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婴儿麻疹的临床特征。方法沈阳市传染病院于2006-01-2006-12,对收治的127例婴儿麻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全年散发,3~5月份为发病高峰(82例),占全年发病的64.6%。②小月龄患儿发病率上升,主要为5~10月龄(106例),占83.5%,其中5~8月龄(75例)占59.1%。③外来流动人口(主要为农村到城市务工者)子女发病率高,占64.6%。④临床症状典型,皮疹典型为充血性斑丘疹,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sspots科氏斑)明显。并发症t肺炎、喉炎、肝脏损伤、心肌损伤为主。结论为减少婴儿麻疹发病,应提高基础免疫覆盖率、及时率,以及接种质量,适当提前婴儿的初免年龄至6月龄,对育龄妇女可适时进行麻疹疫苗复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前县乡级防疫医疗逐渐完善条件下,8个月内婴儿麻疹的发病特点、趋势,规范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1~2007-0625例8个月内婴儿麻疹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结果近年来8个月内婴儿麻疹发病率较文献报道增多,且并发症较常见。结论为了降低8月内婴儿对麻疹的易感性,减少发病率,可考虑将麻疹疫苗初免年龄由8个月提前至6个月。  相似文献   

3.
病例1.患者27岁,孕1产0。因孕7个月,咳嗽、畏光、流涕7d.发热、皮疹3d于2003年4月2日入院。最高体温39.5℃,出疹顺序由颜面到躯干及四肢。未患过麻疹,幼年接种过麻疹疫苗,发病前1周与可疑麻疹病人接触。查体:呼吸平稳,全身皮疹呈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手心可见疹,Koplik斑( )。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宫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的急性不良事件及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11月在社区医院建围产保健卡后、孕11~13周+6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规范产前检查、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早期疫苗接种情况, 将其分为接种组和未接种组, 接种组进一步分为接种1剂组和接种2剂组。收集所有孕妇妊娠期相关筛查、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急性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H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接种1剂组孕妇105例, 接种2剂组90例, 未接种组194例。(1)3组孕妇急性不良事件的发生[接种1剂组:2.86%(3/105);接种2剂组:6.67%(6/90);未接种组:4.63%(9/194);χ2=1.59。接种组为4.61%(9/195), 与未接种组比较, χ2=0.00]、妊娠期相关筛查指标的异常情况、各项妊娠结局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接种组(接种1剂+接种2剂)与未...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与卡介苗(BCG)接种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4—2007年122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按是否接种BCG分为BCG组(54例)和未接种BCG组(68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0~5岁为发病高峰(67.2%);以农村患儿为主(72.1%);临床分期以中晚期为主,其中未接种BCG组的晚期发病例数明显高于B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G组临床预后明显好于未接种B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在临床特征及是否发生脑积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BCG组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率较未接种BCG组低,并且其预后好于未接种BCG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致畸率、妊娠不良结局,探讨妊娠期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遗传咨询的妊娠期接种新冠疫苗孕妇共67例,进行孕期全周期的追踪随访,分析超声结构筛查结果和妊娠结局。选择本院同期未接种新冠疫苗的9250例孕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致畸率、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和出生低体重率。结果:新冠疫苗接种组中自然流产8例(11.9%,8/67),59例顺利妊娠至分娩。早/中孕期超声筛查异常5例(8.5%,5/59),其中胎儿结构异常1例(1.7%,1/59)、超声软指标异常4例(6.8%,4/59),与未接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疫苗接种组发生早产10例(16.9%,10/59),早产率高于未接种组(P<0.05);出生低体重儿3例(5.1%,3/59),与未接种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期接种新冠疫苗未增加致畸或出生缺陷风险,自然流产率、出生低体重率与未接种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生殖活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203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症)病例和406例随机抽样对照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生殖活动可能减少异位症的发生。曾足月妊娠分娩1次即可使发病相对危险度(RR)下降为0.34;两次以上者的RR值降至0.08。妊娠次数对发病尤明显的保护作用。人工流产和口服避孕药与发病无明显的相关性。不孕患者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明显增高,但二含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初孕年龄对异位症的发病未发现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隐源性婴儿痉挛患儿脑灰质结构,寻找其发病原因和探讨发病机制。 方法使用无创性的MR形态学定量对比分析技术,对2003-10—2004-10北京儿童医院23例隐源性婴儿痉挛(观察组)和27例同龄健康儿童(对照组)脑部高分辨解剖成像,进行灰质浓度的测定,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灰质浓度比较,观察组在右额上回(10区)和中回(9区)、左额下回(47区)和上回(9、10区)、左额内侧(10区)、右颞上回(22、38区)、左颞中回(21区)以及右侧海马(36区)等灰质浓度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未校正);双侧颞下回(20区)、左侧中央前回(6区)和左海马(36区)研究组灰质浓度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未校正)。 结论隐源性婴儿痉挛患儿额叶和颞叶灰质浓度明显减低,以额叶和颞叶为主的皮层发育不良可能是患儿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发病机制中皮层异常是发病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闵行区已婚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已婚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情况,探讨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共招募到1197名流动人口,其中应用避孕措施的对象1032名,采用面对面的结构式问卷调查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情况,统计分析以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结果:已婚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部门提供的避孕方法以及相关方法的费用知晓情况并不十分理想,虽有超过70%的对象主动听说过宫内节育器和男用避孕套,但对其免费获得的知晓率均只有40%左右。就现用避孕方法的选择,46.12%的流动人口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20.83%的对象由本人决定,由计划生育人员决定的比例高达22.67%。CMH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情况受性别、学历及年龄的影响,其中女性、学历越高、年龄越大者更能自主选择避孕方法。CMH检验还显示:不同的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来到流入地后是否才开始用现用避孕方法对自主选择也存在影响,但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差异。另外,避孕方法的效果、使用是否方便和获得的容易程度是流动人口选择避孕方法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结论: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比例仍较低;对常用避孕方法的知晓率有待提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0.
探讨既往健康儿童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07—2008年出院诊断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符合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诊断标准、既往健康10例患儿,均 < 1岁,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4~10月。常见症状有发热、精神反应差、纳差、腹胀、腹泻、皮疹、呼吸急促。常见并发症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程中多数患儿外周血白细胞降低,伴不同程度贫血。患儿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增高,其中6例 > 100 mg/L。细菌血培养阳性标本19份,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旋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氨曲南敏感,其他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依次为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头孢他啶。4例患儿入院时未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3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DIC(1例合并肺出血),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 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小婴儿多见,起病急,夏季发病,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对于发热、精神反应差、有腹泻病史、病情进展迅速、早期出现感染性休克、外周血白细胞降低,特别是CRP显著增高的患儿均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并早期经验性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