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RPE细胞采用紫外线照射处理,而后与CFSE标记的BMSC共培养14d。并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牛眼视网膜提取物(BRE)以研究视网膜成分对此分化过程的影响。采用NSE,Nestin和GFAP抗体标记检测BMSC分化前后的表达特征。结果:BMSC在与RPE细胞共培养后,能够分化成为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性细胞的特异性标记NSE.Nestin和GFAP。BRE能够显著促进共培养体系中BMSC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结论:RPE和BRE能够诱导BMSC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RPE细胞采用紫外线照射处理,而后与CFSE标记的BMSC共培养14d。并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牛眼视网膜提取物(BRE)以研究视网膜成分对此分化过程的影响。采用NSE,Nestin和GFAP抗体标记检测BMSC分化前后的表达特征。结果:BMSC在与RPE细胞共培养后,能够分化成为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性细胞的特异性标记NSE,Nestin和GFAP。BRE能够显著促进共培养体系中BMSC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结论:RPE和BRE能够诱导BMSC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有效途径,从而解决体外诱导分化效率低及存活状况不佳等问题.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分离BMSC,免疫组化检测CD31、CD44、CD45、CD105表达并对细胞进行鉴定.按照诱导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视网膜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组、bFGF组、不加诱导液组,分别诱导大鼠BMSC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于诱导后第3、第7、第14天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微管蛋白-βⅢ(Tui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分析阳性细胞率:采用MTT法检测诱导后BMSC增殖状况,比较细胞存活率.相同时间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形态学观察:视网膜细胞+hFGF组诱导BMSC 12 h后出现形态变化,逐步形成典型的神经样细胞:bFGF阳性对照组也可见形成突起结构,但无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处理组诱导3 d后即可检测到阳性细胞,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Tui1、NSE和GFAP阳性细胞率增加,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存活率:各组BMSC存活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但不同诱导方法对BMSC存活无显著影响.结论 模拟视网膜微环境配合bFCF能够诱导大鼠BMSC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继续存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方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取成年大鼠BMSCs原代培养,传代后获得高纯度BMSCs。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法,相差显微镜和荧光黄(LY)细胞内染色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微丝微管相关蛋白-2(MAP-2)、Thy1.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诱导后BMSCs呈现神经元样外观。LY染色可见细胞的多级突起,部分邻近细胞出现LY染色阳性。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MAP-2和Thy1.1表达阳性,GFAP表达阴性。结论大鼠BMSCs经bFGF体外诱导可分化为具有RGCs表型的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后细胞间存在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的培养上清液,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为视网膜样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纯度鉴定。取材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作为视网膜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鉴定各层组织完整性。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程度。制备3种诱导分化大鼠MSCs的条件培养液。3种条件培养液均培养诱导至第3代大鼠MSCs 7~8d,用RT-PCR检测视紫红质(Rhodops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等视网膜细胞标志物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HE染色显示大鼠视网膜片取材结构完整,电镜显示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结构损伤严重。RT-PCR鉴定:条件培养液诱导大鼠MSCs 7~8d,条件培养液Ⅰ组Rhodopsin(0.3915±0.00644)、NSE(0.2019±0.00682)、GFAP(0.1972±0.00211),条件培养液Ⅱ组Rhodopsin(0.0983±0.00319)、NSE(0.1048±0.00323)、GFAP(0.1040±0.00254),条件培养液Ⅲ组Rhodopsin(0.0044±0.00126)、NSE(0.0498±0.00149)、GFAP(0.0467±0.00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光损伤大鼠视网膜片培养上清液可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视网膜样细胞,为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的培养上清液,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MSCs)成为视网膜样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 ,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纯度鉴定。取材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作为视网膜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鉴定各层组织完整性。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程度。制备3种诱导分化大鼠MSCs的条件培养液。3种条件培养液均培养诱导至第3代大鼠MSCs 7~8d,用RT-PCR检测视紫红质(Rhodops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等视网膜细胞标志物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HE染色显示大鼠视网膜片取材结构完整,电镜显示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结构损伤严重。 RT-PCR鉴定:条件培养液诱导大鼠MSCs 7~8d,条件培养液Ⅰ组Rhodopsin (0.3915±0.00644)、NSE (0.2019±0.00682)、GFAP (0.1972±0.00211),条件培养液Ⅱ组Rhodopsin(0.0983±0.00319)、NSE (0.1048±0.00323)、GFAP (0.1040±0.00254),条件培养液Ⅲ组Rhodopsin(0.0044±0.00126)、NSE(0.0498±0.00149)、GFAP(0.0467±0.00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光损伤大鼠视网膜片培养上清液可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视网膜样细胞,为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embrane,HAM)基质负载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条件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体外构建三维培养体系的可行性.方法 中性蛋白酶消化去除HAM上皮细胞,保留基底膜作为载体,种植大鼠BMSCs,以乳鼠视网膜细胞作为诱导剂,采用Transwell双层共培养的方法 诱导种植在HAM基质上的BMSCs,并进行形态学、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BMSCs接种到HAM基质上后能很快贴附生长,且细胞活力好、折光性强.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条件下,电镜观察诱导后的第3天细胞形态开始变化,可见小的突起.第5天细胞形态进一步变化,出现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突起末端相互间连接呈网状.经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nestin、神经丝蛋白表达呈阳性,证明其具有神经元细胞的特征.结论 HAM基质负载的大鼠BMSCs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体外构建三维培养体系是可行的.通过上述研究证实应用HAM基质负载并诱导BMSCs向目的 细胞分化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胚胎视网膜干细胞。方法从胎龄第16d的SD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分离视网膜细胞并进行悬浮培养,观察细胞增殖以及自发分化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estin、β-Tubulin、GFAP和Recoverin的表达。结果原代细胞可形成悬浮生长的神经球,传代后能形成新的细胞球。原代及传代细胞大部分表达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分化后的细胞部分表达神经元标记物β-Tubulin或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少数细胞表达光感受器细胞标记物Recoverin。结论分离培养的SD胚鼠视网膜神经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并具有多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9.
人视网膜中神经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马静  唐仕波  胡洁  黄冰  罗燕 《眼科研究》2004,22(3):275-278
目的 分离培养发育基本成熟的人视网膜中神经干细胞样细胞。方法 取0~3岁猝死婴幼儿视网膜细胞,在干细胞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情况,并对其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estin、MAP-2和GFAP的表达。结果 原代细胞可形成悬浮生长的致密球状细胞团,传代后能形成新的细胞球。部分细胞球表达Nestin,传代后阳性率增加。分化后细胞形态多样,每一团细胞相对一致,部分细胞表达MAP-2或GFAP。结论 0~3岁人视网膜中存在一种表现出神经干细胞特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牛磺酸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感光细胞的实验条件,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胎儿脐血中分离出MSCs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融合时,按1:2的比例进行传代.取第3代脐血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抗原CD90、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另取第3代脐血MSCs在最小必需培养基继续培养8~10 d,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视紫红质(RHOS)、蛋白激酶C(PKC)、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 MSCs培养5~7 d后有间充质样细胞贴壁,3~4周后细胞生长达80%~90%融合,形态学类似骨髓源性MSCs.连续传5代,增生能力未见明显减弱.脐血MSCs的大部分细胞(>90%)处于G0/G.期,可表达MSCs的相关抗原CD29、CD44、CD90,但不表达CD34、CD45.经牛磺酸体外诱导后的脐血MSCs(71.4±11.1)%中等强度以上表达NSE,(21.0±7.8)%的细胞表达Nestin,(30.2±8.9)%表达RHOS,而不表达GFAP、PKC、MAP2.无牛磺酸诱导组的脐血MSCs仅(5.8±2.3)%表达NSE,其他抗原未见表达.结论 脐血的MSCs可在体外纯化增生,经牛磺酸体外诱导能使部分MSCs向感光细胞或表达RHOS的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