RGCs损伤模型;建模前48 h,模型对照组注射1.5 μl 0.9% PBS溶液,实验组玻璃体腔注射不同浓度Sal(0.1、0.4、2、8 mmol/L,1.5 μl)。建模5 d后制备视网膜标本,观察视网膜RGCs存活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Caspase-8 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空白组视网膜RGCs无变化,模型对照组RGCs显著减少,不同浓度Sal实验组RGCs细胞核染色数目较模型对照组逐渐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经视网膜平铺片测定RGCs 存活情况,发现空白组RGCs正常存活,模型对照组仅少量RGCs存活,不同浓度Sal组RGCs存活率较模型对照组提高,各组小鼠RGCs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0,P < 0.001)。同时,8 mmol/L浓度的Sal实验组Caspase-3、Caspase-8 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3,P < 0.001)。结论:Sal可以抑制NMDA介导的RGCs凋亡,对RGCs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对早期小鼠视网膜爆震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小鼠常规饲养,模型组小鼠接受爆震冲击处理。去除建模过程中5只死亡小鼠,最终纳入对照组16只小鼠、6 h模型组19只小鼠、48 h模型组20只小鼠。分别于建模后6 h、48 h腹腔注射200 g·L-1戊巴比妥钠过量麻醉处死小鼠,解剖取材。对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进行HE染色,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并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rf2蛋白、HO-1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rf2蛋白、HO-1蛋白、SOD2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6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疏松,细胞排列紊乱,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及外核层出现核浓缩和空泡现象;RGC数减少(P<0.05),RNFL厚度增加(P<0.05);48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细胞排列更为杂乱疏松,RGC数明显减少(P<0.05),RNFL进一步增厚(P<0.05),并伴有新生血管生成。与对照组[(7.85±1.16)%]相比,6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rf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升高至(16.78±1.38)%;48 h模型组进一步升高至(20.01±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4.67±0.98)%、(4.15±1.11)%]相比,6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HO-1蛋白、SOD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升高至(7.95±1.27)%和(6.14±0.90)%;48 h模型组继续升高,分别为(12.34±1.48)%、(10.25±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6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rf2蛋白、HO-1蛋白、SOD2蛋白、iNOS蛋白、MDA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8 h模型组进一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rf2/HO-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参与早期视网膜爆震伤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与上调SOD2蛋白、MDA5蛋白、iN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H2O2诱导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DMEM培养基中培养RGC-5细胞。将细胞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用20 g·L-1川芎嗪孵育24 h;氧化损伤组:用100 μmol·L-1的H2O2孵育24 h;川芎嗪低浓度组:用20 g·L-1川芎嗪孵育24 h后加入100 μmol·L-1的H2O2孵育12 h;川芎嗪高浓度组:用40 g·L-1川芎嗪孵育24 h后加入100 μmol·L-1 的H2O2孵育12 h。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荧光标记法检测RGC-5细胞内活性氧含量,Hoechst-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使用721D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 MTT法测定结果显示,氧化损伤组RGC-5细胞活性明显下降(24.67%±2.9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氧化损伤组比较,川芎嗪低、高浓度组RGC-5细胞活性分别提高到51.33%±4.35%和60.00%±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荧光标记法显示,氧化损伤组DCF荧光信号明显增强,不同浓度川芎嗪干预后,荧光信号强度逐渐减弱。Hoechst-PI染色显示,氧化损伤组凋亡细胞数增多,甚至出现红染的坏死细胞,细胞凋亡率为66.00%±2.98%;川芎嗪干预后,凋亡及坏死细胞逐渐减少,川芎嗪低、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2.33%±4.11%和46.04%±3.52%,两组细胞凋亡率与氧化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氧化损伤组RGC-5细胞内SOD、GSH-PX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氧化损伤组比较,川芎嗪高浓度组SOD、GSH-PX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氧化损伤组比较,川芎嗪低浓度组 SOD 与MDA含量变化不大(均为P>0.05),GSH-PX含量升高(P<0.05)。结论 川芎嗪通过改变RGC-5细胞内抗氧化酶表达发挥对氧化损伤的RGC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是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多种疾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些疾病过程中,氧化应激参与诱导RGCs的凋亡。近年的实验研究发现抗氧化应激药物对RGCs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我们将近年来氧化应激诱导RGCs凋亡以及相关抗氧化应激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ANK结合激酶1(TBK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60 mg·kg-1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模型制备完成后,随机分成三组:糖尿病(DM)组、TBK1过表达(TBK1-OE)组 (大鼠玻璃体内单次注射TBK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5 μL,病毒滴度为 1.0×109 IU·mL-1)、TBK1空载体(TBK1-NC)组(玻璃体内注射等剂量病毒包装的阴性对照液),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CON)组,每组15只。1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TBK1蛋白表达定位,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RGC凋亡,ELISA检测大鼠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TB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TBK1在大鼠RGC中特异表达。与CON组相比,DM组、TBK1-NC组大鼠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TBK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TBK1-OE组各指标均增加(均为P<0.01);而与DM组相比,TBK1-OE 组大鼠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TBK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均为P<0.01)。而DM组与TBK1-NC组大鼠之间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TBK1、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过表达TBK1对糖尿病大鼠RGC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断RIPK1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H2O2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组、不同剂量木犀草素组和Nrf2抑制剂组,除对照组外均采用100μmol/L H2O2制备RPE氧化损伤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确定木犀草素处理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ROS)含量,采用试剂盒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3、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B细胞淋巴瘤-2(Bcl-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血红素氧化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00μmol/L木犀草素对ARPE-19具有毒性作用,因此选择25μmol/L和50μmol/L木犀草素进行后续实验。与H2O2组比较,25μmol/L和50μmol/L木犀草素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凋亡率降低,ROS和MDA含量明显减少,SOD活性明显升高,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50μmol/L木犀草素组比较,Nrf2抑制剂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ROS和MDA含量明显升高[(654.96±26.99)vs(446.52±29.42),(3.89±0.29)nmol/mL vs(2.06±0.19)nmol/mL],SOD活性明显降低[(13.83±1.49)U/mL vs(22.69±1.83)U/mL],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木犀草素能够改善H2O2诱导的RPE细胞氧化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糖蛋白对H2O2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取人RPE细胞株D407细胞,放入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中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和双抗的DMEM培养基于37℃传代培养。先将细胞按H2O2浓度梯度处理,使用免疫印迹实验和P-糖蛋白荧光性底物罗丹明123蓄积实验确定H2O2对P-糖蛋白表达的最佳诱导浓度。预先使用1μmol·L-1P-糖蛋白抑制剂Tariquidar处理细胞,通过测量细胞内罗丹明123蓄积量检测P-糖蛋白功能活性。将细胞分成3组:对照组、H2O2模型组(400μmol·L-1)、H2O2+P-糖蛋白抑制剂组(H2O2+Tariquidar),通过检测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exendin-4,EX4)对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ARPE-19),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EX-4处理后细胞增殖情况;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对照组、EX4处理组、4-HNE组和4-HNE+EX4处理组细胞形态变化;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RPE细胞内ROS含量变化;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变化。结果 100.0 nmol·L-1 EX4对RPE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在此浓度下对10μmol·L-1 4-HNE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4-HNE组亮绿色高荧光信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无血清上清培养液对视网膜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大鼠视网膜干细胞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干细胞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网膜干细胞以Nestin抗体进行鉴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Thy-1抗体进行鉴定;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无血清上清培养液培养视网膜干细胞,以不加入条件培养液培养的视网膜干细胞为对照组,收集分化细胞,采用qPCR法检测Nestin、Pax6、Thy-1及Brn-3的基因表达。结果 培养的视网膜干细胞Nestin抗体染色阳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hy-1抗体染色阳性。培养视网膜干细胞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无血清上清培养液组细胞Nestin和PAX6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 1);Thy-1和Brn-3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无血清上清培养液能够诱导视网膜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青蒿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ARPE-19细胞接种于96孔板,每孔7×103个细胞,细胞贴壁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青蒿素,筛选对细胞增殖有效的最佳药物浓度。将APRE-19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过氧化氢组:加入100 μmol·L-1过氧化氢作用细胞24 h;青蒿素组:加入青蒿素30 μmol·L-1,作用细胞24 h;青蒿素预保护组:加入30 μmol·L-1青蒿素预保护细胞24 h后加入100 μmol·L-1 过氧化氢作用24 h。利用MTT法筛选青蒿素对ARPE-19细胞作用的最佳药物浓度;通过Hoechst33342染色及线粒体膜电位观测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和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发现,30 μmol·L-1的青蒿素对细胞增殖作用最强 (均为P<0.01)。青蒿素预保护组与过氧化氢组相比,细胞增殖率升高,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线粒体膜电位染色显示,青蒿素预保护组与过氧化氢组相比绿色染色减少,红色染色增多,说明青蒿素预保护组凋亡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素组ARPE-19细胞中SOD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过氧化氢组相比,青蒿素预保护组细胞内SOD含量明显增高(P<0.05),说明青蒿素能增加细胞内抗氧化物质,减少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素组ROS阳性细胞减少(P<0.05);与过氧化氢组相比,青蒿素预保护组ROS阳性细胞亦明显减少(P<0.05),说明青蒿素可减少过氧化氢诱导的活性氧物质积聚。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青蒿素能促进ARPE-19细胞内AKT的磷酸化,过氧化氢组ARPE-19细胞内Caspase-3、PARP、 Keap1相对表达升高,Bcl-2、Nrf2、HO-1降低;青蒿素预保护组ARPE-19细胞内Caspase-3、PARP、 Keap1相对表达降低,Bcl-2、Nrf2、HO-1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青蒿素通过调节Nrf2/keap1信号通路来减小过氧化氢诱导的ARPE-19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