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以保留患者子宫的疗效,并随访其治疗后的生育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1年至200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5岁以下、接受孕激素治疗(以醋酸甲羟孕酮为主)的25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其中,子宫内膜样癌8例(内膜癌组),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17例(不典型增生组).孕激素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期评估,治疗后每1~6个月诊刮以评价疗效,对有生育要求者随访其生育情况.结果内膜癌组患者孕激素治疗前经全面的分期评估,证实为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除1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尚未评估疗效外,内膜癌组其他7例及不典型增生组17例患者治疗后有效者分别为6例(6/7)、17例(100%);缓解者分别为5例(5/7)、14例(82%);缓解后复发者分别为1例(1/5)、3例(21%),复发时间为缓解后6~30个月;随访缓解后要求生育的14例患者中,内膜癌组4例患者尚未生育,不典型增生组10例患者中4例妊娠共7次.1例自然受孕后失访;3例经促排卵治疗后受孕并足月分娩,其中1例产后人工流产3次.结论对于要求保留子宫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患者,孕激素治疗是一种治疗选择.孕激素治疗前应对子宫内膜样癌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期评估,辅助生殖措施的介入有望提高治疗后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4例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6例,分析应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完全缓解20例(83.33%),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1例(4.17%),疾病进展1例(4.17%),疾病复发2例(8.33%);20例完全缓解中1例未婚,余19例中成功妊娠10例(52.63%),其中4例足月分娩,3例孕中期双胎流产,2例孕早期流产,1例孕早期随访中;2例疾病复发患者继续药物治疗后均完全缓解,其中1例自然受孕后足月分娩。6例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完全缓解3例(50.00%),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2例(33.33%),疾病进展0例,疾病复发1例(16.67%);疾病稳定2例最终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余4例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目前未成功妊娠。结论:密切随访下,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子宫内膜癌漏诊的因素及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3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切除前后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内膜取样方式分为宫腔镜组与诊刮组,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术前病理与术中冰冻病理、术后常规病理,分析其主要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3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术后证实为子宫内膜癌者42例(31.82%)。诊刮组的内膜癌漏诊率为32.99%(32/97),高于宫腔镜组28.75%(10/3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2例内膜癌患者中,95.24%(40/42)为子宫内膜样腺癌,ⅠA期38例(90.48%),高分化癌34例(80.95%)。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者115例,其中11例子宫内膜癌漏诊。长期月经紊乱、未生育患者子宫内膜癌漏诊的风险增高。结论:子宫内膜病理诊断为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有子宫内膜癌漏诊的风险,尤其是长期月经紊乱、未生育的女性。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并发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及其预后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全子宫切除术,且术前诊断性刮宫(诊刮)提示子宫内膜增生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分为子宫内膜癌组(28例)和子宫内膜增生组(46例),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结果:①74例患者中37.8%(28/74)并发子宫内膜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提示:年龄≥48岁和诊刮病理为重度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重度AEH)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P0.05)。②不伴任何高危因素、伴有1个高危因素和2个高危因素的患者并发子宫内膜癌的几率分别为5.0%(1/20)、46.2%(12/26)和81.8%(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高危因素数目的增加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显著升高(OR 16.3,95%CI 1.9~140.3,P=0.011;OR 85.5,95%CI 6.8~1071.3,P=0.001)。③28例并发子宫内膜癌患者均为早期子宫内膜样癌,25例为高分化,3例为中分化。平均随诊13.3±6.3月,没有患者复发或死亡。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并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对于高龄(≥48岁)、诊刮病理为重度AEH的患者并发风险显著增加,但并发的子宫内膜癌多为分化较好的早期子宫内膜样癌,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患者内膜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凋亡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改良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 15例正常月经周期的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子宫内膜 ,11例增殖性子宫内膜 ,12例子宫内膜癌 ,以及术前用孕激素治疗的 13例异常增生子宫内膜中的凋亡细胞 ,并计算其凋亡指数 (AI)。结果 :分泌期、月经期子宫内膜、增殖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AI均比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AI高 (P <0 .0 1)。增殖症患者内膜不典型增生组AI比单纯增生、复杂增生组AI高 (P <0 .0 5 ) ;内膜癌患者低分化组AI比高分化组、中分化组AI高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与正常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有关 ,而在增殖性和癌变子宫内膜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酰甘油脂肪酶(MAGL)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例正常子宫内膜、32例单纯性及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12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7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蜡块标本中MAGL表达,并分析MAG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对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分析MAGL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单纯性及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GL表达水平分别为0.445±0.313、0.878±0.529、1.461±0.573和0.658±0.655,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L表达与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妊娠次数、绝经延迟及体重指数有关(P0.05),MAGL表达与患者的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236,P0.01);MAGL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宫颈受累情况、组织学类型、淋巴转移、腹腔积液细胞学及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无关(P0.05)。与低值组比较,MAGL高值组的预后有较好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GL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及侵袭性密切相关,MAGL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目的 总结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52例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将其分为≤ 3 5岁年龄组 (A组 ,17例 )与 3 5~ 45岁年龄组 (B组 ,3 5例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5岁以下内膜癌患者占内膜癌总数的 12 7% ,随年龄的增加 ,发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约 50 %的患者合并未产、不育、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 ,2 9%合并肥胖 ,2 3 %合并多囊卵巢 ,其中A组合并多囊卵巢的比例为 53 % ,合并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比例为 59% ,较B组明显增高 (分别为 9%、2 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按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标准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占 82 % ,其中A组均为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 ;B组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比例占 2 6% ,但除了分期有升高的趋势 (P <0 0 5)外 ,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治疗以手术为主 ,另有 2例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保留生育功能 ,获得缓解。 2例复发。结论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不育、月经失调、内膜增生、肥胖、多囊卵巢 ,表明其发生与雌激素有关 ;期别以Ⅰ期为主 ,尤其是≤ 3 5岁者 ,高危因素少 ,预后较好。对于早期 (Ⅰa期 ) 45岁以下内膜癌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或卵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仁相关嗜银蛋白(AgNO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AgNOR染色检测1986年1月至2006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组织、15例卵巢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组织中PCNA的表达及AgNOR评分.结果 癌变组及不典型增生组AgNOR评分和PCNA评分[分别为5.64±0.15和(49.22±3.97)%;4.37±0.20和(34.66±2.11)%]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1.04±0.26;(12.17±2.89)%];癌变组AgNOR和PCNA评分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P均<0.05.癌变组内AgNOR和PCNA评分比较结果显示癌变区>移形区>子宫内膜异位症区;不典型增生组内结果显示不典型区>子宫内膜异位症区(P<0.05).AgNOR和PCNA评分与肿瘤期别显著相关(P<0.05).AgNOR评分>5.64和PCNA评分>49.22%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AgNOR评分<5.64和PCNA评分<49.22%者(P<0.05).结论 AgNOR及PCNA评分在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良恶性肿瘤及在判定肿瘤期别中起一定的作用;细胞增殖参数可能有助于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预后的判断;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不典型增生可能是卵巢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分析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或)高效孕激素保守治疗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顺利分娩情况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本院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EH)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并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或)高效孕激素治疗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EH患者每6个月、AH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宫腔镜探查和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检查,评价子宫内膜逆转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0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90例(82.57%),完全缓解后复发9例(10.00%);完全缓解中EH患者51例(56.67%),暂无生育要求15例(29.41%),顺利分娩30例(58.82%),AH患者39例(43.33%),暂无生育要求17例(43.59%),顺利分娩12例(30.77%)。其中,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OR 0.08,P<0.05)、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患者(OR 4.86,P<0.05)更易达到完全缓解;BMI<30 kg/m~2(OR 30.60,P<0.05)、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OR 0.07,P<0.05)均可降低复发率;BMI<30 kg/m~2(OR 3.81,P<0.05)、病理类型为EH(OR 83.99,P<0.05)、应用辅助生殖技术(OR 43.36,P<0.05)的患者完全缓解后更易顺利分娩,AH的患者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可改善完全缓解后顺利分娩的结局。结论:对于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或)高效孕激素保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推荐优先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肥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同时减重,有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障碍的患者建议同时口服二甲双胍;完全缓解后有妊娠意愿的患者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可提高顺利分娩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1年8月至2007年8月行宫腔镜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86例患者,术后分为激素治疗组和观察组,激素治疗组术后给予安宫黄体酮周期性治疗3个月,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及妊娠情况。结果 86例患者中,宫腔镜检查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56例,单发性子宫内膜息肉32例;激素治疗组术后2年,复发率为2.3%,观察组复发率为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术后2年23例自然妊娠,妊娠率为71.9%,但激素治疗组妊娠率(70.6%,12/17)和观察组(73.3%,11/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诊断及治疗效果明确,术后应用孕激素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性增生多见于绝经后妇女,较少发生于40岁以前,治疗常采用子宫切除手术,但随着妇女因工作或个人原因推迟妊娠、分娩年龄.需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及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数量增加。对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及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性增生患者给予孕激素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的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系统(简称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月经过多合并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3月因月经过多药物治疗无效行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患者共204例,其中合并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简称子宫内膜增生组)94例(46.1%),无子宫内膜增生110例(53.9%)。收集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术中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63.5±8.1)月(52~81个月)。子宫内膜增生组、无子宫内膜增生组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6.8%、90.0%;子宫切除率分别为3.2%、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子宫切除病理或子宫内膜活检病理均未提示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癌。结论: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月经过多合并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Masp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关系,探讨Maspin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腺癌、18例不典型增生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Masp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ER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Maspin阳性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组最高(9/10,90%),高于内膜不典型增生组(10/18,55.6%)和内膜癌组(17/4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膜癌中FIGOⅠ期的表达(13/20,65.0%)明显高于Ⅱ~Ⅲ期(4/20,20.0%;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17/34,50.0%)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0/6;P=0.030),但与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程度无关(P>0.05)。ER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0,100.0%)、(13/18,72.2%)和(20/40,50.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织中FIGOⅠ期的表达(14/20,70.0%)明显高于Ⅱ~Ⅲ期(6/20,30.0%;P<0.05);内膜癌高、中、低分化组中ER表达率分别为(11/15,73.3%)、(8/18,44.4%)、(1/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20/34,58.8%)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0/6;P=0.020),肌层浸润≤1/2者(16/24,66.7%)明显高于肌层浸润>1/2者(4/16,25.0%;P<0.05)。子宫内膜癌中,Maspin的表达与ER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94,P<0.05)。结论:从正常子宫内膜、内膜不典型增生到内膜癌,Maspi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且其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有关,并与ER蛋白表达呈一致性,提示Maspin蛋白的表达可能受雌激素调控,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4.
p2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p2 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16份正常子宫内膜、18份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 50份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2 7蛋白表达。结果 :p2 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34%、6 6 .6 7%和 93.75% ,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组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2 7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P <0 .0 5) ,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2 7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应用孕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孕激素广泛应用于治疗部分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和需保留生育能力以及晚期、复发等情况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取得一定疗效。阐述孕激素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及其治疗机理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收治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131例。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组织,随后应用宫腔镜评价标本采集范围并直视下活检内膜组织。分别组织学制片后,对比二者的病理学结果,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满意标本采集率83.21%(109/131)。满意标本109例,其中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14例,检出13例,采集器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和100.00%,准确率为99.1%。取材不满意的22例患者中,6例(4.58%)组织过少,无法制片。16例(12.21%)擦痕不能遍布整个宫腔,其中11例为双侧输卵管开口处不能见到擦痕,5例为未能进入宫腔。结论子宫内膜采集器可以用来筛查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但不适合用于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的标本采集;需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abl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和分析正常子宫内膜11例(正常内膜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6例(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62例(子宫内膜癌组)中c-abl基因在外显子3(exon3)、外显子4区(exon4)的突变,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c-abl基因在exon3、exon4的突变总体上表现为点突变。子宫内膜癌组及不典型增生组的突变率(77.42%,56.25%)较正常内膜组及良性病变组高(0,14.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突变率与病理类型无关,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降低、临床分期增高及淋巴结转移而增高(P<0.05);③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abl基因在exon3、exon4区的点突变集中在3个位点,它们或单独或共同存在,影响c-ab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论:c-abl基因在exon3、exon4区的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突变率随着子宫内膜癌的分化、临床分期的进展和淋巴结转移而增高,该基因的突变可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腺癌基因1(γ-synuclein)表达和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癌组)、1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12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组织中γ-synuclein的表达,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CA125的水平。结果:γ-synuclein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379,P<0.01),其中,γ-synuclein在子宫内膜癌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子宫内膜癌组γ-synuclein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P<0.01)。子宫内膜癌组血清CA125水平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χ2=7.040,P<0.01)。γ-sy-nuclein、血清CA125之间无相关性(r=0.201,P>0.05)。结论:γ-synuclei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侵袭有关,可能作为预后指标;血清CA125水平可能预示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子宫内膜癌HPA的表达与MVD的关系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标本33例(子宫内膜癌组),另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标本9例(不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标本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组织中HPA的表达.在高倍视野下计数3个视野内的微血管数,求其均数为MVD值.结果:HPA表达及MVD值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均在子宫内膜癌组中最高,在正常子宫内膜组最低.HPA在子宫内膜癌Ⅱ期、Ⅲ期中的表达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的降低,MVD值有增高趋势,其中低分化分别与中分化、高分化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Ⅲ期MVD值明显高于Ⅰ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8(P<0.01).结论:在子宫内膜癌HPA表达及MVD值均较高,HPA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HPA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癌症发病的年轻化,患有子宫内膜癌的育龄期女性越来越多。为了保留生育能力,大部分患者倾向于保守治疗。故而众多研究者提出了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保守治疗方案,并在临床上进行了小样本研究。传统治疗以口服大剂量孕激素为主,然而多数口服孕激素治疗的患者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节育系统通过局部作用于子宫内膜,可减少大量孕激素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宫腔镜能够精准切除病灶,保护正常子宫内膜,相对降低了发生不孕、流产风险。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能增加孕激素的有效率。通过综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各种保守治疗后的缓解率、复发率和妊娠结局,为临床上在治疗前对每位患者的自身因素及疾病特点进行评估,以采取对患者最有益的治疗方案及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