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论以中医经典为准绳,临床证候为实录,阴阳平衡为向导,"三有余四不足"为立足,全面诠释小儿多动症的病因病机特点。阳有余、肝有余、心有余者,易生风生火;脾肺肾不足者,生痰生饮生湿,少精少血少阴。其主旨概括为五字:风火痰瘀虚。提要归纳为:树欲静而风不止——风起动涌;心欲宁而火不灭——火起神乱;窍欲开而痰不去——痰阻窍塞;智欲聪而血不养——血弱心脾;思欲睿而精不力——精血不藏;行欲检而瘀不散——瘀阻格阳。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小儿慢性胃炎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王烈教授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生活饮食习惯,提出小儿慢性胃炎多属中医食积胃热范畴,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治疗上强调以调肝理脾,升降气机,消积导滞为大法,创立了调胃饮,并随症加味,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非血缘脐血及骨髓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的meta分析;龙岗区住院新生儿贫血的病因分析;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孕妇外周血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在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型与益髓生血颗粒疗效相关性;小儿重型β地中海贫血肝活检63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对多发性抽动症多从风痰论治,以平肝熄风为基本法则,王晓燕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在平肝泻肝的同时须疏肝柔肝、顾护肝之气阴及脾胃之气,在具体治疗用药时力求精准、周全,辨证不仅要从脾肾肝入手还须从肺论治,并强调治疗调护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时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导师孙丽平教授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位在肝、脾,与心、肺、肾三脏关系密切,临床上以痰火扰神证型较为常见,病机关键为肝风挟痰扰神,治疗上注重从"心、肝、脾"三脏论治,以安神定志,疏肝化痰为治疗大法,创立调神铁落饮,并随证加味,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认识:辨证论治方面,各医家多以脏腑辨证、病症结合为主;病机方面,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具体表现为肝脾肾亏虚,风火痰互结;病位方面,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病位在肝,与心、肺、脾、肾等脏关系密切。基于以上认识,中医界开展了多发性抽动症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具有控制抽动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等作用。因此,中医中药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以情绪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自控的动作表现过多为特征。中医学理论认为患儿多为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阴阳失调。常见于早产儿、有热性惊厥史、营养不良,也可见于家长过于溺爱等诱因,患儿以男孩居多。尽管成人后不会出现严重后遗症,但因影响学习成绩,而使家长们深感忧虑。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位在心、肝、脾、肾,其病机关键为风、痰、火、热。从中医辨证角度将本病分为脾虚肝旺、心肝火旺、肝阳上亢、痰火扰神四型。中医治疗方法配合心理辅导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行学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常常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分析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以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因五脏之间相互联系,一脏受损,则可累及他脏,本文从小儿肺脏出发,运用五行学说,分别论述肺病传脾、肺病传肝、肺病及肾、肺病传心的病因病机,并根据五脏间五行生克乘侮的现象,论述补母、泻子、抑强扶弱等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儿童五脏的生理特点出发,结合古代论述和现代儿童饮食和生活习惯,分析儿童肥胖与五脏的关系。儿童五脏具有"肾常虚、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的特点。儿童肥胖病机总属脾运失健,肝气郁滞,病位主要在肝脾,与肾关系密切,亦与心、肺功能失调有关,病理产物为痰浊、水湿、瘀血、膏脂。同时,肥胖亦对五脏产生影响,引发其他相关疾病,在治疗上要注重儿童体质特点,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血宁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缺铁性贫血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予生血宁口服;对照组50例,予硫酸亚铁口服。按常规剂量给药,均连续服用30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和7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宁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长期临床研究认为,多动症实证病位主要在心肝,虚证病位主要在脾肾,其中情志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可贯穿疾病始终。发病原因主要是家长期望甚高,学业负担过重,缺乏体育锻炼及娱乐活动,身心得不到放松,积怨在心,久郁于肝,以致肝失调达,疏泄失常,疾病由生。加之患儿饮食多喜荤厌蔬,挑食偏食,致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郁而化热,痰热胶结,扰动心肝,久之则肝之阴阳失调,疾病乃生。  相似文献   

12.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特征。中医认为气道黏液属于"津"的范畴,而气道黏液高分泌属于"痰"的范畴。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病机关键为"肺-脾-肠"轴功能失调,而核心为脾运不足。治疗当标本兼顾,以运脾为核心,通调"肺-脾-肠"轴为关键。后附以典型案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从小儿的生理特点出发,结合古代论述与现代儿童饮食作息规律,分析儿童肥胖与脾常不足的联系。脾为后天之本,而脾常不足是儿童时期重要的生理特点。脾常不足,水失健运,痰湿停滞,聚为膏脂,终成肥胖。儿童肥胖主要病位在于脾,以脾失健运、脾失升清为本,痰湿壅滞、痰阻水凝为标,标本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促进了本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上,中医治疗多选用健脾利湿之法,选取健脾、运脾、补脾之药物固护脾气,温阳升清,运化水湿,则痰湿得化。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肛门与肾、肺、脾、肝、大肠、胃、任脉、冲脉和督脉等脏腑经络在生理、病理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而婴幼儿会阴皮肤稚嫩,着色尚浅,且无羞耻之碍;通过肛门望诊这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了解更多婴幼儿疾病的相关信息,更好地把握病情,故肛门望诊可作为中医儿科临床诊断方法的一种补充,可提高儿科临床辨证施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讲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气血旺盛;而“五行虚弱”在中医里并不一定指五脏有重疾,还包括很多被忽略的“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1990-01/2013-11现代医学文献中儿童厌食症中医证候的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查阅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集1990-01/2013-11发表在国内医学期刊上有关儿童厌食证候的文献.制定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计量分析,从而探讨儿童厌食症证型.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73篇,分析病例13 317例,其中涉及到厌食症的证型一共有24种.结论 脾失健运型和脾虚肝旺型是导致儿童厌食的主要证候,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增多而更趋向于以脾虚肝旺型为主,临床治疗除辨证施治外还须注重情志的调畅.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为特点的造血功能衰竭,临床上以全血成分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半数患者为病因不明的原发性再障,部分患者继发于化学物质、药物、电离辐射,病毒性肝炎,还有些患者可能为自身免疫因素引起.自1888年 Ehrlich 首次报道妊娠期合并再障以来,国内外均有这方面的报道,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统计,妊娠合并再障约占分娩总数的0.009%.  相似文献   

18.
脾胃是人体的能量源头,它们管着能量的吸收和分配,中医学脏腑生理功能认为;人体气血津液的生化,依赖于脾所消化吸收的食物营养精微物质,因此,脾为"气血生化之根源",又称脾为"后天之本"、"人体之仓廪".故古代医学家有一句格言"脾旺百病除",思发于脾,而成于心.脾气健旺则气血旺盛;若脾气虚弱,食欲便会减少,则面色淡而无华,又脾气虚,则血少,血少则发无以得生.  相似文献   

19.
肿瘤     
900904 何杰金氏病伴发肾病综合征一例/王秀英…∥湖南医学。-1989,6(5)。-286~287 男,7岁半。因高热、面色渐苍白、尿少而黄,眼睑水肿,血红蛋白55g/L、尿蛋白(+++)及骨髓检查结果,以肾病综合征、贫血原因待查收住院。体查颈部可扪及3~4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肝肋下1.5cm,脾肋下1.0cm。淋转E玫瑰花试验、血电解质检查、肝功能、ASO均正常,血尿酸增高不明显。初步诊为肾病综合征、结核性胸膜炎、重度贫血,予“三联”抗痨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入院10天后又起高热。  相似文献   

20.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儿童许多肺损伤性疾病的最终过程,病程长,病情重,临床治疗棘手。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无特效治疗方法。运用中医络病理论分析其病机,将其归为肺痹范畴,病位在阴络(肺络),属本虚表实之证。本虚在肺,与脾肾相关。标实为痰、瘀。肺络痹阻为本病的病机关键,自拟通络开肺方、荣络开肺方、荣络补虚方,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