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西藏拉萨市垃圾填埋场渗沥液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季节对该场垃圾渗沥液原液和经过渗沥液处理站处理后的渗沥液水样的pH、CODCr、BOD5、NH3-N、色度、悬浮物、As、Cr6+、TN、TP、粪大肠杆菌群数等指标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拉萨市垃圾填埋场渗沥液中CODCr、BOD5、NH3-N、Cr6+、As、TP和TN的平均浓度分别达到2.01×104、4.24×103、726.09、0.28、0.11、16.92、730.33 mg/L,而且季节的变化对拉萨市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水质中CODCr、BOD5、NH3-N、TN的浓度变化影响较大;CODCr、BOD5浓度低于我国初期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水质的平均浓度,高于我国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水质的平均浓度;经过渗沥液处理站处理后排放口水质各污染物浓度能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总体出水水质能够满足城市绿化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垃圾渗沥液浓缩液难生化、总氮高的特点,在某工程案例中采用紫外催化湿式氧化+EM菌生化脱氮的工艺处理膜浓缩液。运行结果表明:紫外湿式催化氧化技术在反应体系中引入紫外光、氧化剂和催化剂,利用其极强的协同催化氧化作用能有效降解垃圾渗沥液膜浓缩液中各种有机污染物;采用EM菌高效脱氮菌进行后续的硝化反硝化,EM菌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经过2种组合工艺处理后COD、BOD5、NH3-N、SS等各项指标均能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表3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整理美国国家环保署渗沥液水质数据库中有关渗沥液氨氮的数据,并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探讨了填埋垃圾组分、填埋时间及填埋工艺对渗沥液中氨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垃圾中易降解有机物含量越高,渗沥液氨氮浓度越高;传统卫生填埋场渗沥液中的氨氮浓度呈前期迅速升高、后期缓慢降低的特点。此外,填埋层空气状况对渗沥液氨氮浓度有较大影响,传统卫生填埋及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方式下渗沥液氨氮浓度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而在好氧/准好氧填埋方式下渗沥液氨氮衰减迅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渗沥液回灌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渗沥液回灌液类型、回灌频率和回灌量对堆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渗沥液的回灌有利于加速生化反应,缩短垃圾堆酵的时间;回灌量与垃圾的最佳比例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加大回灌频率有利于提高垃圾降解速率。本试验装置回灌最佳条件为:新鲜渗沥液作为回灌液,回灌量为6.000 kg,回灌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5.
对天津市双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主要污染物CODCr、BOD5、NH3-N进行连续5a的检测,分析了主要污染物随垃圾填埋场使用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南方某填埋场封场后垃圾的含水率、有机物含量以及渗沥液中污染物浓度等.结果表明,在封场良好的填埋场内垃圾的平均含水率降到30%以下,有机物平均含量降到9.62%;渗沥液中污染物浓度在封场后迅速下降,8a后,COD低于100 mg/L,BOD5低于25 mg/L,氨氮低于65 mg/L.  相似文献   

7.
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设计规模为850 m3/d,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采用UBF-两级A/O-外置超滤-纳滤-反渗透处理工艺,浓缩液处理采用高压反渗透-蒸发工艺,介绍了渗沥液处理及浓缩液蒸发系统工艺流程、主要处理构筑物和设备设计参数。该项目通过3个月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出水水质达到DB 11/307—2013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排入地表水体B排放标准,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辽宁省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原渗沥液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MBR+NF+RO的工艺工程改造后,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其出水水质同时达到DB 21/1627—20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表2要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复合微生物处理法处理来自某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厂的纳滤浓缩液。系统较长时间持续运行,出水稳定,除悬浮物受外在因素影响波动较大,COD、氨氮和总氮浓度均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排放限值,证明此处理工艺对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进一步调试和完善工艺运行参数,可将处理出水稳定满足标准限值。系统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通过适当的调试和微生物菌群的驯化,可具备低温环境下稳定运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四川某垃圾渗沥液处理工程采用双膜法处理系统经2 a运行后出现的出水率逐渐下降、运行费用不断升高和浓缩液回灌填埋场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采用Fenton反应+BAF反应器代替膜法处理系统对其进行了技术改造,解决了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出水达到GB 16889—2008中表2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垃圾渗沥液反渗透浓缩液回灌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4个柱体(直接回灌陈腐垃圾和直接、好氧、调pH回灌新鲜垃圾) 进行浓缩液回灌的对比研究,分析浓缩液的COD、氨氮及电导率的去除情况和DO、pH、温度对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缩液回灌可加速垃圾堆体的稳定化进程,同时对氨氮和盐类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回灌陈腐垃圾和鲜垃圾相比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更高;好氧和调pH预处理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修订CJJ 17-20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中渗沥液处理系统的技术条文要点:渗沥液处理后出水水质应符合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和相关地方排放标准的规定;渗沥液处理可分为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具体的处理工艺组合方式应在满足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渗沥液的水质特性、产生...  相似文献   

13.
对反渗透(RO)浓缩液回灌生活垃圾填埋堆体的盐分累积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渗沥液电导率变化的预测模型,推导出渗沥液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简便计算公式,并结合预测结果提出渗沥液处理站深度处理工艺的优化方案,为设计过程中的渗沥液水质预测和工艺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垃圾渗沥液作为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主要特点是COD和BOD浓度高、氨氮高、难降解有机物种类多、盐分高,重金属离子多,可生化性差,水质不稳定等。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满足处理如此复杂的垃圾渗沥液,分析了垃圾渗沥液特性和工艺选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总结了目前的3种主流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电极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沥液处理的对比研究,选择以Ti/Ru-Ir作为电极阳极材料,研究了电流密度、氯离子浓度、初始pH对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沥液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30 mA/cm2,氯离子浓度5 000mg/L,pH在8.09的情况下,电解6 h垃圾渗沥液,氨氮去除率达到100%,COD去除率为50%,UV254去除率为61.09%,垃圾渗沥液BOD/COD从0.14提高到0.22,垃圾渗沥液生化性得到极大提高。经济性分析表明垃圾渗沥液电化学处理6 h后,氨氮去除率达到100%时,单位能耗为0.08 kW.h/g。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丽水市务岭根垃圾填埋场因大量污泥或工业垃圾入场填埋导致库区出现渗沥液收集管道和导气石笼堵塞、边坡防渗系统破损、地下水被污染等安全隐患,对填埋库区采取防渗膜检漏、补漏,增设中间渗沥液收集管道,重布导气石笼等修复措施使得填埋库区地下水水质情况明显改善,渗沥液收集和填埋气导排得到恢复,填埋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容工程的概况,阐述了该工程库区基底、垃圾挡坝、防渗系统、渗沥液收集系统、渗沥液调节池、地表水系统、地下水系统、填埋气系统、道路工程等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模式和水质变化规律,将各阶段渗沥液的来源和水质特点纳入模型计算中,对以往的填埋场渗沥液有机物浓度模型做出修正。在该填埋场运行1 a的现场渗沥液水质数据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COD浓度预测模型,拟合得到各项模型参数,相关系数接近0.9,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大型垃圾填埋场初期运行过程中渗沥液COD浓度的变化规律。该填埋场渗沥液初期浓度接近60 000 mg/L,经历逐步上升、快速下降和慢速下降3个阶段,峰值可达80 000 mg/L,在1 a内快速下降至40 000 mg/L后慢速下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吉林市垃圾渗沥液的特点和处理现状,新建了南三道垃圾渗沥液处理场,采用中温厌氧+MBR膜处理+RO反渗透工艺处理渗沥液,经过稳定试运行后,该系统出水水质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表2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江西省吉安市樟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基本情况,针对吉安市樟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不达标情况,提出了渗沥液减量控制设想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