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近视患者行Q值调整LASIK术和常规的LASIK术术后屈光度、裸眼视力、Q值、高阶像差、视觉对比敏感度的观察,对其视觉质量进行对比评估,同时也为屈光手术病人选择更好地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1-6月在石家庄爱尔眼科医院接受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分为二个组: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性化LASIK组、常规LASIK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裸眼视力、Q值、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和患者术后主观视觉质量调查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屈光状态、术后裸眼视力、预测性均达到理想状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Q值、高阶像差(球差)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眩光条件下,第三、四等级标准组未通过例数增加更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视觉感受: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体化LASIK组比常规LASIK组主观视觉感受度稍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性化LASIK组与常规的LASIK术相比,术后球差的变化小于常规组,且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减少了夜视力下降、眩光、对比敏感度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K)矫正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49例98眼LASIK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患者行二次矫正手术。所有患者分成A、B组,A组24例48眼行LASIK手术,B组25例50眼行LASEK手术,术后1wk;1mo;1a,随访检查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总高阶像差值,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二次手术后1 wk A、B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 mo 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a A、B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平均角膜曲率、总高阶像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出现1例角膜上皮增生,LASEK组出现1例2级haze。结论:采用LASIK或LASEK矫正LASIK术后屈光回退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传统与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实际角膜切削深度的差异。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选取采用Technolas 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机进行LASIK手术的中低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87例161眼,分为传统切削组和个体化切削组。术中采用光学相干厚度测量仪(online optical coherence pachymetry,OCP)实时监测所有患者的角膜厚度,并记录掀瓣后激光切削前及切削后的角膜基质厚度,计算出实际角膜切削深度。比较各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的差异及两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差值的组间差异。结果:传统切削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为94.37±22.76μm,理论切削深度为85.69±21.1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切削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为90.08±15.98μm,理论切削深度为76.30±13.6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切削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较理论切削深度增加8.68±6.30μm,个体化切削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较理论切削深度增加13.78±7.6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切削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差值较传统切削组切削深度差值增加5.10±1.10μm。结论:传统LASIK及个体化LASIK术中实际角膜切削深度均比理论切削深度增加。个体化LASIK中实际角膜切削深度偏差较传统LASIK切削深度偏差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患者生命质量(QOL)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中文版的屈光矫正者生命质量量表(QIRC)对115例近视患者LASIK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命质量进行打分。该量表包括症状、视功能与身体机能、社会活动及精神心理4个模块,共20项指标。115例近视患者中,女性64例,男性51例;年龄18~40岁,平均(22.7±4.8)岁;其中术前低、叶1度近视组(〈-6.0D)70例,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组(≥-6.0D)45例。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LASIK手术前、后QOL总分及不同性别、年龄和屈光状态下近视患者QOL得分改变情况,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QOL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近视患者QOL得分由术前39.15±4.23提高到术后41.78±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1)。其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组患者LASIK手术前、后QOL得分改变量(4.60±1.08)与中、低度近视组患者(3.83±1.1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22);男性患者组QOL得分改变量(3.57±0.18)与女性患者组(4.28±1.2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P=0.58);〈23岁患者组QOL得分改变量(3.64±0.73)与≥23岁患者组(3.56±1.3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75)。在影响术后QOL的相关岗素中,有用眼保护(OR=5.93,95%CI:1.57—22.36)、较少并发症(OR=15.13,95%CI:2.57—88.94)、较低相关医药费(OR=7.80.95%CI:1.66—36.71)、日常生活便利性(OR=10.36,95%CI:2.44—44.05)、被他人认同感(OR=3.90,95%CI:1.08—14.13)及自信心(OR=12.73.95%CI:2.97—54.57)等因素仔在,则能提高QOL得分,而年龄、性别、术前屈光度等均不是LASIK术后QOL的影响因素。结论LASIK手术后,大部分近视患者的生命质量较术前提高。术后用眼保护、手术并发症、相关医药费用、日常生活便利性、被认同感及自信心等是影响LASIK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准份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屈光回退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12只眼)LASEK(A组)和15例(23只眼)LASIK(B组)在术后屈光回退、欠矫再次手术病例。A组采用酒精浸泡保留上皮瓣的方法;B组采用原瓣掀起或再次重新制瓣的方法。结果术后1个月A组眼视力≥0.8者9只眼(占75%),B组≥0.8者2只眼(87%),等效球镜屈光度+1.0~-1.25D之间。B组有1只眼重新制瓣时出现角膜瓣错位,第3次手术行LASEK裸眼视力达到1.0。结论LASEK和LASIK在术后屈光回退、欠矫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LASIK术后恢复快,层间反应轻,稳定性好,优于LASEK,而LASIK在角膜薄、初次手术瓣异常、高度近视再次手术等选择上优于LASIK。两种手术方法在远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仍需更长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及人格特征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个性特征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在西安市第四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西安市青光眼患者100例,分别运用艾森克个性问卷、A型行为问卷以及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其人格、行为特征和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测试,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型行为问卷,青光眼组TH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组TH+CH和CH得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艾森克个性问卷中青光眼组的精神质(P)、神经质或情绪(N)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内外向、掩饰两项得分青光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中,青光眼组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也有明显差异(P〈0.05)。在相关分析中,青光眼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与精神质(P)、神经质(N)、TH和CH+TH成明显正相关。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主要表现为A型性格,患者具有典型的精神性和神经质倾向人格特征;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情绪受人格和行为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误差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Orbscan系统)的测量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Orbscan系统和A超仪,测量200例(400只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和50例(100只眼)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和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于PRK和LASIK手术前、后使用Orbscan系统测量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并对测量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rbscan系统测量的角膜厚度值LASIK和PRK术前低于A超仪的测量值,差值为18.83-24.29μm;LASIK和PRK术后与A超仪测量值的差值为56.32-139.52μm,明显高于术前。LASIK和PRK手术前、后Orbscan系统测量的中央前房深度值与A超仪测量值的差值为0.16-0.25mm,无临床意义。LASIK手术前、后Orbscan系统测量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差值约为-0.60D;PRK手术前、后Orbscan系统测量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差值低度组为-0.51D,中度组为-1.12D。结论:Orbscan系统测量值的精确性尚待进一步提高;LASIK和PRK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和角膜前表面屈光力的改变是导致Orbscan系统测量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Orbscan系统的测量误差是临床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飞秒LASIK术后早期前房参数的变化情况。
  方法:收集2014-01/06在我院就诊符合常规手术适应证并接受飞秒LASIK手术的患者共90例90眼,其中男47例47眼,女43例43眼,年龄18~33(平均22.38±3.96)岁。根据屈光度分为三组:A组:轻度近视组,30例30眼,≤3 D;B组:中度近视组,30例30眼,>3~6 D;C组:高度近视组,30例30眼,>6D。分别于术前、术后1,3mo 行Pentacam检查测量前房相关参数,包括前房深度( ACD)、前房容积( ACV)、前房角( ACA)变化值。
  结果:所有手术顺利,无并发症。 A,B,C组术前与术后1,3 mo时 ACD 和 ACV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A组术后1,3 mo时ACD和AC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和C组术后1,3 mo时ACD和AC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无论A组和B组还是C组,AC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与ACD,ACV,ACA变化值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飞秒LASIK术后早期引起前房参数变化,包括ACD变浅,ACV变小,但对周边前房角无明显影响,对屈光手术后行内眼手术患者有进一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Q值引导的个性化LASIK手术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Q值引导的个性化屈光手术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标准组100例(181只眼),男:女为19:21。对照组为80例(152只眼),男:女为9:11。检测项目:视力(远、近)及最佳矫正视力、验光、眼压、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测量、A/B超检查、泪液功能检查、散瞳后眼部检查、角膜Q值、球面像差值。结果平均随访(3.2±1.3)个月。术后裸眼视力:标准LASIK手术组1.06±0.16;Q值引导的LASIK手术组1.12±0.10;行均数t检验,P〉0.05,两组问无显著差异。术后屈光度:标准LASIK手术组+0.51±0.23;Q值引导的LASIK手术组+0.32±0.21;行均数t检验,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眼压:标准LASIK手术组(7.2±1.3)mmHg;Q值引导的LASIK手术组(8.2±2.3)mmHg;行均数t检验,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球面像差改变量:标准LASIK手术组(2.54±0.32)μm;Q值引导的LASIK手术组1.53±0.17μm;行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球面像差改变量有显著差异。结论Q值引导的个性化屈光手术能够减少术后球面像差的增加,使患者得到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角膜近视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方法,观察初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5-06于我院行白内障手术同时伴有角膜近视屈光手术史的患者14例23眼。根据患者既往角膜手术方式分为 LASIK (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组9例15眼,RK( radial keratotomy)组5例8眼。将每例患者的角膜地形图中央2.5 mm最低点曲率值,带入SRK-T公式,按照预留-1.00~-1.50 D选择人工晶状体度数,完成常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观察术后视力、矫正视力和屈光状态。计算出术后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屈光误差,分别与www.iolcalc.org网站上的Shammas公式和Barrett True K公式进行比较,观察其应用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ASIK组和RK组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 mo的裸眼视力(LogMAR)分别是0.15±0.11、0.21±0.16,术后屈光度分别是-0.43±1.04、-1.52±1.01D,SRK-T公式预测屈光误差分别是-0.71±0.80、0.43±0.99,LASIK组均优于RK组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本研究方法分别与Shammas公式和Barrett True K公式相比,观察各种公式的预测屈光误差,本研究方法的屈光误差最小,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研究方法的术后屈光状态均为轻度近视,适用于因近视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此方法对于LASIK手术史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性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

方法:选择在我院近视眼激光治疗中心进行LASIK的患者40例80眼,在术前通过Zyoptix波前像差仪对患者进行波前像差的测量。随机分两组,其中20例40眼接受常规LASIK(对照组),20例40眼接受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LASIK(computer assisted corneal topography guide 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ORK-CAT组), 分别于术后1,3,6mo对患者进行视力、屈光度数和波前像差检查,从而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LASIK治疗近视眼的疗效。

结果:术后早期两组间屈光度数均呈轻微过矫状态。术后1mo时两组之间屈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时两组之间屈光度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术后两组屈光度数均有轻度的回退,ORK-CAT组比对照组回退少。两组术后高阶像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术后每个随访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K-CAT组和对照组高阶像差比较,术后每个随访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LASIK的术后视觉质量优于传统LASIK。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LASIK)与经典的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治近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视觉质量的区别。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7/2017-06在襄阳市中心医院飞秒激光中心进行板层刀制瓣-LASIK(62例124眼)或Femto-LASIK(58例116眼)手术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测量两种不同制瓣术式中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以及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角膜地形图参数和像差等并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角膜瓣均制作成功,并且都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间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Femto-LASIK组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差值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26.67,P<0.01),且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增幅均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4.16、-4.92、-22.19,均P<0.01)。板层刀制瓣-LASIK组和Femto-LASIK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31±0.09、0.25±0.0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P<0.01)。

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比板层刀制瓣较为精确,并且术后角膜的像差相对较小,飞秒激光制瓣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但是这两种制瓣方式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和屈光状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Keratograph 5M比较飞秒激光与传统LASIK术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方法:收集2017-06/11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60例120眼,其中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30例60眼,传统LASIK手术30例60眼,于术前和术后1wk,1、3、6mo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Keratograph 5M干眼检查并完成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

结果:术后1wk,两组OSDI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术后1mo两组均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传统组术后1wk,1、3mo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均比术前缩短(P<0.01),飞秒激光组术后1wk,1mo泪膜破裂时间均比术前缩短(P<0.01),术后3mo,飞秒激光组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术后1wk,1mo,两组泪河高度均较术前降低(P<0.01),脂质层均较术前变薄(P<0.05)。

结论:无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还是传统LASIK术都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引起干眼症状,影响程度随术后时间逐渐减弱,但飞秒制瓣能更快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LASIK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接受Phaco+IOL术时,采用不同三代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术后屈光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高度近视LASIK术后白内障患者61例102眼,接受Phaco+IOL术,依据术前使用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分为三组:Holladay组11例21眼,Haigis-L组30例47眼,SRK-T组20例34眼,比较三组术后3mo时绝对屈光误差值(球镜)的差异。结果:Holladay组绝对术后屈光误差值为0.86±0.41D,Haigis-L组绝对术后屈光误差值为0.43±0.30D,SRKT组绝对术后屈光误差值为1.27±0.58D。Holladay组与SRK-T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271,P=0.625>0.05),Haigis-L组与Holladay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9,P=0.047<0.05),Haigis-L组与SRK-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2,P=0.031<0.05)。结论:对于高度近视LASIK术后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时,Haigis-L公式更合适,其术后屈光结果的准确性优于SRK-T和Holladay公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飞秒激光制瓣的 LASIK (femtosecond laser LASIK,FS-LASIK)及全飞秒激光基质内透镜取出术(refracive lenticule extraction,ReLEx)包括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 ( FLEx )手术患者术后高阶像差进行测量,并研究其特征性变化。方法:收集2014-06/2015-03就诊于我院屈光手术中心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125例245眼,其中行LASIK术38例74眼,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42例83眼,全飞秒激光FLEx术45例88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mo 应用iTrace检查仪进行角膜高阶像差的测量。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组内及组间的比较。结果:三组受试对象手术前后角膜总高阶像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及球差均有显著性差异( P 分别为0.002、<0.01、<0.01、<0.01)即三种手术方式对角膜高阶像差均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手术方式间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球差均无统计学差异,仅垂直彗差的差异表现出显著性(F=3.943,P=0.021),对垂直彗差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发现FLEx组与其余两组的垂直彗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术后1 mo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明显增加,由于全飞秒激光FLEx术进行透镜取出时的切口仍较大,对角膜高阶像差仍造成一定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地形图引导LASIK(TG-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高阶像差的效果。

方法:纳入2019-12/2020-02本院屈光中心收治的296例586眼单纯近视或近视散光患者。在明确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患者自行选择接受FS-LASIK、TG-LASIK、SMILE手术,其中FS-LASIK组95例189眼,TG-LASIK组104例205眼,SMILE组97例192眼。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6、12mo时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

结果:术后6、12mo各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均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6、12mo TG-LASIK组角膜表面规则指数、表面非对称指数均显著低于SMILE组、FS-LASIK组(P<0.05); SMILE组、FS-LASIK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12mo时FS-LASIK组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及术后6mo时三叶草像差高于TG-LASIK组、SMILE组(P<0.05); 术后6、12mo时SMILE组球差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6、12mo时TG-LASIK组在无眩光及有眩光时12.0、18.0c/d频率下对比敏感度显著高于SMILE组、FS-LASIK组(P<0.05)。

结论:FS-LASIK、TG-LASIK、SMILE三种手术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TG-LASIK术后像差增加较小,角膜形态更规则,视觉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7.
刘娟  胡恩海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95-2098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femtosecond-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emto-LASIK )与传统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屈光不正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我院2014-01/2015-12进行屈光手术的患者89例178眼,其中使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患者46例92眼,使用显微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患者43例86眼。术后随访6mo,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状态、主观视觉质量评分、高阶像差等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角膜瓣均制作成功,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期屈光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mo主观视觉调查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mo飞秒激光组和机械板层刀组角膜像差均方根值、球差及彗差较术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飞秒激光组增加的幅度比机械板层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更精确可靠,离散度更小,可以制作更薄的角膜瓣,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较传统机械板层刀LASIK术后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敏感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11/2016-07我院眼科中心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120例24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LASIK组60例120眼、LASEK组60例120眼(采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1、3、6、12mo,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力等效球镜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屈光力等效球镜值较术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a,LASIK组患者的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大于LASEK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患者的3、6、12、18c/d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a,LASIK组患者在6、12c/d 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显著低于LASEK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肯定,对患者CCT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影响较小,但是对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LASIK术后干眼症的发病率在高度近视人群和低度近视人群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探讨预防的方法与机制。方法:这项研究是基于对2010-05/2011-05在武汉市爱尔眼科医院接受LASIK手术388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区分为高度近视和低度近视,数据包括干眼症状、泪液量、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角膜上皮缺损等,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结果:LASIK术后高度近视患者中干眼症症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度近视人群,高度近视患者在LASIK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各个观察时间段的泪液量较低,泪膜稳定性较差,术后患干眼症症状的比率显著高于低度近视患者。结论:无论是高度近视人群还是低度近视人群,女性患干眼症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LASIK术后高度近视患者患干眼症的几率明显高于低度近视患者,而且高度近视患者比低度近视患者在术后患干眼症的症状更严重,更持久,治疗恢复时间也更长。预防和处置LASIK术后干眼症的发病几率要重在术前检查筛选,提前治疗干预。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要尽可能选择ICL或TICL手术来进行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Oculus干眼分析仪观察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LASIK术后干眼情况。方法:收集2014-01/04在潍坊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FS-LASIK)及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的患者60例120眼,年龄27.46±6.65岁。其中LASIK组28例56眼, FS-LASIK组32例64眼。应用Oculus干眼分析仪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 wk及术后1 mo时泪河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随时间的变化。结果:Oculus 干眼分析仪检查术前泪河高度为0.25±0.10mm,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为6.70±3.86s,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为10.14±4.51 s。术后1 wk 泪河高度为0.19±0.04mm,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为4.87±1.71s,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为7.77±2.30s,两组患者术后1wk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泪河高度为0.19±0.18mm,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为8.72±2.54s,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为5.02±2.30s,两组患者术后1mo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与术后1 wk泪河高度及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 mo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后1 wk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S-LASIK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和FS-LASIK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泪液分泌量及泪膜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加用人工泪液干眼症状有所改善。 Oculus干眼分析仪非侵入性的反映泪液量及泪膜稳定性,有利于LASIK术后干眼的快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