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和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轻度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8例48眼临床前期、先兆期或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24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24眼):虹膜周边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及视力情况,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5mo。结果:A组术后1d眼压明显高于B组(P<0.05),但3d以后恢复正常,两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21±0.11mm,较术前明显加深(P<0.05),而B组为1.89±0.05mm,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前周边前房深度相似,但术后A组术后周边前房明显加深(P<0.05);A组术后视力比术前视力明显提高(P<0.05),而B组术后视力相比变化不大。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和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伴有白内障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不仅能提高视力,亦能避免青光眼的发作。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36只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随访3~7个月,32例(36只眼)有31例(35只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36只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557±0.338)mm,术后前房深度(3.382±0.197)mm。35只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26.655±3.274)mmHg,术后眼压(13.96±4.045)mmHg。房角镜和UBM术后1月检查32例(36只眼)房角均开放,术后3月房角镜和UBM检查未发现房角再次粘连。26例(28只眼)术后6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3.
了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性。 方法:对2006-03-01/2010-10-31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7例51眼,眼压稳定后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均随访1~3a。 结果:术后47例51眼中44例48眼眼压下降,术前眼压22.98±3.22mmHg,术后眼压13.24±3.17mmHg(P<005),45例49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47例51眼术后前房深度加深,由术前1.542±0.314mm转为术后3.157±0.243mm(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以使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加深,不同程度地开放已关闭的房角,改善周边窄房角的解剖状态,降低瞳孔阻滞后周边前房关闭的可能性,可以使升高的眼压下降,提高视力,是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手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7例(67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随机分为A组34例(34眼)(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B组33例(33眼)(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视力情况。结果A组术后1d眼压升高,术后3d后恢复正常。术后中央前房平均深度为(2.36±0.28)mm,与术前中央前房平均深度(1.74±0.3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角增宽。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增宽程度及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加深前房、开放前房、提高视力,而且操作容易,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合并白内障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将合并白内障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周切组),另一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组);分析治疗前后的眼前段结构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视力及眼压;随访时间为3mo。 结果:激光组及超声乳化组的患者在治疗后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周边前房加深、房角加宽;而激光组术后视力无提高、前房轴深较术前无变化,少部分房角加宽不明显。超声乳化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前房轴深加深,房角均加宽,已经粘连关闭的房角也部分重新开放。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合并白内障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安全,能有效控制青光眼的发生及发展,对于虹膜高褶构型的患者同样有效,同时能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4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术后随访3~24mo。结果:术后45眼视力均提高,其中33眼(73%)最佳矫正视力≥0.5。术后所有患者眼压明显降低(P<0.01),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P<0.01),房角增宽。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使眼压降低、前房加深、房角增宽、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84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和瞳孔大小.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3眼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眼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提高;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术后视力及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眼压控制、增加前房角宽度方面具有较好疗效.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以及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更有效的降低眼压及增加前房角宽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37只眼)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周边前房深度、房角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较术前有所下降;周边前房深度均≥1CT;房角变宽。结论对术前眼压药物控制正常水平,房角关闭范围≤1/2圆周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冷远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555-1557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收集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8例106眼,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40例56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38例5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顺利,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变化在手术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疗效的比较,房角镜检查:A组56眼房角完全开放的49眼;B组50眼房角360°开放的44眼,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前前房深度:A组为1.73±0.42mm,B组为1.78±0.39mm;术后前房深度:A组为3.25±0.36mm,B组为2.91±0.53mm,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可明显地提高视力,有效地控制眼压,减少手术早期并发症,且操作简便,可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0.
张晓鸣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601-1602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5例55眼均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术前、术后1wk;3,6mo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22.4±3.1mmHg,术后14.3±4.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央前房深度为1.49±0.31mm,术后随访平均深度为3.04±0.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术前房角关闭范围≤180°者36眼,术后房角均增宽开放。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