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白内障手术方式对兔眼房水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影响。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均分3组,I组空白对照组;II组超声乳化摘除术组;Ⅲ组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7、14、28 d对术眼进行临床检查,并抽取房水于-30℃中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术后兔房水中的TNF-、IL-1β和IL-6含量进行测定。结果Ⅲ组后囊混浊程度较II组轻;兔房水TNF-α、IL-1β和IL-6含量于术后3、7、14 d和28 d明显升高,术后7~14 d达最高值;Ⅲ组房水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较II组的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优于单纯的超声乳化摘除术,在一定程度阻止后发障的发生。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后的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较单纯的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低,TNF-α、IL-1β和IL-6可能参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缝线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组织中IL-1β及TNF-α表达的影响,分析地塞米松治疗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成年家兔43只,随机选取40只兔双眼行角膜基质层缝线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造模成功后右眼(A组)未行特殊处理,左眼(B组)给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未造模3只兔双眼为正常对照,造模后裂隙灯动态观察新生血管的形态并计算其生长面积,并分别于造模后1,4,7,14,21d各处死8只兔,取角膜新生血管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特点,并检测角膜中IL-1β及TNF-α的表达情况。

结果:缝线后4d可见CNV长入,7~14d生长最为旺盛,HE染色见炎性细胞浸润,浅基质层大量新生血管生长,免疫组化染色提示,随缝线时间延长角膜IL-1β及TNF-α的表达逐渐增加; 而经地塞米松治疗后,CNV较前延迟长入,面积缩小,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且角膜中IL-1β及TNF-α的表达较单纯缝线眼明显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早期抑制角膜组织中IL-1β及TNF-α表达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om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转染角膜内皮细胞后表达产物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TGF-β1基因转染入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中,并用药物筛选抗性细胞克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外源基因的稳定表达。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表达量,用RT-PCR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IL-2、IFN-γ、TNF-α、IL-4、IL-6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基因转染后筛选出的克隆细胞TGF-β1蛋白表达均为阳性,胞浆呈棕色着色。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的表达量为(597±7)pg/ml,高于对照组。基因转染组淋巴细胞IL-2、IFN-γ、TNF-α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IL-6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TGF-β1基因转染角膜内皮细胞后高表达TGF-β1,致使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偏离,作为组织工程角膜种子细胞移植后具有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李兵  洪晶 《眼科研究》2007,25(11):850-853
目的 研究局部应用雷帕霉素(RAPA)滴眼液对大鼠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和穿孔素(PF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穿透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以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随机分为4组.手术后第2 d起分别以滴眼液基质、1%环孢素A(CsA)滴眼液、0.2%RAPA滴眼液、0.2%RAPA与1%CsA滴眼液联合滴眼,4次/d,连续用药至排斥反应发生.未发生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用药至术后42 d终止实验.术后14 d检测术眼角膜组织IL-1β、IFN-γ和PFP mRNA表达.结果 各用药组角膜植片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用药产生协同作用优于单独用药各组,角膜IL-1β、IFN-γ及PFP的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2%RAPA滴眼液显著延长了大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联合用药产生协同作用,显著抑制角膜组织IL-1β、IFN-γ及PFP mRNA的表达,是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两种手术后角膜中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差异。方法选用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组为实验组,实验组白兔一眼行LASIK手术,另一眼行LASEK手术。术后1、7d,1、3、6个月取兔角膜做半定量RT-PCR检测兔角膜中NGF mRNA的表达。结果 LASIK手术后不同时间点兔角膜中NGF mRNA总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2),其中LASIK术后1、3、6个月组兔角膜中NGF mRN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和术后1、7d组表达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EK术后早期(1、7d)兔角膜中NGF mRN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增多;术后1、3个月兔角膜中NGFmRNA表达持续稳定增多,术后6个月时表达到最高峰;LASIK与LASEK两组比较:LASEK组在术后早期1、7d角膜中NGF mRNA表达增高,而LASIK组术后1个月才开始增高,随着手术后角膜神经再生修复时间的延长,两组角膜中NGF mRNA表达的差异越来越小。结论 LASIK与LASEK两种手术后角膜神经损伤修复存在差异,角膜中NGF mRNA表达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炎前因子mRNA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中的表达情况,证实其在PVR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14例不同分级的PV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所取出的增生膜,石蜡包埋切片,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IL-1β、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两例角膜移植后的供体眼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 共有5例样本有阳性表达。3例增生膜中IL-1βmRNA表达,3例表达了IL-6 mRNA,1例表达了IL-8 mRNA,3例表达TNF-αmRNA。其中1例既表达了IL-1β又表达了IL-6 mRNA,1例IL-1β、IL-8和TNF-αmRNA三者均表达,2例有IL-6和TNF-αmRNA两者表达。正常视网膜未检测到炎前因子mRNA的表达。 结论 IL-1β、IL-6、IL-8和TNF-α参予了PVR增生膜的形成过程。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86-288)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兔角膜爆炸穿孔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角膜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健康灰兔40只,单支鞭炮致兔角膜爆炸伤。于角膜中周部作3mm的全层切开造成角膜开放伤口。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通过角膜切口将海水注入实验眼前房,海水持续灌注眼表30min。对照眼使用生理盐水灌注相同时间。造模后1d、2d、3d、5d、7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角膜组织TNF-α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实验组造模后1d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中TNF—α表达量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实验组角膜组织TNF—α表达造模后1d、2d、3d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5d、7d角膜中TNF—α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角膜爆炸穿孔伤合并海水浸泡后早期角膜组织TNF-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TNF—α参与这一病理改变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鹏  李盈龙  廖荣丰 《眼科研究》2012,30(8):699-703
背景 紧密连接作为角膜上皮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 目的 探讨和比较去瓣型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早期角膜上皮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方法 48只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24只.2个组均取右眼分别行去瓣型Epi-LASIK和LASEK手术,后者术中也不保留角膜上皮瓣.于术后1、2、3、5d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兔并分离角膜组织,每个时间点获取6只兔眼角膜标本.另取2只正常兔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查法观察各组兔眼角膜上皮内occludin蛋白的表达变化,用RT-PCR半定量检测兔眼中央区角膜内occludin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角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兔眼角膜上皮内可见occludin蛋白表达呈绿色荧光,荧光信号较强且排列有序.术后1~2d,LASEK组兔眼角膜上皮内绿色荧光信号表达强度低,数量少且排列紊乱,而去瓣型Epi-LASIK组角膜上皮内荧光信号强于LASEK组且排列整齐,术后3~5d,2个组荧光信号均增强,排列有序.RT-PCR检测表明,术后1、2、3d,LASEK组兔眼角膜上皮内occludin 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11±0.02、0.25±0.03、0.43 ±0.04,明显低于去瓣型Epi-LASIK组的0.20±0.04、0.44±0.04、0.76±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6、12.898、17.315,P<0.05);术后5d,2个组角膜上皮内occludin mRNA表达相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3,P>0.05).2个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occludinmRNA表达相对值均逐渐升高,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68.903,P=0.000). 结论 与LASEK比较,去瓣型Epi-LASIK对角膜上皮紧密连接的损害轻,术后角膜上皮紧密连接的修复也更加迅速,提示去瓣型Epi-LASIK有利于减少术后角膜刺激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闫峰  石尧  蔡莉 《眼科研究》2012,(10):869-872
背景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免疫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关于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雌性6~8周龄BALB/c小鼠及C57BL/6小鼠分别建立小鼠自体角膜移植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每组各10只,自体角膜移植术组供体和受体同为BALB/c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组供体为C57BL/6小鼠,受体为BALB/c小鼠。于术后1d开始临床观察角膜植片并对炎症程度进行评分,当植片评分总和≥5分或植片混浊≥2分时为发生植片排斥反应。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组15只,后者分别于术后6h及1、3、7、14d对角膜植片行逆转录PCR(RT—PCR)检测植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在60d的观察期中,自体角膜移植术后小鼠角膜植片混浊评分均〈2分,植片的炎症评分之和均〈5分,植片存活率为100%,但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水肿、混浊,伴有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至术后24d角膜植片排斥反应评分之和均≥5分,植片混浊评分≥2分,全部发生排斥反应,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7.80±4.66)d。RT—PCR检测结果表明,正常角膜中IL-4和IFN-γ呈阳性表达,IL-10和TNF-α表达阴性。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6h可检测到IL-4呈阳性表达,IFN-γ和IL-10表达呈强阳性,而未检测到TNF—α的表达。术后1~3d角膜植片中IL-4呈强阳性表达,IFN-γ阳性表达,TNF—α表达增强,IL-10表达逐渐消失。角膜移植术后7d,可见IL-4表达阴性,而IFN-γ、IL-10和TNF—α仍呈强阳性表达。至术后14d,角膜植片中IL-4、IFN-γ和TNF—α.均未见表达,仅检测到IL-10呈阳性表达。结论TNF-α是角膜移植术后局部参与调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杨洋  周善璧 《眼科新进展》2008,28(7):501-50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对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角膜植片中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分布及含量的变化.方法 供体雌性Wistar大鼠20只,受体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分为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3组,每组SD大鼠各20只,均选右眼手术,分别于术后1周、2周、3周、4周4个时间点,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膜植片中TGF-β1及IL-1β的含量变化.结果 实验组1-4周TGF-β1的表达较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高(13.88±1.74,5.12±0.31,5.24±0.54;15 84±2.56,5.86±0.64,6.96±0.55;18.46±2.36,6.67±1.73,8.26±0.98;17.06±2.02,4.61±0.23,7.22±0.39;P均<0.01);实验组术后2-4周3个时间点IL-1β的表达较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7.74±0.73,18.55±1.84,15.76±0.44;5.94±0.64,16.00±0.76,12.44±0.55;5.24±0.35,11.06±0.09,10.49±0.56,P均<0.01).结论 TGF-β1能通过显著下调植片中IL-1β的表达,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Yang YM  Wu XY  Du LQ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0):918-924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兔角膜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和对创伤愈合的作用,并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与此有关的Smad信号传导通路作初步研究。方法选择Albino纯种白兔26只,随机分为4组:(1)空白对照组:2只兔(4只眼),未做任何处理。(2)单纯角膜创伤组:又分术后2、6h,1、3、7、21d亚组,每个亚组2只兔(4只眼)。(3)TGF抗体组:颞侧球结膜下注射15.5μg TGF抗体,又分为3、7、21d亚组,每个亚组2只兔(4只眼)。(4)Smad4抗体组:颞侧球结膜下注射20μg Smad4抗体,又分为3、7、21d亚组,每个亚组2只兔(4只眼)。实验眼首先行直径3mm、包含约0.05mm实质层的板层角膜切除术,然后TGF抗体组术眼球结膜下注射TGF-β1抗体,Smadd抗体组术眼球结膜下注射smad4抗体,用免疫组织化学和mRNA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CTGF、TGF-β1、纤维粘连蛋白(FN)在术后2、6h、1、3、7、21d的表达和Ⅰ型胶原、CTGF mRNA在术后6h、3、7、21d的表达及角膜纤维细胞活化增生情况。结果(1)正常兔眼角膜未发现CTGF蛋白和mRNA的表达。TGF-β1蛋白在正常角膜上皮中有表达。(2)术后6h角膜纤维细胞开始活化,创伤后TGF-β1在上皮和实质中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CTGFmRNA表达上调;术后3dTGF-β1蛋白、CTGF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到高峰;术后7d,3者在上皮中表达明显,TGF-β1蛋白在实质中表达减少;术后21d,绝大多数纤维细胞恢复到伤前状态,CTGF蛋白和mRNA在上皮中偶见表达。(3)TGF抗体使实质中的TGF-β1、CTGF、FN表达减少,同时下调上皮中CTGF mRNA的表达。(4)Smad4抗体抑制实质层TGF的表达,而对CTGF表达无影响。结论创伤能引起TGF-β1蛋白、CTGF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加,Ⅰ型胶原和FN蛋白合成增加。TGF-β1促进角膜纤维细胞活化,上调CTGF的表达;CTGF主要调节Ⅰ型胶原和FN生成,从而影响角膜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这两种调节作用可能不通过Smad通路传导。(中华胺群杂志,2006,42:918-924)  相似文献   

12.
吴志鸿  徐艳春  解聪  张振华  张宝艳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2):90-93,W004,W005
目的 探讨去除角膜上皮对兔眼角膜内皮层和后弹力层的影响,并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手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兔眼角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制作去除角膜上皮及PRK术后动物模型,以正常兔眼角膜做对照,分别于术后24h、7d、14d及30d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标本。结果 (1)去除角膜上皮兔眼的角膜内皮细胞线粒体明显增大,并出现纤维颗粒性电子致密带,该带在后弹力层中向前移行,这些改变与PRK术后兔眼角膜情况相似;(2)去除角膜上皮兔眼的角膜内皮细胞水肿程度和病理变化过程和PRK术后兔眼角膜变化相似。结论 PRK术后兔眼角膜后弹力层出现纤维颗粒性电子致密物突起,提示角膜上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3.
HIF-1α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角膜碱烧伤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HIF-1α在角膜各层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角膜组织中,角膜各层均未见HIF-1α免疫染色,碱烧伤后1d时HIF-1α免疫活性增强,且3d时表达最强,15d时明显下降,30d时仍有高于正常水平的弱表达。原位杂交检测中正常角膜组织有极弱的HIF-1α mRNA表达,碱烧伤后HIF-1α mRNA表达增强,在伤后3d、7d时表达最明显,15d后表达强度恢复至正常组织水平。结论HIF-1α参与碱烧伤后角膜的损伤病理机制,其表达变化影响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为寻找角膜碱烧伤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角膜碱烧伤后Toll样受体-2(Toll like-receptor 2,TLR-2)、Toll样受体-4(Toll like-receptor4,TLR-4)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情况及变化规律,分析Toll样受体家族(Toll like-receptor familys,TLRs)与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 选用健康SPF级SD大鼠40只,右眼为烧伤实验眼,左眼为正常对照眼,用浓度为1 mol·L-1 NaOH建立Ⅲ级角膜碱烧伤模型(模型建立时及模型建立后出现大鼠角膜烧伤程度不是Ⅲ级、大鼠角膜穿孔或前房积血等情况,均予以剔除,最后随机选取32只符合条件的大鼠进行后续实验),随机分为碱烧伤后3d组、7d组、14 d组、21 d组,每组8眼.分别在模型制作后观察大鼠眼前节,评估其角膜炎症指数,然后摘取大鼠眼球,行HE染色,计算炎症细胞数,同时用Western blot蛋白检测法检测大鼠角膜中TLR-2、TLR-4、IL-1β、TNF-α表达情况,分析各组差异,评估TLRs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大鼠角膜中可检测到TLR-2、TLR-4、IL-1β、TNF-α蛋白少量表达,碱烧伤后其表达量增加,并于碱烧伤后7d达到峰值,以后逐渐递减,各组间(3d组、7d组、14 d组、21 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TLR-2与IL-lβ(r=0.986,P<0.05)、TNF-α(r=0.986,P<0.05)的表达量呈正相关,TLR-4与IL-1β(r =0.975,P<0.05)、TNF-α(r =0.990,P<0.05)的表达量亦呈正相关.结论 TLRs参与并可能启动角膜碱烧伤的免疫炎症反应,介导炎性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和常规缝线对兔角膜穿孔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在24只新西兰白兔的双眼近角膜缘处作一长5 mm的切口,左眼用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伤口,右眼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利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测术后7、15、30、60 d穿孔伤处兔角膜的愈合情况,并比较2组角膜新生血管(CNV)的生长。结果术后7 d内2组兔角膜伤口均闭合。实验组上皮细胞沿伤口表面胶膜边缘生长,对照组角膜伤口表面上皮细胞覆盖。术后15 d,实验组部分胶膜脱落,伤口上皮化。术后30 d,2组角膜基质层瘢痕增生,部分角膜见CNV。术后60 d,2组伤口处基质胶原连接成网状,前弹力层瘢痕愈合。术后7 d实验组的上皮细胞密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实验组角膜伤口的各层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记录2组CNV长入的兔眼数,利用Robert电脑公式对2组角膜CNV面积进行计算,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CNV的出现率和平均CNV面积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兔眼角膜穿孔伤口,对角膜伤口的愈合无明显的长期影响,可抑制CNV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Epi-LASlK、PRK两种术式,探讨上皮瓣保留对早期角膜创伤愈合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兔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PRK模型,检测术后角膜基质炎性细胞数量、角膜基质细胞数量、白细胞介素1(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2)的表达来探讨角膜创伤愈合反应.结果 Epi-LASIK术后1 d、3 d角膜基质炎性细胞数量明显比PRK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术后1 d、3 d角膜基质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PRK角膜上皮层TGF-β2、IL-1β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术后1d、3 d角膜基质TGF-β2、IL-1β表达明显比PRK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i-LASIK由于上皮瓣的物理屏障作用,减轻了Epi-LASIK术后早期角膜创伤的过度反应,有利于其正常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对角膜创伤修复的作用.对比10g·L-1强地松龙和1g·L-1双氯芬酸钠对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半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semiquantitative,RT-PCR)的方法探测PRK后兔角膜细胞活性因子不同时间mRNA表达的变化,并在相应时间点观察细胞学改变.结果TNF-α在PRK后mRNA表达随时间变化,表达水平有改变,高峰出现在术后24h.10g·L-1强地松龙完全抑制TNF-α的表达,双氯芬酸钠无显著影响.结论在高能量短暂作用的紫外光照射下角膜组织选择性地表达TNF-α,提示这一细胞因子在PRK后角膜创伤修复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并证实10g·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清眩润目饮对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兔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方法:将25只雄性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高剂量清眩润目饮组、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改良睑板腺口灼烧法制备兔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 造模后,高、低剂量组每天分别予27.2mg/kg、6.8mg/kg的清眩润目饮灌胃,模型组每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滴,1次/d点双眼,各组连续给药28d。各组分别在实验前第14d、实验前第7d、造模后当天、造模后第7d、造模后第14d,对全部实验兔行Schimer Ⅰ试验(SchimerⅠ test,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测定。造模后15d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制备兔角结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兔角膜组织形态变化; 采用ELISA法检测兔角结膜中TNF-α、IL-1、IL-6的浓度含量。

结果:(1)BUT、SⅠt:造模后7d,西药组、高、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的BUT、SⅠt较造模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 西药组、高、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NF-α、IL-1、IL-6:ELISA法检测显示,模型组兔角结膜中的TNF-α、IL-1、IL-6浓度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和高、低剂量组兔角结膜中的TNF-α、IL-1、IL-6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高剂量组作用优于西药组。(3)病理组织学检查:造模后14d,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分层好,基底部细胞排列呈柱状,靠近角膜上皮呈鳞状改变,结膜可见完整的上皮层和结膜下组织层,杯状细胞排列紧密; 模型组角膜上皮层细胞数减少甚至剥脱缺失,基质层分层紊乱,结膜上皮细胞层不规则脱失,杯状细胞大量减少; 西药组、高剂量组兔角膜形态接近正常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清眩润目饮可以通过下调蒸发过强型干眼兔角膜和结膜中TNF-α、IL-1、IL-6的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眼表症状,增加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  相似文献   


19.
新鲜羊膜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房水中TNF-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峰  杜新华  常青 《眼科新进展》2006,26(6):425-42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在兔角膜碱烧伤新鲜羊膜移植术(amnioticmembranetransplantation,AMT)后不同时期房水中的表达状况。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双眼碱烧伤,并于24h内右眼行人新鲜AMT,左眼滴氯霉素滴眼液(2次·d-1)作为对照眼,分别于术后3d、7d、14d、28d观察双眼眼内炎症反应,包括房水细胞计数和TNF-α含量的测定。结果7d、28dAMT眼房水细胞数量分别为(12.9±6.8)×106·L-1、(2.9±3.7)×106·L-1,明显低于对照眼[(21.7±6.6)×106·L-1、(16.3±8.8)×106·L-1](P<0.05),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术后AMT眼TNF-α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对照眼TNF-α浓度则保持较高水平,所有时间点AMT眼TNF-α浓度与对照眼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角膜碱烧伤后早期实施新鲜AMT能有效控制眼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王峰  石蕊  赵琳 《眼科新进展》2008,28(2):96-99
目的 探讨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双侧角膜缝线制备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33只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实验组(15只)和实验对照组(15只);实验组兔行单纯角膜缝线,实验对照组兔术后隔日结膜下注射一定量地塞米松.术后每日观察CNV生长情况并记录,分别于术后1 d、4 d、7 d、14 d、21 d检测角膜组织中TGF-β1、VE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缝线后各时间点,实验对照组CNV面积、角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TGF-β1、VEGF的表达情况与实验组相比明显受到抑制(P<0.05).角膜组织中TGF-β1、VEGF的表达与CNV面积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CNV的形成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TGF-β1、VEGF可能参与了CNV的形成过程,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角膜炎症反应及TGF-β1、VEG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CNV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