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牧民与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血液生化有无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6~55岁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牧民79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92人,男女均衡。测定饮水、奶茶、尿氟铝含量,同时检查氟斑牙,拍摄右前臂及骨盆正位X线片,检测血清电解质及生化指标。氟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铝、钙、磷采用ICP-AES法检测,血清酶类、BUN、CREA、UA、CO2结合率用日本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血铝、钙、BUN、CREA、CO2结合率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牧民明显高于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TBIL、DBIL、IDBIL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高于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牧民。结论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牧民与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生化改变有明显不同,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可能与所饮用砖茶氟、铝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艳 《社区卫生保健》2007,6(5):375-375,377
饮茶型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地方性氟中毒类型。病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有大量饮用砖茶习惯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以藏族、蒙古族为多,还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个民族。1984年四川省卫生防疫站白学信首次报道阿坝藏族自治州壤塘县发生饮砖茶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为我国第一次关于茶氟中毒的报告。砖茶是我国西部地区游牧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据推算全国有饮砖茶人口大约1000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及时掌握若尔盖县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户合格砖茶普及情况,动态评价病区人群饮茶型地氟病流行趋势,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对5个监测村50个居民户采集砖茶并测定茶氟含量,检测8 ~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及成人氟骨症X线患病情况.结果 检测村民砖茶氟含量最小值为502.05 mg/kg,最大值为1 513.4 mg/kg;平均值为990.28 mg/kg,无合格份数,日人均摄氟量达5.23 mg;检查137名8~12岁儿童,共检出极轻度及以上氟斑牙病例15例,检出率为10.95%;共X线拍摄成人氟骨症111名,检出49例氟骨症患者,检出率为44.14%.结论 若尔盖县属于饮茶型氟中毒高流行区,农牧民群众处于高摄氟状态;成人氟骨症病情重,呈现慢性氟中毒蓄积.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人群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长期摄人过量的氟而导致的慢性蓄积性中毒,饮茶型氟中毒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四川省藏族地区被发现以来,西藏、青海等省区也相继报告了饮茶型氟中毒,饮茶型氟中毒病区致病氟源系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砖茶所致,其含氟量是普通茶叶的几十倍[1].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面对面健康教育方法与小手牵大手健康教育方法对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对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分别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和小手牵大手健康教育干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饮茶型氟中毒健康相关行为实施情况调查,比较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对人群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率的差异及对不同饮茶相关行为实施率的影响结果。结果面对面健康教育干预后健康相关行为的总体改变率为53.5%,小手牵大手健康教育干预后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率为68.6%,两种干预后饮茶型氟中毒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害健康的行为中干预前后是否饮浓茶的行为改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饮隔夜茶,是否饮长时间煮沸的茶,是否经常饮砖茶等其他危害健康的行为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茶中加奶,是否饮低氟砖茶,是否主动购买低氟砖茶等促进健康的行为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健康教育均能使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人群改变不良饮茶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两种健康教育方法效果有差异,小手牵大手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小金县饮茶型氟中毒病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 采用Dean法诊断标准及水、尿、茶水用氟离子电极选择法.结果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42%,400名儿童尿氟浓度范围0.14~7.90 mg/L;16岁及以上成人氟斑牙患病率为18.25%,16岁及以上成人氟骨症临床患病率为28.5%,尿氟浓度范0.16~1.18 mg/L;砖茶水氟浓度范围为0.13~11.3 mg/L.结论 小金县为饮茶型氟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7.
饮茶有益身体健康,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饮茶会使人中毒却闻所未闻。前不久,湖南医科大学茶学专家曹进等通过对四川省甘孜自治州的考察后,却证实在康巴藏胞中存在着饮茶型氟中毒的事实。 年前,工作在四川省卫生防疫站的白学信医生就已发现了饮砖茶引起氟中毒的问题,并写成了《四川西北高原的康巴藏胞存在饮砖茶氟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8.
低氟砖茶对饮茶型氟中毒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含添加剂低氟砖茶预防饮茶型氟中毒效果。方法采集预防试点居民饮用不含添加剂低氟砖茶前后奶茶、尿样检测含氟量。结果改用不含添加剂低氟砖茶后,55户居民奶茶含氟量均值由4.18 mg/L降至0.97mg/L、1.13 mg/L(P0.01);居民尿氟含量由3.39 mg/L降至2.22 mg/L、1.86 mg/L(P0.01);居民经奶茶摄氟量由10.26 mg/d降至2.52 mg/d。结论不含添加剂低氟砖茶可有效降低奶茶含氟量,使居民日摄氟量降低,尿氟下降。长期饮用不含添加剂低氟砖茶可能是预防饮茶型氟中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饮茶型氟中毒病区16岁以上人群氟中毒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探索饮茶型氟中毒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省饮用砖茶习惯的少数民族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所调查的地区饮茶型氟中毒患病率为45.7%,调查的3个州中,阿坝州患病率最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藏族患病率高于其他民族,牧民的患病率也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并且随着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高而降低。影响氟中毒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藏族、羌族、回族、牧民、日饮茶水量,其OR值依次为1.757、12.770、5.918、3.229、1.162和1.201,保护因素主要有食用蔬菜、水果、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经直线相关分析,日饮茶水量与氟斑牙和氟骨症的严重程度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0.159。结论饮茶型氟中毒在四川省有饮砖茶习惯的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氟中毒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民族、职业、日饮茶水量。  相似文献   

10.
砖茶型氟中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地方性氟中毒类型,是由于长期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病区主要分布四川、西藏、青海及内蒙古等地。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文献,从发病特点、流行情况、原因分析及动物实验研究等方面对砖茶型氟中毒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砖茶型氟中毒在成人中的危害程度 ,运用总摄氟量调查 ,环境氟水平及尿氟含量测定 ,氟骨症临床体征检查及X线检查等 ,对西藏那曲县 111名 3 0~ 78岁成人进行了饮茶习惯 ,氟骨症患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那曲县水源氟浓度仅 (0 10± 0 0 3 )mg L ,但砖茶食物 -糌粑 ,酥油茶氟含量分别达到 (4 5 2± 0 74)mg kg和 (3 2 1± 0 65 )mg kg,他们每日每人总摄氟量达到 11 99mg ,其中 99%来自含砖茶的食物。氟骨症阳性体征检出率为 89% ,X线片确诊氟骨症患病率为 83 %。砖茶型氟骨症的阳性体征与X线片检查均表明 ,骨关节退行性变和骨间膜骨化 ,肌腱钙化是其主要特征 ,硬化型 (骨质增多 )氟骨症患病率占 74%。与我国饮水型、燃煤型氟中毒比较 ,砖茶型氟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内蒙古农区饮茶型氟中毒病情及特点.方法 对调查点饮水、砖茶、奶茶(砖茶水)、成年人尿含氟景检测,居民年人均砖茶消耗量调查,成年人骨密度枪测及X线摄片.结果调查点饮水含氟量符合国家标准,砖茶含氟量为(991.2±127.6)mg/L,奶茶(砖茶水)含氟量为(3.61±1.53)mg/L,尿含氟量为(3.10±2...  相似文献   

13.
张继卫 《职业与健康》2014,(17):F0002-F0002
目的了解西安市阎良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降氟改水工程15年来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趋势,评价降氟改水防病效果,为调整饮水型氟中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农村饮水现状和改水工程正常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测定末梢水和儿童尿氟含量;儿童进行氟斑牙诊断,成人进行氟骨症诊断。结果病区村全部改水,管道入户率为100%,病区村改水工程设备10年来运转正常,受益人口达26.3万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4.13%;成人氟骨症临床患病率为1.82%;水氟含量合格工程52个,合格率为100%。结论降氟改水是降低饮水型氟中毒发病的有效措施;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成人氟骨症临床患病率比改水前明显下降,应继续注意病情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西藏自治区开展饮茶型氟铝联合中毒病情调查。方法在无工业污染的西藏昌都县卡若镇卡若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采集砖茶、饮水、茶水(酥油茶)、尿、主食、副食、检测含氟量、含铝量,计算人均总摄氟量、总摄铝量和经砖茶摄氟量、摄铝量。结果8~12岁儿童12人,氟斑牙检出率为12.67%。临床检查成人34人,检出氟骨症19人(55.88%),重度2人(5.88%),为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砖茶、饮水、砖茶饮料、主食、副食含氟量检测结果分别为(1 139.0±138.7)mg/kg、(0.09土O.02)mg/L、(3.68土1.44)mg/L、(2.66±1.39)mg/L,人均总摄氟量9.97 mg/d,其中经砖茶摄入9.30 mg/d,占总摄入量93.28%;含铝量分别为(3 888.5±474.1)mg/kg、(0.04±0.01)mg/L、(9.31士4.11)mg/L、(4.55±3.74)mg/L、人均总摄铝量41.50 mg/d。其中经砖茶摄入29.25 mg/d,占总摄入量70.48%。结论西藏昌都县卡若镇卡若村可能是饮茶型氟铝联合中毒。  相似文献   

15.
安徽淮北芦岭镇地方性氟中毒氟源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燃煤污染是否是安徽淮北地区氟中毒的主要氟源 ,选择芦岭镇作为调查点 ,测定了该地区饮水、粮食、蔬菜、室内外空气等样品中氟含量。经计算 ,总摄氟量为4.77mg/人·日 ,其中饮水占 82 .18% ,食物占 17.4% ,由呼吸道摄入的氟量仅占 0 .42 %。由呼吸道摄入的氟量不到大气卫生标准允许限量的四分之一 ,即燃煤氟污染对氟中毒影响很小 ,饮水摄入的氟量是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提示安徽淮北地区不存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阜阳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情变化,掌握高氟区实施和未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地区居民饮用水源氟含量变化情况,为改水降氟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了841个氟中毒病区村档案,按照"安徽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2010年修订)"要求开展地方性氟中毒各项监测工作。结果 52处病区改水农村仍有42处水氟超标,调查2 850名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0.41%;X线骨骼摄片1200人,成人氟骨症征象者9人。结论阜阳市各县区都有氟中毒病例;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氟超标严重。  相似文献   

17.
娄底市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区变迁、目标人群氟斑牙患病率的变化、分析致病因素,为开展改灶降氟和长期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查学生氟斑牙、尿氟,比较不同年代不同病区学生患病率和尿氟水平;测定煤、制作藕煤的壤土、饮用水、大米、茶叶、改灶前后室内空气氟含量;测定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病区村从349个增加到1192个;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从47.64%下降至40.42%;重病区只限于海拔800m以上山区。检测煤氟含量为32.4~513.6mg/kg;壤土氟为139.0~1312.0mg/kg;干蔬菜、茶叶、大米含氟量均超过卫生标准。实施健康教育后居民和学生的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49.6%、44.8%提高到88.6%、92.4%。改灶后室内空气氟含量下降到0.019mg/m3以内。结论烧煤是导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扩大和患病人数不断增多的根本原因。制作藕煤的壤土氟含量高,是致氟中毒的重要氟源;村民冬春季节燃煤取暖,房屋无向外排气装置致室内空气氟含量高;主食大米、干菜、饮用水均含氟导致人体摄入过量而中毒。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居民和学生的地氟病防治知识。使用降氟炉灶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空气氟浓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地方性氟中毒病区97份饮水和相邻非病区32份饮水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氟中毒与饮水中氟含量有密切相关外,微量元素钼听含量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变化亦是发生本病不可忽视的因素,当水氟在2ppm以上,氟含量水平接近的地区,饮水中钼或钼、氟比值越高发病越轻,凡发病重的病区水钼或钼、氟比值均偏低,同时发现饮水中铜、钼的比值变化也影响本病,铜、钼比值高发病重,发病轻的地区铜、钼比值偏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在地方性氟中毒地区居民及氟骨症患者的尿氟排泄水平,试图评价尿氟在地方性氟中毒临床诊断及防治中的意义。 调查结果可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其尿氟含量与饮水含氟量及饮水中氟的含量增高有密切的关联,呈正相关趋向。在高氟饮水地区居住的非氟骨症人群及氟骨症患者间,其尿氟含量也与饮水含氟量呈正相关,但两组人群尿氟排出量未见显著性差异。地方性氟中毒患者其发病程度与尿氟排出量高低亦无规律可循,个别病例却呈交叉现象。 结果表明,尿氟排出量作为接触氟强度和机体负荷状态的监测指标是适宜的,作为地方性氟中毒临床诊断或防治的观测指标或依据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