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立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机制在当前医疗卫生环境下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各地相继展开有关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医疗联合体的组织模式、利益机制和服务内容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根据组织模式的不同将医疗联合体分为契约式、托管式和兼并式三种。通过SWOT方法分析医疗联合体成员开展协同服务的利益诉求和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利益平衡机制的三种方法,即夯实协同服务的群众基础、建立有效的补偿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考核管理机制。最后,总结了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的主要内容,从双向转诊服务、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
探索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改革的保障,是建立有序、有效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的关键。而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制度改革为探索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长宁区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工作,从分级诊疗、远程医疗、集约化检验、信息化建设、社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等方面入手,探索构建了区域医疗联合体,建立了区域医疗卫生协同服务体系,开展相关协同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3.
构建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体系在新医改背景下对于建立有序、有效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在当前环境下建立这一服务体系难以通过行政化手段或医保报销手段实现。可行之路是采取权益交换的方式,而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是实现权益交换的关键组成和有效保障。同时实施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是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平台,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未来医院集团化的基础探索,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医疗联合体文化作为推动医疗联合体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当前处于非平衡态,无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凝聚精神合力。基于协同理论,从外部-内部协同以及横向-纵向协同2个维度构建医疗联合体文化建设协同机制,实现政府、社会、公众的外部力量与医疗联合体内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促进医疗联合体文化建设由被动进行到主动参与,由表层合作到深度融合,推动动态环境下医疗联合体文化系统的持续优化。并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点、发挥文化引领为着力点、完善队伍建设为生长点、鼓励各方参与为核心点以及利用数字技术为辅助手段的医疗联合体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20,(2):179-181
国家新医改政策是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衡阳市珠晖区以区域内三甲医院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牵头,联合7家公立医院,4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建了区域医疗联合体。通过加强领导和科学组织、以创新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以多种形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开展各项医联体远程医疗项目等方式探索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区域医联体,初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并使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对如何进一步促进医联体建设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等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英国三个层级的医疗体制模式,包括英国初级卫生保健和全科医师转诊制度,结合由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院组织的在英国开展的为期35d的全科实践培训,借鉴英国初级卫生保健制度的特点,探索上海闵行区实施医疗联合体的基础及可以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常州市区域医疗机构服务协同的背景、主要做法和实施效果,总结典型经验,为推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运用定性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基于管理协同理论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常州市通过市级层面统筹建设医疗联合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医联体内部资源整合,建立问题反馈机制等措施初步实现了区域医疗机构服务协同。结论:市政府制定政策统筹推进、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和医联体内部资源整合有力促进了区域医疗机构服务协同,但仍存在协同程度不紧密,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扩大紧密型区域医疗服务协同实施范围,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分级诊疗中三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体系协同现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全科医学作为切入点构建三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体系的良性协同机制的思路。提出加强三级综合医院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及病房,加强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师导师培养,持续提高基层全科医师队伍执业能力,进一步健全双向转诊实施配套制度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医疗联合体作为我国整合医疗组织具体化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自2016年起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是我国建设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绩效考核机制作为医疗联合体健康发展和推进的重要保障之一,已有国内外大量实践经验可供借鉴。文章以当前上海市医疗联合体绩效考核工作为例,通过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了短期内建立我国以上海为典型代表的城市医疗联合体绩效考核工作协同优化协作机制,长期构建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整合评价机制等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内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 要:文章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市浦东医院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为例,阐述了双方的合 作背景、合作方式、合作成效。同时也发现,由于利益均衡机制不健全、医疗信息平台不共享、专家下沉社区动力不足、全 科医生生存压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建设成果。建议通过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加强 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和共享;突破编制薪酬制度,探索线上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联合门诊;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倒 逼全科医生利用医疗联合体资源等机制,建立多要素整合、多机制联动、多模式融合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服务的主要做法及探索实践,建议在医共体建设中,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将医疗重心下沉,坚持以强基层为重点、需求为导向,建立完善"全科+专科、院区+总院"家庭医生协同服务机制,重塑家庭医生服务品质,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是国家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从技术、政策、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及支撑条件进行探讨,主要分析家庭医生人才队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险政策支持、转诊机制、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补偿机制以及社区网络支持等重要支撑条件,最终为制定适合我国目前发展情况的家庭医生制度政策提出建议,即完善家庭医生相关标准建设、加强家庭医生与辅助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及积极推进多部门协作。  相似文献   

13.
制度经济学语境下的医师行为与和谐医患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医疗制度变革时期,医疗服务出现市场化倾向,医患信任出现危机,其部分原因在于制度缺位或者制度的设计导向出了偏差。重建医患间和谐的信任关系,不但要注重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还应进行相关的制度和法制建设,包括:建立基于声誉机制的医务人才市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建立强制性医疗服务信息披露制度,减少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健全医院的绩效评价标准与薪酬制度;加强对医疗准入的控制和医疗行为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中国的家庭医生制度模式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政策议题。上海市长宁区是国家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也是最早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探索和改革的示范区。自2008年起开始逐步探索家庭医生制度至今已有10年时间,为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积累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本专题3篇文章是来自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综合改革十周年的调查,分别从服务模式、政府协同、绩效考核方面,展示了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综合改革的具体做法与政策成效。伴随着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的贯彻落实,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的长宁模式将为全国各地的家庭医生制度探索与深化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从1997年开始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经历了"服务框架和网络建立期"和"运行机制改革期"后,在2011年正式进入以家庭医生制度为核心的"内涵建设期"。本文通过梳理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相关政策文件,总结了这项制度的构建背景、目标以及核心内容,同时基于2013年度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监测评估报告,从制度覆盖、居民签约、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总结了这项制度的实施进展,并从政策本身、服务主体、服务监管和服务客体等四个层面分析了这项制度目前的发展瓶颈,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林政 《中国卫生资源》2008,11(5):205-207
构建医生服务行为的内在约束机制已经成为治理当前医疗服务行业诸多问题的关键,结合相关政策、主要机理及医疗服务的特点,阐释和分析了构建医生服务行为内在约束机制的依据、关联影响因素及其主要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于医防结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调查了七个地区的541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并对家庭医生团队和相关知情人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组访谈。定量资料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NVIV09.0软件进行编码、归纳和总结。结果:不同的签约服务模式对医防结合的影响不同。采用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服务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团队成员得到有效激励的签约服务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个人付费的签约服务更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服务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家庭医生签约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建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实施团队签约和个性化有偿签约。设计综合服务包,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及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体现医防结合理念。探索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与医保基金融合路径,加强医防结合,促使全科医生从服务守门人向健康守门人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