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以自然周期作为子宫内膜准备方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EMS患者353个FET周期,按EMS严重程度分组,A组:I~II期,120个周期;B组:III~IV期,233个周期;另将B组中囊肿复发的47个周期设为D组;而将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的300个FET周期纳入为对照组(C组),比较A、B、C组患者自然周期准备内膜的妊娠结局。结果:A、B、C组患者的种植率、活产率、继续妊娠率、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妊娠结局与EMS的分期无关。A、B、C组均没有出生缺陷儿。当高质量的胚胎移植时,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并不影响妊娠结局。B组较C组低出生体质量儿和早产儿的发生率高。结论:EMS患者自然周期准备内膜与输卵管性因素不孕患者有相似的妊娠结局,且与EMS严重程度无关,妊娠结局不受内膜异位囊肿的影响,是经济、高效的内膜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对高龄助孕患者行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HRT-FET)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01-2015.12期间行HRT-FET移植且年龄≥3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内膜转化日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分为黄体酮针组(A组,n=588),雪诺同组(B组,n=224),所有患者均口服地屈孕酮片(20 mg/d)。比较组间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宫外妊娠率及活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临床及实验室一般资料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36.6%)及着床率(20.3%)较B组(27.2%和15.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流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HRT-FET中,2种黄体支持方案妊娠结局相似,患者可根据个人经济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刺激过程中新诊断的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IVF/ICSI-ET新鲜周期的3 003例患者的3 003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IVF/ICSI-ET术前行相关检查诊断宫腔形态正常,根据在COH过程中是否新发现EP将其分为研究组(新发现息肉,n=60)和对照组(未发现息肉,n=2 943)。观察患者妊娠结局。结果: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继续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生化妊娠率(20.0%vs 9.8%)、异位妊娠率(3.3%vs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00 1)。结论:在COH刺激过程中新诊断的与生化妊娠和异位妊娠的发生相关,但不影响IVF-ET新鲜周期的最终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个周期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准备方案、移植胚胎数等相关因素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24个周期共解冻胚胎727个,复苏成活720个(99.0%),临床妊娠144例(44.4%),胚胎植入196例(27.2%)。其中自然内膜准备周期组和激素替代内膜准备周期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基础雌二醇(bE2)、复苏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5岁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年龄3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4.0 kg/m2的肥胖组临床妊娠率与正常体质量(BMI=18.5~23.9 kg/m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移植胚胎数组间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FET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内膜准备方案、BMI、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期内膜厚度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关系,并对经期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行早卵泡期子宫内膜搔刮,观察临床妊娠率,探讨内膜搔刮的时机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行FET的1 363个周期,根据月经周期第4~5日内膜厚度分组:A组为内膜厚度3 mm;B组为内膜厚度3~5 mm;C组为内膜厚度5~7 mm;D组内膜厚度为7 mm;E组为宫腔分离、内膜不清(积液)。并对经期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在胚胎移植周期月经第4~5日行早卵泡期内膜搔刮,比较各组间的一般情况及临床妊娠率。结果经期内膜厚度不同的5个组间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移植胚胎数、FET内膜准备方式、双胎率及异位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5组的平均经期内膜厚度及组间内膜增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期子宫内膜厚度7 mm(A组、B组及C组)平均的内膜增幅较D组显著增加(P0.05);5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提示,D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较其他组显著下降(P0.005)。对经期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行早卵泡期内膜搔刮,搔刮组的临床妊娠率为68.29%(56/82),明显高于未搔刮组的53.26%(98/184),胚胎着床率(52.67%)显著高于未搔刮组(36.34%),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期4~5 d内膜增厚(7 mm)影响FET妊娠结局,对其行早卵泡期内膜搔刮,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FET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轻创对着床相关因子及IVF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轻创术对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及分子机理。方法:对120例不孕症患者行IVF140周期,随机分为行子宫内膜搔刮轻创术组60例(A组)及对照组60例(B组),采用内膜微活检的方法,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胞饮突,免疫组化定位及半定量检测白血病抑制因子(LIF)、骨桥蛋白(OPN)。再将对照组未孕患者中的20例行轻创术(B2组),重复IVF,并进行相关因子测定。结果:A组和B组相关因子分别为:胞饮突丰富占63.33%和36.67%、LIF6.07±1.33和4.94±2.26、OPN6.36±1.49和5.28±2.06、单胚种植率27.8%和14.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行轻创术前后比,分别为:胞饮突丰富10%vs50%,LIF4.50±0.82vs6.33±1.25,OPN5.06±0.98vs6.83±1.46,轻创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妊娠与否分组后,妊娠组(n=62)与非妊娠组(n=78)相关因子分别为:胞饮突丰富54.84%和25.64%,LIF6.94±1.03和4.24±1.84,OPN7.31±0.85和4.5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IF与OPN间呈正相关。结论:胞饮突、LIF、OPN是子宫内膜着床期重要的相关因子,它们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紧密相关。而轻创术可增强3者的表达,从而提高胚胎种植率,改善IVF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TE)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两种内膜准备方案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治疗,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EMT)≤7 mm,并行FET的319个周期,根据内膜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性内膜刺激胚胎移植(stimulation of endometrium embryo transfer,SEET)技术在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本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并首次行单囊胚FET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移植方式分组:A组(实验组)57个周期,FET时采用SEET技术;B组(对照组)56个周期,FET时采用传统囊胚移植技术。结果 A组采用SEET技术后的胚胎种植率(64.9%)和临床妊娠率(64.9%)显著高于B组(44.6%,44.6%)。结论 SEET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为改善IVF结局提供了一种新的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FET)中冻融胚胎移植时间与孕酮作用内膜时间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FET周期的1609例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按孕酮作用内膜时间(天)-移植第几天胚胎(天)分为3-3组、3-4组、4-3组和4-4组。结果:各组患者的基本特征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孕酮作用内膜时间与移植胚胎时期同步时,4-4组的种植率(37.3%)明显高于3-3组(25.4%)(P<0.05)。孕酮作用内膜4天时,4-3组的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23.4%,34.4%)明显低于4-4组(37.3%,53.1%)(P<0.05)。3-3组和3-4组、3-3组和4-3组及3-4组和4-4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冻融胚胎移植中,同时延迟孕酮作用时间与胚胎移植时间到第四天有更好的临床结局。移植相同天数胚胎时,孕酮作用内膜3天和4天的临床结局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刺激术对再次移植冻融胚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本院行体外受精(IVF)助孕首次移植治疗失败的患者共28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129例,月经干净后第3~7日进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刺激术;B组152例,第2次移植前未行手术。统计分析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妊娠结局。结果 (1)A、B两组间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性激素、体质量指数、黄体酮转化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早期流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分别是58.1%、34.0%,显著高于B组(47.4%、27.6%)(P0.05)。进一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刺激术能够显著增加临床妊娠的几率(OR=1.50,95%CI=1.12~2.43),而对异位妊娠、多胎妊娠及早期流产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刺激术属微创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方便快捷,能更直观评价患者的宫腔内情况,并且通过对子宫内膜局部轻微刺激,改善内膜容受性,提高着床率、妊娠率,故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刺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三种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冻融胚胎移植内膜的准备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3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内膜的准备方法,其中自然周期法(A组),195个周期,自然周期加用补佳乐周期法(B组),133个周期,人工激素周期法(C组),155个周期。结果:A、B、C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是31.79%(62/195),28.57%(38/133)和34.84%(54/155)。C组妊娠率高于A组和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内膜准备方法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根据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内膜准备方法,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鲜移植周期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刺激周期行新鲜胚移植(190例)和全部胚胎冷冻后再行FET(97例)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以及流产率。结果:190例刺激周期新鲜胚胎种植后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分别为47.4%(90/190)、30.2%(103/341)、10.0%(9/90),97例全部胚胎冷冻后行FET后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分别为60.8%(59/97)、47.0%(86/183)、10.2%(6/59),组间妊娠率与种植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OHSS风险等不适宜进行新鲜胚胎移植的患者,选择全部胚胎冷冻并择期进行FET,并不降低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从而预防迟发型OHSS的发生,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卵裂球的完整性和生长与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375例FET周期,其中解冻当天移植周期242例,提前解冻周期133例,根据复苏后移植卵裂球的完整性分为3组:均完整(A组,n=235)、均有破损(B组,n=21)、完整与破损混合(C组,n=119);提前解冻者根据卵裂球的生长与否分为均有生长74例(Ⅰ组)、部分有生长45例(Ⅱ组)和均无生长14例(Ⅲ组)3组。结果:375例FET周期共解冻胚胎1284个,复苏率为61.2%,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30.1%,种植率18.3%;A组的继续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为27.7%和20.5%,明显高于B组的9.5%和8.3%(P<0.05),C组为22.7%和15.1%,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移植胚胎中含完整存活胚胎数的增加(0个、1个、2个、3个),继续妊娠率呈增加趋势(9.5%、17.6%、22.3%和38.2%),移植胚胎中含3个完整胚胎的继续妊娠率明显高于含0、1个完整胚胎者(P<0.05);提前解冻的Ⅰ组继续妊娠率(37.8%)和种植率(26.1%)最高,Ⅲ组最低(7.1%和8.3%),Ⅱ组为24.4%和14.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裂球的完整性是影响冻融胚胎种植率的重要因素,移植前提早解冻观察复苏后胚胎有无进一步生长,有助于评价冻融胚胎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超促排卵方案全部胚胎冷冻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患者全胚胎冷冻后复苏移植周期的临床结局。按促排卵方案分为3组,A组:GnRH-a长方案组(n=131),B组:GnRH-a短方案(n=110),C组:CC+hMG组(n=119),按年龄段(<35岁,≥35岁)分别比较3组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并且以基础FSH(bFSH)=10 IU/L为界,把C组患者分为bFSH<10 IU/L和bFSH≥10 IU/L 2个亚组,比较其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C组获卵数、Gn使用总量、Gn用药天数显著低于A和B组(P<0.05),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高于A和B组(P<0.05);不同年龄段中C组与A和B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5%、35.6%、38.9%,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3.9%、21.9%、17.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中bFSH≥10 IU/L亚组与bFSH<10 IU/L亚组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C+hMG方案在全部胚胎冷冻后行FET的患者中能取得与GnRH-α长、短方案相似的临床效果,同时Gn的用量大大低于长、短方案组,降低了药物对卵巢过度刺激造成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5.
罗金  杨菁  徐望明 《生殖与避孕》2011,31(2):97-101
目的:探讨人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复苏后体外培养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23例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资料,根据解冻后不同移植时间分为当日移植组(A组,n=307)和次日移植组(B组,n=316);再根据卵裂球的生长与否将B组分为全部生长(B1组,n=184),部分生长(B2组,n=101)和均无生长(B3组,n=31)3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结果:A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为36.2%和19.6%,B组为38.3%和2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日移植的B1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41.8%和23.4%)最高,但与B2组(39.6%和2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3组最低(12.9%和5.4%),与B1、B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延长冻融胚胎体外培养时间不能显著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延长培养时间后,无生长的胚胎发育潜能低。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复苏后胚胎的生长情况评估其发育潜能,选择优质的胚胎进行移植。  相似文献   

16.
康艳  匡延平 《生殖与避孕》2012,32(7):478-481
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因其增加累计妊娠率,降低了体外受精周期的多胎妊娠风险及减少了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比重复再次取卵周期耗时短等诸多优点而引起各生殖中心的重视。内膜准备方案是保证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现有的内膜准备方式有自然周期、促排卵周期、激素替代周期等,探讨总结适合不同类型患者的最佳内膜准备方式对冻融胚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