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6年1月-2015年12月危重症早产儿441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57例和非PNAC组384例,比较两组患儿出生体重、胃肠喂养开始时间、达到全胃肠营养时间等情况。根据胎龄及入院时间划分亚组进行分析比较PNAC的发生率。结果 PNAC发生率为12.93%。两组早产儿在胎龄、出生时体重、胃肠喂养开始时间、达到全胃肠营养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小、出生体重小、胃肠开始营养延迟等是PNAC的危险因素。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减少PNAC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危险因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将299例行PN治疗的早产儿根据是否为PNAC分为PNAC组(n=32例)和非PNAC组(n=267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和营养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早产儿在胎龄、出生时体重、贫血、新生儿感染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早产儿在禁食时间,氨基酸、脂肪乳和乳类的热量比,每天总热量和喂养困难等方面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禁食时间长、氨基酸和脂肪乳提供热量比率高、胎龄低、新生儿感染均为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P<0.05).乳类提供热量比率高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禁食时间长、氨基酸与脂肪乳提供热量比率高、胎龄低、新生儿感染等为PNAC的危险因素.依此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明显降低PNA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比两组早产儿治疗14天后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和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胃肠外营养时间、胃肠外营养量、胎龄、体质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4天后与对照组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总胆汁酸(TAB)、结合胆红素(C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有效预防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安全有效,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指当患儿胃肠不能耐受时,使用经PN,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营养素,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PN是救治早产儿和危重症新生儿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愈来愈成为新生儿疾病谱的重要组成部分,PN的使用,为此类患儿提供了生存机会,大大降低了病死率。鉴于早产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征,在PN的治疗中,PN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发生,日益受到重视。1971年,PNAC由Peden等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0 引  言由于极低体重出生儿的胃肠道分泌、消化吸收、动力、免疫功能极不成熟 ,胃肠喂养不易耐受。因此 ,胃肠外营养的普遍应用 ,有效地降低了早产儿的病死率。而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parenteralnutritionassociatedcholestasis ,PNAC)是新生儿长期胃肠外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组织病理、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都有与其他胆汁淤积症不同的特点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2例均为男性早产儿 ,分别孕 31周、体重 90 0g和孕 2 8周、体重 1 4 0 0g ;均在出生后2 0~ 30min送入新生儿科。例 1诊断为极低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影响因素及检测的敏感指标,降低并发症损害.方法 回顾分析完全胃肠外营养并且持续时间在5 d以上的80例患儿病例,按有无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分为两组,对其静脉营养液的量、持续时间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80例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患儿中有14例存在胆汁淤积,发病率为17.5%,PNAC组肝功能及胆红素指标均高于无PNAC组,患儿体重、平均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持续时间、PN热卡摄入量与无PNA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AC的发生与患儿TPN时间、TPN使用量、低出生体重有关,及时检测分析肝功能、胆红素代谢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PNAC,尽早干预,降低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盐城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病房,使用胃肠外营养(PN)时间>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23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54例为观察组,其余16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在出生情况、胃肠外营养相关因素以及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出生体重越低、禁食时间越长、开始喂养时间越迟、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越长,以及合并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等并发症均为PNA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x2值分别为4.259、5.423、10.227、27.371、3.862、4.110、6.001,均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在胃肠外营养过程中,为减少PNAC的发生,应关注如下危险因素出生体重低、禁食时间长、开始喂养时间迟、PN持续时间长,以及合并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胃肠外营养(PN)持续时间≥14 d,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VLBWI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其按照接受持维PN后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首先根据临床经验,确定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再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专业知识,进一步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导致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①最终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VLBWI共计172例,其中非PNAC组为143例,PNAC组为29例,PNAC发生率为16.9%。两组受试者性别构成比、胎龄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临床经验,对可能导致PNAC的临床观察项目(27项)与营养因素项目(19项)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8项临床观察项目与5项营养因素项目为可能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如出生体质量轻,小于胎龄(SGA)儿,PN持续时间及禁食时间长,氨基酸热卡及脂肪乳热卡高,奶热卡低,感染性肺炎、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感染性休克率高,母乳喂养及口服益生菌均为可能导致PNAC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3.306,4.424,1.790,1.231,3.193,2.815,2.519,4.615,3.949,3.920,3.861,5.656,5.535;P<0.05)。③对可能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感染性肺炎、败血症、NEC及感染性休克),SGA儿,VLBWI,禁食时间长,PN持续时间长,氨基酸热卡比及脂肪乳热卡比高是导致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OR=8.785,3.851,7.134,4.728,6.746,7.113,3.765;95%CI:3.603~25.236,1.526~8.932,2.534~19.651,1.473~15.326,1.219~12.471,3.124~19.358,3.230~26.246;P<0.05),奶热卡比高、母乳喂养及口服益生菌是PNAC的保护因素(OR=0.016,0.204,0.078;95%CI:0.027~0.679,0.076~0.531,0.013~0.169;P<0.05)。 结论VLBWI的PNAC发生与新生儿感染、SGA儿、出生体质量轻、PN持续时间长、氨基酸热卡比及脂肪乳热卡比高、禁食时间长有关,奶热卡比高、母乳喂养及口服益生菌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综合征(PNAC)是肠外营养并发症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儿科医师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早产儿本身问题、经肠道摄入的减少、全肠外营养的潜在毒性作用三个方面概述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出现使许多胃肠功能衰竭的患儿得以存活。随着胃肠外营养技术的提高,其代谢和感染并发症日渐减少,而与其相关的肝胆功能的损害日益受到重视。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是新生儿期长期PN的最常见并发症,部分可发展为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本文就我科1999~2003年10例新生儿PNAC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相关性。方法 所有符合标准的早产儿均于入院后24~48 h内取静脉血检测血清APN水平,以中位数13.15 mg/L为界,将≥13.15 mg/L患者分为高APN组63例,<13.15 mg/L为低APN组72例,记录随后5周内患儿PNAC发病率;以发生PNAC为事件终点,用Kaplan-Meier方法对PNAC发生率进行分析;Cox单因素回归分析血清APN与PNAC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期间,低脂联素组第2、3、4和5周PNAC发生率分别为21.8%、43.1%、64.0%、和79.2%,血清APN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3周、4周下降更明显(P<0.01);高APN组不同时段PNAC发生率分别为17.9%、33.1%、49.3%和67.8%,APN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分析显示两组PNA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单因素分析,APN水平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随访过程中,在低APN组,伴随着APN水平的降低,PNAC发生逐渐增多。APN与极低体重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极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NICU中229例静脉营养支持两周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比较PNAC组与非PNAC组在胎龄、出生体重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PNAC发生率为11.79%(27/229),PNAC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小于非PNAC组,而PN持续时间、PN热卡摄入量、脂肪乳最大剂量及累计用量、感染、贫血发生率大于非PNAC组(P0.05)。结论低胎龄、低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过长、PN提供热卡过高、脂肪乳最大剂量及累计用量、感染、贫血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早产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10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以及早产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季节、出生体重,母亲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体质指数、受孕方式、胎产次、妊娠期并发症(包括产前发热、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生长受限)及产前激素使用情况等潜在影响.纳入同期住院的97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病例.结果 早产儿组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36.81±16.64)nmol/L,足月儿组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40.49±12.75)nmol/L,早产儿组显著低于足月儿组(t=-2.45,P=0.02);早产儿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缺乏、不足和充足的比例分别为26.00%、53.20%、16.40%、4.30%,足月儿分别为0、76.30%、21.60%和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1).维生素D缺乏组早产儿母亲的年龄大于偏低组(t=2.15,P=0.03),缺乏组的母亲体质指数小于偏低组(t=7.74,P<0.01),缺乏组的血钙含量低于偏低组(t=-2.31,P=0.02).夏秋季节出生早产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好于冬春季节(χ2=6.8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母亲年龄(OR=1.28,95%CI:1.19~1.37,P<0.01)、母亲BMI(OR=0.82,95%CI:0.75~0.89,P<0.01)、冬春季节出生(OR=0.57,95%CI:0.33~0.97,P=0.04)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母亲年龄、体质指数及冬春季节出生是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产儿生后不同的营养方式对其体重、摄入的能量、食奶量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68例早产儿生后6-12时开始喂养,24小时内食奶量,〉15ml/kg者,第2个24小时增量喂养,不足此量则加小儿氨基酸静脉营养;第3个24小时,奶量不足25ml/kg者或总热量不足55卡/kg,加脂肪乳静脉营养,同时参考胎龄、体重、及并发症选择营养方式。设定经肠道喂养者为A组,氨基酸静脉营养者为B组,氨基酸加脂肪乳静脉营养者为C组。结果:A组28例,B组23例,C组17例,其胎龄、体重依次递减;1周后,三组体重增长速度均大于宫内增长速度,出院时食奶量均达到了推荐的食奶量;住院时间C组最长。结论: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营养供给,对降低医疗成本,减少风险,保障早产儿的安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产儿胆汁淤积的临床及随访情况,为合理诊治及随访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住入院的1 894例早产儿进行筛查,73例达到胆汁淤诊断标准,对这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有无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PNAC)分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儿淤胆病因中PNAC56例(76.71%),全身感染11例(15.07%),胆道闭锁1例(1.37%),其它原因5例(6.85%)。PNAC组和无PNAC组临床资料比较:住院天数、PN持续时间、全静脉营养时间、氨基酸总量、脂肪乳总量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N持续时间、氨基酸总量、脂肪乳总量是PNAC的危险因素。早产儿胆汁淤积的治愈和好转率是94.52%(69/73)。放弃治疗4例,出院后4例均死亡。结论 早产儿胆汁淤积病因繁多,相对而言,除PNAC外,胆汁淤积的病因更为复杂。早产儿胆汁淤积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早期生长与肠外肠内营养的关系,为早产VLBWI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实践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早产VLBWI出院校正胎龄与出生胎龄的体重Z-评分(Z-score)改变(ΔWt SDS)分为两组:非生长减速(non-catch-down,NCD)组,ΔWt SDS≥-0.67;生长减速(catch-down,CD)组,ΔWt SDS<-0.67。两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CD组92例、CD组85例早产VIBWI。两组母亲孕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出生胎龄、出生体格指标(体重、身长、头围)及相应Z-sco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D组出院体格指标及相应Z-score显著高于CD组(P<0.05或<0.01)。NCD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D组(P<0.05)。NCD组PN时间显著低于CD组(P<0.01)。出生5~7 d NCD组PN脂肪乳摄入量和PN能量摄入量均显著高于CD组(P均<0.05),而出生2~6周NCD组PN能量摄入量显著低于CD组(P<0.05);出生5 d~6周NCD组EN摄入奶量则显著高于CD组(P<0.05或<0.01);出生5 d~5周NCD组PN和EN总蛋白质摄入量显著高于CD组(P<0.05)。结论 早产VLBWI出生1周内充足PN脂肪乳和能量摄入,EN喂养量增加,可降低PN时间,获早期生长改善。  相似文献   

17.
全肠外营养所致淤胆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肠外营养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胆汁淤积的发生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对TPN淤胆已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未能完全阐明。TPN淤胆的诊断尚无权威性的统一标准,多数人赞同应综合临床症状,生理,组织病理,临床化学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估。TPN淤胆的病变部位研究较少,相关致病因素研究较多,感染、回肠疾病,早产等原发病可单独或协同导致淤胆,禁食及营养液中葡萄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