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苏锐锋  苏畅  谭小波  张垒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54-157
目的:观察经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的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和视野缺失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01/2018-03经我院眼科确诊的重度NPDR患者35例52眼(光凝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行PRP治疗),另选取同期入院、年龄和性别等相匹配的重度NPDR患者35例52眼作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随访1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RNFL厚度和视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a,光凝组患者BCVA无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BCVA明显降低(P<0.05);光凝组患者颞侧RNFL厚度无明显变化(74.5±13.7μm vs 70.8±11.3μm,P>0.05),其余象限RNFL和平均RNFL厚度均较治疗前变薄(均P<0.05),且颞侧神经纤维对应视野MS值无明显变化(22.5±8.7dB vs 20.8±7.2dB,P>0.05),其余象限和平均MS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光凝组患者治疗前后鼻侧、鼻上方、颞上方、颞侧、颞下方、鼻下方及平均RNFL厚度变化值与神经纤维所对应视野MS变化值呈正相关或无相关性。结论:PRP能有效控制重度NPDR进一步发展,维持患者视力,但PRP对RNFL和视野的损伤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广泛视网膜光凝(PRP)治疗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NPDR 30例(60只眼),分为治疗组(32只眼)和对照组(28只眼),分别给予PRP及一般治疗,测量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第6个月各象限和全周平均RNFL厚度.结果 第6个月,治疗组下方象限[(126.08±24.52) μmvs.(151.43±18.04) μm,t=-3.156,P=0.004]、鼻侧象限[(71.58±22.07)μm vs.(93.06±20.29)μm,t=-2.670,P=0.013]和平均[(105.08±24.19) μmvs.(119.93±9.72)μm,t=-2.237,P=0.034)],RNFL厚度较对照组薄.治疗组第6个月下方象限RNFL厚度较第1个月薄[(156.13±42.72) μm vs.(126.08±24.52) μm,P=0.018)].结论 PRP可以损害NPDR患者RNFL厚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PRP治疗的120例(120眼)DR患者,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60例(NPDR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60例(PDR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60例(60眼)正常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PRP手术前后使用OCT横向扫描视盘旁RNFL厚度和黄斑区,将视盘旁RNFL和黄斑区分为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4个象限进行扫描,获取各象限及全周平均视盘旁RNFL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和PDR组PRP前视盘上方、下方、鼻侧象限、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降低(均为P<0.05),但颞侧象限RNFL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和PDR组PRP前不同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PRP前相比,NPDR、PDR组PRP后各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变薄,但只有上方、下方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PDR组相比,PDR组上方、下方、鼻侧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变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和PDR组PRP前各象限及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PDR组较NPDR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PRP前相比,NPDR、PDR组PRP后各象限及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PDR较NPDR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RP对DR患者RNFL有一定损伤,应选择适当的激光能量与曝光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对RNFL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洋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52-754
目的:对比OCT测量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

方法:收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00名正常人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以及对照组接受OCT检查测量RNFLT,同时测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

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平均RNFLT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视盘上方以及5:00,11:00,12:00位RNFLT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随访6mo,记录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视盘上方,视盘颞侧,视盘下方RNFLT变化的关系。

结论:本研究证实控制血糖可以影响RNFLT,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平均RNFLT以及视盘上方RNFLT有轻微减少。  相似文献   


5.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1月采用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 12 7例 2 0 7眼 ,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1月 ,我院眼科门诊治疗 DR患者 12 7例 2 0 7眼 ,男 6 5例 110眼 ,女 6 2例 97眼 ,双眼 DR80例。年龄 33~ 76岁 ,平均 5 6岁 ,糖尿病史 5~ 2 5 a。全部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FFA) ,确诊眼底有 II期 (1985年全国 DR分期标准 )以上 DR表现。1.2 方法 应用美国 Coherent- 2 0 0 0…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志成  朱灵  赵春阳 《眼科学报》2002,18(2):99-101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的结果。对87例143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79眼,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64眼,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前及完成最后一次光凝后3个月对患者的视力,眼底,FFA进行检查并追踪观察6个月-2年。结果:本组143眼经视网膜光凝治疗后122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5.31%,其中PPDR79眼有效73眼,有效率为92.41%;PDR64眼有效49眼,有效率为76.56%,光凝治疗后视力提高有32眼,占23.38%;87眼视力稳定不变,占60.84%;视力下降24眼,占16.78%。本组病例治疗过程及治疗后无发生并发症。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陈进  钟晓菁  张欣  李梅  陈丽蓉 《眼科》2003,12(3):139-141,T01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光凝方案治疗高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临床选择获得更好疗效的光凝参数提供参考。方法: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36例(60只眼),17例(30只眼)应用方案A全视网膜光凝,19例(30只眼)应用方案B全视网膜光凝,方案B与方案A相比,光斑较大、光凝反应较强及光凝范围较广泛。光凝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后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酌情追加光凝。随访时间平均8.3个月。结果:抑制新生血管方面,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显著的疗效,方案B组较方案A组对新生血管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0.01)。全视网膜光凝术后,两组视网膜前出血或少量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均有下降,方案B组比方案A组对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出血具有更强的治疗作用(P<0.05)。结论:对严重致盲性疾病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时恰当的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是抑制新生血管及玻璃体大出血的极重要手段,而采用较大光凝斑,适当的光凝反应和较广泛的光凝范围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半导体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VIRIDIS532nm半导体激光泵浦的眼科黄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16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激光光凝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视力稳定或进步达79.25%,结论: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程度选择合适的光凝术,确保高比例的视网膜有效光斑是光凝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仪观察具有不同视网膜病变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探讨RNFL厚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程度是否有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50人89眼,2型糖尿病患者75例130眼,按DR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37例70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21例33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17例27眼,所有患者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和OCT检查;OCT测量数据包括:视盘周围360°平均及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平均RNFL厚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NFL厚度视盘360°平均为(106.80±9.28)μm、上方(130.24±16.13)μm、下方(137.50±14.12)μm、鼻侧(75.02±8.90)μm、颞侧(84.20±12.39)μm;NDR组RNFL厚度360°平均为(104.20±7.12)μm、上方(120.46±20.40)μm、下方(137.63±11.18)μm、鼻侧(74.42±6.50)μm、颞侧(84.38±12.58)μm;NPDR组RNFL厚度360°平均为(86.67±4.22)μm、上方(105.97±7.22)μm、下方(114.97±5.29)μm、鼻侧(52.93±7.86)μm、颞侧(72.81±6.91)μm;PDR组RNFL厚度360°平均为(127.92±6.44)μm、上方(154.48±9.28)μm、下方(167.22±9.59)μm、鼻侧(83.33±9.83)μm、颞侧(106.63±10.40)μ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PDR组各方位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变薄而PDR组变厚;N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只有360°平均及上方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NPDR、PDR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RNFL厚度的变化与DR的程度具有相关性,NDR及NPDR患者RNFL厚度变薄提示眼底开始出现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可能,当RNFL厚度由薄转为增厚则提示出病变的进行性加重,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治疗的指征和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激光光凝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然而光凝治疗并不是对所有的病人都有效,应用不当,可能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即使正确的光凝治疗本身也是一种病理过程,会对视力、视野及暗适应造...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光凝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光凝治疗效果。方法:1998/2006对256例(39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观察视力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情况,并随访1~5a。结果:在接受激光光凝治疗的392眼中,108眼(27.6%)视力提高,173眼(44.1%)视力无变化,111眼(28.3%)视力下降。结论:激光光凝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郭勇  刘燕  张少波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333-2335
目的:观察采取不同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11/2012-11进行激光治疗的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98例153眼,分为3组,A组:38眼(25%)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B组:55眼(36%)给予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C组:60眼(39%)给予缺血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所有病例手术前后均进行了血糖、验光、眼压、视野、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t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检查,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3mo,复查患眼OCT,与C组相比,A组和B组,黄斑厚度减少(P<0.05);视力提高3行以上纳入统计,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术后视力改善(P<0.05)。结论:对视网膜缺血区进行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以明显改善视网膜缺氧状态,阻止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而且保护了黄斑区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刘国颖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9):1829-1831
目的:评估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532nm激光对糖尿病患者48例96眼[包括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54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42眼(包括高危PDR20眼,非高危PDR22眼),合并黄斑水肿21眼]行视网膜光凝术。根据DR分期及病变严重程度行次全视网膜光凝(Sub-PRP)、标准全视网膜光凝(S-PRP)和超全视网膜光凝(E-PRP)及局限光凝和格栅样光凝,随访3mo~4a,观察视力和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必要时再补充激光治疗。结果:视力:提高或不变为有效,其中PPDR组有效45眼(83%),非高危PDR组有效18眼(82%),高危PDR组有效12眼(60%)。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部吸收,视网膜新生血管部分或全部消退为有效,其中PPDR组有效50眼(93%),非高危PDR组有效19眼(86%),高危PDR组有效13眼(65%)。结论:倍频532nm激光治疗DR安全有效,早期病变治疗效果好。及早发现和治疗病变,注意光凝方法和技巧,以及随访和跟踪治疗,是提高视网膜光凝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黄钢 《国际眼科杂志》2003,3(3):104-105
目的总结倍频YAG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对195例(347眼)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例行分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光凝后2、4、8、12周复查眼底、视力。1月后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部分病例复查时补充光凝治疗。结果本组病例347眼,有效308眼(88.8%);其中增殖前期244眼有效236眼(96.7%);增殖期103眼有效72眼(69.9%)。视力提高126眼(40.9%);视力不变166眼(53.9%);视力下降16眼(5.2%)。结论倍频YAG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及时进行光凝治疗,阻止病情发展,以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视野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argonlaser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前后患者视野的改变.方法对56例98眼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前后测定黄斑阈值敏感度和中心30°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的改变.结果黄斑阈值敏感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中心30°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下降.结论视网膜光凝有效地阻止DR的进一步发展,防止患者视力下降,对中心视力不受影响,但对周边视野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光凝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532 nm半导体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应用美国IRIS公司生产的Oculighht GL激光治疗机,对视网膜病变达Ⅲ期以上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分3~4次完成.对黄斑局限性水肿行局部光凝、弥漫型水肿或囊样水肿者作"C"型光凝.伴黄斑水肿者先行黄斑区"C"型光凝,然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7例(153眼),光凝后视力提高及保持不变者127眼,视力降低者26眼,光凝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黄斑水肿大部分减轻,微血管瘤逐渐消退.结论:532 nm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Argon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Argon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5/2002在我院实施Argon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04例(613眼)就疗效和有关影响因素加以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单纯性和增殖性DR视力不变和增进者分别为84%和79%,下降者分别为16%和21%。单纯性DR视力下降以黄斑出血、渗出水肿和晶状体混浊加重为主;增殖性DR视力下降以玻璃体积血、持续黄斑水肿、晶状体混浊加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为主。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性肾病者和Ⅰ型糖尿病患者光凝术后视力下降者居多(33%~85%)。眼底和荧光血管造影随访,单纯性DR83%视网膜水肿、渗出和出血吸收;增殖性DR51%视网膜水肿、渗出和出血吸收,新生血管退缩。16%单纯性DR和34%增殖性DR需要再次补充光凝。结论:DR光凝术应根据眼底和FFA改变确定光凝治疗范围,选择合适波长激光和灵活合理应用各项激光参数,以减少并发症和获得高比例的视网膜有效光斑,同时平稳控制血糖,积极改善患者全身状况,重视光凝术后定期的随访观察,必要时补充光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