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重要用药。GnRH-a与GnRH受体结合后,早期"突发"作用可刺激垂体促性腺激素急剧释放,持续应用后使垂体受抑制,内源性促性腺激素(Gn)水平下降,即所谓的降调节作用。利用这种生物学特性,GnRH-a联合Gn超促排卵可预防早发黄体生成素(LH)峰,避免卵泡过早黄素化。另外,GnRH-a代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可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探索既能有效抑制LH峰,又不使垂体过度抑制的GnRH-a有效低剂量对于超促排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诱导排卵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是广泛应用的一项辅助生育技术。诱导排卵目的是形成单一卵泡的发育成熟,尽可能地减少发生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风险。抗雌激素类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因口服方便而广泛应用,单独使用妊娠率较低。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可以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采用小剂量递增的温和方案不但能够保证较高的单卵泡发育还能够明显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于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中卵巢反应预测因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长方案与温和刺激方案在不同获卵数中的应用情况,探讨有效的、适合个性化的促排卵方案。方法:选择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1560例无输卵管积液、无子宫内膜息肉及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获卵数分为3组:A组获卵数≥18个(98例),B组获卵数5~17个(1219例),C组获卵数≤4个(243例)。分别比较各组中使用长方案和温和刺激方案患者移植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在A组和C组中长方案和温和刺激方案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这2组中长方案使用促性腺激素(Gn)的量和天数均比温和刺激方案显著增多(P0.05),而A组中长方案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率高于温和刺激方案(P0.05),C组两种方案均无一例发生OHSS。在B组中,长方案与温和刺激方案相比,使用Gn的量和天数均比温和刺激方案显著增多(P0.05),但是长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和受精率显著高于温和刺激方案(P0.05)。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获卵数适中者更适合使用长方案,然而获卵数多者和获卵数少者使用温和刺激方案,是一种经济的、有效的、有利于患者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授精周期促排卵治疗时,为了减少卵巢的过度刺激,降低多胎妊娠发生率,必须进行卵巢微刺激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主要通过控制早卵泡期的启动数及优势卵泡的排卵数来完成。氯米芬、来曲唑是一线方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或卵泡刺激素(FSH)低剂量渐增方案是比较容易达到控制目的的方案。在促排卵周期中,监测自发性黄体生成激素(LH)峰形成后产生的级联效应,可以获得最佳妊娠率。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后36h完成人工授精手术可能是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助孕患者在进行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中来曲唑(LE)微刺激方案和短方案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IVF/ICSI-ET治疗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共206个周期.按治疗方案分短方案组(97周期)和微刺激组(109周期),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等.结果:短方案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刺激天数、HCG注射日雌激素(E2)值、≥16 mm卵泡数等均高于微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周期取消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刺激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短方案组(P<0.01).结论:来曲唑微刺激方案是卵巢反应低下患者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促排卵过程中因过激反应或促排卵失败而放弃治疗周期的临床后果。方法 对放弃治疗的促排卵周期继续进行观察和回访,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153个放弃治疗的促排卵周期,因有过激反应的86个周期(56.2%),因促卵失败的67个周期(44.8%)。因宵过激反应而放弃治疗的86个周期,出现9例妊娠(10.5%),2例多胎妊娠(2.3%),5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5.8%)。因促排卵失败而放弃治疗的67个周期,出现妊娠2例(3.0%),无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出现。结论 临床因卵巢过激反应而放弃治疗的周期,还存在一定的妊娠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风险。因促卵失败而放弃治疗的周期,也有一定的妊娠率,但无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刺激方案与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l VF-ET)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人工黄体期促排卵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助孕的210周期,比较氯米芬微刺激方案组和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组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获卵数、取消周期率、2PN率、可利用胚胎率及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FSH水平及窦卵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刺激组比较,人工黄体期促排卵组的Gn天数及Gn总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黄体期促排卵组的HCG日E2及P水平均明显高于微刺激组,而LH水平明显低于微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黄体期促排卵组的获卵数及优胚数较微刺激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胚胎解冻后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可取得较高的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解冻移植后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提示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可为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争取更多的妊娠时机。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方案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最常表现闭经或月经稀发,无排卵和不孕。生育年龄有生育要求的治疗以促排卵、调节代谢为主。PCOS促排卵的结局易造成多卵泡发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多胎妊娠的发生率较高,或者对促排卵药物不反应或卵泡期过长,提早黄素化等。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促排卵药物及促排卵方案较多。本文将针对目前PCOS的促排方案加以综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ART)助孕治疗过程中,可依据患者的年龄、卵巢储备功能和卵巢反应性等选择不同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尽量做到个体化,以期提高促排卵的效率,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并发症。鉴于ART中不同促排卵方案均可影响黄体功能,常规予以黄体支持极为必要。黄体支持药物包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ophin,hCG)、孕激素类药物、雌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agonist,GnRH-a)等,应根据不同控制性促排卵方案的特点探讨和制定黄体支持方案,从而改善ART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0.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一种发生于促排卵后黄体阶段或妊娠早期的医源性并发症.无论是氯米芬(CC)或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甚至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agonists)或GnRH拮抗剂(antagonists),在注射促排卵药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都有可能发生OH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