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监测获得宝山区中小学生视力、屈光不良情况,研究行为干预对近视发展有无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宝山区抽取中小学校5所,参照《眼科全书》近视诊断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视力普查,对视力低常学生使用拓普康RA800型验光仪进行电脑验光,选择基础条件相似的两所学校部分班级进行分组,加以行为干预,0.5a后对所测学生进行复查。结果:宝山区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且随年级升高呈现出阶梯性增长态势。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达到将近50%,初中生达到了70%以上。随着年级增高,轻度屈光不良所占比例越来越低,重度屈光不良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从一年级的10%左右增长到初二年级的30%左右。每个年级监测人群前后两次视力不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每个年级屈光不良分级构成比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不能认为采取的干预措施对学生视力不良率的发展产生作用,但是干预对学生护眼知识方面水平的提高比较明显。结论:学生视力不良率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升高,重度屈光不良所占比例也逐渐升高,强化行为干预对限制学生近视发展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青少年视力损伤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首要原因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因此一定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缺乏上海市大规模儿童视力损伤和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目的 调查上海市6 ~12岁小学生视力损伤与屈光不正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于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宝山区6所学校的4 686名小学生进行研究,眼部检查包括视力、外眼、眼前节、屈光间质、眼底和眼压检查,并记录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的结果和眼位.结果 实际受检学生4 594人,应答率为98.0%,接受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者3 975人,占84.8%.双眼裸眼视力≤0.5者占14.4%(662/4 594),其中343人配戴眼镜,占51.8%.所有受检者中,任一眼裸眼视力≤0.5者1 031人,占22.4%.受检的视力损伤者中屈光不正占96.9%(999/1 031),弱视占3.6%(37/1 031).接受睫状肌麻痹后验光的小学生中,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患病率分别为31.1%、4.3%和33.0%.公办学校的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于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女生与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明显有关(年龄:OR=1.60,95% CI:1.53 ~ 1.68,P<0.01;女生:OR=1.33,95%CI:1.16~1.54,P<0.01). 结论 中国上海市小学生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应注意筛查并提高小学生屈光不正的矫正覆盖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60岁及以上人群中屈光矫正前后的视力损伤情况.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2009年11~12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目标人群进行盲和视力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括视力及裂隙灯检查、小瞳验光、问卷调查等.视力损伤按照WHO的标准进行分析.同时也分析了与可矫正的视力损伤有关的人群特征.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可矫正的视力损伤患病率进行比较时采用卡方检验,各独立变量与可矫正视力损伤患病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比值比(OR)方法.结果 本调查共纳入5199人,实际受检4545人,受检率为87.42%.日常生活视力中盲与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分别为0.86%和8.82%;屈光矫正后,盲与视力损伤患病率分别为0.66%和3.01%;可矫正视力损伤率为5.81%(264/4545).年龄与性别是可矫正视力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对264例可矫正的视力损伤的病因分析,发现单纯屈光不正为114例(43.18%),合并白内障121例(45.83%),合并黄斑变性21例(7.95%),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1.52%),合并青光眼3例(1.14%),合并角膜病1例(0.38%).眼镜覆盖率为44.12%.随着年龄的增大,眼镜覆盖率下降,男性眼镜覆盖率高于女性.结论 屈光不正是老年人视力损伤的重要因素,屈光矫正是诊断盲和视力损伤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3~15岁少年儿童视力低常病因中屈光不正的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2月视光学门诊3~6岁192例、7~15岁809例共1001例(1987眼)视力低常者进行散瞳验光并统计分析。结果3~6岁:远视眼299眼占78.9%;近视眼46眼占12.1%;混合散光眼34眼占9%。7~15岁组:近视眼1172眼占72,9%,其中7 ̄10岁女孩近视率明显高于同龄男孩(P<0.01);远视376眼占23.4%;混合散光60眼占3.7%。屈光度以低度为主;中度近视女孩较男孩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矫正视力7~15岁组较3 ̄6岁组好,矫正视力不良多见于高度屈光不正。结论视力低常者中学龄前儿童以远视为主符合眼屈光状态与年龄的关系。7~15岁少年儿童以近视眼多见;女孩近视低龄化且中度近视眼较男孩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筛查儿童屈光不正及近视的视力标准。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使用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对广州市荔湾区进行的屈光不正研究(RESC)数据,检查包含裸眼视力(ETDRS视力表)、散瞳下自动电脑验光(ARK-30;Nidek Corp.)及眼部健康检查。屈光不正定义为SE≤-0.50 D、SE≥+2.00 D或散光≤-1.00 D;近视定义为:等效球镜度(SE)≤-0.50 D、或SE≤-0.75 D、或SE≤-1.00 D;统计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并作ROC曲线图。结果 共统计3 715名7~15岁儿童数据。屈光不正ROC曲线图显示灵敏度,特异度都相对高的视力为0.625,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7%、93.3%、92.9%和72.9%。近视ROC曲线图显示灵敏度、特异度都相对高的视力为0.5。等效球镜度≤-0.50、-0.75或-1.00 D的灵敏度分别为66.3%、73.5%和80.7%,特异度分别为94.3%、94.0%和93.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7%、88.0%和86.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9%、85.4%和90.5%。结论 对于7~15岁儿童,0.625为筛查屈光不正的视力截点,0.5为筛查高于-1.00D近视的视力截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湘潭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屈光不正患病状况及近视主要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2018-09/12,在湘潭市区随机抽取5所全日制小学和3所中学,共6 16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位检查,双眼中任一眼裸眼远视力低于5.0者,进一步测量双眼屈光度数。自制调查问卷以了解近视发生相关因素。

结果:在6 164名学生中日常生活视力不良男生检出率为40.3%(1 249/3 099),女生检出率为43.8%(1 343/3 065)(P<0.01)。中小学男生近视患病率59.1% ,女生近视患病率68.7%(P<0.01)。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44.1%,远视患病率为3.0% 。初中生近视患病率为71.3%,远视患病率为 1.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初中)、性别(女)、每天写作业时间(>2h)、平均每天睡眠时间(≤8h)、父母为近视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8、1.55、1.26、1.58、2.13,均P<0.05)。

结论:湘潭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近视发病率高,学生近视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需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7.
温州市区视力不良小学生屈光状态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视力不良小学生屈光状态及近视眼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温州市视力不良的小学生4696名(有效眼9392眼)进行扩瞳视网膜检影验光,填写调查表,调查各年级小学生屈光状态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本组小学生视力不良以屈光不正为主,占79.7%,其中近视性屈光不正最多,占48.9%,其次是散光25.6%。随学习阶段上升,近视患病率逐渐增高,屈光参差患病率23.7%,弱视患病率以远视性屈光参差最高,达97.9%。近视眼发病与遗传因素(20.19%)及环境、体质因素有关。结论:在小学生中普查视力和屈光状态,以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和弱视,进行及时防治,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调查阳江市区12021名小学生的远视力,随机抽取304名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视网膜检影,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视力不良发生率为24.89%,各年级差异有显著意义,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各年级男女生的差异随学年的升高差异越显著;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以近视最多,占47.55%,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则随学年升高逐渐增加。结论:引起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40岁及以上居民因屈光不正导致视力损害的患病率,以及影响视力矫正的因素.方法:我们于2011/2012年对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按照WHO标准,根据日常生活视力0.05≤好眼视力<0.3,筛查出视力损害者共707例.分析因屈光不正导致视力损害的患病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及不同文化程度间可矫正的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率,分析影响视力矫正的因素.结果:视力损害者的患病率为7.90%(707/8952).因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者患病率为5.57%(499/8952),占视力损害者的70.58%(499/707).其中,可矫正的视力损害者患病率为5.36%(480/8952),占视力损害者的67.89%(480/707).不可矫正的视力损害者的患病率为0.21%(19/8952),占视力损害者的2.69%(19/707).经x2检验,随着年龄的增加,因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率显著下降(P<0.01).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在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视力损害者中可矫正的视力损害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由92.1%降至49.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较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可矫正的视力损害率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可矫正的视力损害率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开展积极的屈光不正矫治,可使约2/3的日常生活视力损害的患者有效改善视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与研究锦州市1 170例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方法:抽取锦州市城区10所幼儿园,对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觉状况调查,分别进行视力检查、眼位检查、屈光状态检查、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立体视检查等.对于视力低于0.8的儿童进行散瞳验光.结果:(1)视力低常率:3岁为6.37%,4岁为7.79%,5岁为15.24%,6岁为8.93%,5岁儿童低常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视力低常眼病分布:视力低常患者中,屈光不正占95.61%.屈光不正分布:远视71.67%,其中3岁为75.00%,4岁为78.26%,5岁为75.44%,6岁为54.17%;近视17.50%,其中3岁为6.25%,4岁为13.04%,5岁为17.54%,6岁为29.17%;混合散光10.83%,其中3岁为18.75%,4岁为8.70%,5岁为7.02%,6岁为16.67%;(3)弱视情况:弱视患病率4.27%.对弱视相关因素调查显示,屈光参差性占36.00%,轻度66.67%,中度27.78%,重度5.56%;斜视性占16.00%,轻度25.00%,中度62.50%,重度12.50%;形觉剥夺性占2.00%,轻度0%,中度0%,重度100.00%.结论:学龄前儿童年龄较大者比年龄较小者视力较好,说明年龄的增长儿童视功能发育逐渐成熟.屈光不正中各组比例提示,远视是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近视、斜视、弱视等因素所占比例提示普查手段十分重要,应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实施视觉2020行动计划,提出并实施适合四川省青少年视力健康保护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方法利用我省已经建立的眼初级防盲网络,在几个防盲先进县及拟建立的防盲项目基地开展青少年屈光不正及弱视的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建立视力保护网络,对屈光不正给予医学验光、配镜和弱视治疗,同时给予正确的视力健康指导。结果已试点建立青少年视力保护网络,正逐步实施青少年视力保护策略,减少由于屈光不正及弱视引起的低视力和盲的发病率。结论四川省青少年视力健康保护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在根除可避免盲,实现“视觉2020”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中小学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为提供保护学生视力指南提出科学依据。

方法:抽取6 600名7~17岁浙江省中小学学生,对其视力、身体活动态度和时间、看电脑电视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视力测量采用对数视力表。

结果:浙江省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的比例为71.1%,超过同省2005年的水平,也超过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7~17岁学生视力不良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9岁儿童视力不良比例增速最快,女生视力不良比例高于男生。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视力不具有城乡差异,城市高中生视力优于乡镇高中生。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等因素都与学生视力有正面的影响,看电视电脑的时间对视力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结论:年龄、性别、城市化发展因素都会影响学生视力发展,且身体活动因素对学生视力的正面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青春期学生屈光状态及双眼协动参数分布情况,分析并评价他们的双眼视功能.方法 选取上海市宝山区在校12 ~ 15(13.25±0.78)岁学生631人(其中男325人,女306人),知情同意原则下,检查并分析视力、屈光度、主导眼远近立体视觉及双眼协动参数.结果 上海宝山区青春期学生视力低常率为62.28%,其中男186人,女207人,等效球镜度数为(-2.14±1.75)DS,眼轴长度为(24.10±1.65)mm.远立体视存在629人(99.68%),2人不存在(0.32%).近立体视:黄斑立体视觉478人(75.75%),中心立体视126人(19.97%),周边立体视20人(3.17%),无近立体视7人(1.11%).调节灵活度(6.42±2.80)个周期,集合近点(5.73±1.29)cm,AC/A为(4.01±1.85)D.性别不同,等效球镜度数、近立体视觉和双眼融合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年龄、集合近点、AC/A、调节灵活度、远立体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双眼不同屈光程度组的AC/A值、集合近点、调节灵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双眼协动参数的异常与屈光状态相关,提示我们在控制近视进展的工作中应该重视双眼协动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长沙市中学生群体视力不良的流行现状,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长沙市共抽取12所初中和12所高中的16 843名中学生为视力筛查对象。采用灯光视力表箱检查视力,应用Epidata3.2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沙市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1.44%,视力不良检出率女生(74.47%)高于男生(6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9,P<0.01)。总体来说,视力不良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相同年龄段,女生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轻度视力不良、中度视力不良和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8.64%,22.35%和40.44%,不同年龄段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护中学生视力是一项主要的社会工程,必须动员家庭、学校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共同配合,采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南京市区中小学生屈光状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调查江苏省南京市区12 000名中小学生的远视力,其中7 578名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验光,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视力不良发生率为63.15%,各组别近视眼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意义,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小学组以远视最多,初高中组以近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则随学年升高逐渐增加.结论:引起中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田玉青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80-1281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与屈光不正度数及类型的关系。方法:门诊3~12岁36例72只裸眼视力不能矫正到0.8的儿童,采用阿托品散瞳、电脑客观检查法、联合检影主观检查法验光。结果:远视性弱视的发生率为55%、近视性弱视发生率为25%,混合散光性弱视的发生率为83%。远视性弱视的发生要远远大于近视性弱视的发生。结论:近视、远视、混合散光是造成儿童弱视的重要原因,且屈光不正度数越大越易发生弱视,对视力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