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方法对2004年11月—2013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广泛/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取样术的296例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临床分期:ⅠA期33例,ⅠB期143例,ⅡA期61例,ⅡB期59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96%,5年生存率为87%,总体生存率为87%。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脉管内癌栓、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与宫颈鳞癌预后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P=0.003)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26)是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若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2和(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预后往往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b期宫颈癌患者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综合治疗的方式和预后。方法选取1990年1月至200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b1~Ⅱb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2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放疗加化疗组(107例)、放疗组(45例)、化疗组(22例)和无辅助治疗组(41例)。通过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预后及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放疗加化疗组、化疗组、放疗组和无辅助治疗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7%、53.5%、47.4%和36.0%,放疗加化疗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无辅助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化疗组、放疗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0和0.159)。放疗加化疗组、化疗组、放疗组和无辅助治疗组患者的盆腔复发率分别为7.5%、22.7%、26.7%和34.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8%、18.2%、15.6%和22.0%,复发合并转移率分别为4.7%、0、4.4%和7.3%。放疗加化疗组盆腔复发率显著低于其余3组,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远处转移率、复发合并转移率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辅助放、化疗能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降低盆腔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Ⅰb~Ⅱa期大菜花型或内生颈管型的宫颈癌于根治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2例Ib~Ⅱa期大菜花型或内生颈管型的宫颈癌,其中Ⅰb1期3例,Ⅰb2期6例,Ⅱa期13例。病理类型:鳞癌17例,腺癌5例。新辅助化疗采用以顺铂为主动脉灌注给药。化疗后19例行子宫广泛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3例化疗无效而行放疗。接受手术者中有4例因淋巴结转移术后追加放射治疗。结果化疗总有效率86.4%(19/22),5例肿瘤完全消退(22.7%),其中2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14例部分缓解(63.6%),1例于治疗2年后死于肺转移。G3、G4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2%(4/22)和4.5%(1/22)。结论Ⅰb~Ⅱa期大菜花型或内生颈管型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动脉灌注化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腺癌159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i H  Zhang WH  Zhang R  Wu LY  Li XG  Bai P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4):235-238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1992年1月—2002年12月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的159例宫颈腺癌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总5年生存率为47 9%。其中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 1%、56 4%、36 0%、0。复发或转移发生率为29 6%, 复发或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 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 009)、临床分期(P<0 01)、血CA125水平(P=0 039)等与预后有关; 27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淋巴结转移(P=0 001)、深肌层浸润(P=0 009)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提高早期检出率、改进治疗措施对于提高宫颈腺癌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361-369
目的探讨Ⅰb2和Ⅱa2期[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标准]子宫颈鳞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43例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 术式为Querleu-Morrow新分型(Q-M分型)C2型手术, 手术范围包括子宫广泛性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 根据术后有无中、高危因素决定是否给予辅助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643例子宫颈鳞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0岁(45~58岁);临床分期:Ⅰb2期260例(40.4%, 260/643)、Ⅱa2期383例(59.6%, 383/643)。(2)643例行Q-M分型C2型手术的子宫颈鳞癌患者中, 574例(89.3%, 574/643)因存在术后中、高危因素给予辅助治疗。643例患者中, 184例(28.6%, 184/643)患者治疗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监测宫颈鳞癌患者复发中的意义。方法对1999-2005年收治的72例宫颈鳞癌复发患者血清SCCAg水平与诊断、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72例复发患者中,术后复发30例、放化疗后复发42例,其中血清SCCAg水平升高者61例(占85%)。此61例患者中,20例在随诊中首先出现血清SCCAg水平升高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血清SCCAg水平提前升高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平均4.6个月(1~13个月)。72例复发患者中,45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因血清SCCAg水平升高或常规随诊发现复发;27例患者有症状,其中单侧下肢水肿或疼痛15例,阴道不规则流血7例,出现远处转移相关症状5例。细胞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复发者33例;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合血清SCCAg水平诊断复发者39例,其中29例仅依靠血清SCCAg水平升高及影像学检查即诊断复发。72例复发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3个月(2~62个月),总的3年生存率为25%,5年生存率为19%。单因素分析发现,初治前患者血清SCCAg水平、病理分级、复发部位、复发后治疗方式以及复发时、复发后治疗中、治疗后血清SCCAg水平对患者的3年生存率有明显影响(P〈0.01);但20例血清SCCAg水平提前出现升高的患者与52例血清SCCAg水平未提前升高的患者相比,3年生存率分别为2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1)。多因素分析发现,复发患者仅病理分级、复发后的治疗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而复发部位及各种血清SCCAg状态不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SCCAg水平监测在宫颈鳞癌复发患者中的诊断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Ⅰ b~Ⅱa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治疗、资料完整的135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10个非重复的特征性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临床期别、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以及治疗前血小板数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这些特征性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135例宫颈鳞癌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共切除盆腔淋巴结3996枚,平均每例29.6枚(20~47枚).其中,病理检查证实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17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2.6%(17/135).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肿瘤直径(P=0.003)、深肌层浸润(P=0.004)、脉管浸润(P<0.01)、血小板数量(P=0.006)、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P<0.01)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脉管浸润(OR=3.674,95%CI:1.825~7.393,P<0.01)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OR=4.568,95%CI:1.779~11.725,P=0.002)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的因素.结论 脉管浸润和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影响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滴度与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作为预测预后的因素的意义。方法 选择114例治疗前检测过血清SCCAg并经治疗后长期随访的Ⅰb1~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结合临床资料对SCCAg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SCCAg滴度升高(正常值≤1.5mg/L)与肿瘤直径、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CAg滴度升高与深肌层浸润(P=0.029)、盆腔淋巴结转移(P=0.049)相关。114例患者的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78.6%,总复发率为27.2%。单因素分析显示,SCCAg滴度升高、盆腔淋巴结转移与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及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SCCAg滴度升高(P=0.030)和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3),影响复发的显著相关因素为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6)。盆腔淋巴结转移且SCCAg滴度正常者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且SCCAg滴度升高者,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0%、50.9%)、复发率[分别为60.0%(6/10)、47.1%(8/17)]、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20.0%(3/15)]和远处复发率[分别为1/8、20.0%(3/1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淋巴结无转移且SCCAg滴度正常者与盆腔淋巴结无转移且SCCAg滴度升高者,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0%、71.8%,P=0.003)、复发率[分别为9.8%(5/51)、33.3%(12/36),P=0.006]、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1/47)、26.5%(9/34),P=0.00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前血清SCCAg滴度升高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Ⅰb1~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治疗前血清SCCAg滴度升高且盆腔淋巴结无转移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子宫颈鳞癌和腺癌的放射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Zhang M  Cai S  Shi D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10):611-613
目的比较子宫颈鳞癌和腺癌的放射敏感性。方法二次后装治疗后,比较宫颈鳞癌和腺癌肿瘤缩小和肿瘤细胞放射性损伤程度,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放射治疗前后宫颈鳞癌和腺癌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PI)并进行比较。结果二次后装治疗后,宫颈鳞癌局部肿瘤缩小≥50%者占70%(21/30),腺癌为27%(4/15),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宫颈鳞癌放射性损伤为Ⅱb~Ⅲ级者占60%(18/30),腺癌为20%(3/15),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鳞癌放射治疗后PI从5350%±434%降至3930%±40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而腺癌PI自3547%±383%降至3180%±30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鳞癌放射敏感性高于腺癌,放射过程中PI的降低,可能是宫颈鳞癌放射敏感性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应用基因芯片筛查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相关基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u KJ  Li TF  Zhao F  Wang ZH  Ge CH  Liu Q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6):325-327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相关基因群的表达和功能。方法 应用含有2048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基因芯片,对3例临床切除的宫颈癌及自身正常宫颈组织标本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 在3例宫颈鳞癌组织中有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64条,其中表达量减少(下调)的基因11条,表达量增加(上调)的基因53条。结论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快速、高通量的筛查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汉族妇女宫颈鳞癌(以下简称宫颈癌)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研究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基因,探讨基因表达谱技术在筛查宫颈癌相关基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含有2048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3例临床手术切除的汉族妇女宫颈癌组织及自身部分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 3例汉族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46、103、592条,主要涉及免疫相关基因、代谢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三组样本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2条,均为表达减少(下调)的基因为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结论 运用基因芯片分析基因表达谱,能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的筛选子宫颈鳞癌相关基因,并有效地对基因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Ib2期和IIa2期宫颈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收治的73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Ib2和II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评价近期疗效,统计3年、5年无瘤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评价远期疗效,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同步放化疗治疗Ib2期和IIa2期宫颈癌的有效率(CR+PR)为91.78%,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7.26%;3年DFS为84.93%,0S为86.30%;5年DFS为79.45%,0S为82.19%。所有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生存率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治疗前后血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值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病理类型、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治疗后1个月血SCC-Ag值为远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Ib2期和IIa2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病理类型为腺癌、肿瘤直径﹥5cm、有淋巴结转移、治疗后1个月血SCC-Ag值≥1.5ng/ml者预后较差,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癌放疗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1年1月起山东省肿瘤医院开始进行放疗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前瞻性研究,选择1991年1月~2003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宫颈癌患者共1609例,放疗前给予2个疗程联合化疗(A组);另选择1989年1月-1990年12月接受单纯放疗的375例宫颈癌患者作对照(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控制情况、长期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化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74.5%(1199/1609),局部完全缓解率为1.6%(25/1609)。A组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3%(1017/1126)、75.3%(652/866)、59.0%(200/339),其中临床分期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期者(P〈0.05);而两者的3、10年生存率相近(P〉0.05)。B组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1%(304/375)、59.2%(222/375)、40.3%(151/375),其中Ⅱ期患者的5、10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Ⅲ期者(P〈0.05)。A、B两组间5、10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宫颈腺癌患者的3、5、10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且A组Ⅲ期患者的3、5年复发率及转移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化疗屙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轻、中度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经处理后均能恢复,其近期、远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率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特别是对于宫颈腺癌及临床晚期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宫颈鳞癌与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回顾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SCC)和宫颈腺癌(AC)在生物学行为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宫颈癌的合理诊治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1997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273例宫颈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SCC和AC在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病理特征、5年生存率等生物学行为方面的不同。结果SCC和AC两组病例中有吸烟史者分别占22%和10%、宫颈涂片阳性率分别为80%和46%,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kg/m2者分别占15%和34%,确诊时FIGO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分别占SCC患者的42%、46%、11%、1%和AC患者的31%、47%、12%、10%,卵巢转移率分别为0.5%和6.7%,5年生存率分别为69.9%和50.6%,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和AC在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SCC组有吸烟史者的比例及宫颈涂片阳性率更高,AC患者中则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占较高比例,AC患者确诊时晚期患者较多而且更容易发生卵巢转移,预后较SCC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