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剖宫产术中出血是剖宫产术最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 ,应予重视。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力均可威胁产妇生命。肉眼估计的出血量往往低于实际出血量 ,上海产后出血研究协作组精确测量剖宫产产后 2 4h内的出血量为 (4 94 34±2 11 16 )mL[1] ,主要是术中出血 ,所测出血量为目测法的2 4倍。因此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报道不一 ,为5 87%~ 5 1 2 0 %不等。剖宫产的术中出血与手术指征、术式 (如子宫下段剖宫产出血为 12 0 4 % ,宫体剖宫产为4 1 6 6 % )、损伤、手术熟练程度及手术经过时间等因素有关。1 切口因素1.1 出血原因切口裂伤 :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用于减少选择性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38例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分为TXA组和对照组。剖宫产术前10~30 min,TXA组产妇静脉推注含TXA1.0 g/10 ml的5%葡萄糖溶液20 ml,对照组产妇仅予5%葡萄糖溶液30 ml。比较两组产妇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出血量及凝血相关指标以及两组新生儿负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TXA组产妇术中、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XA组产后出血(PPH)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48 h与术前比较,TXA组产妇外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降幅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3)两组产妇围手术期消化道不良反应和术后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和转至重症监护(NICU)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术前使用TXA对减少产后出血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的精确测定与血液指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量的测定与血液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的足月产妇共 6 30例 ,产后出血量的收集计量采用称重法 ,由专人精确测量从会阴切开至产后 2 4小时各阶段的出血量 ,再按血液比重换算成容积。血液容积 (ml) =血液重量 (g)÷ 1.0 5。在接产前及分娩后 4小时分别抽取肘静脉血 0 .5ml,即刻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数、血细胞比容。结果 :产后 2 4小时总出血量平均为 5 5 4.2± 2 73.1ml,其中产后 2小时内出血量为 42 0 .2± 2 5 9.1ml,占产后 2 4小时总出血量的 75 .8%,第三产程出血量为 2 12 .0± 180 .9ml,占产后 2小时内出血量的 5 0 .5 %。在 6 30例阴道分娩中 ,产后 2 4小时总出血量 >5 0 0ml者 ,共 319例 ,占 5 0 .6 %。产后 2 4小时总出血量 >10 0 0ml者 ,共 39例 ,占 6 .2 %。产后 4小时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较产前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尤以产后 2 4小时总出血量 >10 0 0ml者变化显著 ,而血小板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以产后 2 4小时总出血量超过 5 0 0ml作为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则 6 30例产妇中有产后出血者 319例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 5 0 .6 %。故是否需重新定义产后出血的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益母草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07年4至8月,选择全国15所三级医院440例因产科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益母草组147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 mg,术后2 h开始,益母草注射液臀部肌内注射,20 mg/12 h,共3次;益母草+缩官素组144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 mg及缩宫素10 U,术后2 h开始,益母草注射液臀部肌内注射,20 mg/12 h,共3次;缩宫素组149例,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10 U,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术后2 h开始,缩宫素臀部肌内注射,10 U/12 h,共3次.观察:(1)产时出血量、产后2、6、12、24、48 h的阴道出血量;(2)产后24 h总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3)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差值;(4)不良反应.结果(1)出血量:平均产时出血量益母草组为(368±258)ml,缩宫素组为(269±14t)ml,益母草+缩宫素组为(255±114)ml,3组的产时出血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6、12、24、48 h各组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24 h总出血量:产后24 h总出血量益母草组平均为(480±276)ml、益母草+缩宫素组为(361±179)ml、缩宫素组为(381±179)ml,3组术后24 h总出血量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益母草组为32.0%(47/147)、益母草+缩宫素组为11.1%(16/144)、缩宫素组为18.8%(28/149),益母草+缩宫素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最低,而益母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各组产后与产前比较,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益母草组红细胞计数差值为(0.3±0.5)×1012/L,血红蛋白差值为(9±13)g/L;益母草+缩宫素组红细胞计数差值为(0.2±0.4)×1012/L,血红蛋白差值为(6±10)g/L;缩宫素组红细胞计数差值为(0.2±0.4)×10124/L,血红蛋白差值为(7±30)g/L,缩宫素组、益母草+缩宫素组分别与益母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母草+缩宫素组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最低.(5)不良反应:3组中共有2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可明显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且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本院正常孕产妇剖宫产分娩前和分娩后24 h内全血细胞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并分析其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6—10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健康足月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产妇分娩前和分娩后24 h的血常规结果,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经剖宫产分娩的正常产妇506例,分娩前红细胞(RBC)参考值范围(3.27~4.49)×1012/L,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93.4~135.3 g/L、0.286~0.399,白细胞(WBC)计数的参考值范围为(5.47~12.34)×109/L,血小板(PLT)计数的参考值范围为(113.7~307.0)×109/L;分娩后RBC显著下降(P=0.002),Hb和HCT无显著变化,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轻度增加,WBC计数增加(P=0.0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间细胞百分比增加(P=0.000),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P=0.000),PLT计数下降(P=0.000)。结论:健康产妇的血红蛋白、血小板参考值范围与非孕女性的参考值范围存在一定差异,与分娩前相比,分娩后WBC计数升高,而RBC计数和PLT计数下降,因此有必要制定针对中国女性孕期和产后血细胞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产妇168例,均以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将这些产妇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且将这两组分别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对照组产妇在分娩之后给缩宫素持续静脉滴注,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其行子宫按摩,观察两组产妇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及手术后2h出血量。结果:在分娩结束之后,观察两组产妇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观察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为(140.5±35.6)ml,对照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为(250.8±36.8)ml;观察两组产妇手术后2h出血量,观察组产妇的出血量平均为(165.8±32.6)ml,对照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为(280.8±42.8)ml,两组产妇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在产妇分娩后尽早持续应用缩宫素静脉滴注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使产妇出血量明显减少,使分娩质量有效提高,并且能够使产妇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降低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秀华  孟涛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5):395-398
目的:探讨气囊加压腹带在胎盘低置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胎盘低置行阴道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按诊疗常规处理,于第三产程给予缩宫素促进宫缩,观察组使用气囊加压腹带,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胎盘娩出即时出血量和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3天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小时生命体征和新生儿出生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加压腹带可改善胎盘低置产妇的阴道分娩结局,减少产后出血,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估计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量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1 产后出血量的测定方法1 1 精确判断产后出血量是正确诊断和积极处理产后出血的前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出血量测定方法为目测法、容量法、称重法和面积法。后 3种测定法比较准确可靠 ,但工作量大 ,要求高 ,在产科工作紧张繁忙或人员缺乏条件下往往难以做到 ,而目测法简便 ,因此 ,至今临床上最普遍采用的还是目测法 ,但目测法凭经验判断 ,存在很大误差 ,往往低估出血量。另外 ,由于分娩时 ,尤其在剖宫产时常常羊水和血液同时流出 ,有时很难将它们完全分开 ,因此也存在计量误差。1 2 为了寻找简便易行的出血量测定方法和正确判断剖宫产的…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84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84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医疗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11例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11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RCS)73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73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例阴道试产,1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1.11%;RCS 73例,手术产率86.91%.VBAC组新生儿窒息率、产时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S组较VBAC组出血量大[(195.7±4.0)mL、(165.5±13.8)mL],平均住院天数多[(7.60±1.58)d、(5.20 ±0.22)d],医疗费用高;RCS组产后出血率(5.48%)较PCS组(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试产禁忌者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恶露变化规律,绘制恶露变化模式图。方法2002年7月至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剖宫产191例,阴道分娩187例。用子宫出血记录表通过面积法记录格子型卫生巾上血染格子数,测量产后24h后至恶露干净时的每日出血量及恶露持续天数。产妇统一于产后42d回院随访,回收子宫出血记录表。结果 恶露持续时间阴道分娩组为(33.9±12.0)d,剖宫产组(39.6±13.1)d;95%CI分别为10-57d和14-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波动性恶露病例(103例,66.5%)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组(28例,19.9%,P<0.01)。结论剖宫产组恶露时间长于阴道分娩组,95%CI为阴道分娩组10-57d,剖宫产组14-65d。产后恶露具有波动性,尤其是剖宫产组。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中MTS1/p16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TS1/p16基因产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16蛋白在52例子宫内膜癌和2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多位于胞浆内,亦可见于胞核内,p16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阳性表达率为88.5%(23/26),而子宫内膜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7.7%(30/52),其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转移间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p16蛋白阴性者组织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且多有淋巴结转移。结论:对子宫内膜癌p16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分析其细胞分化程度,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技术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诊断,对19例侵蚀性葡萄胎行TVCD血流检测,以91例正常早孕、35例正常非孕子宫、13例良性葡萄胎作为对照组。结果:侵蚀性葡萄胎肌壁血流丰富,子宫动脉和螺旋动脉PS值明显增高(p〈0.005),RI、PI值明显降低(p〈0.005)。以肌壁血窦〉5mm作为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95%,特异性100%。表明TVCD是检测侵蚀性葡萄  相似文献   

13.
胎盘感染人巨细胞病毒与胎儿生长发育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4例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阳性孕妇的胎盘组织HCMV DNA,并观察其足月新生儿身体发育状况。发现胎盘HCMV感染时新生儿身体发育明显落后(P〈0.05)。另外,检测8例先天性畸形儿的内脏及其母体胎盘组织HCMV DNA结果皆为阳性。证实胎盘HCMV感染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导致先天性畸形。  相似文献   

1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外阴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ABC法,对外阴鳞癌、外阴白色病变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胸腹壁、腿部正常皮肤及外阴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外阴白色病变(P〈0.05),这种不同的表达说明EGFR与鳞状上皮细胞的增生转化与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及血清中SOD LPO VitE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51例经腹腔镜确诊的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20例行腹腔镜绝育术的正常妇女的腹腔液及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E(VitE)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的L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腹腔液中的SOD明显高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轻度内异位血清中的SOD、LPO与正常妇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这些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4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肌肉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含量,月经周期根据月经史及子宫内膜组织相来判断,比较两种组织ER、PR含量与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组织相的关系。结果:子宫肌瘤组织的ER、PR含量高于同一子宫正常肌层的含量(P<0.05);子宫肌瘤与肌肉两种组织中ER含量在子宫内膜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25,P<0.05),PR含量分泌期高于增殖期(P<0.025)。23例有正常月经周期者,15例与子宫内膜组织相符合,8例与子宫内膜组织相不符合。15例无正常月经周期者,子宫内膜组织相多为增殖期改变,占80%。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含量有关,孕激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提示抗孕激素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用国产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或配合炔诺酮治疗10例难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LHRH-A500μg/d肌注,炔诺酮3.125mg/d口服,持续3~6月。所有患者痛经、性交痛、腹泻、阴道流血等症状迅速消失,卵巢巧克力囊肿及阴道壁结节缩小。血清IgA水平显著下降。低剂量炔诺酮合并应用对肝、肾功能及血脂成份未见不良影响。LHRH-A治疗后IgA水平下降可能与异位内膜活动停止、炎性反应改善有关。LHRH-A联合炔诺酮治疗效果满意且能克服低雌激素状态导致的骨丢失,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及治疗(附3594例白带检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在妇科门诊的人群患病率及探讨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6~8月对3594例妇科门诊病人按BV诊断之四项标准进行了白带化验;BV患者给予替硝唑(每日2g连续二日)夫妻同治;二周后追踪复查白带。结果:BV在妇科门诊的患病率为495%,178例BV患者中约375%无明显白带增多症状,而以不孕、腹痛、阴道流血或流产前、产后常规检查时发现。102例追踪全部治愈,追踪率为573%。结论:BV患者在妇科门诊病人中并非罕见,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列为门诊常规检测项目。替硝唑治疗效果好,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9.
外阴尖锐湿疣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附169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尖锐湿疣(CA)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可疑病人取活检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在阴道镜下分型。选用三种治疗方法:三氯醋酸、微波和CO2激光、鸦胆子乳膏。结果显示:三氯醋酸对指状型和地毯型效果较好,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16天,对菜花型效果较差;微波和CO2激光适用于各型患者;鸦蛋子乳膏仅对菜花型疗效好,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10.3天,对指状型和地毯型无效。提示:免疫组化检查对CA的诊断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临床治疗时指状型和地毯型首选三氯醋酸,菜花型有条件者首选微波或激光,在基层可首选鸦胆子乳膏。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6例腺瘤型增生,20例腺囊型增生组织的癌基因P^21ras,c-myc及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对32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并对子宫内膜癌组织P^21ras,c-mycp53过度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了分析,结果显示:P^21rasc-myc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4%,62.5%和18.8%,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