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切断兔眼部分睫状后短动脉造成脉络膜缺血的动物模型,测定脉络膜血栓素B2、(thromboxane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rostaglandinF1α,6-keto-PGF1α)的含量,并观察复方樟柳碱1号(compoundanisodineI,CAI)对其影响。结果表明,缺血1hTXB2及6-keto-PGF1α升高;24h时6-keto-PGF1α已呈下降趋势而TXB1α仍处于较高水平,使TXB2/6-keto-PGF1α比率升高。CAI号升高6-keto-PGF1α并保持TXB2和6-keto-PGF1α之间的平衡。结果提示,缺血1hTXB2和6-keto-PGF1α之间的平衡发生变化;CAI号改善缺血区脉络膜的微环境并可能调节缺血区血管紧张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ocalchoroidalexcavation,FCE)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17眼)临床确诊的FC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部分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检查。结果 16例患者中男11例(68.8%),女5例(31.2%);年龄25~75(43.56±12.53)岁;双眼1例,单眼15例。17眼中,正视6眼(35.3%),近视11眼(64.7%)。患眼初诊BCVA0.2~1.0(0.69±0.22)。眼底检查FCE处表现为大致正常、不同程度脱色素或黄白色病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示16眼为单一FCE,1眼有2处FCE;9眼(52.9%)为偏中心凹型FCE,8眼(47.1%)为中心凹下型FCE。FCE病灶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呈透见荧光或者大致正常,ICGA呈程度不同的低荧光。结论 FCE多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与屈光状态无显著相关性;视力可正常或不同程度下降;FCE处眼底表现为不同程度脱色素或黄白色改变,也可大致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18眼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术后每个月随访时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fundusangiography,FFA)检查。随访过程中发现CNV部分闭合或持续渗漏者则再次予以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比较治疗前后BCVA、OCT、眼底彩照及FFA检查结果,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F=11.354,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F=4.242,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16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2眼视力稳定;眼底彩照示所有患眼黄斑区出血吸收,FFA检查示14眼CNV完全闭合,4眼大部分闭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平均次数为2.56次,其中3眼行1次,8眼行2次,5眼行3次,2眼行4次。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靛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oidoretinopathy,CSC)的发病机理。方法用激光扫描检眼镜(scanninglaserophthalmoscope,SLO)对20例CSC患者进行无赤光(蓝色光)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靛青绿血管造影观察。结果(1)蓝色光眼底检查可清晰见到CSC的神经视网膜脱离及色素上皮脱离的隆起。(2)FFA能清晰显示渗漏点,还可见脉络膜背景荧光增强及晚期视乳头的强荧光。(3)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的充盈迟缓、高灌注和小叶扩张,中晚期可见较FFA更多的强荧光点,患眼100%有弥漫性的脉络膜渗漏,患者的“健眼”或以前CSC已临床治愈的眼均可见脉络膜强荧光点,此外尚可见涡静脉异常等。结论CSC患者有明显的脉络膜循环紊乱。用SLO对CSC患者进行无赤光、FFA和ICGA眼底血管检查,对了解CSC的发病机理和对治疗的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光凝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眼底改变以及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0HdG)浓度的变化,以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行眼底激光治疗的患者60例(60眼)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A、B、C3组,A组行眼底激光光凝加安慰剂治疗,B组行眼底激光光凝加VitC口服,C组行眼底激光光凝加普罗布考口服,口服药连续服用3个月。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判断眼底病变及黄斑水肿改善情况,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检查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送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8-0HdG含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所有患者均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及测定血清8-0HdG浓度。治疗后随访12个月。结果 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C组血清8-0HdG浓度逐渐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治疗后12个月与6个月时相比,血清8-0Hd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C组血清8-0HdG与A组、B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末次随访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214±15)μm,与B组的(245±19)μm及A组的(258±24)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B组和A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5%及30%,C组与B组、A组眼底改善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血清8-0HdG浓度是反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普罗布考对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辅助治疗效果,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视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青光眼视网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用25g?L-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0.2mL注入家兔前房内,制作青光眼模型。白藜芦醇治疗组按每日300mg?kg-1体质量给予白藜芦醇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28d后测定视网膜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corbicacid,AsA)含量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丙二醛(methanedicarboxylic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视网膜抗氧化酶SOD、GPX、CAT活性及抗氧化物质GSH、AsA含量分别为(42.0±3.3)U?mg-1、(18.3±1.7)U?mg-1、(1.9±0.2)U?mg-1、(33.3±2.7)mg?mg-1和(97.0±7.6)mg?mg-1,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NO和MDA含量分别为(37.0±2.9)μmol?mg-1和(18.0±1.7)μmol?mg-1,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白藜芦醇治疗组视网膜上述抗氧化酶活性、GSH和AsA含量分别为(49.2±2.9)U?mg-1、(24.1±3.2)U?mg-1、(2.8±0.2)U?mg-1、(43.0±3.5)mg?mg-1和(108.4±8.1)mg?mg-1,均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NO和MDA含量分别为(30.1±2.4)μmol?mg-1和(12.4±1.0)μmol?mg-1,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增加视网膜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GSH和AsA含量,从而可以减青光眼视网膜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7.
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彩色图形视网膜电图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彩色图形视网膜电图(colorpatternelectroretinogram,CP-ERG)的改变特征。方法对29例(48只眼)POAG,10例(16只眼)高眼压症及33例(48只眼)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做CP-ERG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POAG的CP-ERG的P1、N2波幅下降,红黑N2与蓝黑P1峰时间延长;部分高眼压症已出现N2波幅下降。采用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对早期POAG诊断有判别能力的5项指标:蓝黑N2波幅、红黑P1波幅、红黑N2波幅、红黑N2峰时间及白黑P1波幅与N2波幅的比值,同时建立了判别函数。结论CP-ERG是检测早期POAG视网膜功能改变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早期POAG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6例26眼,予以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0.5mg。1周后,根据FFA结果,对于周边视网膜存在无灌注区的患者,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若黄斑水肿无明显减轻或复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225μm或CMT增厚>100μm],行重复注射;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CMT的变化并观察有无眼部或全身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患眼BCVA为0.09±0.05,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BCVA分别为0.16±0.06、0.25±0.07、0.21±0.07、0.20±0.08,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周=9.392,t1个月=14.440,t2个月=9.295,t3个月=6.709,均为P<0.05);治疗前患眼CMT为(608.50±119.45)μm,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CMT分别为(364.35±84.33)μm、(279.12±79.73)μm、(308.00±77.90)μm、(326.77±91.78)μm。复查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周=11.124,t1个月=14.667,t2个月=14.176,t3个月=13.434,均为P<0.05);随访期间,26眼均未发生与药物、玻璃体内注射相关的局部及全身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仪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 检测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德国HEIDELBERG共焦激光扫描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仪对不宜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的CSC患者20 例,( 另一眼做对照)共40 只眼进行检测。结果 患眼黄斑中心无血管区血流(474-11 ±213-44) 明显高于病变周边部血流(298-67 ±173-88) ,2 组比较P< 0-001;也明显高于健眼中心凹无血管区血流(316-40±224-39),2 组比较P< 0-005。结论 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仪可有效检测CSC患者,尤其对不宜行FFA的CSC患者为FFA 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0.
酒精中毒致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慢笥酒精中毒后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情况。方法 对9例(18眼)急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视觉电生理(ERG,VEP)检查。结果 2例(4眼)急性酒精中毒者经药物治疗后视力完全恢复,1例(2眼0FFA见双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弥漫性损伤。慢性酒精中毒6例12眼经药物后FFA为双眼底视风纱上皮炎改变,ERG,VEP无好转。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引起的眼部改变大多时恢复,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