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KD并发症间的关系。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10—2005-12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88例KD患儿,测定其血清PCT、IL-6水平;正常对照为同期33例健康儿 童,进行同样检测。 结果(1)71例急性期患儿PCT水平与14例亚急性期患儿、33例正常对照儿童PCT水平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2)急性期24 例其他系统并发症患儿PCT水平显著高于47例无其他系统并发症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CT≤0.5ng/mL时,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 率16.3%;当PCT>0.5时,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4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6例急性期患儿IL-6水平与11例亚急性期患儿、 14例正常对照儿童IL-6水平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4)急性期17例其他系统并发症患儿IL-6水平显著高于39例无其他系统 并发症患儿IL-6水平,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1)KD患儿急性期血清PCT、IL-6水平增高,亚急性期下降,PCT增高维持时间较IL-6稍长。(2)血清PCT、IL-6水平在发生其他系统并发症患 儿中是显著升高的,对其检测有助于KD的病情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在小儿骨关节感染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骨关节感染患儿9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90例为对照组。所有小儿均检测血清PCT、CRP、IL-6水平。统计两组血清PCT、CRP、IL-6水平,不同类型骨关节感染患儿血清PCT、CRP、IL-6水平,急性感染期及恢复期患儿血清PCT、CRP、IL-6水平,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血清PCT、CRP、IL-6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关节炎患儿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高于急性骨髓炎及慢性骨髓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关节感染患儿急性感染期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患儿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高于轻度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PCT、CRP、IL-6水平对于临床评估骨关节感染患儿的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2005-01—2005-12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住院的233例川崎病的患儿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 结果IVIG不敏感川崎病共31例(占13.3%)。IVIG不敏感川崎病中男女性别比为4.17∶1,明显高于IVIG敏感川崎病1.43∶1(P<0.05)。两组川崎病 年龄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IVIG不敏感川崎病中有中度以上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者6例(6/31,19.4%),明显高于IVIG敏感川崎病 (5/202,2.4%)(P<0.05)。川崎病患儿发生IVIG耐药的可能危险因素有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沉、血浆白 蛋白、乳酸脱氢酶等,分析结果提示血浆白蛋白降低及男性可能与IVIG不敏感川崎病有关,但仅此两项指标尚不能预测IVIG不敏感川崎病的发 生。IVIG不敏感川崎病冠脉病变发生危险因素无阳性发现。IVIG不敏感川崎病患儿中14例通过复用IVIG后临床症状得以缓解,仅8例在复用IVIG 后症状仍不能控制而加用激素治疗。 结论IVIG不敏感川崎病并不少见且较IVIG敏感川崎病更易发生较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川崎病患儿发生IVIG耐药及IVIG不敏感川崎病冠脉病变发 生的危险因素不肯定。复用IVIG及必要时在抗凝基础上加用激素对IVIG不敏感川崎病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95例小儿感染性疾病患儿经实验室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112例和病毒感染组83例,抽取同期健康体检50例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PCT和CRP的含量以及全血WBC计数.结果 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正常对照组比较,PCT、CRP和WB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T、CRP和WBC仅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比较PCT、CRP和WBC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感染性疾病时,PCT、CRP和WBC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90例小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包括临床确诊细菌性肺炎85例,病毒性肺炎67例,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82例,单纯肺炎衣原体肺炎56例,健康体检儿童50例,同时检测血清中的PCT和CRP的含量.结果 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衣原体感染组、正常对照组比较PCT和CR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衣原体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T和CRP仅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比较PCT和CR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和CRP的检测有助于小儿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动态监测其变化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降钙素原水平,探讨其在川崎病患儿诊断及预测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的川崎病患儿65例。根据入院后超声心动图诊断,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28例和无冠状动脉损害组37例。同期选取本科住院的伴有发热的呼吸道感染患儿55例,为呼吸道感染组。同期选取门诊体检健康儿童40例作为正常组。川崎病患儿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g/kg冲击治疗。1周后检测各组NT-proBNP以及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降钙素原水平。结果川崎病组NT-proBNP水平高于正常组和呼吸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和呼吸道感染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和呼吸道感染组NT-proBNP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损害组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呼吸道感染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后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NT-proBNP水平用于鉴别川崎病与一般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且作为预测川崎病冠脉损害的指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血降钙素原水平在川崎病中是明显增高,尤以急性期明显,而是否是发生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妇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59例为实验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9名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PCT水平以及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PCT水平,对比两组PCT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结论检测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有利于判断患者疗效以及患者预后情况,对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尿白三烯(LTs)E4(LTE4)在儿童典型川崎病(KD)中的变化,探讨是否可以将LTs作为KD后的监测指标。方法    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医院儿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收治68例完全性KD患儿,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其在治疗前后尿LTE4水平,55名正常儿童尿LTE4作为对照组,同时对KD急性期患儿行心脏彩超检查,分为有冠状动脉损害组(8例)和无冠状动脉损害组(60例)。结果    KD 患儿治疗前尿LTE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组尿LTE4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所有KD患儿治疗前后比较,LTE4均明显降低(P <0.01)。结论    KD尤其是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LTs水平明显增高,尿LTE4可作为KD后临床监测指标,可以考虑通过早期应用LTs受体拮抗剂干预来达到预防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促进冠状动脉损伤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结果分为支原体感染组18例和非支原体感染组5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MP-IgM、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支原体感染组患儿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支原体感染,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儿童川崎病无菌性脓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测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及急性期冠脉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6年5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川崎病患儿256例,将患儿分为无菌性脓尿组88例与无脓尿组168例。回顾性分析256例川崎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比较并发无菌性脓尿者与无脓尿者实验室与临床资料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寻找预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最佳截断值。结果无菌性脓尿总发生率34.4%(88/256)。无菌性脓尿组IVIG治疗后退热时间、Kobayashi评分、评估为IVIG无反应高风险者(Kobayashi≥5分)百分比、实际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发生率均高于无脓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菌性脓尿预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95%CI:0.571~0.827,P0.01),最佳截断值27个/μL,特异性52.2%,敏感性81.0%。两组患儿冠脉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0.5%(18/88)与14.3%(24/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菌性脓尿为川崎病常见表现,尿白细胞27个/μL有助于预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对冠脉损伤发生无明确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与胎膜早破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80例为胎膜早破组,其中破膜时间≥24 h孕妇64例,破膜时间24 h孕妇116例,绒毛膜羊膜炎孕妇42例,非绒毛膜羊膜炎孕妇138例;另收集同期足月正常孕妇18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CAM-1、PCT、CRP水平。结果胎膜早破组孕妇血清VCAM-1、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破膜时间≥24 h孕妇的血清VCAM-1、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破膜时间24 h孕妇(P0.05);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VCAM-1、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孕妇(P0.05)。结论 VCAM-1、PCT、CRP水平与胎膜早破孕妇破膜时间、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次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及其再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总结2000—2004年北京45家医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IVIG无反应性定义为首次IVIG治疗36h后体温仍超过38.5℃。 结果1107例患儿纳入研究对象,1092例有急性期治疗资料,1052例(96.3%)接受IVIG治疗,135例对首次IVIG治疗无反应,发生率12.8%(135/105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沉、GPT、WBC、发病至用IVIG的时间、血浆白蛋白及IVIG治疗剂量,是IVIG无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IVIG无反应者8例给第2剂2g/kg IVIG,5例热退;114例给1g/kg剂量IVIG治疗,35例(30.7%)热退;11例给400~600mg/kg IVIG,1例(9.1%)热退;2例给糖皮质激素,2例均热退。4种再治疗方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第2剂2g/kg IVIG治疗较其它再治疗所需进一步IVIG或激素治疗次数少,体温恢复快。 结论约12.8%KD患儿对初次IVIG治疗无反应。血沉、WBC和GPT、血浆白蛋白、IVIG使用方法及起病至用IVIG的时间,是IVIG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初次IVIG无反应患儿推荐使用第2剂2g/kgIVIG,对2次2g/kg IVIG治疗仍无效者可以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崎病急性期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_(22)phox 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川崎病患儿40例,其中有冠脉损害者15例,无冠脉损害者25例。同期选择本院小儿外科择期手术患儿20例为正常组。采取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分别测定40例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和正常组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_(22)phox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川崎病组治疗前后P_(22)phox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川崎病组治疗前与正常组P_(22)phox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川崎病组治疗后与正常组P_(22)phox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无冠脉损害、治疗后有无冠脉损害、治疗前后有冠脉损害以及治疗前后无冠脉损害P_(22)phox mRNA表达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_(22)phox可能参与川崎病急性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瘤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0—2007年收治的6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冠脉瘤的KD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超声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及随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冠脉瘤患儿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为5.3∶1;冠脉巨大瘤男女比例为8.3∶1;<1岁患儿多发,占28.6%。(2)本组患儿中不完全K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抵抗以及KD复发的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36.5%、30.2%和7.9%;急性期57例(90.5%)患儿使用IVIG冲击治疗,3例未用,3例使用情况不详;36例(57.1%)患儿发病至丙种球蛋白应用的时间间隔大于10 d。(3)超声检查发现小冠脉瘤患儿7例,中等冠脉瘤19例,巨大瘤37例,左冠脉受累者占76.2%,其中58.3%发生在前降支;右冠脉受累者达87.3%,其中47.3%发生在右冠Ⅱ段;双侧冠脉同时受累者占63.5%。(4)随诊发现71.4%冠脉瘤呈现回缩趋势,45.2%的受累分支冠脉瘤消退,平均消退时间为(2.1±1.5)年。结论对于男性、发病年龄<1岁、不完全KD、发生IVIG抵抗、复发患儿及应用IVIG治疗较晚患儿要警惕冠脉瘤的发生;左冠前降支及右冠脉瘤样病变最多见,多数冠脉瘤在恢复期发生回缩。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方法 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从医学电子数据库中选择相关RCT文献,应用Juni量表进行质量评价,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疗效判断指标为观察期内体温改善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用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有3篇RCT入选,绘制漏斗图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3篇RCT Meta分析包括再次IVIG治疗组(159例)和糖皮质激素(GCS)治疗对照组(66例),研究显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在静脉应用首剂IVIG无反应后,再次IVIG治疗组在体温恢复方面优于GCS治疗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1.29,95% CI:1.10~1.52,P = 0.002);但在冠状动脉瘤(CAA)发生率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 0.91,95% CI:0.33~2.49,P = 0.85)。结论 目前已发表的RCT Meta分析结果显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在首剂IVIG治疗无反应后,再次应用IVIG治疗较GCS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体温,但两者在CAA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PCT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符合新生儿SIRS诊断标准的61例足月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感染性SIRS 40例,原发病包括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肠炎、化脓性脑膜炎。非感染SIRS 21例,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观察两组PCT、CRP、WBC水平及动态变化。结果:感染性新生儿SIRS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P<0.05);脓毒症发展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时72h血清PCT水平进行性升高(P<0.001);在感染性SIRS脓毒症发展成MODS的患儿中,72小时的CRP、WB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CT可作为小儿细菌感染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敏感性、特异性优于传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手足口病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将225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病情分组,Ⅲ期病危组15例,Ⅱ期重症组85例,Ⅰ期普通组125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分析PCT与患儿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Ⅲ期患儿血清PCT水平最高,为(0.944-0.12)μg/L,明显高于Ⅱ期和Ⅰ期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3、7d后,3组患儿PCT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Ⅲ期患儿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随访表明,Ⅰ期普通型患儿预后良好率最高为96%,后遗症率最低为0.8%,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7)。结论监测血清PCT有助于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变化、严重程度及预后,对伴有PCT短期内明显升高的患儿应密切观察和干预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方法:选取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55例,相同孕周健康孕妇40例,检测血清PCT、CRP。PPROM患者分娩后,对胎盘胎膜行病理学检查。结果:PPROM组孕妇血清中PCT、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PROM组中有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无绒毛膜羊膜炎的血清PCT、CRP无显著差异(P>0.05);PCT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00%、35.00%、61.76%、33.33%;CRP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14%、50.00%、66.67%、40.00%。结论:PPROM孕妇血清中PCT及CRP浓度升高,但其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冠状动脉Z值的变化情况对小儿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为川崎病患儿50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并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5例为对照组,收集入选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时的h-FABP及冠状动脉Z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性期h-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期h-FAB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h-FAB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左冠状动脉(LCA)Z值与左前降支(LAD)Z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右冠状动脉(RCA)Z值、恢复期RCA-Z值、LCA-Z值与LAD-Z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水平与RCA、LCA及LAD均无相关性(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RCA、LCA及LAD线性均不能影响h-FABP的水平(P>0.05)。结论(1)川崎病患儿会出现h-FABP升高,对于早期诊断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提供一定依据。(2)川崎病恢复期患儿h-FABP明显低于川崎病急性期,能尽早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有无受损。(3)川崎病患儿早期可出现冠状动脉扩张,且极易引起LCA及LAD的扩张,对于早期诊断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提供一定临床依据。(4)如果能在川崎病诊断标准中加入h-FABP水平且结合冠状动脉Z值,可能会更早发现及确诊川崎病,尤其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中药肾康灵干预治疗前后血清趋化因子CXCL16和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AM10)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0例PNS患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另同期选取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解肾康灵煎剂,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XCL16和ADAM10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白蛋白、胆固醇和尿蛋白定量,观察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对照组的CXCL16、ADAM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对照组的CXCL16、ADAM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对照组的CXCL16、ADAM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的CXCL16、ADAM10水平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CXCL16、ADAM10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病情均有改善但未痊愈,中西医结合组较西药对照组改善更明显。(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胆固醇和尿蛋白定量均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CL16、ADAM10参与了小儿PNS的发病机制,中药肾康灵干预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PNS患儿的CXCL16、ADAM10水平,降低尿蛋白、血胆固醇,升高血白蛋白,从而改善患儿病情,这可能与清除吞噬ox-LDL的血清CXCL16而发挥整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