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卵泡径线与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首次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治疗的患者共364周期,并根据HCG日最大卵泡径线分为:A组(14≤D≤16 mm),B组(16.5≤D≤17 mm),C组(17.5≤D≤18 mm),D组(18.5≤D≤20mm)和E组(D20 mm)来分析HCG日的卵泡径线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5组妊娠率分别为50.00%,64.29%,57.01%,33.33%,2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组别的升高,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延长,但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占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COH周期中,主导卵泡径线在14~18 mm时决定HCG注射可以得到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当卵泡经线超过18mm时,胚胎继续发育潜能降低,临床妊娠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控制性促排卵(COS)hCG注射日雌二醇(E2)在hCG扳机时的作用。方法:接受长方案垂体降调节IVF/ICSI-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1 811例,测量COS周期中E2水平,计算E2增幅[E2增幅=(hCG注射日E2值-hCG注射前日E2值)/hCG注射前日E2值]。按照E2的增幅分为5组:A1组E2增幅≤-10%,A2组E2增幅为-9%~10%,A3组E2增幅为11%~50%,A4组E2增幅为51%~100%,A5组E2增幅100%;另按hCG注射日每卵泡E2水平分为5组:B1组E2≤200 pg/ml,B2组E2为201~300 pg/ml,B3组E2为301~400 pg/ml,B4组E2为401~500 pg/ml,B5组E2500 pg/ml。比较各组间一般临床特征及IVF-ET的临床结局。结果:①A1组hCG注射日直径≥14 mm卵泡数、获卵数及2PN数较其他4组高,hCG注射日直径≥18 mm卵泡比例,较其他4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偏低,但与其余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5组hCG注射日P水平、hCG注射日直径≥14 mm卵泡数、获卵数、2PN数、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均较其他4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2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较其他4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注射日E2增幅介于-9%~100%、每成熟卵泡E2值介于201~300 pg/ml之间是hCG扳机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取卵日卵泡大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子成熟及其受精率、卵裂率、第3日胚胎质量及囊胚形成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ET的157个周期1665枚卵子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大卵泡组(A组)、中卵泡组(B组)和小卵泡组(C组)。比较IVF-ET过程中各组的卵子成熟度、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发育质量。结果:与C组比较,取卵日直径15mm的卵泡获得的卵子成熟度、卵子受精率均较高(P0.05);但取卵日卵泡大小对受精后的卵裂无影响(P0.05)。大卵泡组和中卵泡组来源卵子D3日胚胎质量显著高于小卵泡组(可用胚率,P0.05)。取卵日直径≥12mm的各类卵泡来源卵子D5、D6、D7日可冻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VF-ET中,获得取卵日直径15mm卵泡的卵子,有利于卵子的成熟、受精,同时D3日胚胎发育质量;部分12~14mm的卵泡来源的卵子在IVF-ET术中仍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与直径≥14 mm卵泡数比值(PFI)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206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HCG日血清P水平与直径≥14 mm卵泡数的比值(PFI)分为A组(40例,PFI<0.05)、B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过程中,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后成熟卵泡获卵率对IVF-ET/ICSI的实验室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IVF-ET/ICSI治疗的693例患者,共746个周期,根据获卵率将患者分为A组:获卵率≥80%;B组:获卵率50%~79%;C组:获卵率30%~49%;D组:获卵率〈30%。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结局。结果 A、B组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可移植胚胎形成率等各项临床和实验室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获卵数的减少,获卵数最低的D组的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可移植胚胎形成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累积妊娠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C组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形成率和临床妊娠率也显著低于A组(P〈0.05),C组卵裂率、临床妊娠率低于B组(P〈0.05),但C组的累积妊娠率与A组和B组相似(P〉0.05)。结论获卵率减少可导致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可移植胚胎形成率下降,直接导致临床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 antagonist)方案超促排卵过程中推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时机对胚胎质量及妊娠率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183例,均采用GnRH拮抗剂促排方案,于月经周期第2天启用促性腺激素(Gn),当有卵泡平均直径达到14mm,加用GnRH拮抗剂。按照传统HCG扳机时机(有3个≥17mm卵泡)与推迟1天扳机分为2组:早期HCG组(149例)和晚期HCG组(34例),比较两组数据。结果:HCG扳机日,晚期HCG组≥15mm的卵泡数明显多于早期HCG组(P=0.026)。晚期HCG组Gn使用天数及Gn使用总量均明显高于早期HCG组(P=0.000,P=0.012)。妊娠结局方面,晚期HCG组较早期HCG组具有更高的妊娠率(76.00%vs 50.45%,P=0.020)。两组受精率、继续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GnRH拮抗剂促排方案中,适当推迟HCG扳机时间不影响胚胎质量和妊娠率,可以推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部胚胎冷冻保存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微刺激方案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刺激方案IVF-ET共483个周期,根据胚胎移植时机不同分为A组(新鲜胚胎移植组,275个周期)和B组[全部胚胎冷冻保存首次冷冻胚胎复苏移植术(FET)组,208个周期],比较组间患者的年龄、基础FSH、不孕年限、扳机日优势卵泡数目、内膜厚度、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结果:A组扳机日内膜厚度和获卵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基础FSH、Gn总量、扳机日优势卵泡数、扳机日雌二醇(E2)和孕酮(P)值、可利用胚胎数、移植周期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使用微刺激方案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全部胚胎冻存择期进行FET可以改善其助孕结局,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助孕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天数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妊娠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3月我中心试管婴儿助孕治疗143例,其中IVF周期88例,ICSI周期55例。按使用Gn的天数分为两组:A组使用Gn8~13天,B组使用Gn14~19天(最长19天)。结果: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两组HCG日≥19mm卵泡、≥18mm卵泡、次日血HCG值、内膜厚度类型、胚胎质量、生化妊娠和临床妊娠均无统计学差异;而≥20mm、≥16mm、≥14mm、≥11mm卵泡数以及获卵数A组显著高于B组。结论:Gn使用天数影响获卵数,而内膜厚度类型、胚胎质量、生化妊娠以及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泡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关系。方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54例PCOS患者中,发生中重度OHSS者22例(A组),未发生或发生轻度OHSS者32例(B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取卵日卵泡液中VEGF和PEDF水平。结果:A、B组HCG日≥14mm卵泡数、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以及VEGF和VEGF/PEDF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PEDF水平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液中VEGF与PEDF呈负相关,与HCG日E2及≥14mm卵泡数呈正相关,VEGF/PEDF比值与HCG日≥14mm卵泡数呈正相关。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VEGF与PEDF平衡的破坏可能在OHSS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PEDF比值升高可能成为预测OHSS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控制性卵巢刺激(COS)周期中晚卵泡期孕酮(P)水平变化趋势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中心行IVF-ET长方案助孕治疗的676个周期。按促排卵中晚卵泡期起始日(主导卵泡直径达13mm日)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孕酮水平变化,分为升高趋势组和降低趋势组;按HCG日孕酮水平是否1.0ng/ml将升高趋势组和降低趋势组中新鲜移植周期分别分为A组(P≤1ng/ml)、B组(P1ng/ml)和C组(P≤1ng/ml)、D组(P1ng/ml)。结果:(1)升高趋势组与降低趋势组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65%vs 99.00%,70.57%vs 63.09%;P0.05);(2)A组与B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vs 43.00%;50%vs 37.76%,P0.05);C组与D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长方案周期中,COS过程中孕酮变化呈升高趋势的优质胚胎率较降低趋势高;新鲜移植周期,P呈升高趋势时,HCG日P1.0ng/ml,活产率下降;呈降低趋势时,HCG日P水平不影响活产率。  相似文献   

11.
长方案降调节天数和LH水平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方案使用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前降调节天数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黄体生成素(I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12月482例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nRH-α)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的资料。结果:按长方案使用Gn前降调节的具体天数分组,发现相互间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等无统计学差异。HCG注射日LH水平高低与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利用率无显著关系。注射HCG日LH≤1mIU/ml组和1.1—2mlU/ml组获卵数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LH≤1mIU/ml组、1.1-2mlU/ml组和2.1-5mlU/ml组3组的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累计妊娠率显著高于5.1-10mIU/ml组(P〈0.05)。结论:使用促性腺激素前降调节天数对体外受精结局没有显著影响。HCG注射日的LH水平≤5mlU/ml能获得好的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超促排卵与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长方案IVF-ET患者70例,检测自然周期排卵后第3天和超促排卵周期取卵后第3天(即ET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状态。按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显示情况分为3级:I级,内膜穿支血流≤2支;II级,内膜穿支血流为3—5支;Ⅲ级,内膜穿支血流≥6支。随访IVF-ET结局,分为妊娠组(24例)和非妊娠组(46例)。结果:妊娠组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与未妊娠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2组间超促排卵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妊娠组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均较为丰富,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未妊娠组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较自然周期丰富,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丰富可能提示较高妊娠率,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参考指标之一。超促排卵可能改变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尚无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控制性超排卵方案中卵泡发育不同步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助孕的不孕症患者1166个周期。按COH方案的不同,分为长方案组(n=1085)、短方案组(n=34)和超长方案组(n=47);另长方案组中再按年龄分为<30岁组(n=429)、30~34岁组(n=421)和≥35岁组(n=235)。将阴道B超监测最大卵泡与次大卵泡相差3mm视为卵泡发育不同步。分析启动Gn日、启动Gn后4d、7d和9d的卵泡发育不同步情况。结果:①启动Gn日卵泡发育不同步率不同COH方案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启动Gn4d、7d、9d卵泡发育不同步率短方案组最高,其次为超长方案组,最后为长方案组,但是仅在启动Gn7d时长方案与短方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长方案组中不同年龄组比较,启动Gn日卵泡发育不同步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启动Gn4d、7d、9d卵泡发育不同步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仅在启动Gn7d时<30岁组与≥35岁组间和启动Gn9d时≥35岁组与另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长方案较短方案和超长方案卵泡发育更同步;②随着年龄增长卵泡发育不同步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不同方案进行IVF/ICSI-ET共20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短方案者50个周期(A组),拮抗剂方案者39个周期(B组),微刺激方案者93个周期(C组),自然周期方案者18个周期(D组)。比较分析各组的促排卵结局。结果:4组间周期取消率无统计学差异,hCG注射日LH水平A组低于其他3组,E2水平高于其他3组,与C、D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优势卵泡数及平均获卵数D组低于其他3组,而正常受精率高于其他3组,与A、B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内膜厚度、P值、MⅡ卵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C组临床妊娠率略高,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微刺激方案在IVF-ET促排卵中相对其他方案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个周期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准备方案、移植胚胎数等相关因素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24个周期共解冻胚胎727个,复苏成活720个(99.0%),临床妊娠144例(44.4%),胚胎植入196例(27.2%)。其中自然内膜准备周期组和激素替代内膜准备周期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基础雌二醇(bE2)、复苏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5岁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年龄3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4.0 kg/m2的肥胖组临床妊娠率与正常体质量(BMI=18.5~23.9 kg/m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移植胚胎数组间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FET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内膜准备方案、BMI、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卵巢反应性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VF-ET促排卵周期中卵巢反应性对妊娠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02个长方案促排卵周期中所需外源性重组卵泡刺激素总量(rFSH)/成熟卵母细胞数(n)的比值(rFSH/n)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随着rFSH/n比值升高,基础窦卵泡数(AFC)减少、rFSH总用量增大、获卵数减少、平均胚胎评分下降(P<0.05)。当rFSH/n>450时,临床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卵巢反应性是影响IVF结局的重要因素,妊娠率随着rFSH/n的增加而下降的截点为rFSH/n>4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患者基础睾酮(T)值的水平,探讨其与卵巢反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于我中心行第一周期IVF长方案控制性促排卵(COH)助孕的1413例患者。根据基础T值分为A组(T≤20ng/dl,473例)和B组(T〉20ng/dl,9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T值与卵巢反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基础FSH水平、基础LH水平、窦卵泡数、Gn天数、Gn总量、〉14mm卵泡数、获卵数、HCG日内膜厚度(cm)、优质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均差异显著(P〈0.05)。基础T水平与卵巢反应性、HCG日〉14mm卵泡数及Gn总用量呈正相关性。结论:基础T值能预测患者的卵巢功能及COH中Gn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解冻周期移植日血清孕酮(P)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生殖内分泌科自然周期准备内膜的932个解冻周期,其中宫内活胎组348个、未妊娠组(包括生化妊娠)484个、妊娠结局不良组(3个月内流产者)100个。分析患者的移植日血清P水平对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的影响。结果:宫内活胎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的移植日血清P水平显著高于未妊娠组[(35.4±21.4)ng/ml、(25.6±19.5)ng/ml vs(18.2±17.4)ng/ml,P0.05)]。移植日血清P5ng/ml组和5ng/ml≤P15ng/ml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P≥15ng/ml组(25%、27%vs 42%,P0.05)。P5ng/ml组和5ng/ml≤P15ng/ml组的流产率显著高于P≥15ng/ml组(100%、46%vs 21%,P0.05);P5ng/ml组显著高于5ng/ml≤P15ng/ml组(P0.05)。结论:解冻周期移植日检测血清P水平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