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艳  陈圆辉  高云  张翠莲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10):754-758
目的:探讨冷器械联合周期性球囊扩张术治疗宫腔粘连(IUA)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5例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IUA的患者行冷刀分离粘连,术后继续每间隔1周进行球囊扩张术并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治疗后行冻融胚胎移植。比较IUA轻度组(95例)、中度组(65例)及重度组(15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1)3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比治疗前增厚(P<0.01),3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UA组子宫内膜的差值最大。(2)治疗后,共有163例(93.14%)患者恢复正常宫腔形态,12例患者行再次IUA分离术,其中轻度IUA组(97.89%)和中度IUA组(93.89%)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的比例显著高于重度IUA组(60.00%);轻度IUA组月经恢复正常的比例(84.21%)高于中度IUA组(66.15%)和重度IUA组(33.33%)。(3)人工替代周期准备内膜并行冻融胚胎移植后整体临床妊娠率为54.29%(95/175),继续妊娠率为40.00%(70/175)。3组间移植胚胎数目、胚胎类型、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联合周期性球囊扩张术有利于子宫内膜的改善,对于IVF助孕合并宫腔粘连的女性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尤其是轻度粘连者可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患者接受IVF治疗的活产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TCRA手术治疗后接受IVF助孕的635例宫腔粘连(IUA)患者。随访其妊娠结局,并分析可能影响活产率的因素。结果TCRA术后患者行鲜胚移植的活产率为36.7%。年龄(OR=0.930,P<0.001)、AFS评分(OR=0.898,P=0.035)、移植胚胎数(OR=1.875,P=0.001)、促性腺激素(Gn)启动量(OR=0.994,P=0.001)是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AFS评分、移植胚胎数、Gn启动量可能是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TCRA术后准备接受IVF鲜胚移植的患者,医生应根据以上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吴慧  黄丽慧  罗婕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2):157-159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预防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TCRA)再次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就诊并经宫腔镜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TCRA,研究组术后放置生物羊膜+宫腔支架球囊,对照组术后放置宫形宫内节育器(IUD)+宫腔支架球囊。两组术后均口服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1年妊娠率。结果:两组术后月经改善情况、IUA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宫腔恢复情况及宫腔深度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的妊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羊膜较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IUD联合宫腔支架球囊的方法更有助于TCRA后宫腔形态的恢复及子宫内膜的生长,但是对于其远期患者受益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实验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4.
<正>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主要是由刮宫和感染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闭经或月经过少、周期性腹痛等。宫腔镜下行IUA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是在直视下有针对性地分离或切除IUA,是患者恢复正常月经、改善妊娠及分娩结局的标准方法,但术后可能发生宫腔再次粘连。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预防宫腔再次粘连,以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上述期间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宫腔  相似文献   

5.
宫腔粘连(IUA)是因各种宫腔操作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亦称为Asherman综合征。近年,IUA发生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持续发展,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RA)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粘连易复发,因此术后粘连的预防尤为关键。本文较全面地总结IUA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各种方法,为临床预防术后粘连的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不同月经周期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对术后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ART的124例中重度宫腔粘连(IUA)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日月经天数,分为增殖期组(74例)和分泌期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分析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ART患者的总临床妊娠率为63.7%;增殖期组与分泌期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6%vs 58%,P0.05)。两组患者的流产率与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移植前子宫内膜厚度与宫腔粘连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为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日月经天数、患者年龄、不孕症类型与临床妊娠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UA患者在子宫内膜增殖期与分泌期均可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行ART的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子宫内膜对不同剂量雌激素的反应与生殖预后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宫腔镜中心确诊并接受以TCRA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IUA中度114例,IUA重度49例;每组内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TCRA)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中重度宫腔粘连(IU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以宫腔镜电切术为主综合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165例(中度83例,重度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服用戊酸雌二醇剂量和周期数不同分为三组:A组9mg/d,3个周期;B组6mg/d,2个周期;C组4mg/d,1个周期。术后3个月观察疗效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165例患者的有效率为85.5%(141/165);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8~46个月),受孕率(包括流产、活产)为43.6%(72/165),活产率为50.0%(36/72)。中度IUA治疗的有效率(92.8%,77/83)高于重度IUA(78.0%,64/82;P0.05)。中度A、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2%(20/21)、95.7%(22/23)和89.7%(35/39);重度A、B、C组的有效率为73.9%(17/23)、78.6%(22/28)和80.6%(25/31),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IUA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重度IUA;TCRA术后4~6mg戊酸雌二醇周期序贯应用及早期宫腔镜复查也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B超与腹腔镜监护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 (TCRA)是在直视下有针对性的分离或切除宫腔粘连 (IUA) ,使患者术后恢复正常宫腔形态及正常月经周期 ,从而改善与提高妊娠及分娩结局。目前TCRA已成为治疗宫腔粘连的标准方法 ,它取代了过去采用的盲法如刮宫、探针和扩张棒等分离宫腔粘连的方法。但因其有子宫穿孔并伤及邻近器官的危险及体液超负荷等严重并发症 ,使TCRA难以普及和推广。为提高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现就 12 0例TCRA术中B超或 (和 )腹腔镜监护的临床效果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结合带(JZ)异常对中、重度宫腔粘连(IUA)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及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40例中度IUA及42例重度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2加权像(T2WI)上JZ是否异常分为中度IUA正常组24例(A组)、中度IUA异常组16例(B组)、重度IUA正常组20例(C组)、重度IUA异常组22例(D组),比较A组与B组、C组与D组、A组与C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及月经改善、分离粘连次数、妊娠情况。结果:A组和C组的术后人工周期第17天及第2次经后3天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率均分别高于B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2次经后3天子宫内膜厚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分离粘连次数、宫腔改善率及月经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间术后人工周期第17天内膜厚度、分离粘连次数、宫腔改善率、月经改善率、妊娠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Z异常可影响IUA术后子宫内膜恢复,降低妊娠率;JZ正常时,中度IUA术后内膜恢复优于重度IU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