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的视力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预估术后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46例(77眼)高度近视(球镜度≥-6.00 D并且眼轴长度≥26 mm)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详细检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前、术后的BCVA、白内障严重程度(LOCS分级)、眼轴长度、眼底照相模糊程度及眼底病变程度,并进行Pearson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以术后6个月BCVA为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BCVA与术前BCVA、术前球镜度、眼轴长度、术前眼底像模糊程度、白内障严重程度、眼底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视力与术前BCVA(P<0.01)和眼底病变严重程度相关(P<0.01).结论 对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与术前BCVA和眼底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对术眼远期屈光状态的影响,为术前选择合适的IOL屈光度数提供依据.方法对5~12岁单眼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IOL植入术患儿65例(65只眼)进行5~10年随访,以对侧健眼为对照,记录术后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和屈光度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术眼和健眼平均眼轴长度分别为(22.48±0.44)mm和(22.43±0.41)mm;术后10年术眼和健眼平均眼轴长度分别为(23.45±0.53)mm和(23.41±0.50)mmm,两者差异无显著性(F=0.983,P》0.05).术后10年术眼和健眼的屈光状态均向近视侧偏移,向近视变化的均值术眼为3.29D,健眼为1.75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F=2.318,P《0.05).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IOL植入术不影响儿童眼轴的正常发育;以保证术眼术后的屈光度数接近儿童屈光平均生理值为原则为儿童白内障患者选择IOL的屈光度数,对防止患儿成年后双眼出现高度数屈光参差,防治儿童白内障眼弱视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选择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Tang P  Pan YC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5):290-293
目的 比较SRK T(Sanders Retzlaff KvaffT)和SRK Ⅱ (Sanders Retzlaff KvaffⅡ )公式的特点 ,以提高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lens ,IOL)屈光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方法 (1)使用相同的生物参数 (眼轴长度和角膜屈光力 )和A常数 ,比较SRK T和SRK Ⅱ公式理论计算值的差异 ;(2 )对 86例 (130只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分别采用SRK T和SRK Ⅱ公式计算IOL屈光度数 ,记录并比较不同眼轴长度患者按照两公式计算结果植入IOL术后实际屈光度数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差异。随访时间 3~ 2 4个月。结果  (1)角膜屈光力为 4 3 0 0D时 ,两公式理论计算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两公式计算的屈光度数差值与眼轴长度无相关 (P>0 0 5 ) ;角膜屈光力为 39 0 0、4 1 0 0、4 5 0 0及 4 7 0 0D时 ,两公式理论计算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0 0 5 ) ,且两公式计算的屈光度数差值与眼轴长度呈中、高度线性正相关 (P <0 0 5 )。(2 )按照SRK T和SRK Ⅱ公式计算结果植入IOL术后 ,术眼实际屈光度数与预期屈光度数差值分别为 0 0 8D和 -0 79D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选择IOL屈光度数的计算公式 ,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眼轴长度和角膜屈光力等因素 ;其中  相似文献   

4.
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变性近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改良后巩膜加固术对变性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有完整资料的 2 5例 (4 2眼 )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并发症及眼底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 术前矫正视力 0 0 6~ 1 0 ,术后全部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矫正视力为 0 0 8~ 1 2 ;术前眼轴长度 2 9 45± 1 73mm ,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减少 ,术后眼轴 2 8 15± 1 85mm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随访 3年 ,眼轴长度为 2 8 2 3± 1 98mm与术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前屈光度 16 67± 4 3 3D) ,术后屈光度 14 3 6± 4 43D。结论 改良后巩膜加固术能阻止近视的发展 ,保护视功能 ,是目前治疗变性近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和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6例 ( 13 6眼 )眼轴≥ 2 6mm ,近视在 -7 0 0D以上的白内障摘出病例。手术方式包括 :超声晶状体乳化吸出术、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等。分析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评估眼轴和年龄对术后视力的影响。随访时间 3月~ 3年。结果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0 5者 1眼( 0 73 % )。近视屈光度为 -7 5 0D~ -2 2 0 0D ,眼轴长度 2 6 0 0~ 3 4 14mm。术后 3月最佳矫正视力≥ 0 5者 10 6眼 ( 77 94% )。年龄轻者或眼轴短者其视力较好 (P <0 0 5 )。术中后囊破裂 5眼 ,术后视网膜脱离 3眼。结论 多数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可获得视力增进 ,年龄和眼轴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综合性医院眼科与眼科专科医院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眼轴长度≥26 mm的高度近视患者77例(77眼)。术前记录患者眼部生物学特征及眼底相干光层析成像(OCT)情况,并按医院不同分为2组,比较2组术后视力,并分析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眼部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更年轻、眼轴长度更长、合并的黄斑疾病更多(P<0.05)。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P<0.001),2家医院平均术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BCVA(logMAR)与眼轴长度、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不连续及合并黄斑牵引性疾病呈正相关,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呈负相关(P<0.05)。逐步向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BCVA的独立影响因素为眼轴长度、IS/OS连续性及术前BCVA。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安全有效,其疗效受眼轴长度、IS/OS连续性及术前BCVA影响。  相似文献   

7.
眼轴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眼轴对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后屈光度的影响.方法 对26例28只眼正常眼轴白内障眼及24例(眼)轴性高度近视(眼轴>26mm),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术前1d、术后1周的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术后屈光度,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轴长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两组比较高度近视组较正常眼轴组增加明显;高度近视组术后屈光度误差>1.5 D者占62.5%,眼轴均增加0.5mm以上.高度近视组超声乳化术后眼轴增加值与术后屈光度的绝对误差呈高度正相关(P<0.05,r=0.918).正常眼轴白内障眼及轴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的差值与术前眼轴测量值呈负相关(P<0.05 r=-0.763).结论 眼轴增加是产生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屈光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提高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的眼轴测量准确性,是减少术后屈光度误差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儿童白内障术后的眼轴变化和近视漂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和分析儿童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轴变化及近视漂移。方法  2 3例 2~ 15岁单眼白内障患儿进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检查手术前后两眼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及近视漂移情况。随访时间 3~ 5年。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 12例 ,占 5 2 17%。比较术后两眼眼轴长度变化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术眼近视漂移平均 ( 2 85± 1 11)D ,对照眼近视漂移平均 ( 1 2 5± 1 0 5 )D ,两者比较 ,P <0 0 5。结论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儿童眼轴发育未造成影响。白内障患儿术后近视漂移大于正常眼 ,且年龄越小近视漂移度越大。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选择应使术后保留一定程度的远视。  相似文献   

9.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疗效。方法 对 2 87例 (30 2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 (球镜度数 - 6 .0~ - 4 0 .0D)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眼轴长度 ,术前、术后远视力(DVA)、最佳矫正视力 (BCVA)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诊时间 3~ 36月 ,平均 19.8月。结果 术后 1月远视力、BC 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眼轴 <2 9mm的患者组术后视力好于眼轴≥ 2 9mm的患者组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 ;术后 1月术眼的屈光状态 :球镜度数 : 1.0~ - 5 .0D ,18眼仍残留- 3.0~ - 5 .0D的近视 ,散光度数 :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性(P >0 .2 5 ) ,单眼术后屈光参差 >3.0D者 16 3眼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后囊混浊 (110眼 ) ,7眼眼底出血 ,4眼视网膜脱离 ,33眼进行性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 ,6 1眼感觉术后眼前飞蚊及黑影增多 ;双眼同时手术或手术时间相隔 3月以内的 15例 (30眼 )患者 ,术中、术后均未发现明显特殊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较好、矫正屈光不正等优点 ,是高度近视白内障较有效、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86例118眼,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6mo随访调查且临床资料完整,记录所有患者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BCVA),以0.3为分界将患者分为低视力组(视力<0.3)与视力正常组(视力≥0.3),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病程、BCVA、角膜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巩膜、眼底病变程度、术后并发症、玻璃体脱离、黄斑病变等因素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低视力34眼(29%),视力正常84眼(71%);低视力组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合并黄斑病变所占比例、合并后巩膜葡萄肿所占比例、晶状体核硬度分级、眼底病变程度与视力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OR:1.567,95%CI:1.129~2.224)、黄斑病变(OR:8.054,95%CI:1.741~37.541)、晶状体核硬度分级(OR:3.642,95%CI:2.512~18.787)、眼底病变程度(OR:7.964,95%CI:1.254~28.415)均与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相关(P<0.05);随访6mo,晶状体后囊膜混浊5眼,无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状体移位、角膜失代偿及视网膜脱离并发症发生.结论:眼轴长度、黄斑病变、晶状体核硬度分级、眼底病变程度均为影响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必须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重视术中精细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9-01在我院住院的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90例109眼,所有患者均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6mo随访,根据最佳矫正视力评价手术疗效并进行分组:视力低下组(最佳矫正视力<0.3)和视力正常组(最佳矫正视力≥0.3)。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结果:视力低下组22例27眼,视力正常组68例82眼。随访期间,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6眼,均为轻度混浊,激光治疗后改善,未见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单因素分析发现,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Emery分级、眼底病变分级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眼轴长度(OR=2.121)、角膜散光度(OR=1.698)、Emery分级(OR=1.901)和眼底病变分级(OR=1.964)是影响术后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Emery分级和眼底病变分级是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的独立因素,但是影响患者预后因素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提高患者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植入Symfony新无级人工晶状体(ZXR IOL)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轴性近视患者62例(95眼),根据患者是否有视近需要分为2组,植入ZXR IOL 29例(43眼)作为ZXR组,植入TECNIS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ZCB IOL)33例(52眼)作为 ZCB组。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视力、视觉症状、离焦曲线、对比敏感度和像差。数据采 用t检验和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组患者远距离LogMAR视力均接近0.0,ZXR组的 中、近距离视力优于Z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9,P<0.001;t=-2.151,P=0.019)。ZCB组 近用脱镜率(15%)明显低于ZXR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2.248,P=0.012)。在3.0 mm瞳 孔直径下,2组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5.0 mm瞳孔直径下,ZCB组高阶像差小于ZXR组(t=4.128, P<0.001)。结论: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ZXR IOL可获得良好的远、中、近视力,可满足患者的脱镜需求。  相似文献   

13.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时人工晶体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ie L  Dong X  Zhu G  Cao J  Li S  Shi W  Ying L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42-344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时人工晶体屈光度和光学直径的选择方法。方法对眼轴>26mm的60例(94只眼)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或超声乳化摘除术,同时植入使术眼呈低度近视状态和不同光学直径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患眼术后屈光状态符合低度近视,平均屈光度为-2.07±1.95D。较大光学直径的人工晶体,术后容易观察眼底。Ⅲ级核以下的白内障慎重行超声乳化摘除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轴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行人工晶体植入,应选择术后呈低度近视状态的人工晶体。较大光学直径有利于眼底观察。慎用超声乳化有利于减少术后散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12.00 D)合并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植入个体化选择度数的人工晶状体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共58例(76只眼)合并超高度近视的白内障病例,术前根据患者年龄、阅读习惯、工作需要、近视程度、对侧眼的屈光状态、眼底病变程度等因素,个体化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在完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同期植入。术后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33只眼(43%),≥0.5者23只眼(30%)。脱盲率79%。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0.50 D者51只眼(67%);±0.50 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 D者22只眼(29%),±1.00 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2.00D者3只眼(4%)。无后囊膜破裂、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植入个体化选择度数合适的人工晶状体,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帮助患者有针对性的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觀察高度近視合并白内障超聲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的療效.方法對72例(79眼)高度近視白内障患者術前檢查眼軸長,計算人工晶狀體屈光度,經鞏膜隧道切口行超聲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對術后視力及并發症進行觀察.結果 79眼術后視力不同程度提高,術后1月視力≥0.5者48眼,<0.3者13眼,高度近視合并眼底病變是白内障術后視力不佳的原因.結論白内障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是高度近視合并白内障較理想的手術方式,及早抓住手術時機,可以减少手術并發症的發生,獲得良好的手術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56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6只眼眼轴长度26.09~32.24mm,其中26.09~29mm者41只眼,〉29mm者15只眼。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随诊时间3个月~2年。结果眼轴≤29mm组术后1个月视力≥0.5者37眼,占90.24%;眼轴〉29mm组术后1月视力≥0.5者7只眼,占46.67%(P〈0.05)。无角膜失代偿及视网膜脱离。影响术后视力主要原因为高度近视所致眼底病变。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较好、矫正屈光不正等优点,是高度近视白内障较有效、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眼轴〉29mm组恢复程度较差,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本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30例(372只眼)高度轴性近视并发白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植入低度数人工晶状体372只眼,眼轴长度为25.99mm-34.37mm,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为-10D- 15D,术后视力≥0.5者186只眼(5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轴性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后视力较差的原因为高度近视所致的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 对12例(18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术,术前人工晶状体的计算公式根据眼轴的长度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计算公式:眼轴长度<26.00 mm者,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采用SRK-Ⅱ,眼轴长度>26.00 mm者,采用SRK-T公式(为保证手术后的裸眼视力效果,眼轴长度>26.00 mm的患者实际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采用SRK-T公式的计算结果,与SRK-Ⅱ公式仅作术前理论预测对照),同期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18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5者占94.4%,SRK-Ⅱ和SRK-T公式预测屈光度和术后实际屈光度的误差值分别为(1.48±0.67)D和(0.78±0.56)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后囊膜破裂,术后第1天8眼患者眼压轻度升高,经降眼压后1~2 d恢复正常,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随访期内(6~12个月)未发现影响视力的后囊增生及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对于眼轴长度>26.00 mm的高度近视患者的人工晶状体的计算公式选择SRK-T对保证手术效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