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应用鹰视眼前段分析仪(Oculyser)对前房角宽度(ACAW)和前房深度(ACD)进行定量测量,探讨Oculyser在前房测量的应用价值以及多种仪器眼前房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Oculyser对闭角型青光眼和老年性白内障ACAW和ACD进行定量测量,并对各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老年性白内障组相比,闭角青光眼急性发作组和临床前期组ACAW、AC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闭角青光眼急性发作组和临床前期组间比较,ACAW、A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间ACAW、A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culyser具有客观、准确、非接触和避免人为干扰等优点,可应用于前房角的测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巩膜瓣下25G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极浅前房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例男性,10例女性),其中11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眼为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及巩膜瓣下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降眼压药物、眼底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平均眼轴为21.5±0.6 mm,平均年龄为62.3±7.9岁。术前平均前房深度0.78±0.43 mm,术后1wk平均前房深度2.89±0.41 mm(P<0.001)。术后1wk平均眼压16.72±6.28 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43.28±9.38 mmHg显著下降(P<0.001)。均未发生如眼内炎、视网膜脱离、脉络膜上腔出血、角膜内皮失代偿、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结论:巩膜瓣下25G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极浅前房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内径的前房维持器(anterior chamber maintainer,ACM)在兔眼实验性连续环形撕前囊(continuous curvilinear anterior capsulorhexis,CCC)中所创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及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变化, 探讨ACM内径大小及灌注瓶高度(bottle height,BH)对ACD及IOP的影响。方法:将20只兔40眼随机分为4组,每组10眼,均在ACM维持前房下接受CCC。4个实验组所用ACM内径分别是0.4,0.5,0.6,0.7mm,BH由20cm阶梯式升至100cm,每10cm为一个提升高度,对术前及每个BH,应用A超测定ACD,应用Schiotz眼压计测定IOP,结果:内径为0.7,0.6,0.5mm的ACM在BH分别为50,60,70cm时使ACD较术前显著性加深,所提供IOP较术前较高,结论:内径较大的ACM形成前房及提高IOP迅速,所需BH相对较低,对于兔眼的CCC,内径为0.7,0.6,0.5mm的ACM均可提供理想的ACD及IOP,适宜的BH分别是50,60,70cm.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后随时间推移,在眼内的前后位移度及其和屈光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单焦点一体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02例102眼,检测和分析术后人工晶状体在眼前节光学断层成像( OCT )图像中的位移表现,于术后1、3、6mo,2a分别记录前房深度变化值,远近视力及屈光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平均随访24±3.8 mo。结果:所选102眼术后1、3、6mo,2a远视力平均分别为0.78±0.13、0.75±0.14、0.72±0.12、0.72±0.10,近视力平均分别为0.38±0.12、0.41±0.13、0.46±0.12、0.47±0.10,患者术眼术后平均前房深度分别为3.75±0.16、3.69±0.13、3.61±0.12、3.62±0.11mm,患者术后屈光度分别为-0.47±0.26、-0.65±0.28、-0.93±0.24、-0.95±0.20 D。眼前节OCT图像显示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随时间推移向前移位,术后1、3、6 mo组间各数值两两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术后6mo和术后2a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随时间推移向前移动,出现“视近漂移”,远视力降低,近视力增加,术后6 mo基本达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房深度是晶状体性屈光手术和青光眼手术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探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与A型超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对白内障30例(45眼)分别使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及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采用配对t检验对之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两种仪器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随机选择1眼分别用两种仪器依次重复测量中央前房深度10次,采用变异系数作为评判标准,比较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央前房深度的平均值为(2.63±0.48)mm,A超测量结果为(2.98±0.48)mm;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的中央前房深度比A超的测量值小(0.35±0.04)mm,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与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各值有较好的相关性(r=0.894,P〈0.001)。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央前房深度10次变异系数为0.78%,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10次的变异系数为1.49%。结论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前房深度值比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的各值小;两种仪器检测中央前房深度的测量值相关性较好;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结果的重复性稍好于A超。临床工作中应把二者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兔眼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及其发生与直肌切断的数目和组合之间的关系 ,以及分离保留直肌睫状前血管是否能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 4组 ,分别切断内和外直肌、上和下直肌、内和外直肌加一条垂直肌、 4条直肌 ,其中右眼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 ,左眼不分离保留血管。在术后 4周取兔眼的虹膜和睫状体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所有保留血管眼以及不保留血管眼中切断两条水平肌眼未出现明显病理学变化 ,而切断上下直肌以及 3条以上直肌眼出现明显的缺血性病理学变化 ,其中包括 :虹膜上皮细胞及基质水肿 ,睫状体基质出血、白细胞浸润等。结论 单纯切断兔眼两条水平直肌一般不引起眼前段缺血综合征 ,同时切断上下直肌或 3条及以上的直肌则可能引起眼前段缺血综合征 ,虹膜和睫状体表现出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可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比较高度近视眼与正常人(正视眼)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depth,CACD)和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两项前房参数差异,进一步了解高度近视眼的解剖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10/2011-06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正视眼82例,收集同期我院门诊与准分子激光中心就诊的高度近视眼68例,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CACD和ACA。对高度近视组与正视眼组的前房参数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参数有无差异。结果: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得正常人CACD平均值为3.02±0.47mm,ACA平均值为33.26°±6.20°。高度近视眼的CACD平均值为3.24±0.38mm,ACA的平均值为39.55°±6.68°。高度近视眼与正视眼的两项前房参数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前房参数,高度近视眼与正视眼相比中央前房深度深、前房角宽。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前房注入无菌空气治疗白内障手术结束时出现前房不稳定的情况,观察手术效果、并发症,评估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白内障手术结束时前房不稳定的病例,将其分成两组,注气组31眼为前房注气组,注液组27眼为注液(平衡盐溶液,BSS)组,观察前房气泡吸收情况及前房稳定性,对角膜内皮细胞、视力、眼压的影响,有无其它并发症如眼内炎症、黄斑囊样水肿。

结果:两组术前眼压对比、术后眼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气组术前眼压(15.29±0.53)mmHg与术后1d眼压(14.58±0.63)mmH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2 435.71±194.80 vs 2 430.74±191.95 个/mm2),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2 400.74±194.00 vs 2 398.22±193.36 个/m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眼内炎症。术中单次操作前房恢复稳定率注气组94%,注液组3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前房注气治疗白内障术毕出现前房恢复不稳定情况,安全有效,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10.
不用粘弹剂的连续环形撕前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少健  梁皓  李霞 《眼科新进展》2005,25(3):262-263
目的探讨不用粘弹剂,而通过前房雏持器(anteri-orc hamber maintainer,ACM)用平衡盐溶液(BSS)来维持前房深度,完成连续环形撕前囊(continuous curvilinear anterior capsulorhexis,CCC)的效果。方法将各种白内障患者846例(904眼)随机分成2组进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或超声乳化吸出术,其中ACM组451例489眼,对照组395例415眼。结果ACM组中,430眼能顺利完成CCC,直径约5.5-6.0mm,前囊撕开口光滑;对照组中375眼能顺利完成CCC。两组患者年龄、例数、晶状体核硬度及CCC成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ACM用联BSS来代替粘弹剂作前房填充,能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前囊,获得与粘弹荆相同的效果,因此在白内障手术中可替代粘弹剂用于CCC,从而减少白内障术中粘弹剂的使用,减少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