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神经血管单元(NVU)的概念在2001年的一次卒中会议上形成。这一概念强调脑与其血管的密切关系,即脑细胞与脑血管之间在发育、结构和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视网膜是脑神经组织的延伸,2007年一些研究者将NVU概念引入视网膜。视网膜的NVU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等。研究发现,NVU功能障碍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起关键作用,而现行有限的治疗集中在晚期并发症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增生性DR,对视网膜NVU的深入研究将为早期或全程DR提供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曾被认为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如今已被广泛认为是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损伤引起的一类神经血管性疾病。研究表明,在出现临床可检测的微血管病变之前,视网膜神经损伤已经出现,并参与了微血管病变的进展。因此,微血管病变这一观点并没有揭示视网膜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间相互联系及影响的重要性。以NVU作为整体研究神经血管损伤及保护机制,寻找临床新的预防和干预DR的措施必定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主要致盲眼病,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是关键环节。近年研究显示,DR不再是单纯微血管病变,而是视网膜胶质细胞与神经退行性变、微血管病变的共同发展结果。DR病程早期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RNVU)中神经元的损伤可能早于血管内皮的变化,胶质细胞的激活加重血管屏障功能障碍。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是常驻视网膜的局部免疫细胞,参与长期高糖诱导的慢性炎症反应、高糖诱导其分泌多种炎症因子,破坏血-视网膜屏障结构、增加神经元凋亡、改变Müller细胞胶质化等,影响视网膜局部稳态平衡。RNVU作为一个单元结构研究,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针对小胶质细胞在RNVU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其它血管病变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存在明显关联性。但是很少有文章阐明DR与神经病变、糖尿病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变的关联性,我们就DR与糖尿病其它血管病变的联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引起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青光眼是一种复杂的视网膜神经血管疾病,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细胞构成的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RNVU)的稳态失衡不仅诱导微血管结构和胶质细胞的变化,还会影响视网膜的神经组织,最终引起视力下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逆转这种视力下降。了解RNVU的细胞组成、分子结构以及各部分的生理功能,深入研究青光眼中正常细胞环境和细胞间联系的破坏机制,对于探究青光眼的发生发展,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青光眼疾病中的RNVU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寻青光眼潜在的发病机制,以期为青光眼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就可见视网膜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的改变,从而引起视网膜的功能改变.多种药物被用来研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神经保护,主要包括补充与视网膜损伤相关的营养因子、调节视网膜氧化应激状态、抑制谷氮酸毒性及抗炎症治疗等四个方面,可以通过一种或联合几种作用机制来保护神经细胞,从而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保护视网膜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基质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在缺氧、胰岛素、糖基化终产物、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毒素、生长因子等因素影响下,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本就近年来国内外对VEGF的理化特性、生物学效应、各种影响因素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VEGF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认为DR是神经血管单元(NVU)损伤引起的一类神经血管性疾病,NVU主要由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细胞构成,神经系统和血管组织相互协同依赖。视网膜血管结构作为血-视网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基于NVU中血管神经耦合形成一个精密的功能整体,能够有效维持视网膜内稳态,对维持正常视功能至关重要。本文从NVU的角度就DME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外周神经病变(DPN)与视网膜病变之间是否有相关性,及二者在2型糖尿病中的危险指数。方法:本研究包括100例(男性51例,女性49例)门诊的糖尿病患者,均为非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患者(NIDDM),观察患者的外周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随访时间18mo。结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78.1%同时有外周神经病变,患有外周神经病变的患者79.1%同时有视网膜病变,统计学分析表明外周神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90.9%患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同时有外周神经病变,而27.8%患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同时有外周神经病变,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42,P=0.02)。结论: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有相关性。本研究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的预警信号,出现神经病变的患者需要更细致广泛的眼科检查,特别是对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神经血管单元(NVU)损伤导致的神经血管性疾病,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是影响NVU正常功能,并导致DR进展的关键因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参与疾病炎症反应的蛋白复合体,其可识别内源性危险信号,激活caspase-1,诱发一系列炎症因子的活化和细胞焦亡。炎症小体的适度激活可以维持和激发固有免疫,抵御细菌和病毒感染;炎症小体过度激活则导致炎症因子的过量表达和持续作用,引发免疫紊乱和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对机体产生严重损伤。本文就近年来NLRP3炎症小体在DR神经血管损伤中的机制及相关药物的调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也是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视网膜内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均受累及,导致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和“神经-胶质网络”破坏及功能障碍。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研究发现EPO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神经保护、神经营养、抗炎、抗凋亡及抗氧化等作用。本文主要就EPO维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状态下视网膜的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龙小凤  谭薇  杨曼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7):1179-118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一直被认为是微血管病变。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DR不仅会引起视网膜的血管病变,也会引起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在DR早期未发生视网膜血管病变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视网膜神经变性,且视网膜神经变性可能参与了微血管异常的发生发展。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就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神经血管耦合以神经血管单元(NVU)为基础,发挥神经细胞与微血管之间信号传导、代谢调节等功能并共同组成屏障结构维持微环境稳态。神经血管单元在视网膜中广泛分布,与视网膜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关系密切,而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血管稳态失衡会导致多种视网膜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视网膜也有广泛分布,通过与其受体TrkB结合发挥促神经生长和损伤修复等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BDNF在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失衡早期,即神经退行阶段可发挥损伤保护作用,同时减少神经来源的促血管生成物质,延缓疾病进程并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蔡立维  苏钰  陈长征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2):2012-2016

视网膜血管床面积(RVBA)是在超广角荧光素血管造影(UWFA)图像中分割出的视网膜血管的面积总和,是一个以平方毫米为单位的绝对值,客观性较强。RVBA主要受视网膜血管直径和长度的影响,其增加或减少取决于局部缺血和血管生成之间的“竞争”,可以提示视网膜血管形态上的细微改变。作为研究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新指标,与既往常用的缺血指数(ISI)、无灌注区面积(NPA)等相比,RVBA可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目前,RVBA主要被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病程进展和疗效预后。与正常眼相比,DR眼的视网膜总RVBA更大; 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DR眼的视网膜总RVBA下降。这些发现为研究DR中的微血管病变提供了有利支持。本文就RVBA在DR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RVB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等其它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靶向视网膜光凝(TRP)即靶向光凝视网膜无灌注区(NPA),这一激光模式可以大幅降低全视网膜光凝(PRP)的并发症风险。超广角荧光素血管造影(UWFFA)可以清晰显示远周边部视网膜NPA,有利于TRP的精确定位与实施。目前,针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TRP治疗方案短期安全性较好,但其长期疗效尚不确切。未来,TRP可能成为部分PDR患者的早期治疗选择,通过推迟PRP以维持视敏度及中心视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一线用药,对合并视网膜新生血管(NV)或依从性差的DME患者可考虑联合TRP治疗。缺血指数(ISI)用于量化分析UWFFA视野下的视网膜NPA,未来有望成为重要参考指标,指导临床TRP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