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靖  张晓燕 《眼科新进展》2000,20(6):420-42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186例308眼,按术前屈光度将患者分为2组。对1a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前近视-6.0~-10.0D(等值球镜,下同)术后1a裸眼视力达到0.5和1.0者分别为95.76%和77.58%,剩余屈光度为-0.32D±0.46D。B组术前近视-10.25~-20.00D,术后1a裸眼视力达0.5和1.0者分别为62.24%和37.06%.剩余屈光度-0.92D±1.13D。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并有较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角膜厚度不足时的治疗方法。方法 制作以角膜鼻侧或颞侧为蒂部的角膜瓣,角膜瓣翻转后将20%拟矫正手术量切削在角膜瓣基质面,80%手术量切削于角膜基质床。随访24~30月共28眼。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1.0共23眼(82.1%),≥0.8共26眼(92.8%)。术后角膜地形图无明显的偏心及散光形成,未见明显角膜瓣并发症。结论 LASIK角膜瓣翻转后激光切削为高度近视角膜厚度不足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完全矫正方法。手术操作的要点是要保证切削区中心的重合,并注意缩短手术时间以保护角膜上皮。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LASIK治疗463眼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术后裸眼视方与术前相比,75.29%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不完全角膜瓣占0.86%,游离角膜瓣占0.43%,角膜瓣偏位占0.22%,角膜缘出血占7.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瓣下异物2.8%,屈光欠矫或过矫9.8%,层间角膜炎症0.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并发症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182例(360眼)近视患者(6.00--10.00D)行LASIK,术后随访12月,观察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中负压吸引失败4眼(1.1%),角膜瓣形成不全1眼(0.28%),游离瓣2眼(0.56%),角膜血管翳出血8眼(2.2%),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7眼(1.9%),结膜下出血60眼(16.7%);术后眩光及夜驶困难9眼(2.5%),中心切割>0.5mm15眼(4.2%),中央岛形成2眼(0.56%),术后12月屈光回退>1.00D者9眼(2.5%)。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但仍存在并发症。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手术设计,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50例91眼。术前屈光度为-8.00—-25.0D(x±s:-10.73±4.48D),其中散光度最高达-4.D。术后第1天,91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1周后逐渐有下降趋势,3个月趋于稳定。术前屈光度≤-12D的Ⅰ组,术后3个月屈光度为-0.25±0.65D,97.9%的患眼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术前屈光度>-12D的Ⅱ组,术后3个月屈光度-1.59±2.27D,74.4%患眼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术后屈光度欠矫,术后3个月Ⅰ组20.8%欠矫,欠矫屈光度在-0.5—-2.0D,Ⅱ组32.6%欠矫,欠矫屈光度在-1.0—-8.0D,(x±S:-2.09±1.85D)。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早期效果令人满意。但如何减少术后屈光度回退,改进计算机切削程序,熟练手术技巧及Lasik术远期效果尚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 采用 L ASIK,对 38例 (5 4只眼 )高度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散光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预测性 ,但矫治存在其自身特点。结论 改进激光治疗程序、设计合理的矫治量、以及提高手术技巧 ,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其预测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LASIK手术对-10.00D以上高度近视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7只-1000D以上高度近视眼接受LASIK手术,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度-15.18±485D(-10.00--2900D),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探眼视力≥0.5占83.58%(56/67),低于0.5占16.42%(11/67),达到或超过术前最好矫正视力的眼占48.39%(33/67),屈光度在±1.00D以内,占35.82%(24/67),其余均大于±1.00D,主要为欠矫,未发生严重损害视力的并发症。结论虽然LASIK术对-10.00D以上近视眼治疗的预测性不尽人意,但大多数限术后获得较满意的裸眼视力,并且手术比较安全,是一种可选择的高度近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双面式(Both side)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es,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63例(121眼)超高度近视病人行改良的LASIK--双面式LASIK(Both side LASIK,BSL),观察其术后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情况,并同传统手术设计方案的安全系数及损伤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瓣膜面最大矫正屈光度达-6.0D,最深切削深度达44.62μm,角膜基质床剩余厚度(285.97±22.60)μm术后第一天裸眼远视力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周、3周、1月、3月、6月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术后1月屈光度平均为(-0.83±1.35)D,术后6月为(-0.87±0.47)D.角膜地形图均为规则形态.BSL手术的安全系数大于传统手术设计方式的安全系数(P<0.05),而损伤指数小于传统方式(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LASIK单区与多区切削治疗高度近视远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LASIK单区与多区切削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远期疗效。方法 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患者67例(134只眼),按术前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分为A组(-6.00~-9.00D)70只眼,其中单区切削组40只眼,多区切削组30只眼;B组(-9.00~-13.00D)64只眼,其中单区切削组28只眼,多区切削组36只眼。术后1天、1周、1、3、6及12个月随诊并分别记录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手术切削时间和深度,术前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角膜厚度。结果 术后视力、屈光度、角膜厚度均于术后6个月稳定。随术前屈光度增加,术中切削时间和深度增加;术后视力降低,欠矫或回退增加;术后角膜厚度降低。同单区切削相比,多区切削术后屈光度较高,但术后视力并无差别,且切削时间较短,切削深度较浅、术后角膜较厚。结论 对于高度和超高度近视患者,多区切削能在获得相同远期疗效的同时,保证安全和稳定。因此对于高度超高度近视特别是角膜较薄患者,值得考虑采用多区切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央角膜厚度和眼压对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LASIK对96例166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术前中央角膜厚度(cornealthickness,CT)与术前眼压(intraocular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对角膜相对较薄的超高度近视,应用分区切削模式进行LASIK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5例(185眼)超高度近视,因选择6.0 mm直径的切削区,剩余角膜厚度小于250μm,而进行LASIK分区切削治疗,分区切削分为2~3区,切削光区4.7~6.0 mm。随访时间6~20月,观察手术前后的屈光状态、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月视力达到最好并趋于稳定,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3月183眼(98.92%)裸眼视力超过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回退47眼(25.41%),术后眩光51眼(27.57%),分析手术后角膜地形图,切削过度区光滑,无偏心切削。与标准手术相比可节省角膜厚度20%~25%,视力、屈光度变化与分区多少及近视度数有关。少数患者出现的眩光、夜视力下降等并发症,1个月后减轻或消失,角膜地形图均为正常负性形态。结论LASIK分区切削模式是对角膜相对较薄的超高度近视进行激光治疗有效安全的方法。可节省角膜组织,具有安全可靠,稳定性、可预测性强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LASIK矫正高度近视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在我院接受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436例(832眼)。根据近视程度分成A组:-6.00~-10.00 D者598眼;B组:-10.25~-14.00 D者234眼,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即有明显增加。术后1月接近术前矫正视力,3月时视力趋向稳定。术后3月裸眼视力达预期矫正视力者A组566眼(94.65%),B组205眼(87.61%)。实际矫正度与预期矫正屈光度差值在±0.75 D范围内者AB两组分别为92.14%和81.20%。3月后屈光回退者A组33眼(5.52%),B组21眼(8.97%)。近视程度较高者术后回退比例也较高。尤其是大于-10.00D的超高度近视。结论LASIK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慎重的病例选择,熟练的操作和正确处理相关并发症的技巧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在防治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回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接受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后第1天主觉验光等效球镜屈光度在0~-0.75D患者78例(78眼),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39眼)和对照组39例(39眼)。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10d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滴眼1个月。研究组术后除常规用药外,术后第1天增加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每天2次滴眼1个月。术前、术后10d、1个月、3个月进行眼压和主觉验光检查,OrbscanⅡ测量角膜后表面前移量(Diff差值)。结果研究组术后10d、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9.61±2.90)mmHg(1kPa=7.5mmHg)、(9.97±2.50)mmHg、(10.61±2.90)mmHg,与对照组比较[(11.69±2.60)mmHg、(11.99±3.07)mmHg、(10.92±2.65)mmHg],术后10d、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0d、1个月和3个月角膜后表面Diff差值分别是(9.56±6.66)μm、(10.72±6.70)μm和(14.11±4.66)μm,对照组分别为(19.57±7.76)μm、(20.24±7.37)μm和(20.10±6.98)μ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34.236,P=0.000);两组术后同时间点Diff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研究组术后10d、1个月和3个月时等效球镜屈光度分别为(-0.46±0.28)D、(-0.61±0.34)D和(-0.75±0.21)D,对照组分别为(-0.67±0.23)D、(-0.93±0.23)D和(-1.05±0.29)D,两组术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能阻滞角膜后表面前移,降低近视屈光度,是预防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双面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后巩膜加固术后高度近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8例(36眼)后巩膜加固术后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数稳定1a以上,行准分子激光双面原位角膜磨镶术,观察其术后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结果:17例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1例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近视屈光度由术前-11.58±1.57D减小至术后3mo时-0.51±0.96D。结论:准分子激光双面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后巩膜加固术后高度近视具有可预测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43例(79眼)高度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患者,屈光度为-6.0~-15.5D,散光为-2.0~-5.0D。结果:术后随访6mo,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占91%,屈光度在±0.75D以内者占86%,残留散光平均为-0.45D。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伴中高度散光,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以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方式对超高度近视[≥10.00(近视+散光)]进行手术术后回退情况,探讨对其进行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总结81例134眼超高度近视LASIK术后的回退情况,根据术前屈光度和手术光区把他们分为~10.00≤D≤-13.00、-13.00〈D≤15.00、-15.00D≤D三组和6.0〈光区≤6.5、5.5〈光区≤6.0、5.0〈光区≤5.5、4.5〈光区≤5.0四组,分别在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并运用x。检验来判断各组间的差异是否有临床意义。结果术前屈光度各组近视回退眼数在组中所占比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光区各组近视回退眼数在组中所占比例之间的差异经x^2检验6.0〈光区≤6.5、5.5〈光区≤6.0,两组与5.0〈光区≤5.5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与4.5〈光区≤5.0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手术光区的大小对术后回退的影响比术前屈光度大小对术后回退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虹膜定位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及虹膜定位引导的机械刀SBK治疗高度近视的视觉质量。

方法:选取 2013-01/ 10在本院接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86例172 眼,年龄20~35岁,等效球镜-6.00~-9.50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1例102眼,接受虹膜定位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治疗; 对照组35例70眼,接受虹膜定位引导的机械刀SBK治疗。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1.0。随访时间为1a,对比指标包括UCVA、BCVA、屈光状态、角膜瓣厚度、CSF以及全眼高阶像差。

结果:术后随访1a,研究组和对照组UCVA≥1.0者分别为94.1%和9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残留屈光度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08±0.10D和-0.10±0.07D,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高阶像差中的四阶球差(C12)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较术前增加,增幅分别为0.1642±0.0519,0.2229±0.03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077,P<0.05); 垂直彗差(C7)两组的增幅分别为0.1583±0.1921和0.1436±0.15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6,P>0.05); 水平彗差(C8)两组增幅分别为0.0950±0.069和0.1858±0.09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261,P<0.05); 高阶像差均方根(RMSh)两组的增幅分别为0.3711±0.0847和0.5622±0.10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2.801,P<0.05); 术后两组患者的CS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虹膜定位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和机械刀SBK治疗高度近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厚度均一性更好,引起更小的高阶像差变化,视觉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8.
高度近视LASIK无期补矫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LASIK远期补矫的原因、角膜瓣异常类型、补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高度近视LASIK补矫病例,首次术后≥6mo补矫者为远期组,<6mo者为近期组。远期组6例8眼,近期组9例15眼。分析远期补矫原因、补矫术中及术后角膜瓣异常类型、最佳矫正视力及残余屈光度。随访9-36mo,平均13.5mo。结论 LASIK远期补矫原因包括眩光及夜间视物模糊(6/8)、双眼视力不对称。近期组主要原因是远视力不满意(13/15)。远期组8眼均出现上皮小片状缺失,7眼补矫术中发生瓣异常。补矫后所有眼眩光减轻或消失,2眼较首次术前提高1行远视力。近期组15眼均有角膜上皮水肿或脱失,14眼出现瓣异常,随访期内1眼最佳矫正视力减1行。结论 LASIK补矫近视是一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今全球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基因等方面的改变,近视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并且呈现低龄化和高的屈光度的发展趋势。对于高度近视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保守及手术治疗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的手术方法。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各种治疗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并且通过文献回顾阐明各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高度近视治疗进展的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20.
探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在预防超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早期屈光回退中的作用。 方法:超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者68例136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第1d开始用1g/L氟米龙、1g/L玻璃酸钠和1g/L普拉洛芬滴眼液3次/d,1wk后试验组停用1g/L氟米龙滴眼液并且加用20g/L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术后1mo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停用1g/L玻璃酸钠以外的其他滴眼液,术后随访6mo观察两术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3,6mo试验组患者裸眼视力≥1.0者、屈光度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wk;1,3,6mo试验组眼压按时间点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术后1mo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6mo试验组患者角膜屈光力、角膜后表面Diff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期应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能预防屈光回退,使患者获得更持久的效果,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