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钱燕华  汪华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526-1527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易于慢性化、重症化.据WHO估计,全球有20多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B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为3.5亿,每年约有100万慢性乙肝患者死亡.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HBsAg携带率为10%~15% .母婴传播是HBV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研究表明,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分娩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80%~95% ,其中有25%可能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探讨乙肝母婴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以及完成HepB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HBV)突破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南昌市2个县(区)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联合免疫和HepB全程免疫完成后1-2个月检测血清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分析儿童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HBsAg阳性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8名婴儿,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为2.52%(7/278),HBsAb阳性率为96.8%(269/278)。产妇HBsAg阳性时间在2年以上是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和婴儿HBIG的使用情况和婴儿性别等与HBV阻断失败率无相关性。结论HepB和HBIG联合免疫对HBsAg和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具有较好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建议加强育龄妇女HBsAg和HBeAg筛查。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102例HBeAg和HBsAg阳性孕产妇纳入研究,60例妊娠28周前检测出HBeAg和HBsAg阳性的孕产妇为研究组,42例临产前入院HBeAg和HBsAg检测阳性的孕产妇为对照组。研究组从妊娠28周开始一次性肌注HBIG200U,每间隔4周肌注1次,共3次。对照组未进行HBIG注射。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脐静脉血进行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研究组60例新生儿中,有5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8.3%;7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1.7%,7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6.6×10^2 copies/m1)明显低于母亲(7.4×10^2 copies/ml),P〈0.05。对照组42例新生儿中,有30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71.4%;33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78.6%,33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7.0×10^2copies/m1)与母亲相似(7.2×10^2copies/m1)。研究组新生儿病毒平均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从孕28周开始给予HBIG注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一种有效方法,临床上应对HBeAg阴性但HBV—DNA阳性的孕产妇给予HBIG注射以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分析儿童HBsAg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接种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719名儿童,HBsAg阳性率为10.01%。HepB接种剂量、母亲HBV感染状况和母乳喂养是接种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分娩方式、母亲孕期是否联合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等,对接种重组HepB(酵母)阻断HBV母婴传播不产生影响。结论筛查母亲HBV感染状态、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联合免疫10μg×3重组HepB(酵母)对提高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剖宫产、母亲孕期接种HBIG不能提高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母乳喂养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白云区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高发区,调查对象的居住区乙肝普查儿童HBsAg阳牲率波动在34.5~41.6%。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根本措施。为了解乙肝高发区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于1992年开展此项回顾性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随机双盲试验,评价乙肝母婴阻断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阻断乙型母婴传播的最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8月至2015年12月,以收集到的412例HBsAg阳性母亲及其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新生儿随机分2组,于新生儿出生后6h内注射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100或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采用0、1、6方案接种,于接种第三针后(30±7)d和1岁时采血,用雅培试剂检测乙肝五项,同时评价母亲怀孕时乙肝感染状态、生产方式、喂养方式等因素对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的影响。结果母亲孕期HBeAg阳性组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为6.25%(10/160),阴性组失败率为0.00%(0/252);母亲孕期HBV-DNA载量>107 Log IU/ml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为7.81%(10/128),<107 Log IU/ml组失败率为0.00%(0/284);母亲孕期HBeAg是否阳性、HBV DNA载量是否>107 Log IU/ml等不同组间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Ig 100和200IU、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喂养方式、不同地域分布等各组间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与HBIg用100还是200IU、生产方式、喂养方式、地域分布等无关;母亲孕期HBeAg阳性组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大于阴性组、母亲孕期HBV DNA载量<107 Log IU/ml者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高于低于此浓度者。  相似文献   

8.
刘慧芳  董雨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51-1052
目的:探讨孕晚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 IG)对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杭州市拱墅区近郊农村乙肝病毒携带家庭高发人群进行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情况调研。阻断组:18例HBsAg(+)孕晚期(7、8、9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 IG)400 IU/月肌注。非阻断组:20例HBsAg(+)孕妇自然孕产。生后两组婴儿均按正规乙肝疫苗接种。1岁后做肝功、乙肝抗体检测、对比调研。结果:阻断组: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成功率83.9%,失败率16.1%。非阻断组: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成功率42.9%,失败率51.8%。阻断组与非阻断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晚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国产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分别接种地鼠巢细胞和母菌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工程疫苗的母亲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新生儿20例和120例。于3月龄时检出婴儿HBsAg阳性20例,随访至24个月,16例HBsAg续阳性成为HBsAg了慢性携带者,保护率88.15%。抗HBs阳性率和抗HBsIUM 于婴儿9-12月龄时达一高峰。酵母菌表达的乙肝基因疫苗预防保护率和抗HBs阳性率与CHO苗无显著性差异。两种疫苗均具有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及其阻断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各地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孕妇HBsAg阳性率为4~10%。HBsAg阳性孕妇中,约1/3HBeAg阳性。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在出生半年内有20~50%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eAg阳性孕妇分娩的婴儿,半年内成为HBV携带者的达75~90%以上(取决于母亲HBeAg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出生后一年感染HBV的婴儿,多数能清除体内的HBV,而围产期感染的婴儿则大多数演变为持续感染的慢性携带者。这些人持续携带HBV的年限尚不清楚。有人估计, 社会上30%HBsAg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所致。感染HBV的婴儿多数无症状,仅部分人SGPT轻度升高。但通过成人肝活检发现,大多数携带者肝内有各种病  相似文献   

11.
《Vaccine》2017,35(4):605-609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ilure of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and HBV serological pattern, viral load as well as HBV genotypes.Methods2765 pairs of mother-infant matche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se pregnant women were HBsAg positive and delivered at hospital from January 1st, 2011 to June 30th, 2011. Of these samples, 26 pairs of sera sampl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14 pairs of samples which failed in the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Serological tests, viral load and genotype detection were performed for further analysis. Additionally, the selected subjects were followed and tested again in 2014.ResultsHBeAg positive rates were 76.92% and 69.23% in mother group and infant group respectively, showe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The average HBV DNA levels were >2 × 105 IU/ml in both mother group and infant group. Genotyp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11 pairs of mother-infant matched samples belonged to C gene type and another 11 pairs were B gene type. Different genotypes were observed in 4 pairs of mother-infant matched samples.ConclusionHbeAg positive and high HBV DNA level were two major risk factors of HBV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Additionally,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another potential way of HBV vertical transmission, especially in remote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增进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SF-36量表评价441名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被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和患病情况。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对每一种影响因素分别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在岗、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医疗费用负担形式、医疗花费、家庭住房面积、疾病的炎症程度、病程、住院次数、病情进展情况、是否共患其他疾病等15种因素与生活质量的各领域或大多数领域均有关系。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在排除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对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医疗费用、职业、病情进展情况、病程、婚姻状况。结论对疾病本身的积极治疗,遏制过高的医疗费用,建立有效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改善医疗水平,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倡导和谐稳定的婚姻观念,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农村地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探讨成人乙肝疫苗接种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医改后继续深化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3—7月采用多阶段与概率比例规模(PPS)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宁夏、河北、山东、江苏4个省7个县市23个村12 499名≥18岁农村居民,对其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省农村成人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3.89%(1 736/12 499),全程接种率为11.02%(1 378/12 499),接种人群中全程接种率为79.38%(1 378/1 736);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越大,乙肝疫苗接种针次越少;人均年收入越高、乙肝认知越好、对乙肝疫苗的信任度越高、威胁评估越高、文化程度越高,乙肝疫苗接种针次越多;农民和打工者乙肝疫苗接种针次较少。结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原因和对乙肝防治知识及疫苗的认识不足是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影响因素。方法在上海市闵行区随机抽取18~50岁成年居民613人,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613人中,接种过乙肝疫苗153人,接种率25.37%,其中父母带去接种27人,学校或单位组织接种59人,自己主动接种67人;影响主动接种乙肝疫苗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周围有乙肝病人、对不用安全套性交可传播乙肝、尚无治愈乙肝的特效药、我国居民乙肝病原携带率高等有正确认识(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认为同桌吃饭(OR=1.97)、共用办公设备可传染乙肝(OR=8.67),正确认识尚无治愈乙肝的特效药者(OR=2.27)易主动接种乙肝疫苗。愿意接种乙肝疫苗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对乙肝是肝癌发病的重要病因、我国居民乙肝病原携带率高正确认识与否(P<0.05)。结论对乙肝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经济、成人接种服务不够便利等是闵行区成人乙肝疫苗主动接种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群体免疫的远期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河北省正定县试点乡8个自然村1~19岁儿童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放射免疫(RIA)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采用EpiInfo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免疫后1~19岁人群HBsAg阳性率由免疫前的9.48%下降为1.46%,抗-HBc阳性率也由免疫前的33.81%降至5.94%,抗-HBs阳性率62.13%,显著高于免疫前水平。乙肝疫苗3针全程免疫组儿童HBsAg阳性率最低,为0.35%。母亲HBsAg阳性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而出现HBsAg的机率是母亲HB-sAg阴性儿童的33.5倍(OR)。结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群体免疫效果良好,母亲HBsAg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接种史是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群乙型肝炎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乙型肝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1994年-2008年国内有关乙型肝炎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索到乙型肝炎危险因素的文献11篇,经异质性检验,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OR值的合并。10个危险因素的合并值分别是无乙肝疫苗接种史7.82、乙肝家族史6.94、注射史4.33、共用剃刀3.58、乙肝患者接触史3.49、在外就餐史2.85、输血史2.36、创伤性美容2.22、口腔诊疗史2.12、手术史2.10。结论:中国人群乙型肝炎主要危险因素是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乙肝家族史、注射史、共用剃刀、乙肝患者接触史、在外就餐史、输血史、创伤性美容、口腔诊疗史、手术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绍兴地区2013年分娩的乙肝携带者产后的喂养方式,为科学指导这一特殊人群的喂养方式、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干预措施。方法对在产后42天进行随访的乙肝携带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73名乙肝携带者纯母乳喂养率为64.48%,分娩医院等级(X^2=25.59,P〈0.001)、户籍(X^2=18.54,P〈0.001)、经济收入(X^2=19.17,P=0.004〈0.05)、分娩方式(X^2=12.85,P〈0.05)、HBeAg是否阳性(X^2=24.75,P〈0.001)、对乙肝携带者母乳喂养认知途径(X^2=12.00,P〈0.05)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对乙肝携带者母乳喂养的理论、技术宣教,同时要加强其产后乙肝病情的跟踪监测.鼓励支持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流动人口对乙肝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流动人口乙肝认知的因素,为在流动人口中开展乙肝宣教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封闭式结构访谈的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大兴区973名流动人口进行人口学特征和乙肝认知情况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趋势χ2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91.06%(886/973)的人听说过乙肝,89.72%(873/973)的人听说过乙肝疫苗,83.14%(809/973)的人信任乙肝疫苗能够有效地预防乙肝;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趋势χ2检验显示,随着年龄升高,乙肝认知得分逐渐下降;随着受教育水平升高,乙肝认知得分逐渐上升,最低为小学以下者;低收入者乙肝认知得分最低;农民乙肝认知得分最低,其次为打工者;接种过乙肝疫苗者乙肝认知得分高于未接种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乙肝认知得分随着人群受教育水平升高逐渐上升,接种过乙肝疫苗者乙肝认知得分高于未接种者(P<0.05),且受教育水平对乙肝认知得分的影响最大。结论受教育程度、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是影响流动人口乙肝认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甘肃省靖远县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为进一步探索乙肝防控策略、制订乙肝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调查2016年10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期间靖远县所有助产机构入院分娩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并对新生儿进行随访,检测其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结果:研究共纳入HBsAg阳性住院产妇所生新生儿131名,其在出生24 h内全部进行了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首针(HepB1)接种。新生儿乙肝病毒指尖血检测结果显示,HBsAg阳性者1人,母婴阻断失败率为0.76%(1/131);HBsAb阳性者101人,母婴阻断成功率为77.10%(101/131);HBsAg和HBsAb全部阴性者29人,母婴阻断成功但免疫失败率为22.14%(29/131)。结论: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措施实施情况较好,阻断HBsAg阳性母亲垂直传播乙肝病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南通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及费用构成情况,为相关部门的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南通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出院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B18.1的出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住院费用的构成差异。结果1)住院天数、临床特征、手术操作及合并症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45、0.414、0.133和0.125。2)住院费用构成中药费和检查费权重系数较高,分别为0.52和0.22。结论积极治疗以防止或延缓病情进一步恶化,缩短住院天数是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的根本方法,合理用药和防止过度检查亦是控制住院费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