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产褥期妇女补钙对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208例正常产妇,根据自愿分为研究组(规律补充片剂钙)113例和对照组(仅喝牛奶未补片剂钙或极少量补片剂钙者)95例,比较产后1~3d与产后42d测定的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及尿钙/肌酐(Ca/Cr)比值、尿羟脯氨酸/肌酐(HY/Cr)比值及腰椎和髋关节两部位骨密度.结果 产褥期结束时研究组血清C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ALP及尿Ca/Cr、尿HY/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总的骨密度减低发生率为19.7%,研究组骨密度减低的发生率(10.6%)明显低于对照组(30.5%)(P<0.01).结论 妊娠和哺乳会影响妇女的骨钙代谢,导致骨密度降低.片剂钙的补充有利于产褥期妇女的骨钙代谢的恢复,单纯靠食物来源补充钙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2.
初潮及绝经年龄等因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HL  Zhu HM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2):796-798
目的探讨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生育次数及哺乳时间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系。方法1999年5月至2003年4月,对已绝经的1472例妇女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对不同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次数及哺乳时间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及骨密度进行分析比较。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为骨密度值低于或等于正常年轻妇女平均骨密度峰值减去2.5个标准差。结果1472例中,共发生骨质疏松症861例,发生率为58.5%。其中绝经年限为1~10年、初潮年龄≥17岁者336例,发生骨质疏松症119例(35.4%);初潮年龄≤13岁者276例,发生骨质疏松症75例(27.2%)。1472例妇女中,初潮年龄11~13岁者,腰椎骨密度为(0.83±0.16)g/cm2;14~16岁者为(0.82±0.16)g/cm2;17~19岁者为(0.80±0.14)g/cm2;初潮年龄11~13岁者与17~19岁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72例妇女中,年龄为55~65岁、绝经年龄≤48岁者156例,发生骨质疏松症98例(62.8%);绝经年龄≥54岁者80例,发生骨质疏松症33例(4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72例妇女中,生育次数≥4次者225例,腰椎、大转子及W ard三角区骨密度分别为(0.76±0.16)、(0.49±0.10)及(0.38±0.19)g/cm2;生育次数≤1次者475例,分别为(0.85±0.15)、(0.57±0.10)及(0.52±0.11)g/cm2,两者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72例妇女中,哺乳时间≥36个月者249例,腰椎、W ard三角区骨密度分别为(0.76±0.16)及(0.40±0.10)g/m2;哺乳时间≤6个月者418例分别为(0.83±0.17)及(0.48±0.12)g/m2,两者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经初潮时间晚及绝经时间早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高;生育次数多,哺乳时间长的妇女的骨密度低于生育次数少、哺乳时间短的妇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随着优生优育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关妊娠及哺乳期骨量丢失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我们采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定了 40例哺乳期妇女的骨密度 ,以探讨哺乳对骨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 2 0 0 0年 4月至 6月在我院分娩有随访条件的 40例 ,2 5~ 3 2岁 ,平均 2 8.5岁 ,均为单胎初产 ,分娩孕周为 3 8+ 3~ 41+ 4周。无产科并发症及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肾病等 ) ,1年内未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哺乳时间均超过 6个月 ,头 3个月全部为母乳喂养 ,每日哺乳 5~ 10次 ,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汉族女性峰值骨密度 (peakbonemineraldensity ,PBMD)与某些环境及遗传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的志愿者 1 5 9人 ,①通过饮食回顾法计算每日钙及蛋白入量 ;②通过 7d运动评估法计算运动强度 ;③使用DEXA骨密度仪 (HologicQDR 4 5 0 0 )测量志愿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BMD) ;④应用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 ①腰椎BMD结果参照日本人标准 ,低骨量或骨质疏松共有 35人 (2 2 % ) ,正常骨量者为 1 2 4人 (78% )。两组间体重及体重指数 (BMI)间有显著差异 ;②腰椎及髋部股骨颈BMD与体重呈正相关 ,髋部其余位点BMD值和BMI呈正相关 ;③VDR基因BsmI酶切多态性组间BMD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显示 :体重及或BMI是汉族女性PBMD重要保护因素之一。汉族女性PBMD和当前营养状态、运动强度、VDRBsmI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未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超声跟骨骨密度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超声法测定妊娠中晚期跟骨骨密度。方法 对170例不同孕期孕妇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量跟骨骨密度(BMD),同期选择20例正常健康非孕期妇女做对照。结果 各孕期BM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各孕周之间BMD呈明显负相关。P〈0.01;不同新生儿体重组别的BMD无差异。P〉0.05。结论 妊娠中晚期BMD下降,用超声骨密度 测定孕期BMD简便易行,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骨密度影响因素及其与婴儿 3 月龄时身长和体质量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7 月 31 日在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进行超声骨密度 T- Score(T - 值)筛查的 6806 例产后妇女,采用单因素分析、非参数检验 Kruskal-Wallis H 检验、多元线 性回归等方法对产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婴儿 3 月龄时身长和体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①6806 例产后妇女平均年龄 30. 41 ± 3. 68 岁,骨密度异常发生率为 51. 0% 。 ②不同年龄、孕 次、产次、民族、文化程度的产后妇女骨密度 T -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经产妇不同的两 次分娩间隔时间及产后 6 个月内不同检测时间的骨密度水平和骨量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③产后妇女骨密度与其婴儿 3 月龄时身长、体质量均无相关性(P > 0. 05)。 ④多元线性回 归分析示:年龄和经产妇为影响骨密度的保护性因素(B > 0,P < 0. 05),随年龄的增加,产后妇女的 骨密度相对更高,经产妇骨密度高于初产妇。 结论:半数产后妇女会发生骨密度异常,低龄以及初产 妇需要更加重视孕产期的骨骼健康。 建议产后常规进行骨密度筛查,尽早干预,防治女性骨质疏 松症。  相似文献   

7.
影响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变化的候选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有关候选基因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05例绝经后妇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采用PCR测序法,检测护骨素基因多态性;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受体、骨钙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采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瘦素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护骨素基因第1外显子中,发现1个G-1181C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校正年龄及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后,携带护骨素基因CC型及甲状旁腺激素基因bb型妇女的腰椎骨密度较高,分别为(1.042±0.142)g/cm2及(1.196±0.133)g/cm2。降钙素受体、骨钙素、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与骨密度之间无相关关系。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护骨素、甲状旁腺激素及骨钙素基因与腰椎骨密度变异有关,甲状旁腺激素基因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变异有关。结论护骨素及甲状旁腺激素基因与绝经后妇女骨量变异有一定关系,降钙素受体、骨钙素、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变异无关。护骨素基因可能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量减少的遗传性标记。  相似文献   

8.
宫颈电环切术对妊娠时限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电环切术对妊娠时限、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宫颈上皮内瘤变而行宫颈电环切术,于术后妊娠并分娩的32例产妇为研究组,同时取同期分娩且孕前未行任何宫颈手术的产妇6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间的妊娠时限、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资料可比性强.研究组早产3例,剖宫产16例,2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 g.对照组早产7例,剖宫产30例,6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两组间早产率、剖宫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电环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会增加随后妊娠的剖宫产率、早产率和低出生体重儿率.  相似文献   

9.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阿仑膦酸纳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个病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按1∶1比例分配,每组各60例:试验组为阿仑磷酸钠加钙尔奇D600;对照组为安慰剂加钙尔奇D600.所有入组的患者进入12个月的双盲期治疗.结果:12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腰椎总骨密度变化率分别为-9.64%和-13.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个月后,试验组血骨钙素下降5.07 ng/ml,对照组下降2.41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个月后,试验组血C端交联多肽下降0.12ng/ml,对照组下降0.01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胸椎和腰椎侧位X线检查均无新的椎体骨折发生,未发生其他部位确切骨折,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明显抑制骨吸收作用,减少腰椎骨量的丢失,且不良反应较少,是绝经后妇女一种理想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围生期孕妇骨量及骨代谢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整个孕期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单胎足月分娩的健康产妇168名为调查对象,取入院待产后空腹血和晨尿,测定尿钙(Ca)、肌酐(Cr)、血碱性磷酸酶(ALP),产后3天内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左股骨颈骨密度.了解孕产史、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孕期补钙及喝牛奶情况.结果:①发生骨量减少的产妇82例(48.8%),其中5例达到骨质疏松;②初产年龄及分娩前体重与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159,P=0.037);③发生骨量减少的孕妇中伴有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11例(73.3%),较骨量正常的孕妇伴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4例(26.7%)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5,P=0.046);④持续补钙组孕妇左侧股骨颈骨密度高于未持续补钙组,骨形成指标血ALP、骨吸收指标尿Ca/Cr低于未持续补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容易发生骨量减少,尤其对于伴有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的孕妇.孕期适当增加体重、持续补钙可以防治孕期骨质疏松,降低骨转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