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是导致新生儿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最主要致病菌。对有GBS携带的孕妇在分娩期或胎膜早破后进行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预防治疗的时机和抗生素的选择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生殖道感染、孕期出血、肥胖和糖尿病是GBS定植的高危因素,破膜时间>18 h、产程中阴道检查次数多、早产和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母婴感染的高危因素。目前国内尚缺乏规范化的预防和诊治措施,建议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在孕35~37周进行普遍筛查,筛查方法可以应用针对GBS的培养基的细菌培养法,也可以应用PCR方法,同时重视早产和未足月胎膜早破的GBS母婴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是围产期严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引发胎膜早破、晚期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一系列母婴不良结局,因而被欧美国家列为围产期感染的首要病原菌之一[1].为探讨围产期感染的GBS菌株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本研究对围产期感染GBS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并检测多种耐药基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孕晚期B族链球菌(GBS)的定植率、基因分型、感染高危因素、母儿围产结局及药敏情况,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孕35~37周行GBS筛查的孕妇3475例,采用细菌培养和PCR两种方法筛查。GBS显色培养平板结果为阳性的154例为感染组,阴性995例为对照组,感染组临产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回顾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围产结局。对154株GBS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药敏实验。结果:孕妇的GBS总体定植率为11.7%(406/3475),GBS显色培养平板阳性率高于PCR(12.3%vs 9.9%)。MLST分型主要为ST-366、687、15、32、19、12、24和27。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有流产史的孕妇感染GBS的机率大;GBS感染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围产结局,如胎膜早破、羊水粪染、胎儿窘迫、产后出血、Apgar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GBS的孕妇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剖宫产的概率增加(48.1%vs 56.7%、1.3%vs 5.7%、5.2%vs 6.5%,P均0.05)。GBS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青霉素、头孢曲松完全敏感;而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孕晚期常规GBS筛查及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能减少母儿不良围产期结局的发生,推荐GBS显色培养基为首选检测方法,头孢类抗生素可作为预防及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景德镇市妊娠晚期产妇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及产时抗生素预防(IAP)对孕妇及新生儿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来江西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妊娠35~37周行GBS检查的2607例产妇,统计GBS感染阳性者数,按1∶2比例选取GBS阴性者进行对照,同时根据阳性组抗感染治疗情况分为,充分IAP组(62例)与不充分IAP组(33例),比较GBS阳性组与GBS阴性组孕妇凝血功能,追踪孕妇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并分析产时抗生素预防充分与否对孕妇及新生儿结局影响。结果2607例产妇GBS感染阳性95例(3.64%);GBS阳性组PT、APTT显著短于阴性组、FIB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孕妇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及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P<0.05),且不充分IAP组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充分IAP组、阴性组(P<0.05),充分IAP组胎膜早破、早产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景德镇市妊娠晚期产妇GBS感染率3.64%,其发生可影响孕妇凝血功能,导致孕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充分行产时抗生素预防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孕妇及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5.
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病因复杂,但感染是首要病因。PPROM与感染互为因果。PPROM应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母儿发病率及延长孕周。PPROM确诊后通过评估适宜期待保胎者应第一时间行阴道和肛周的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筛查和中段尿培养,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建议氨苄青霉素联合红霉素,开始为静脉滴注,48 h后口服,共用药7 d。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应单独使用红霉素类抗生素。但GBS(+),青霉素过敏者应启动其他敏感药物,孕周小于32周者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益处更为明显。孕周≥34周者则建议积极引产。是否应用抗生素根据个体情况决定,GBS(+)者即使之前应用了抗生素治疗,在临产后仍应针对GBS应用青霉素类药物预防母胎感染。严重感染者,注意选用更广谱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新生儿危害及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门诊接受产检的35~37周3000例待产孕妇阴道和直肠分泌物及分娩后新生儿的脐带血。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F-PCR)法和细菌培养法对分泌物及新生儿脐带血进行GBS检测。分析GBS感染对围产期母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GBS在阴道及直肠的总定植率为10.3%,阴道和直肠GBS定植率分别为9.23%、10.13%,检出率分别为89.6%、9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对青霉素类、头孢吡肟、万古霉素和氨苄西林的敏感度为100%。GBS阳性组与GBS阴性组在母儿结局如早产、剖宫产、胎膜早破、霉菌性阴道炎、宫内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904、4.868、8.382、39.799、46.570、43.624、40.429、91.571,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GBS感染可能会对母儿预后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上有必要进行常规GBS检测,并对GBS阳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便有效的进行干预治疗,以保证围产期母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GBS)的定植情况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建卡定期产检的538例孕妇,于孕35~37周采用标准方法采集阴道及直肠拭子进行GBS培养,按培养结果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阳性组临产或胎膜早破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围产结局。结果:(1)538例孕妇共采集标本1076份,GBS阳性标本55份,阳性率5.11%。538例孕妇中,GBS直肠及阴道标本均阳性组41例,其中阴道和直肠标本均阳性14例,仅阴道标本阳性16例,仅直肠标本阳性11例。阴道及直肠标本联合筛查、单独阴道标本筛查和单独直肠标本筛查,GBS检出率分别为7.62%(41/538)、5.58%(30/538)和4.65%(25/538);联合筛查与单独直肠标本筛查比较,GB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筛查、单独直肠标本与单独阴道标本筛查的GBS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夫妻双方之一为医护人员的孕妇共33例,其GBS定植率为18.18%(6/33),其他职业孕妇GBS定植率为6.93%(35/5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BS阳性组中,29例孕妇阴道试产,临产或胎膜早破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新生儿均采集鼻和耳拭子进行GBS培养,阳性率6.90%(2/29)。(4)GBS阳性组和阴性组孕妇的围产结局,如早产、胎膜早破、羊水粪染、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转NICU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孕妇妊娠晚期GBS定植率为7.62%,夫妻双方之一为医护人员者的定植率显著增加至18.18%,阴道和直肠联合筛查可提高检出率。GBS阳性孕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后,改善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率。故应重视孕晚期尤其是高危孕妇GBS的规范筛查,并进行规范化预防干预,可有效改善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8.
B族链球菌(GBS)是一种革兰阳性兼性厌氧球菌。欧美学者认为,其在围生期感染中占据重要地位,可导致多种围生期不良结局。围生期GBS感染可导致新生儿脓毒血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预后。通过开展围生期GBS筛查及积极的干预措施,母儿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GBS感染对母儿影响有地域、种族差异,世界不同区域的报道结果差异较大。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围生期GBS感染方面的研究,并探讨围生期筛查GBS感染的价值。但围生期GBS感染发生率及其对母儿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围生期GBS感染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探讨我国围生期GBS筛查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B族链球菌(GBS)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在围产期感染中占据重要地位,可导致多种围产期不良结局。国外已通过开展围产期GBS筛查及积极的干预措施,使母儿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我国对GBS的研究起步晚,目前由于世界各国对GBS的研究报道结果差异大,我国尚没有统一的筛查策略。文章阐述GBS筛查 的现状和在我国开展GBS筛查存在的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10.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常定植于人下生殖道及胃肠道,同时也可定植于婴幼儿上呼吸道[1-2].自20世纪70年代,GBS感染一直是美国新生儿发病及死亡的首要原因.1996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联合其他专业机构,制定了“围产期B族链球菌疾病预防指南”,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较大修改,并在2010年11月更新了该指南.  相似文献   

11.
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引起羊膜腔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也是引起早期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由于围产儿感染死亡率高,危害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围产期GBS感染的预防和处理给与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预防B组链球菌感染的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组链球菌 (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是引起围产期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感染的主要原因。母体垂直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多年研究证明 GBS广泛定植于妊娠妇女生殖泌尿道 ,与围产期孕妇严重感染性疾病有密切关系 ,尤其是在宫颈周围发现大量  相似文献   

13.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大量研究表明,孕妇GBS的定植或感染与母儿不良结局有关。多个国家建议对孕妇进行GBS普遍筛查并制定了相关指南,在我国暂无规范化的预防和诊治措施。本文就GBS的致病机理、GBS感染的诊断、对母儿影响及其筛查防治策略作一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感染分早发及迟发两型。前者发生在7天内,多表现为败血症或肺炎;后者发生在8天后,表现为败血症或脑脊膜炎。新生儿GBS感染症病情严重、进展迅速。为减少患儿死亡率及预后不良的发生率,预防性治疗及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母儿垂直感染是本症的主要致病原因,故于分娩前检查孕妇有无GBS感染以预防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孕妇及其新生儿人疱疹病毒包括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EB病毒(EBV)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感染情况及母婴垂直传播状况,为新生儿病毒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9例单胎妊娠孕妇外周静脉血及其配对新生儿脐带血,提取DNA,巢式PCR检测HSV-1、EBV和HCMV感染情况。结果:59例孕妇血中HSV-1、EBV和HCMV阳性率分别为27.1%、11.9%和11.9%,新生儿脐带血HSV-1、EBV和HCMV阳性率分别为13.6%、20.3%和3.4%。表明3种疱疹病毒均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发新生儿先天感染。结论:妊娠期有必要进行疱疹病毒的筛查,对于病毒的早期防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B组链球菌感染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B组链球菌(GBS)在我院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病情况。方法 在新生儿感染及有产科危险因素者141例中,取标本93例、脑脊液标本6例做细菌培养。同时取血标本141例、尿标本65例及脑脊液标本6例用对流免疫电泳(CIE)方法进行GBS抗原检测。结果 93例血和6例脑脊液培养中仅1例GBS阳性,GBS血抗原阳性者27例(19.1%),各为化脓性脑膜炎2例、败血症6例、感染性肺炎12例、脐炎2例、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5例;早发感染20例(74%),晚发感染7例(26%),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血和脑脊液及其母阴道分泌物均培养出同型的GBS(Ⅲ/R型),DNA基因检测亦相同,证实为母婴传播。本组均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孢类抗生素治疗,疗效佳,无一例死亡。对34例入院当日的尿标本抗菌物质的检测,32例阳性。结论 GBS是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致病菌之一,CIE方法检测GBS抗原敏感性高、特异性良好,青霉素是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时抗生素预防(IAP)对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定植孕妇的新生儿结局影响。方法收集2016-06-01—2017-10-01于温州市人民医院产检行GBS筛查并阴道分娩的2200例单胎孕妇,分析103例行IAP治疗产妇的新生儿结局及GBS耐药情况的临床资料。其中充分IAP组(64例)、不充分IAP组(39例)。结果 (1)与不充分IAP组比较,充分IAP组新生儿发热(38.46%vs.17.18%,P=0.016)、肺炎(30.77%vs.3.13%,P=0.000)、脑膜炎(17.95%vs.1.56%,P=0.008)、败血症(30.77%vs.4.69%,P=0.000)发生率下降;白细胞异常(35.89%vs.7.81%,P=0.000)、血小板异常(41.03%vs.21.88%,P=0.038)、C-反应蛋白升高(38.46%vs.7.81%,P=0.001)、标本培养阳性(28.21%vs.6.25%,P=0.002)、胎盘绒毛膜炎(48.72%vs.15.63%,P=0.000)发生率下降。(2)103例GBS菌株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8.06%、96.12%、77.67%,对克林霉素耐药率为18.45%。结论充分IAP更加有利于预防新生儿早发型GBS疾病。  相似文献   

18.
母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约占所有新发感染的50%。预防HBV母婴传播对控制乙肝流行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广泛实施的新生儿主-被动联合免疫主要针对围产期HBV母婴传播,而对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有限。HBV宫内感染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胎盘渗漏、胎盘感染或外周单核细胞传递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虽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联合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可以有效地预防围产期和幼儿期乙肝感染,但我国每年约有(12~17)万儿童因免疫失败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因此,对乙肝女性的孕前、孕期及产后进行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上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将宫内感染和新生儿感染风险降到最低是当务之急。文章结合我国及国外最新指南,对乙肝女性围产期的预防和管理进行总结和概述。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GBS感染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不同分为早发型、晚发型和复发疾病。目前,由GBS所导致的新生儿感染的病例呈上升的趋势,GBS也的致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病原菌,这在极大程度上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临床工作者应该重视病原菌的每一个变化的阶段,只有这样才能更为详细地了解细菌性感染对新生儿危害的衍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