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在共焦激光扫描(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cSLO)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中的临床表现特征。方法采用眼底彩色照相,共焦激光扫描(cSLO)同步完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ICGA),对6例6眼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接受ICGA检查的6眼中,5眼瘤体周围有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区;5眼瘤体晚期有明显排空。3眼可见瘤体下方有带状RPE萎缩;1眼FFA合并黄斑囊样水肿。结论cSLO的ICGA检查,对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Ⅱ型糖尿病患者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greenangiogrphy ,ICGA)能较好地显示脉络膜血液循环 ,提高对眼底病的认识。为了了解Ⅱ型糖尿病对脉络膜血管的早期影响 ,我们对Ⅱ型糖尿病尚未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作了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检查。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Ⅱ型糖尿病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17例 34只眼 ,视力 (包括矫正视力 ) 0 . 6~ 1. 2 ,年龄 46~ 76岁 ,平均年龄6 3 . 1岁 ,糖尿病病程 5~ 10年。诊断标准为 …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的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正常人脉络膜血液动力学表现特征。 方法 对50例正常人行常规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术。 结果 眼底荧光最早出现时间平均为(14.25±3.59)秒,位于眼底后极部脉络膜动脉开始充盈的表现。脉络膜静脉开始充盈时间平均为(15.03±3.44)秒,显示脉络膜动静脉交叉重叠荧光充盈像。紧接(16.75±3.78秒时,眼底后极部出现具有一定形态的最强荧光区,为脉络膜动静脉及毛细血管像荧光表现。脉络膜静脉荧光减弱时间平均11′58″15±2′39″86,显示脉络膜静脉后期像。于造影22′13″22±3′30″55为荧光消退像,表现为朦胧荧光。 结论 正常人群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的各测定值及荧光表现特征,可为临床诊断脉络膜疾病提供参照依据。(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68-71) 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青光眼患者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中盘周脉络膜血液供应分水带与视盘的相对位置关系,探讨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方法 对青光眼患者31例31只眼和对照组37例37只眼进行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同步检查。青光眼患 者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17例17只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14例14只眼。对比分析30 s内的ICGA和FFA图像,根据分水带与视盘的相对位置关系 ,将分水带分为3型。I型:分水带不包围视盘或未被观察到;II型:分水带部分包围视盘;III型:分水带完全包围视盘。并根据分水带类型记分(I型=1;II型=2,III型=3)。 结果 87.1%的青光眼患者的分水带全部或部分包围视盘,而在对照组中仅为56.8%的分水带全部或部分包围视盘,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χ2=7.369;P=0.007)。青光眼组的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3.001,P=0.004)。 结论 青光眼患者的盘周脉络膜分水带的位置较正常眼更多地包围视盘,提示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盘周脉络膜血液供应状态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18-220)  相似文献   

5.
虹膜新生血管所导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目前难治的、致盲性眼病[1,2].观察并真实显示虹膜血管形态是研究此类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的基础.研究表明,虹膜血管造影可以在早期发现新生血管[3 4].但也有观察发现,兔眼虹膜重复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时,正常虹膜也会发生荧光素渗漏[5 6].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一直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随访其病程的重要方法,并为激光治疗提供必要的信息。由于荧光素钠的分子特性,FFA对视网膜深层和脉络膜病变的观察受到局限。吲哚青绿(ICG)分子量大、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激发光为红外光,能较清楚地显示脉  相似文献   

7.
老年黄斑变性黄斑出血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me green angiography,ICGA)观察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黄斑出血掩盖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 方法:对22例24只眼AMD黄斑出血患者作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ln angiography,FFA)及ICGA检查,并对两种不同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ICGA检查在本组AMD黄斑出血病例显示了CNV的如下特点:①ICGA发现了FFA未能发现的CNV,②ICGA较准确地判断了CNV的位置;③ICGA发现CNV的数量比FFA多,更全面地显示CNV;④ICGA较准确地显示了CNV的范围大小。 结论:ICGA能较全面、准确地揭示AMD黄斑出血所掩盖的CNV,并能扩大适于激光光凝的CNV范围及提高激光光凝的成功率。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46-149)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时有报道[1,2],但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联合检查观察MEWDS影像特征的报道不多.我们回顾了一组MEWDS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FFA、ICGA造影特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特征已较为熟悉。近年来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临床应用 ,对 CSC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了解 [1 ]。我们采用 FFA与 ICGA同步血管造影对 2 8例 CSC患者的 36只眼进行检查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3月进行 FFA与 ICGA同步检查的 CSC患者 2 8例 36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2 0例 ,女性 8例 ,年龄 32~ 5 9岁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前期多灶性脉络膜炎(Multifocal choroiditis,M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确诊为M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其FFA和ICGA对比分析.结果 10例患者17只眼中只有一例MC复发患者双眼后极部发现3~5个边界清楚的萎缩灶,其余15只眼眼底均未发现异常,3例患者玻璃体发现轻度的炎症细胞存在,17只眼FFA未发现活动期炎症病灶的存在;ICGA早期及中期无异常改变,而后期在后极部或视盘周围则出现圆形或椭圆形低荧光斑,成簇状分布,有的融合在一起.结论 临床前期的多灶性脉络膜炎眼底及FFA无明显改变,易误诊为其他疾病,ICGA有助于确诊,为指导治疗、挽救患者的视力以及缩短患者的病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眼底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一组营养不良性疾病脉络膜血液循环的改变。 方法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r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两种方法对21例42只眼共4种眼底营养不良性疾病进行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液循环的对比分析 。 结果 4种营养不良性疾病均见到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充盈迟缓或缺损。 结论 ICGA可提供眼底营养不良性疾病的确切脉络膜血液循环的信息,对进一步了解这些疾病的有关问题很有帮助。 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88-9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荧光素钠及吲哚青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治疗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系统对9例9眼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分析比较2种检查影像学特征。结果FFA检查主要影像学表现为动脉前期或动脉早期瘤体部位血管丛状或斑状高荧光;静脉期高荧光灶渗漏融合;晚期瘤体呈弥漫性强荧光。其中3例瘤体表面夹杂不规则的点片状低荧光;6例瘤体表面及周围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5例可见与瘤体周围RPE带状萎缩相应的透见荧光。ICG早期可见瘤体由不规则血管网状高荧光组成;中期瘤体呈强荧光团;晚期所有病例均有特征性的"冲洗现象"。ICGA比FFA更清晰显示瘤体范围。结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ICGA影像比FFA影像更具特征性,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边界;FFA则能显示视网膜血管及RPE的继发性损伤。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ICGA对10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的10只眼进行检查。 结果10只被检查眼中8只眼ICGA能比FFA更清晰显示瘤体的范围大小;10只眼在瘤体显影的1-5秒内均见整个瘤体由不规则脉络膜血管网团组成;10只眼造影晚期均有特征性的“冲洗现象”;9只眼有瘤体周围的扇形脉络膜灌注不良。 结论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ICGA特征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指导激光光凝治疗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81-83)  相似文献   

14.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能较好而直观地显示脉络膜血液循环,近年来,这项技术已开始应用于青光眼视盘血供的研究,以帮助阐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本文对青光眼视盘的ICGA造影过程、表现、意义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高度近视眼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图像特征。方法对27例(54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分别进行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共焦激光荧光素及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 ,ICG)同步血管造影。结果ICGA显示19只眼有漆裂纹,其中10只眼见漆裂纹中间有点、片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 占52.6%。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仅7只眼有明 显的漆裂纹。ICGA与FFA均显示14只眼有多灶性萎缩,ICGA显示3只眼伴有粗大的脉络膜血管 。结论ICGA可更清楚地显示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视网膜的变性萎缩、漆裂纹及并发的CNV,有助于预后的评价。(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01-203)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观察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黄斑出血掩盖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方法:对22例24只眼AMD黄斑出血患者作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ICGA检查,并对两种不同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ICGA检查在本组AMD黄斑出血病例显示了CNV的如下特点:①ICGA发现了FFA未能发现的CNV;②ICGA较准确地判断了CNV的位置;③ICGA发现CNV的数量比FFA多,更全面地显示CNV;④ICGA较准确地显示了CNV的范围大小。结论:ICGA能较全面、准确地揭示AMD黄斑出血所掩盖的CNV,并能扩大适于激光光凝的CNV范围及提高激光光凝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正常人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眼底后部强荧光区形态表现,探讨后部脉络膜的循环状态。方法对50例正常人行常规ICGA检查。结果①眼底后部强荧光区出现时间平均为(30.80±5.42秒);②后部强荧光区的形态为上下两团对称型者占58%,为一团型者占42%;③后部强荧光区的面积平均为(57.27±14.08)mm2;④后部强荧光区持续时间平均为(172.44±59.70)秒。结论正常人ICGA检查在眼底后部可见有明确的强荧光区,其时限及形态特征体现后部脉络膜的正常血液供应及循环状态,此参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1-3)  相似文献   

18.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在1970年用于眼底造影。相较于传统的荧光素钠造影(FFA)能更好的反应脉络膜层血液循环的状况,可作为诊断脉络膜病变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动态观察ICGA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分类,指导治疗,评估预后等。本文就吲哚青绿目前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评估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AMD)的金标准,对渗出型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诊断、分类、指导激光光凝治疗以及随访都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渗出性AMD常由于黄斑或黄斑周围有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出血、渗出和色素遮盖或荧光素渗漏的影响,只有少量患者的CNV具有清晰的边界。  相似文献   

20.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晚期图像反转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使用德国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HRA-2)进行吲哚青绿(ICG)眼底血管造影(ICG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同步检查中,发现ICGA晚期出现FFA所没有的红外荧光图像反转现象。我们结合一组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撕裂的病例,重点观察了RPE对ICGA图像反转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