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并分析各基因亚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方法对80例H·pylori感染的儿童,采用PCR法扩增胃黏膜vacA基因亚型。 结果南宁儿童H·pylorivacA基因型有s1a/m1和s1a/m2两种组合,基因频率分别为3.75%、66.25%。vacA基因各亚型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中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s1a/m2为南宁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的vacA优势基因型。部分患儿同时感染多株不同vacA基因型H·pylori。vacA基因各亚型不能作为南宁地区儿童H·pylori菌株毒力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儿科消化专业临床常用的几种H·pylori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并对新的快速血液学诊断法作考核和评价。 方法对2004 12—2005 0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内消化专科门诊100例3~16岁患儿做胃镜检查、13C UBT、胃镜检查时在胃窦部取黏膜组织作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并同时抽血做H·pylori抗体测定。 结果100例患儿中,55例感染H·pylori(感染率为55%),尿素酶、组织学、13C UBT、血金标法的敏感性分别为:81.48%、75.93%、96.30%、94.50%,特异性为86.96%、80.43%、100%、91.11%。金标法血清与全血测定结果显示敏感性、特异性几乎相同。 结论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检查能直接检测胃黏膜中的H·pylori,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但需经胃镜取胃黏膜才能完成。13C UBT能反映全部胃黏膜的感染情况,敏感性、特异性最高,是目前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之一,且非侵入性。血液金标法检测,操作方便,仅需1滴血,便可反映出H·pylori的感染状况,可作为H·pylori的流行病学检查及筛查。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抗H·pylori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状 态的影响。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04年4~10月门诊收治的68例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患儿分为H·pylori阳性组36例、H· pylori阴性组32例二组。称取68例患儿新鲜粪便1.0g,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分离肠道菌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三种需氧菌(肠杆菌、肠球菌、 酵母菌)和四种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菌落记数,同时计算B/E比值来代表定植抗力。对36例H·pylori阳性组中 的26例患儿进行“三联”抗H·pylori治疗1周后留取新鲜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5例患儿在停药1个月后再次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H· 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上述三种需氧菌和四种厌氧菌的菌落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pylori治疗1周后双歧杆 菌、乳杆菌、类杆菌菌落数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E值明显下降(P<0.01),酵母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 下降(P<0.05)。5例患儿在停药1个月后,乳酸杆菌数量仍继续下降,肠杆菌数量继续增加,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治疗前 。结论儿童H·pylori感染后对肠道菌群影响不大;三联疗法抗H·pylori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治疗H·pylori感染时须 考虑到大量抗生素治疗后可能对患儿的副作用及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不同职业家庭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以探讨不同经济状况下,儿童感染H.pylori的年龄阶段以及家庭H.pylori人群的分布对儿童H.pylori感染的影响。方法1119名就读于上海地区市中心与郊区学校的学生,男性568名,女性551名,年龄7~l4岁。问卷调查每位学生的居住环境、常住人口、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收入,有无消化道症状及慢性胃炎、溃疡病史等,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中H.pylori IgG抗体。结果无症状儿童中7岁年龄组的H.pylori感染率为30.91%,在7~12岁年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加H.pylori感染率也逐渐上升,平均年递增3.28%;工人和农民家庭的儿童较小的年龄即有较高的H.pylori感染率;生活在父母感染H.pylori家庭中的儿童更容易感染H.pylori。结论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中,儿童H.pylori感染率高,而且较小年龄即有感染;H.pylori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20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内镜下的特征。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因消化道症状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行电子胃镜检查4 541例患儿,其中确诊消化性溃疡患儿320例,其中男254例,女66例;年龄1~14岁,其中≤3岁29例,3~6岁75例,6~12岁162例,12~14岁54例;十二指肠溃疡218例,胃溃疡78例,其他溃疡2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207例,阴性113例;溃疡面积1cm 143例,1~2cm 145例,2cm 32例;溃疡并发出血107例,并发幽门梗阻33例,并发穿孔1例。分析不同年龄患儿溃疡发生情况、溃疡发病的性别差异、溃疡发病部位、溃疡面积和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1)消化性溃疡以学龄期儿童(6~12岁)发病率最高80.2%(130/162),其中十二指肠溃疡以学龄期儿童居多,胃溃疡以学龄前儿童居多。消化性溃疡不同类型在患儿各年龄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消化性溃疡患儿男女之比为3.85∶1,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男女之比为3.19∶1,胃溃疡男女之比为5∶1;消化性溃疡患儿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20例消化性溃疡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较高64.7%(207/320);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患儿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不同,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患儿幽门螺杆菌检出率最高74.3%(162/218)。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患儿幽门螺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消化性溃疡患儿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溃疡面大小多在2cm以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比阴性患儿的溃疡面积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消化性溃疡患儿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中出血及幽门梗阻并发症的发病率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前壁,其次为大弯侧;胃溃疡以胃窦居多,其次为胃角。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年龄和性别关系明显,以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最高,男孩多于女孩;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密切,是引起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中对有消化道出血或原因不明的贫血者,注意行电子胃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的可能,以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联药物疗法联合多聚赖氨酸复合体漱口液根除儿童胃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由13 C-呼气试验证实为H.pylori阳性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聚赖氨酸复合体漱口液漱口,疗程均为2周。观察患儿治疗7d、14d的疗效,停药4周后H.pylori根除率及随访1年后复发率。结果治疗7、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54/60)、96.7%(58/60),均高于对照组73.3%(44/60)、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ylori根除率为80.0%(48/60),高于对照组53.3%(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H.pylori根治患儿复发率为14.6%(7/48),低于对照组37.5%(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增加L-GMI漱口液根除儿童H.pylori感染,可显著提高儿童H.pylori的根治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时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38例[H.pylori+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2例;H.pylori+十二指肠溃疡(DU)5例;H.pylori-CSG 21例]儿童胃窦黏膜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各组患儿均在内镜检查下取胃窦黏膜作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及淋巴细胞提取,同时抽取外周肝素抗凝静脉血2mL。提取的淋巴细胞经CD3 FITC、CD4 PE、CD8 PerCP染色后行流式测定。其中,胃黏膜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以CD3设门。结果(1)胃黏膜CD+3(%)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H.pylori-CSG组3.14±2.03,H.pylori+CSG组4.58±2.30,H.pylori+DU组为6.49±4.49;(2)胃黏膜CD+3细胞中CD+4(%),CD+8(%)的相对比例及CD+4/CD+8值分别为:H.pylori-CSG组为19.81±9.25,47.30±12.83,0.43±0.19,H.pylori+CSG组为40.66±12.52,29.25±8.58,1.42±0.31,H.pylori+DU组为31.98±14.02,49.52±19.00,0.72±0.43。H.pylori+CSG组局部胃窦黏膜CD+4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H.pylori-CSG组,CD+8细胞则低于H.pylori-CSG组(P<0.01)。H.pylori+DU组CD+4、CD+4/CD+8比值也高于H.pylori-CSG组(P<0.05),但CD+8细胞无统计学差异。H.pylori+DU组CD+8细胞高于H.pylori+CSG组而CD+4细胞无统计学差异,CD+4/CD+8比值则低于H.pylori+CSG组(P<0.01)。(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三组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结论H.pylori+DU与H.pylori+CSG的宿主的T淋巴细胞反应并不相同,而局部胃窦黏膜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可能在儿童H.pylori感染的免疫致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胃炎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等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并可导致多种胃肠外疾患。Hp感染最重要的年龄段是儿童时期,大部分成人Hp感染是在此阶段获得,控制儿童Hp感染不仅能保障儿童健康发育,亦可有效降低成人时期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率。Hp感染率在发展中国家较高,我国儿童感染率为25%~59%,平均40%,并以平均每年0.5%~1.0%的速度递增[1]。因此,了解并推广儿童Hp感染的规范治疗,有效控制儿童期Hp的感染,是当前儿科医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者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链球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9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其中腹型紫癜54例,;非腹型40例,;另设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94例HSP中有46例同时检测了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对照组40例。结果:腹型紫癜HP阳性42例(42/54,77.8%),非腹型HP阳性9例(9/40,20.25%),健康对照组HP阳性3例(3/30,10%);3组HP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腹型紫癜组、非腹型紫癜组、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8,P<0.01)腹型紫癜组H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腹型紫癜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非腹型紫癜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6,P>0.05)。46例HSP患者ASO阳性9例,40例对照组ASO阳性5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能是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诱因之一,抗HP治疗可减少腹型紫癜的反复,缩短病程;HSP的发生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沈阳市红十字医院儿科于2005-01-2007-06,对108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儿测定血清中Hp抗体,并对Hp抗体阳性的患儿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药物系统治疗。结果108例患儿血清中Hp抗体阳性者59例,阳性率为54.6%,经三联药物治疗,Hp根除率为81%。结论Hp感染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了解北京地区35~64岁农村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及高危型HPV作为初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北京市5个农村两癌筛查区县,年龄35~64岁农村户籍人口20 076名,以高危型HPV作为初筛进行宫颈癌筛查试点的结果,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北京地区35~64岁20 076名农村妇女中,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为7.6%(1 535/20 076),其中单一感染排前五位的高危亚型分别是HPV16型219例,占14.3%,HPV52型146例,占9.5%,HPV58型101例,占6.6%,HPV18型84例,占5.5%,HPV51型66例,占4.3%。高危型HPV混合感染率为7.6%(116/1 535),最多同时感染四种高危亚型。35~40岁、41~45岁、46~50岁、51~55岁、56~60岁、61~64岁高危型HPV检测率分别为50.0%(192/384)、38.9%(330/848)、33.0%(388/1 177)、6.3%(298/4 757)、3.4%(251/7 438)和1.4%(76/5 472)。除高危型HPV16/18感染者外,其他型感染者细胞学阳性检出率为13.0%(154/1 188);转诊阴道镜检查率为2.3%(461/20 076);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出CIN2 27例,CIN3 39例,宫颈微小浸润癌2例,浸润癌1例,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343.7/10万,宫颈癌检出率为14.9/10万,早诊率为98.6%(68/69);在宫颈高级别病变及癌中,HPV16/18亚型感染占71.0%(49/69)。结论 HPV16、52和58型是北京地区35~64岁农村妇女单一感染的主要基因亚型,高危型HPV检出率最高为35~40岁,HPV16/18感染是导致宫颈高级别病变及癌的主要亚型。用高危型HPV作为初筛方法,初筛阳性病历检出率提高,而且用高危型HPV分流后,细胞学的工作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良性血液病,但有时病情凶险,可因消化道大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死亡。其发病机制目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某种病毒或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有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感染可能与部分ITP患儿的发病密切相关,临床上也发现部分年  相似文献   

13.
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睡眠紊乱状况调查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初步调查北京地区2~12岁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中睡眠呼吸障碍常见症状的发生率,比较二者的差异。 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间对北京6个近郊区县随机整群抽取6193例2~12岁健康儿童和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疾病专业门诊随机抽取的200例2~12岁缓解期哮喘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 结果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为47.0%(94例)。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11.0%(22例),喉头哽咽1.5%(3例),张口呼吸13.0%(26例),睡眠呼吸暂停1.5%(3例),磨牙8.0%(16例),梦呓7.0%(14例),梦游0.5%(1例),睡眠中肢体抽动4.0%(8例),睡眠不安28.5%(57例)。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高,其中睡眠频繁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其中睡眠频繁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应引起重视。对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应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218例,按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分为感染组68例和非感染组150例。对感染组患儿实施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和肾功能好转率。结果感染组患儿肾功能损伤发生率为58.9%(40/68),显著高于非感染组34.7%(5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肾损害患儿40例,经治疗转阴30例,未转阴10例。转阴患儿肾功能好转率为86.7%(26/30),显著高于未转阴患儿50.0%(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后,其肾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对其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后,患儿的肾功能损伤情况可以得到改善,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6~18岁儿童血脂紊乱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目前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血脂现状及血脂紊乱的患病水平,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4 04—2004 10组织流行病学调查组,对北京市7个城、郊区县的19593名6~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现场调查,对其空腹末梢血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进行检测,从而对北京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的血脂紊乱情况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 结果北京地区儿童高脂血症总患病率为9.61%(1874/19501),其中TC增高者占调查者的1.21%(236/19501),TG增高者占8.79%(1714/19501),TC、TG同时增高者占0.39%(76/19501);城区儿童高脂血症患病率10.55%(1053/9978),男生患病率10.16%(503/4950),女生患病率10.94%(550/5028);郊区儿童该病患病率8.62%(821/9523),男生患病率6.11%(294/4811),女生患病率11.18%(527/4712)。 结论北京市儿童高脂血症的现患率较前明显增高,且具地区、年龄、性别差异的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沈阳市0~6岁体检儿童维生素A(VitA)水平现状。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0~1岁组、1~3岁组、3~6岁组,共1 490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itA水平。结果 0~6岁体检儿童血清VitA平均水平为(1.10±0.26)μmol/L,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VAD)发生率是4.0%,可疑SVAD发生率是36.6%。0~1岁组儿童血清VitA水平低于1~3岁组和3~6岁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岁组和3~6岁组儿童血清Vit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SVAD和可疑SVA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患腹泻、呼吸系统感染患儿SVAD发生率高于健康儿童(P0.01)。结论目前沈阳市学龄前儿童无临床表现的SVAD及可疑SVAD的发病率仍较高,应提高全社会对VitA的认识,积极预防和干预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生,从而减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磁共振(MR)测量方法、诊断标准及手术指征。 方法2004 09—2006 05对武汉市儿童医院126例临床确诊为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术前进行了鼻咽部MR扫描,利用Fujioka X线平片测量原理进行MR测量,同时以同样方法对100例同龄MR检查正常儿童腺样体进行测量,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手术组126例中,腺样体最大厚度与鼻咽腔前后径距离之比(A/N比率)为0.512~0.604者28例(22%),0.621~0.678者43例(34%),0.695~0.859者55例(44%);对照组100例中,A/N比率小于0.550者69例(69%),0.556~0.613者24例(24%),A/N比率大于0.660者7例(7%)。后气道间隙(PAS)测量显示:手术组126例中3岁及以下A/N比率大于0.550者,PAS宽度为1.5~2.8mm;4~9岁A/N比率大于0.650者,PAS宽度为3.1~5.2mm;其余均在8.0mm以内。对照组100例中3岁以上者PAS平均宽度均超过8.0~10.0mm,3岁及以下者超过4.0mm。 结论MR可直接显示腺样体形态大小,优于X线侧位平片测量方法。当A/N比率≥0.700,且PAS≤4.0mm及婴幼儿A/N比率≥0.610,PAS≤2.0mm时是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镜检查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4例 HSP患儿的胃镜结果。结果胃镜下典型病变检出率64.4%;病变累及十二指肠各段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血疱改变,其中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球及球后部可见散在出血及糜烂12例(41.4%),十二指肠球后黏膜血疱样改变8例(27.6%);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38.2%。结论胃镜检查对于腹型 HSP诊断有极大的价值,可明确 H SP患儿的胃肠道黏膜的病变严重程度,对治疗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深圳市南山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调查深圳市南山区0~6岁儿童4 325例,测定其血铅水平。结果深圳市南山区0~6岁儿童中,不同年龄段儿童高铅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5岁、5~6岁儿童高铅血症发生率均高于1~2岁、2~3岁、3~4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男童高铅血症发生率为15.61%(400/2 562),高于女童9.30%(164/1 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血铅水平为(29.2±12.9)μg/L,明显高于女童(27.1±11.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危险因素主要来自被动吸烟、家庭环境、卫生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结论为了防止儿童出现高铅血症疾病,促进血液中含铅量有效降低,应避免儿童接触铅严重污染物品、食用铅含量高的食物,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南京市儿童过敏性鼻炎流行病特征患儿生活质量相关问题及家长对过敏性鼻炎认知程度。 方法2004年3~4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选择南京市区7所小学的三年级学生(9~10岁)为研究对象,设计“南京市儿童呼吸道疾病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基线指标(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基础疾病、诱因、居住环境、治疗情况、上年度学习成绩)及生活质量相关问题(睡眠、性格、记忆等)。 结果(1)实际调查总数为1087份,应答989份,有效问卷942份。(2)南京市9~10岁儿童过敏性鼻炎现患率为5.1%(48/942),男、女无统计学差异。持续性占45.8%(22/48),其中轻度10例(20.8%)、中~重度12例(25.0%);间歇性占54.2%(26/48),其中轻度22例(45.8%)、中~重度4例(8.3%)。(3)鼻塞273例(273/942),其中影响睡眠94例(34.5%);鼻塞程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4)过敏性鼻炎对睡眠状态、性格、记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5)有家族史27.1%(13/48)。(6)发病诱因:粉尘或刺激性气体33.4%(16/48)、花粉37.5%(18/48)、宠物21%(10/48)。(7)仅4%(2/48)患儿家长了解鼻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的个性化原则,无一位家长了解WHO ARIA指南中阶梯治疗方案。 结论鼻塞对学习成绩影响有显著意义,过敏性鼻炎对睡眠状态、性格、记忆等影响有显著意义。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家长对过敏性鼻炎认知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